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

合集下载

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结合唐朝历史背景,阐明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简单来说, 就是如果人民还吃不饱肚子, 脑袋随时可能搬家的状态下, 恐怕不是大发诗情的好时机。

而唐代国富民强, 前有太宗贞观, 后有玄宗开元。

杜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社会几乎达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 诗歌找到了能让其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

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其次,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 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12 句, 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

唐诗繁荣论文

唐诗繁荣论文

唐诗研究课论文学院:新联学院班级:姓名:***学号:1209172034浅论唐诗繁荣的原因摘要: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而这只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诗之所以在这时如此兴盛,这与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音乐,绘画,舞蹈等都对唐诗的繁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还有唐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们创作出的诗歌的水准。

而唐代诗歌之所以流传之广缺少不了传唱者,他们使诗歌更多的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唐诗才能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才能历久弥新,在今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唐诗;繁荣;统治者;文人;传播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

要缔造出这样顶级的文学样式并不是任何朝代都可以的,需要鼎盛的外部环境,而唐代正符合了这样的条件。

正因为唐诗如此的成就,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专家去研究,唐诗研究队伍挤身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队伍中庞大的一支,对唐诗繁荣成因的研究便是基础,从中可反映出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精神对唐诗发展的影响,能更利于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唐代诗人的现实生活态度等。

而且唐诗不仅仅是文学艺术,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一千多年来,唐诗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并输注给后代诗人最丰富的精神养料,对今天新诗的创作与繁荣仍然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唐诗繁荣原因等问题,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

我们要继承和研究唐诗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我国的诗歌起源于上古时期,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乐府诗,再到建安文学、南北朝民歌,到了唐代,我国的古典诗歌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

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

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摘要:作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唐朝文学绝代兴盛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唐王朝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人文环境共同造就的。

第一、唐朝文学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决定的。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一定程度上给唐朝奠定了较为浓厚的人文环境。

隋唐鼎革之后,唐朝统治者逐步采取措施削弱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垄断中国政治和社会治理以及话语权的士族地主势力,特别是女皇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对关陇世家大族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清除了原有既得利益阶层,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庶族地主和平民的晋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趋于活跃,造就了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

再加上唐王朝统治者逐步完善了科举制,鼓励身处下位的庶族地主和平民通过努力读书求取功名利禄,为整个社会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对唐朝文学的繁荣起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二、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基础。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李唐王朝很多帝王都致力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比如唐太宗对租庸调制度的改良,武则天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重视、唐玄宗对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仁政的继承和合理调整,都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繁荣。

富庶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优游岁月、从容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第三、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国民精神强劲健康,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唐代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

唐代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

唐代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唐代文学作品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一、唐朝文学兴盛的原因首先,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唐王朝是继隋初统一后建立额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唐王朝建立以后,接受了前代王朝覆灭的教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措施,调整了当时的生产关系,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使经济很快走向繁荣,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玄宗开元、天宝之际的“开元盛世”,前后交映,成为唐代乃至于封建时代的繁荣盛世的象征与标志。

这样的背景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社会各个方面无不呈现活跃的状态。

这为使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造题材与激情。

许多诗人都曾有过漫游的生活,游山玩水,开阔了诗人的眼界,增强了诗人对社会的了解和体验。

许多诗人都具有侠客的气质,是他们的诗歌充满了豪迈不羁的魅力。

例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其次,唐朝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思想的宽松活跃对文学的兴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唐朝历代雄主不像汉代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实行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诗兴盛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作为统治王朝,唐朝一代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宽广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异域文化也开始进入了中原。

唐太宗李世民以及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都对此十分重视和提倡。

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作诗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思想文化活跃促进了文学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对于新文学形式的出现也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文学本身的变迁和历史进化也为唐代文学的兴盛做了准备。

文学的发展从幼稚到成熟,到唐代,中国文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论杜牧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内容摘要] 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为晚唐诗坛之冠。

杜牧的诗选材丰富,其中,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

在本文中,我主要想从杜牧咏史诗的生成原因、分类、特点这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杜牧的咏史诗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关键词] 杜牧怀古咏史诗诗人一、杜牧的怀古咏史诗的生成原因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为晚唐诗人之冠。

素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在晚唐诗坛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爽朗俊逸,蕴含深刻,情志高远,笔力劲拔,诗歌选材广泛,其中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其诗歌的主体风貌,这一切与他个人的生平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一)、杜牧的生平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祖父是著名的《通典》的作者负元宰相杜佑。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可以说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很有文化传统。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篇,上下驰皇王。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由此可见,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

书香门第的家世致使杜牧从小就饱读了诗书,成年后他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抱负,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

唐文宗大和二年,他一年之内进士及第,制举及第。

他做过十年幕吏,又任过黄、池、睦、湖州刺史等地方官,还任过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等京官,官终于中书舍人,然而他却一生官不及将相。

所以,杜牧感到怏怏不平。

另一方面,杜牧虽然出身名门世家,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道已经衰落,买宅还债,奴婢大多散去。

