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_侯迎慧

合集下载

论汉英旅游翻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论汉英旅游翻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论汉英旅游翻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陆相如【期刊名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urist transl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fact,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 is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ose quality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image of scenic spots. Tourist material isa special genre, so it has its ow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some features of tourist materials and then discusses translation skills, which will help us to attract more foreign tourists and strengthen China’s international tourism.%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翻译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

旅游资料的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和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翻译资料是一种特殊的文本,有其本身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文章概述了旅游翻译的特点:趣味性、理论性、实践性、特殊性,进一步探讨了旅游翻译的技巧。

【总页数】3页(P128-130)【作者】陆相如【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5.3【相关文献】1.浅析旅游翻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J], 樊宁瑜;2.浅析旅游翻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J], 樊宁瑜3.功能理论视域下的汉英旅游翻译——兼析泉州旅游翻译 [J], 戴桂珍4.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汉英旅游翻译方法研究——以湘西张家界旅游翻译为例 [J], 姜蓓蓓;吴斐;许影影5.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汉英旅游翻译方法研究——以湘西张家界旅游翻译为例 [J], 姜蓓蓓;吴斐;许影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旅游宣传载体的汉英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旅游宣传载体的汉英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旅游宣传载体的汉英翻译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宣传的跨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在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汉英翻译作为旅游宣传的重要手段,其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旅游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文化的准确传播。

本文旨在探讨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宣传载体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分析有效的翻译策略,为旅游宣传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二、文本类型理论与旅游宣传文本类型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交际目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旅游宣传文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其目的是吸引潜在游客,传递旅游地的文化、风景、特色等信息。

因此,汉英翻译在旅游宣传中应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文化因素的传达。

三、旅游宣传载体的汉英翻译策略1. 翻译原则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应遵循准确性、流畅性、文化性和可读性原则。

准确性要求翻译准确传达原文信息;流畅性要求译文语言流畅,易于理解;文化性要求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因素,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习惯;可读性要求译文易于阅读,吸引读者。

2. 具体策略(1)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结合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旅游宣传文本的翻译可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的策略。

语义翻译侧重于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信息的传递和交际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这两种翻译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2)文化因素的传达旅游宣传文本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因素,如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等。

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传达这些文化因素,使译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敏感性,对原文中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

(3)语言美学的体现旅游宣传文本往往具有较高的语言美学价值,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美感。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等手段,使译文在语言上达到与原文相当的美学效果。

四、实例分析以某旅游宣传册的汉英翻译为例,分析上述翻译策略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最新文档资料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最新文档资料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最新文档资料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随着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联系日益密切,很多国人迫切地想了解外国,反之亦然。

于是,之间的来往就更加频繁,旅游英语就应运而生。

如何既让外国游客更好地对我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有所了解,又要使得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我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词典故,景点传说等,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

我们在翻译时能尽量做到把一国的语言翻译成另一国相应的可接受的语言,对方通过自己的文化水平来感悟其真谛,并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可以更充分地领略其中的韵味即可,旅游英语更是如此。

1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外国人在理解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时造成的障碍我们在进行翻译时,肯定会碰到这个问题:外国人和我们在思维和表达上的不同。

思维上的不同暂且不论,但在表达上的不同直接涉及到了我们的译文一般要比原文长,因为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意思,可能还要借助一定的补充说明,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表达。

由于两国的物质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导致翻译困难是合理的。

如在农历五月初五,我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会在当天赛龙舟,吃粽子。

因为这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那我们如何让外国人在吃到粽子时怀有这种感情,我们肯定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又如SpringFestival,对外国人而言,它是春天的一个节日,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已。

可它所隐含的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关键信息都没有了。

那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中没有这样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把它忽略了。

如果我们要向外国人传递这种信息,那肯定要加上注释。

2跨文化背景下,旅游英语翻译应该采取的策略2.1跨文化背景下,景点和景区采取的翻译策略旅游英语中部分景点和风俗的直译和完全意译使他们失去了原来蕴含的内在意义。

相对来说,人名、地名、朝代直译的话,还可以接受,诗词典故如果直译的话,由于外国游客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会使他们一筹莫展,不知所云。

