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略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毕业论文

略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毕业论文

提纲: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他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本文将对刘备的仁中有伪、忍、诚、义、智谋、和江湖习气等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感知中国历史,以史为鉴。

一、刘备的仁中有伪罗贯中生活在异族统治的时代,生活在“礼乐崩坏”的大动荡的元末,作为知识分子,他的理性自然会认同儒学正统的社会秩序和人文理想,小说中对刘备宽厚仁爱的赞扬,正体现着作者对“儒者”“仁政”理想的憧憬和向往。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二、刘备的隐忍当时机不成熟,刘备暂依曹操。

为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三、刘备的诚为请孔明刘备三顾茅庐。

四、刘备的义刘备学弟恨御驾亲征。

五、刘备的智谋刘备是具有大智深谋的枭雄,智谋不在孔明魏武之下。

六、刘备的江湖习气刘备巧得凤雏卧龙和五虎上将而与天下失之交臂,究其原因是其江湖习气,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除了成功刻画”三绝”,更有形象丰满的刘备让读者百读不解其味。

略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摘要:《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经典巨著以其永久的艺术魅力,几百年来深受人们的赞赏。

恩格斯说过,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我们时代的一种思想的代表”。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研读《三国演义》的主题,就应从分析作品描写的三国历史和塑造的主要人物着手。

本文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中有伪、隐忍、诚、义、智谋、江湖习气等特点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论证,旨在进一步了解封建社会,认识历史,借鉴历史。

关键词:仁中有伪,隐忍,诚,义,智谋,江湖习气一、刘备之仁中有伪罗贯中生活在异族统治的时代,生活在“礼乐崩坏”的大动荡的元末,作为知识分子,他的理性自然会认同儒学正统的社会秩序和人文理想,小说中对刘备宽厚仁爱的赞扬,正体现着作者对“儒者”“仁政”理想的憧憬和向往。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人物形象比较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人物形象比较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人物形象比较中文武春燕09021114摘要:《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同为乱世英雄,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此文在他俩的相貌、文采、武艺、对待将士、民心所属方面做简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刘备和曹操同为乱世英雄,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能收人心,能识人用人,不盲目自大,知己知彼,有宽大的胸怀,都很有野心。

一、相貌虽说人不可貌相,但当时那个年代,毕竟也是以貌取人的。

曹操:曹操的相貌《三国演义》中只有短短八字的介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可有个典故为人熟知“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可见曹操确实不敢恭维。

刘备:相比曹操的八字,刘备就显得多了,“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纯若涂脂。

”刘备可谓生的奇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这在古人眼里这可是帝王之相;“面如冠玉, ... ...二、文采曹操:曹操的文采不容置疑。

他的《观沧海》至今仍让人琅琅上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曹操之子曹植七步成诗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刘备:刘备可算不上是什么文人,更提不上什么写诗了,当年蔡瑁写诗陷害刘备对刘表有叛逆之心,而刘表却言“吾与玄德相处许多时,不曾见他写诗。

……”可见刘备并无多少文采,起码没有留世的文章、诗歌。

很显然,文采当然是由满腹经纶的曹操赢得,只得叹一句:“惜皇叔刘备,略输文采!”三、武艺一方将领拥有超高的武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三国演义中的人性与道德曹操与刘备的善恶评述

三国演义中的人性与道德曹操与刘备的善恶评述

三国演义中的人性与道德曹操与刘备的善恶评述三国演义中的人性与道德:曹操与刘备的善恶评述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演义是一部极为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其中,曹操和刘备是人们常常讨论和评述的两个重要角色。

他们旗帜鲜明地展现了不同的人性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以“三国演义中的人性与道德:曹操与刘备的善恶评述”为题,探讨曹操和刘备的人性特点以及他们在道德观念上的差异。

一、曹操的人性与道德评述曹操,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一个既有智谋又不择手段的复杂角色。

他的人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曹操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他深思熟虑,善于制定战略和策略,并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利用强弓硬弩成功击退了敌军,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次,曹操具备强烈的野心和权力欲望。

他采取了残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对待敌人还是对待手下的部下。

他时常使用权谋和诡计,以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权力。

然而,曹操的道德观念却备受争议。

他常常以谋略和利益为导向,不择手段地追求胜利。

他无情地屠杀与自己作对或有威胁的人,甚至不惜伪造文书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在处理政务和军事上的残暴手段,使其被许多人贴上了“奸雄”的标签。

