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课 《世说新语》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志⼈⼩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些名⼠的⾔⾏与轶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原⽂ 《咏雪》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积累⽂⾔实词,理解⽂义,背诵课⽂。

2、过程与⽅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内容,积累⽂⾔实词。

品析⽂中⼈物的语⾔,培养多⾓度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童,关于他们的故事,⾄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罗⼗⼆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则《咏雪》。

⼆、探索新知 (⼀)朗读课⽂,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课件) 2、听课⽂录⾳,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及⽂意给课⽂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品读课⽂,研讨问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咏雪》【原文】咏雪(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一)重点注释[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阅读探究】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答案]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案]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解析]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儿女”一词古义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案]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是 朝 组
织编写的,它是一部“ ”
小说集。《咏雪》出自“

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

”篇。
课堂活动 朗读 品评 练

通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 (zāi)
二、读出节奏,读出层次。 导学案二、1 提示:整体安稳、舒缓。

读出节奏,读出层次
(小组合作,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任务)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 子③折枝④,诸小儿竞⑤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各,众。 ③ 子:果实。④折枝:压弯了树枝。⑤竞:争逐⑥然:这样
舍:舍弃(放弃,不要,丢下)。 文中指“不再等”。
委:舍弃(抛弃,丢下 )
辨一辨
3.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词:
期:约定。如:不期而遇 相:文中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如 :相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非人哉!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下车引之。
三、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大仲马(法)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多个小孩 玩耍,看见路边的李子树结了很多果实,枝 条都被压弯了,许多小孩争相跑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没有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去摘 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李子树长在 路边却有这么多果实,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取果实(品尝)的确是这样。
SUCCESS
任务:
1.关注红体字的含义,讲讲这个故事。 2.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
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_二则:咏雪》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_二则:咏雪》课件

/欣然曰:“白雪/纷纭/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chā 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
yì 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舒缓、轻快
咏雪
借助注解,疏通文意
儿女:子女,
内集:把家
这里泛指小辈,
里人聚集在 一起。
包括侄子侄女。 古今异义
文义:文章 的义理。
作品背景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 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集。 这本书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 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 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情势,较多地反应了当时 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 《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言语》 篇和《方正》篇。
何所似:像什么 宾语前置
未若:不如, 不及
咏雪
借助注解,疏通文意
复述原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 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纭扬扬 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 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 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 来)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合作探究:谢太傅为什么“公欣然曰”?
雪景美丽,令人赏心悦目。 美好的家庭氛围让谢太傅愉悦。
失谢 爽太 朗傅 率是 性一 的个 人儒 。雅
脱 俗 又

咏雪
谢道韫
合作探究:为什么文章结尾才交代人物身份? 为什么不直接交代她的身份,而是交代她的父亲和丈夫 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文本解读

《<世说新语>二则》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

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2.文题阐释在《咏雪》一文中,魏晋时的名门大族谢家的大家长谢安把子侄辈聚集起来,一起来谈论诗文,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思,试想我们现在的家庭,倘若一大家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的必是些家长里短,孩子的成绩,大人的工资,如此而已,然而,谢家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的问题是:大雪纷纷扬扬落下来像什么?魏晋人物尚清谈的高致,只此可见一斑。

至于子侄们的两个回答,有人认为“撒盐”喻好,有人认为“柳絮”喻好。

就连对谢太傅的“大笑乐”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所以“笑乐”,也有人认为谢太傅在“笑”前喻而“乐”后喻,还有些人认为谢太傅只是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不管谢太傅为何“笑乐”,但从《世说新语》的编撰者的态度来分析的话,后面又专门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想必觉得“柳絮”一喻更佳。

但不管这两个答案中哪个更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件事和这些人本身的可爱,而不是非要去探索一个优劣。

我觉得魏晋人士的可爱,其实在《陈太丘与友期》这段文字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陈太丘之友塑造成一个不讲诚信又没有礼貌(虽然知错能改)的粗俗形象,但其实这位友人的形象并非那么不堪。