跨文化视角下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作者:吴娟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2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旅游文本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交叉的角度探讨了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意义、特点、翻译要求和策略文化。

【关键词】红色旅游;跨文化意识;旅游文本;翻译策略引言红色旅游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是文化旅游市场的细分。

它不仅需要一流的旅游设施和一流的旅游服务作为坚强后盾,还需要提供自然旅游素材、文化旅游素材和建筑旅游素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红色旅游成为一大亮点。

许多外国游客也对红色旅游的内容和意义感兴趣。

红色旅游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国内旅游市场。

中国红色旅游的珍贵精神,如长征精神、民族精神等,具有超越国界的广泛吸引力。

红色旅游不仅迎合了旅游市场的特殊需求,而且提高了旅游城市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的魅力所在。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和交流活动,其本质是信息的传播。

旅游文本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向外国游客介绍了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使他们能够理解文本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当地文化和风俗等信息。

对于大多数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旅游文本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载体。

1.红色旅游文本的特点及翻译要求红色旅游文本不仅包括红色景点的介绍,还包括景点标志的介绍,导游词、广告牌、宣传手册,还包括介绍景区所涉及的诗歌、文字、革命文献、重要讲话和历史事件。

这些材料中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缺乏对汉语、文化和社会的了解,需要译者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尽可能地适应目的语的文化习俗。

因此,红色旅游文本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文本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1.1红色旅游文本主要涉及革命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和地点,这就要求译文非常准确,忠实于原文文本例如:西柏坡,中国光荣革命历史的名字,原来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普通山村。

探析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探析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探析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发布时间:2022-09-19T09:17:34.3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0期作者:李文慧[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外国游客在我国旅游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

李文慧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省开封市 475001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外国游客在我国旅游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

在旅游业中,外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尤其是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英语的翻译更是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单文化视角进行交流往往会造成沟通障碍。

因此,要根据中英文化的特点及差异来进行英文翻译,以确保交流中信息传达工作高效而准确。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英语翻译引言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且全面地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增强,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企业逐年增多,这也使得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日益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英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对于中国导游英语的导游词翻译的精准性与合理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而旅游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教师和学者的关注。

精准、合理的英语翻译是英汉语言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理解学好英语语言的基本条件。

英语翻译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想要做好英语导游词的翻译,不仅要求英语翻译者对英语有熟练的驾驭能力,同时也要深刻理解英语语言文化,展现这一门艺术。

一、旅游英语翻译综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旅游英语的翻译,英语翻译的目标就显得十分明朗。

旅行过程中遇到的美景、文化遗产、风土人情以及友好交流的人们,都能在精神层面上带给人们幸福与满足。

因此,旅游英语翻译应该清晰、准确地向外国游客转述其感兴趣的任何事,高质量的翻译能提升游客精神世界的感受,进而对视觉、听觉等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我国旅游景点、文化遗产等蒙上一层彩色的面纱,从内而外深深地打动外国游客[1]。

最新 跨文化背景下旅游景点英语翻译问题与策略-精品

最新 跨文化背景下旅游景点英语翻译问题与策略-精品

跨文化背景下旅游景点英语翻译问题与策略摘要:受中西方差异影响, 使得在旅游景点翻译中, 翻译人员具备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唯有如此, 翻译人员方可基于外国游客需求导向, 科学合理运用翻译技巧策略, 以实现对各式各样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达阐释。

文章通过阐述不同文化对旅游景点翻译的影响, 分析跨文化背景下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基于跨文化意识的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策略展开探讨, 旨在为如何促进跨文化背景下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旅游景点; 英语翻译;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 指的是对于与自身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或者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等具备有效正确的认识, 并基于此以包容的原则进行接收、适应。