二、刘备的人性与道德评述与曹操不同,刘备被描绘成一个正直、诚实和仁慈的人物。

他是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君主,始终关心百姓的福祉。

他的人性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首先,刘备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他坚守仁义道德,心怀天下百姓。

他平等对待他的臣民,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利,因此得到了人们的热爱和拥戴。

其次,刘备心系天下,从不私心从事政治。

尽管他也渴望统一中国,但他始终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从不以个人的名利来妥协,而是以国家大义为指导,并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刘备的道德观念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他以诚实、谦虚和宽容为原则,从不欺骗他人,和气待人。

曹操与刘备的历史形象与评价比较

曹操与刘备的历史形象与评价比较

曹操与刘备的历史形象与评价比较1. 引言这篇文章将比较和分析曹操和刘备这两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形象和评价。

曹操是东汉末年丞相,被认为是一个冷酷、权谋高手;而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被赞誉为仁德英明的君王。

我们将探讨他们在历史中如何被书写,以及对后世影响的不同。

2. 曹操形象与评价曹操被认为是一个才智出众,政治手腕高超的统治者。

他在东汉末年混乱不堪的时期崛起,并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

然而,曹操也因其冷酷无情、权谋诡计等特点而备受争议。

有些人赞成他的能力和作为,称他为“一代奸雄”,但也有人谴责曹操专权残暴,视其为残忍傀儡。

曹操在文化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提倡教育并延揽才士。

他建立了许多制度来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如土地改革、均田制等。

尽管曹操表面上是统一国家的英雄,但他在政治手段上常常采用权谋和血腥手段,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3. 刘备形象与评价刘备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仁德英明的君王。

他在东汉末年也是一个知名的军事和政治领袖。

刘备重视民众福利,以仁义之心待人,并注重儒家思想传播与实践。

由于其仁德形象,在后世被尊称为“刘文公”。

刘备励精图治,致力于巩固并发展蜀汉政权。

他设立学府、提倡科学技术发展,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刘备与其亲信诸葛亮合作,共同打造了仁政兴国的局面。

4. 形象比较及评价综合曹操和刘备在历史上的形象经过了演变和重新解读。

曹操被视为一位有能力但残酷和冷酷的统治者,而刘备则被视为仁德英明的君王。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形象和评价都是历史记载经过不同解读得出的结论。

曹操和刘备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操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并注重发展军事力量和社会制度。

刘备则以其仁政与温和的性格成为后世尊崇的榜样。

两位人物在权谋手段和政策取向上存在差异,但他们共同努力保持国家统一和治理。

5. 结论曹操与刘备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在形象与评价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曹操被描绘为冷酷、权谋高手,而刘备则被称赞为仁德英明的君王。

曹操与刘备三国演义的主要角色

曹操与刘备三国演义的主要角色

曹操与刘备三国演义的主要角色在中国文学史上,三国演义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而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曹操与刘备是这部小说中两位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领袖魅力和人格特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曹操与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形象。

一、曹操刚毅果断的领袖形象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争议性的角色之一,他被描绘成一个英勇果断、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在演义中,曹操虽然野心勃勃,但他对待君主和国家的态度却是极其坚定和忠诚的。

他在政治上具有卓越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和军事事务。

曹操的领导能力和执行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

曹操严格要求自己和他的手下,注重军纪,不容忍错误和违纪行为。

他的军事才能允许他在困境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抵御敌军的进攻并保护他的部下。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缺点,比如他的傲慢和残酷。

他经常施行刑罚和屠杀,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也让他在民众中留下了一些负面的印象。

二、刘备仁义宽厚的领导风范刘备则展现了另一种不同的领袖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成一个仁义宽厚、富有爱心的君主。

刘备对待他的臣属和百姓非常关心,他的仁德之名广为传颂。

刘备对待刺激他的人具有宽容和包容的本性,他更愿意通过讲道义和谈判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战争。

刘备也是一个具有坚定意志和崇高目标的领袖。

他一直追求统一中国的梦想,从不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他不仅对抗敌人,而且还努力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和政治体系。

然而,刘备有时也表现出一些迟疑和优柔寡断的一面,这导致他在一些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三、曹操与刘备之间的较量和互动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之间的较量和互动给故事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紧张感。

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了野心与仁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