首先当友人看到7岁的小孩陈元方的时候,是用很有礼貌的词语在问他“尊君在不”,“尊君”是个敬辞,用在这么小的一个晚辈小孩身上,可见这位友人是懂礼貌的。

然后当友人听闻了陈太丘已经舍自己而去的时候,想必忘记了自己虽然来寻了陈太丘,但时间上已经过了,他想必也是个暴脾气,张口便骂“非人哉”,这也和当时名士们不拘礼法任意而为有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谦辞,向对方 称呼自己的父 亲。一般翻译 为“我的父亲”
什么是“敬辞”,什么是“谦辞”?
敬辞:又叫敬语,是带着尊敬的语气的用语,在 与别人交往或者交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向对方 使用敬辞,以表示礼貌。常用的敬辞有“令尊、 令堂”“惠顾”“垂爱”“赐教”“高见”“久 仰”“劳驾”等
谦辞,带着谦虚谦让语气的用语,表示谦虚或 谦让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 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常用的有“家君”“家母”“过奖”“拙 见”“鄙人”“见谅”等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一、读准字音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二、重点字词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3.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舍弃。
4.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合作探究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 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 3.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6
合作探究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 )过中 不至,太丘舍(友 )去,( 太丘)去后 ( 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答曰: “(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拓展延伸
古人说话讲究礼貌客套,在称谓上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分,请在 这篇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谦辞和敬辞来。
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
待君久不至 对别人的尊称(尊称) 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称) 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谦称)
千百年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体现 出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点。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翻译,结合注释及参考书,翻译课文内容。 2.小组互译,圈画重点词语。 3.小组代表翻译展示。
文言文翻译方法提示:
一增: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句中的省略成分。 二删: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 节的助词等虚词,可删去。 三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现代汉语句式。 四留: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 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五扩:扩大,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六替: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才。
即陈纪(129—199),字 元方,陈蹇(shí)的长子。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去,离开。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
译 文
主旨归纳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 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 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 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警告人 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咏雪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 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 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 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写景状物以 及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状元成才路
(难点)
3. 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状元成才路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 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重点)
深入探究
《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 生活情趣?
从“雪日内集”可以看出谢安一家温馨的情景,屋外冰 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文章的义理。
急。
高兴的样子。
集在一起。
状元成才路
哥哥的儿子,即侄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大体。 相比。
空中差可拟。”
状元成才路
像什么。
即谢朗,字长度, 小名胡儿,谢安 次兄谢据的长子。
不如,不及。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乘风。因, 趁、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宋文学 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组织编写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主 要记载了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背景链接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 言谈、逸事。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 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 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 设法杀害,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清议而不谈政事, 这就成了所谓的清谈玄谈了。《世说新语》这部书, 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时间: 寒雪日 地点: 家中 人物: 谢太傅、儿女 事情: 咏雪
状元成才路
经过: 起因 “白雪纷纷何所似?”
状元成才路
发展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结果 “公大笑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 等词有什么作用?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 等词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 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 背景。
试简要分析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咏 雪句的妙处。
以“柳絮”喻“冬雪”,不仅写出了大雪 飘飞的轻盈姿态,而且给状元成才路 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 温暖的感觉,有状深元成才路 刻的意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为什么结尾强调谢道韫的身份? 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她的才气,也侧面 表达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东晋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 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 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 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 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 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 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 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 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
魏 晋
(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 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 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
南 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
北 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

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 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
字词学习
太傅( fù )
俄而( é ) 雪骤(zhòu)
差可拟( chā nǐ )
无奕( yì )
状元成才路
尊君在不( fǒu ) 撒( 状元成才路 sǎ )
柳絮( xù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咏雪
◆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 词“于”)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始于战国。他 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 承者。
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 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 创造者。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 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 字无奕。
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 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 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 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 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 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赞

咏 主要事件:咏雪 兄子:撒盐空中

兄状女元成才路 :柳絮因风起
谢 道 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补叙身份:暗பைடு நூலகம்谢道韫才气侧面表
才 气
达赞赏。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 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 华,也透露出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 的雅趣。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应为“白雪 纷纷所似何”) 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应为“(于) 空中撒盐差可拟”]
课文解读
即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
咏雪
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 子女,这里泛指小
为太傅。
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把家里人聚
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
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 说、逸事小说。志人小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 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它有以下特点:一是 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 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 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