在全体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背景下, 国家与国家相互间交流活动变得越来越频发,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推动了跨文化交流的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 跨文化的交际旅游英语, 也实现了长足发展。

旅游英语不单单对不同语言工具予以转化, 同时还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依托准确的旅游景点英语翻译, 可使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 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 对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开展研究,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不同文化对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影响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 不同文化对旅游景点英语翻译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是, 不同国家、民族相互间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 进而使得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各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 均会形成特有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

就好比,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不仅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及民俗风情, 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熏陶下, 还衍生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所以, 不同国家、地区的在不同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差异的影响下, 会很大程度上对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带来影响, 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原语特色文化过程中, 要确保翻译后的词语, 依旧具备原语的文化特征[1]。

跨文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技巧

跨文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技巧

本⽂是为您准备的《跨⽂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技巧》请⼤家参考!⼀引⾔海南是⼀个多民族的岛屿,历史悠久,⽂化博⼤精深,源远流长。

⾃从成为国家经济特区以来,各⾏各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蒸蒸⽇上。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意见》,这就意味着海南岛已正式拉开了通往国际化旅游的帷幕,与国际旅游全⽅位接轨。

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观光海南的异国客⼈会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既有专业知识⼜有跨⽂化交际能⼒的翻译。

旅游英语翻译不仅起着沟通国际间旅游桥梁的作⽤,更承载着东西⽂化交流的使命。

旅游是⼀种典型的跨⽂化交际活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化和习俗,所以不正确的旅游资料翻译不仅会阻碍交流的有效性,甚⾄还会引起误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要想把海南打造成“世界⼀流的旅游胜地”,对涉外旅游从业⼈员来说,不是简单地提供旅游翻译服务,⽽是必须了解异国⽂化的差异,使语⾔、⽂化与旅游三者在旅游英语的翻译应⽤中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使之在国际间⽂化交流中起着桥梁的作⽤,把博⼤精深的海南⽂化和现代海南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外国游客。

因此,迫切需要既有专业知识⼜有跨⽂化交际能⼒的翻译⼈才,要求他们有较强的跨⽂化意识,要担负起传播和保护本⼟传统⽂化的责任,⼜有能⼒巧妙地逾越中外⽂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翻译⼯作的桥梁和纽带作⽤。

⼆重视、尊重⽂化差异是做好翻译⼯作的前提⽂化差异存在于⼈类⽂明的任何阶段,每个民族、国家的⽂化都不同于另⼀个民族、国家的⽂化。

例如,西⽅⼈视红⾊为⾎腥,⽽中国⼈视红⾊为喜庆。

海南历史悠久,虽⼈⼝不多,却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之⼀,全省共有汉、黎、苗、回、藏、彝、壮、侗、瑶、⽩、泰、佤、⽔、京、⼟、布依等37个民族,这造就了海南复杂的⽂化背景。

着名的翻译家尤⾦·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熟悉两种⽂化甚⾄⽐掌握两种语⾔更为重要……”不了解⽬标语⽂化,翻译出来的只是语⾔;了解其⽂化,才能翻译出符合⽬标语⽂化需求的篇章。

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摘要】本文研究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旨在探讨翻译的特点、方法、挑战、应用及案例分析。

在跨文化背景下,旅游英语翻译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倡导“信达雅”原则。

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和文化调适,翻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语言障碍、文化误解和逻辑差异。

跨文化翻译也逐渐应用于旅游宣传、导游服务等领域,提高了旅游体验和交流效率。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实际应用中的翻译策略和效果。

本研究对于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翻译的标准化、专业化以及技术化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背景,旅游英语,翻译研究,特点,方法,挑战,应用,案例分析,成果总结,展望,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国间重要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旅游英语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间沟通的纽带,在跨文化背景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旅游英语翻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难题,也存在着诸多特点和方法。