此时的杜牧家生活穷困,饱尝辛酸。

所以杜牧对生活疾苦的了解较为深刻,也养成了他耿介刚直的个性。

在诗歌创作上,他已在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

他不满当时诗坛上的绮靡倾向,但本人又绮情柔思。

所以他的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又时时带有风华疏美之致。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个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在晚唐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的怀古咏史诗最为突出。

咏史怀古诗发展论略

咏史怀古诗发展论略

咏史怀古诗发展论略一、起源与发展咏史怀古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诗人就已经开始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例如《诗经》中的《秦风·黄鸟》和《楚辞·离骚》中的“思古人”等作品,都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早期诗歌。

在汉代,随着儒学的兴起,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的强化,以及历史著述的繁荣,咏史怀古诗的数量和品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班固、张衡等,他们的作品以雄浑、苍劲见长,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怀古诗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诗人们开始从历史中寻找个人情感的寄托,以及对现实政治的讽喻。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曹植、庾信等,他们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形式多样。

二、思想内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许多咏史怀古诗的诗人都通过缅怀历史上的兴衰成败、得失荣辱,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古讽今,以启示后人。

2、抒发个人情感。

许多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特殊情感,例如对英雄的敬仰、对美人的怀念等。

3、讽喻现实政治。

一些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通过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描述,来讽喻现实政治,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社会问题的。

三、艺术特点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叙事为主。

咏史怀古诗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历来表达主题,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和情节性。

2、借景抒情。

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运用象征手法。

一些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在作品中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某些历史人物或景物的描述来象征某种思想、情感或品质。

4、对比映衬。

许多咏史怀古诗的诗人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对比不同人物或事件来突出主题,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

四、影响与评价咏史怀古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晚唐咏史诗兴盛的儒学背景

晚唐咏史诗兴盛的儒学背景
保 证 ,培 养 和 选 拔 了 一 大 批 儒 学 之 士 来 推 行 教


科 举 考 试 中儒 学 内容 的 增 强
化 ,维 护 国 家 的 统 治 。 唐 代 教 育 中 的 基 本 内 容 都 是 儒 家 的 ,参 加 科 举 考 试 的 士 子 大 多 具 有 较
唐 以科 举 取 士 ,科 举 考 试 中 无 论 是 进 士 科
个 重要 的儒学 背景 。明乎此 ,我们也更能 理 解 晚唐 咏史 诗 中强 烈 的现 实 旨趣 ,甚 至 于其 “ 空言明
道” 的特质 。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7 5 1 1( 2 0 1 3 )0 2— 0 0 8 2— 0 7
定 的 施 政 能 力 。 虽 说 唐 代 三 教 并 立 ,互 有 发 展 ,
但 是科 举制 度 的实 施 有 力 地保 证 了 国家 主流 思 想 的 儒 家 色 彩 ,儒 家 文 化 也 成 为 影 响 唐 代 最 为 深 刻 的 一 部 分 。 进 一 步 说 ,整 个 唐 代 文 学 也 正 是 在 儒 家 文 化 的 规 定 下 产 生 并 发 展 的 , 它 从 内
义 、特 征与 手 法 等 诗 歌艺 术 的层 面 ,而从 思 想 层 面 上 讨 论 的 并 不 多 。 胡 遂 先 生 曾 在 《佛 教 与 晚 唐 诗 》 中 专 辟 一 章 探 讨 佛 教 与 晚 唐 怀 古 诗 的
创 作 高 峰 的 到 来 。 但 咏 史 诗 的 创 作 在 中 唐 并 不 突 出 ,直 到 晚 唐 才 真 正 开 始 兴 盛 起 来 ,所 以 那 种 中晚唐 咏史 怀古 诗 合 称 的说 法 并 不符 合 历 史 实 际 。 咏史 诗 创 作 在 晚 唐 时 期 繁 荣 的 原 因 较 多 , 前 贤 也 多 有 所 论 ,不 复 赘 叙 , 我 们 则 主 要 基 于

杜牧咏史诗的美学品鉴_兼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主要原因

杜牧咏史诗的美学品鉴_兼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主要原因

,

咏 史 诗 在 中 国 文学 史 上 源 远 流 长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东汉 史学 家 班 固 的 咏 史》 是 中 国 咏史 诗 歌 的滥 脑 它虽 被 人 斥 为 史


,
但毕 竟是 开 了 咏史 诗的 先河

自此 以 后 咏史 之 作 代 不 乏 人 且 不 断 繁盛
、 “
,
,
,

晋代左 思 咏史 诗
杜 牧 咏史 诗 不 但对 比 鲜 明 强 烈 且大 多 笔 锋犀利 语 含 讥 讽 对误 国皇 帝腐化 淫 靡 生 活 作尖刻 的讽 刺 过 华清 宫三 绝句 》 《
,