曹操通过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手段,试图统一中国并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

而刘备则希望通过道义和仁爱的力量来打动人心,争取更多的支持。

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而三国的主要人物曹操和刘备则是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他们的人物性格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同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对曹操和刘备的人物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曹操和刘备的生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曹操和刘备的生平。

曹操,字孟德,汉族,出生于沛国谯县。

曹操年轻时曾接触过儒家经典,并曾有过博学多才的形象。

后来,他收集了一批精锐部队,和吕布等人一起,成为了当时的中原霸主之一,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而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

他原是随从朱光,战乱之中,千里迢迢来到荆州求助刘表。

刘表路途艰难,身患重病,于是将荆州牌印传给了刘备,并说:“我死后,你就是荆州之主。

”在刘表去世后,刘备拿出刘表的牌印,声称是刘表遗命,于是掌握了荆州的政权。

后来,他尔以出奇制胜的战略,成为了汉中地区的主宰,并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

二、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的比较现在,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的人物性格。

1.曹操:曹操深谋远虑,对自己的追求非常有信心。

他精通军事、文学等各方面,多才多艺,是一位一流的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书法家。

曹操十分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时刻警惕着四周的敌人。

他良好的领导和控制能力让他的军队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力量,这也是他成为视若珍宝的历史人物的原因之一。

2.刘备:刘备性格端正,处事从容。

他以人为本,讲究忠诚、信义。

刘备非常珍惜自己的将领和同僚,对待他人非常宽容、公正。

同时,刘备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具有非凡的战略头脑,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表现出色。

他一心朝着实现统一大业而努力,这也是他成为历史名人的原因之一。

3.共同点:曹操和刘备都是崛起时期的政治家,都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善于用人、善于判断形势。

同时,他们也都表现出了对文学、书法等方面的热爱。

三、结论综上所述,曹操和刘备虽然各自有着独特的人物性格,但却都拥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刘备与曹操英雄较量

刘备与曹操英雄较量

刘备与曹操英雄较量古代历史上,刘备和曹操是两位备受人们敬仰与赞誉的英雄人物。

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统治者,各自都有卓越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尽管他们有相似的背景和目标,却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文将着重探讨刘备和曹操的个人特点、政治手段和对待人民的态度,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之间的较量。

一、个人特点刘备与曹操在个人特点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刘备是个温文尔雅、仁爱和谦虚的人。

他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和人为善,时常以身作则,以赢得人民的敬爱。

曹操则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善于政治和军事策略,有着卓越的领导能力。

他以自己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

二、政治手段刘备和曹操的政治手段出奇地不同。

刘备注重群众基础,他倾听人民的需求,并根据人民的意愿进行政治决策。

他尊重并委任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

他通过建立农田水利,减免赋税等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并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曹操则采取强势手段,他通过武力征服其他势力,建立强权统治。

他重用有能力的人,但他们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而被利用的工具。

曹操对待人民的态度是严苛的,他征收高额的赋税,对不服从他的人实行严厉的惩罚。

三、对待人民的态度刘备和曹操对待人民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差异。

刘备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深知人民的苦难,努力解决人民的困境。

他提倡仁政,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尊严。

他引导人民共同在和谐的社会中发展。

曹操则忽视人民的需要和意见,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对待人民的态度冷漠而无情。

他剥夺人民的财产,并对那些反对他统治的人实施残酷的镇压。

结论综上所述,刘备和曹操是两位英雄人物,但他们在个人特点、政治手段和对待人民的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刘备温文尔雅、仁爱和谦虚,通过修身养性和与人为善来赢得人民的支持。

曹操则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善于政治和军事策略,采取强势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对待人民的态度冷漠而无情。

这两位英雄的不同特点和行为方式将他们带向了不同的命运,也成就了每个人在历史上不同的地位。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特点
1.刘备:
刘备具有宽容、才智过人的特点,他非常重视外交,讲究内政的发展,崇尚万岁,维护宗法,敢于抗击非法势力,受到百姓的敬仰。

他有远
见卓识,因此对司马懿的兵法、袁术的谋略取长补短,知人善任,将
士忠烈,才能超群,其令下宏大,几乎可以影响全国的局势,被后世
尊称“始皇帝”。

2.曹操:
曹操擅长明察秋毫,极富雄才大略、斗志昂扬,善于战争、但会温和
处理生活问题,愿意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外激烈,但内谋聪明,有攫取全国的雄心,善于挑起分裂他人的武将,勤政爱民,才能出众,胸怀宏大,敢打敢拼,执着,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伟大的变革家之一。