对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特点、方法、挑战、应用及案例分析,并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有益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旨在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特点、方法、挑战、应用和案例分析,以期为提升跨文化交流中翻译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特点,探究文化因素对旅游翻译的影响;2. 探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方法,探索如何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流;3. 研究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挑战,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4. 探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应用,总结并归纳实际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5. 分析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案例,深入研究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6 No. 4 2011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11收稿日期:2011-04-04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0-GH-056) 作者简介:侯迎慧(1971―),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侯迎慧(河南教育学院 外语系,河南 郑州 450014)摘 要:旅游资料是海外游客了解旅游信息、感知异域文化的一扇窗口,其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在跨文化语境旅游文本翻译中可以采用删减低值信息、补偿文化缺省、遵从译语规范、归化异化结合等策略,以期提高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文本;翻译策略 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是当今最盛行的一种旅游方式。

古老的中国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大批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9年,我国入境观光游客达10 395 600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语境中的旅游文本翻译策略也成为翻译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世界范围内翻译研究正出现一种潮流,即“文化转向”。

从跨文化角度看,旅游翻译将许多文化的不可译性转化成可译性,追求的是原文与译文文化的功能对等,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1]12。

旅游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写作,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过程”[2]。

译者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采用全新的跨文化交际策略,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与方法,忠实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并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实现译文的交际意图。

一、功能目的论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要求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

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源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诠释翻译活动。

目的论作为对传统的对等论的补充与发展,是现代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对翻译实践尤其是应用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2。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目的论。

该理论的创始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活动”[3]12,“每一文本都为特定的目的而制造,并服务于这一目的”,“结果决定手段”[3]29。

因此,无论直译、意译,还是改译,只要能实现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均视作合理有效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大原则。

目的原则是基本原则,指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连贯原则即语内连贯,指译文在翻译语文化中要连贯且有意义,让目标受众通晓明了;忠实原则即语际连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翻译目的及原文的理解程度。

原文是从发起者传递给接收者的“信息的一部分”,如果原文内容不理想或不适合读者,它可以被“翻译”、“释译”,或从某种程度上被完全重新“编辑”以达到目标[3]32。

为使翻译有的放矢,译者通常与委托人共同拟定一份包括受众、文本功能、媒介、时间、地点、文本动机等内容的翻译要求。

由于译文的预期读者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拥有与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文化心理与审美习惯,翻译就是要满足这群特殊读者的阅读期待,“提供必要的旅游信息”[4]228,这就决定了翻译原则应顺应读者心理期待与对信息接受的思维模式,充分考虑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感受,充分考虑旅游文本的特点与功能,“以译文为重点”[5],尽量保留文化信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11)04-0084-03侯迎慧: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85·息,以利于读者接受,并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异域文化的机会,达到文化出口的目的。

二、旅游文本跨文化翻译策略在纽马克称之为“服务翻译”的旅游跨文化传播中,译文的功能与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传播信息、感化受众。

理想的翻译策略应该既成功传递源语的文化内涵,又符合译入语行文习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传播文化的预期功能。

(一)删减低值信息旅游文本是一种通俗读物,由于篇幅有限,原文在译文中必须体现出实用价值。

翻译家奈达认为,就交际负荷而言,各类交际信息中至少50%称得上是冗余信息[1]232。

纽马克认为,应对译语文化中不重要的语汇适当删减[6]21。

如果一味追求语言与信息量对等,不考虑旅游者的接受限度,使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生反感与误解,便很难达到宣传目的。

如:昆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孕育和涌现出塞典赤、郑和、兰茂、杨慎、徐霞客、担当、钱沣、聂耳等许多风流人物,留下了许多历史文物。

(As a place of excellent products and outstanding people, Kunming has produced Sayyidadjal Shams-eddin, Zheng He, Lan Mao, Xu Xiake, Dan Dang, Qian Feng, Nie Er and many other famous people and left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7]35)上述对昆明的简介中富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中文旅游资料的鲜明特点。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对外宣传不能按照我们的习惯把外国读者不感兴趣的信息,或者说交际价值不大的信息强加于人。