长安 回 望 绣成堆 山 顶 千 门 次 第 开
,

一 骑 红 尘 妃 子 笑 无 人 知 是 荔 枝来
,
,

新 丰绿树 起 黄埃 数 骑 渔 阳 探 使 回

,
除杜 牧 外 晚 唐 还有 一 大 批优 秀 的 咏 史诗人 如 上 面 提到 的 李商 隐 刘 禹锡 许 浑 温庭摘等
,




经过他 们 的
共同努 力 咏 史 诗 成 为 唐代诗歌百 花 园 中 引人 注 目的 一 簇 奇葩
,
, ,

究 其 兴 盛原 因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 ”
,
,
,
,
,

,
赤 壁》 诗云

烈 火西 焚 魏帝旗 周 郎 开 国 虎 争 时
,
,

交兵不假 挥 长 剑 已 挫 英 雄 百万 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
晚唐咏史诗的兴盛也就造就了咏史诗在艺术极具自身的艺术特色,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咏史诗在晚唐兴盛表现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咏史诗内涵的界定
自古以来,研究者们对于咏史诗内涵界定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

"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

"是吕延济在《文选》六臣注中对咏史诗的界定。

虽然寥寥数语就总结了咏史诗的基本特点。

而现代《辞海》中对"咏诗"的解释是:"歌咏史实,以历史事件为题材。

尽管古代诗歌性质的定义一般是根据作者的命题来分类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自身的感受来决定的分类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咏史诗这样定义:咏史诗的吟咏对象一般是与历史有关的事件、人物和历史神话以及历史遗迹等,并且借这些事物表达和抒发自身的情感,并且加以评述和论说。

二、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
(一)咏史诗人和诗作的增加。

根据有关研究者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统计,在本书中咏史诗大概有50首,其中专门是咏史诗人就有30位。

而在《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有一千六百多首诗是出自于唐代。

尤其是晚唐时期(公元836年至公元
907年),在这七十年见创作的咏史诗是之前咏史诗总量的一倍之多,咏史诗人的数量也是之前数量的一半。

在这其中还包括了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着名诗人。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晚唐时期专门致力于咏史诗人也在增加,其中胡曾、周昙的咏史诗还成卷成书,并且还开创了诗坛的新风--七言绝句。

(二)诗作质量提升较大。

晚唐时期由于咏史诗人的增加,很多诗人对于咏史诗的研究和创作就进入更高的和更深的层次。

特别是在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达到了巅峰,还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赤壁》《过清华宫绝句》《贾生》等着名咏史诗篇。

(三)创作题材广泛。

晚唐时期咏史诗人们对历史题材的挖掘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之后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咏史诗的范围从后妃宫闱、到闺中佳人在至市井之人都是诗人创作的题材。

李商隐的《浑河中》、周昙的《唐尧》都是讲述唐德宗时期的史事。

(四)诗作风格呈现多样化。

晚唐时期的咏史诗在创作风格上非常丰富,能够突出体现咏史诗人的创作个性和特点,有的诗风气势豪迈、洒脱俊朗、有的诗风隽缠绵、独出机抒,有的用新奇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极富感染力的不朽诗句。

杜牧的挥洒豪迈、李商隐的曲婉动人、孙元晏的朴实无华、罗隐的雄健挺拔都为晚唐咏史诗的兴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原因
(一)时代原因。

盛唐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极高水平的时代。

这一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廉,特别是农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巨大的发展,唐社会物质十分丰富,百姓的生活条件较之于隋朝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就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

而到了中唐的"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之前盛唐的繁荣景象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巨大的转变是的诗人们开始对社会现实、统治阶层进行深刻的思考,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十分复杂,一边对于建功立业的热情并未消退,希望社会能够安定恢复往日的繁荣,因此在政治变革和沉浮中把内心的感受寄托于诗中。

而到了晚唐虽然出现过一时的兴盛,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在这一时期诗人对王朝衰落和人生的短暂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并借助咏史诗这一题材来批判历史和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这也就造就这一时期咏史诗的兴盛。

(二)诗和咏史诗人的原因。

在晚唐时期,由于社会现实发生巨大的变化,诗人的人生经历也悲惨曲折,他们借助咏史的方式来抒发心中情怀,尤其是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是咏史诗人中耀眼的明星,而且对于历史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也进入了一个更深的程度。

这一时期诗人的文化程度也比较高,对于历史的认知程度和思考评价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这一时期诗人们总体上偏好于咏史诗的创作,这也是晚唐时期咏史诗兴盛的重要原因。

四、晚唐咏史诗的创新
晚唐咏史诗的兴盛也就造就了咏史诗在艺术极具自身的艺术
特色。

首先是时空的重构,因为咏史诗的内涵线索是以时空进行
购置的,而咏史诗将现实与历史进行重构和融合,在进行设计加
工而产生一种新的审美。

然后是善藏机锋,咏史诗一般是借助历
史来批判现实,因此咏史诗中会经常出现言在此而义在彼的句子,这些创新将历史与现实用咏史诗的艺术手段来完美的表现出来,
并流传至今,也就造就了晚唐咏史诗兴盛局面。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年4月版.
[2]《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楷、余恕诚着中华书局1988年1月版.
[3]田耕宇:《诗心·哲理·史论-论晚唐咏史诗的现实关怀
及艺术表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
[4]刘学楷:《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