3.关羽:
关羽性格刚直不阿,执法严明,大爱少年,廉洁,外表英勇威风,但
内心冷静沉稳,对自己的部属也极有耐心,令人敬仰。

他擅长武功,
尤擅第十八掌,精准刚劲,令敌军胆寒,实力雄厚,雄心奋进,拥有
刘备最钟情的勇士,可谓一代名将。

4.张飞:
张飞外张内柔,胆识过人,练兵伐谋,生性好斗,但也有些许急躁,
敢作敢当,果断刚烈,有不顾一切背弃义气的锐气,有时以口舌小人形容他,但实际上他可以令刘备大大小小事务付诸实施。

5.赵云:
赵云一生擅长武艺,凌云壮志,雄浑潇洒,胆识超群,武艺熟练,情操英明。

他不仅谨守规矩,勤勉尽责,且能突破险境,不懈抗敌,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无论何时何处,都是刘备的前锋支柱。

6.马超:
马超具有勇猛刚烈,敢作敢为的特点,敢当首领,敢打强敌;擅长野外作战,乌云密布,突袭快速,攻守兼备;鼠疫爆发,孤胆英豪,立下赫赫战功,抗击佩剑,奋勇杀敌,尽力还乡,可谓枪上一个神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1.天下人想评曹操为奸雄,莫不提吕伯奢之事。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
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出自一个误会。

大家试想在兵荒马
乱的年代,经过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之后,任何人都已无法保持
冷静的头脑了。

这些都是出自于一种求生的本能而已了。

成大事
者不拘小节,你不杀人就要被人杀,试问大家如果身处于当时的
情景,各位会作出何种反应?
另:有人说,陈宫就是因为吕伯奢之事而离开曹操的,
此言差矣。

《世语》曰: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
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
王之业也。

”此时已经是初平三年。

而吕伯奢之事是在中平六年,时间上已经过去很久了。

而我们大仁大义的刘皇叔呢?就没有曹操那么真率了,
一张伪善的面具一直戴到临死。

让徐州之美谈,自然是大家一场戏,演给天下看罢了:“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借此
手段来收买赵云人心,真是委屈阿斗了;白帝托孤时以退为进,
可叹临死了还不忘玩弄手段。

可叹诸葛亮这个小流氓一直都给刘
备这个大流氓玩弄于鼓掌之间。

亦犹自感叹遇之明主。

为了不让
吕布为曹操所用,刘备也玩了一手阴的。

“布告玄德曰:”公为
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

操回
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吕布以为找到了救命的
稻草,没想到却是催命的阎罗)。

2.“若无孤,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大家都在说曹操是大奸臣,可惜终其一生都未曾称帝。

相反的他都是一直在竭力维持着汉家王室。

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组成一支联军,大
家推袁绍做盟主。

但是,在酸枣附近讨伐董卓的联军却互相观望,按兵不动。

大家可一点也不热心。

连盟主袁绍都不想动,谁还愿
意先动手呢?曹操看出他们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
生气,就决定单独带着五千人马,向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
进兵。

遂败亦无可奈何。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

他一上任,就叫
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

他立下禁令,谁
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硕
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
谁也不敢惹他。

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

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

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

大家都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

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
一名县令。

按理说:曹操是出自宦官世家,结果他背叛了那个腐
朽的阵营,昭示了他进步,向往光明,公正严明的一面。

至于“大忠臣”刘备呢?汉献帝还未被废,他就偷窥大宝。

二个儿子。

一个刘封,一个刘禅。

“封禅”都充斥了他的大脑!
刚刚窃取了汉中,就有那帮求功名利禄之人活动开来了。

《三国演义》曰:于是众将皆有推荐玄德为帝之心;(为了自己
捞好处!)未敢径启,(长耳贼早就等得急了!你们怎么还不来
说啊?)却来禀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

”遂
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
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

以讨国贼。

事不宜迟,便请择吉。

”……老奸巨滑的刘备当
然知道如果篡位称帝,必遭天下人之斥责,向来善于收买人心之
人怎么会去当天下人的公敌呢?就假模假样的推辞再三就了汉中
王之位。

孔明又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