忠实的直译无异于增设新的文化障碍,加重读者阅读负担,并降低行文的说理连贯性,译者必须果断删减一些低值信息,以清晰、明了的文字传达原文意义,达到真正地忠实于原文,以不等值的对应信息换取等值的接受效应。

因此,笔者建议改译如下:As a place of excellent products and outstanding people, Kunming has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left with time passing by.(二)补偿文化缺省在同种文化中交流,由于原文作者与读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会省略一些对方显而易见的知识,获得表达的经济性,提高交际效率。

但对处于跨文化环境中的读者来说,文化缺省就成为他们阅读中的最大障碍。

文化缺省包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伦理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8]。

如果译者对文化缺省视而不见或回避不译,势必会造成原文重要信息的遗漏和缺失。

因此,译者应尽力为译文读者提供最充分的语境效果,弥补文化信息差。

比如:此外,还举行赛龙舟、丢包、点孔明灯、唱歌跳舞、演唱民族戏剧及“赶摆”等活动。

(Other activities are boat-racing, throwing embroidered-balls, shooting bamboo fireworks, lighting Kong Ming lanterns, singing and dancing, performing folk operas, going to a fair and so on.[7]83)少数民族风情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包括节日、服饰、婚嫁、特产等在内的民风民俗,深深吸引着国际游客。

在对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进行必要的解说与释义时,只有译者最有发言权,相反,忽视这一点,势必会影响到读者对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兴趣。

如果将原文改译为下列译文,便为不同读者架起了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Other activities are boat-racing, throwing embroidered-balls to the sweetheart of the choice, shooting bamboo fireworks, lighting Kongming lanterns for good wishes, singing and dancing, performing folk operas, going to a fair and so on.在跨文化旅游翻译中,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不是目的,宣传文化“特色”才是重点,适当的背景解读与释义有助于提高文化的传达率。

译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文化中介者角色,即“促进不同语言与文化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交流、理解与行为,即通过构建或平衡各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来释译他们之间的表述、意图与期望。

为此,他必须涉足两种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必须成为双文化的人”[9]33。

(三)遵从译语规范语言是文化的镜子。

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与审美习俗,表现在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行文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

比如,汉语旅游文本追求主客观和谐之美,喜用对仗修辞和四字词组;英语文本讲求实景实写,注重亲身体验,简洁朴实的客观描述是英语译文读者熟悉与喜爱的写作方式。

文本只有在译语文化中被读者接受才有意义,因而翻译中必须遵从译语文化规约及行文习惯。

请看下一译例。

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渔舟点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Its lucid water, the ripples on its surface, the fishing boat and the mountains around it constitute a great feast for the eyes.[7]98)中文旅游文本中大量使用诸如“清澈如镜”、“碧波荡漾”、“渔舟点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等四字词组来借景抒情,营造一种意境美,充分展示汉侯迎慧: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86·语“长于辞令”的优势;英语译文寓情景于上下文,蕴含诗情画意,丝毫不逊色于汉语的四字句,可谓成功的翻译。

在对旅游文本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去文化性”是一种很实用的翻译途径,即将文化词语概括翻译成一般词语,淡化文化色彩,省略文化内涵,只表其意。

专业术语采用上述通俗的翻译手法,可满足各层次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因为旅游文本的目标受众大多为普通游客,只有使读者清晰理解所需信息,才能达到交流目的。

例如,“红豆”在中国文化中有“love peas”的意义,如翻译成生僻的术语“ormosia”,蕴含之意全无。

同样,“the Old Stone Age and New Stone Age”(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比“the Paleolithic Age and the Neolithic Age”更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实现交际意图。

总之,旅游文本的跨文化翻译必须考虑接受对象及译入语规范,在其所属文化范畴内传递原文信息。

(四)归化异化结合在旅游文本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期望读者领悟民风民俗和消遣娱乐,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策略最理想;如期望读者最大限度地领略异域文化或进行跨文化对比,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策略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