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

合集下载

毕业赠言胡适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答案毕业赠言胡适答案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经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离开不是离别,是启航,是去追寻我们美丽的梦想!哪怕眼含不舍,我们也要笑着上路。

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首,一定还会记得,那初夏的雨中,也曾有你我的笑脸,那和煦的阳光下,也曾映照着你我如水的年华!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但是,我记得两年前,我发表了那篇文字之后,就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写信来说:“ 胡先生,你错了。

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那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那能谈到业余?求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愿你是风,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开蓝色的波澜。

毕业赠言(2)

毕业赠言(2)

自学指导二:
1. 为什么不能抛弃学问? 2. 既然不能抛弃学问。那 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学问?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然后小 组交流。
问题一:为什么不能抛弃学 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少年一去不复返,等到精力衰 减时,要做学问就来不及了。 2. 三五年不学习,就会被后来者 淘汰,到时再补救就来不及了。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 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 美国,入 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 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 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 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 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 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 《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1919年发表《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 《努力周 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 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 刊。1932年 与蒋廷、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 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 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积累语言。
• 2、学习课文针对性强,用语得体, 有真情实感等表达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胡适先生 在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说 了些什么?
胡适先生在中国公学 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对全 体毕业生提出了倡议:不 要抛弃学问。
自学指导一:
“不要抛弃学问。”这是胡适先生送给学生 的一句话,是这篇演讲的中心。课文围绕这个中 心写了几部分的内容?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请 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课文是分四部分讲的:一是提出赠言;二 是论说学问的重要;三是指出怎样做学问;四是 表达希望和祝愿。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

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胡适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胡适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胡适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胡适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

这句话是:珍惜时间,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的时候,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个钟头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

每天花一个钟头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以看3600多页,30年能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个钟头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个半钟头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就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的要看你们10年后成什么器。

胡适《不要抛弃学问》(参考译文)

胡适《不要抛弃学问》(参考译文)

不要抛弃学问(1)胡适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而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2)。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努力做学问(3)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4)。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后,你们都江堰市要被后来少年淘汰掉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5)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来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6)。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 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 多页书,30年可读11 万页书。

诸位,11 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7)!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

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8)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Hu ShihDear students of the Graduating Class,As you are leaving your alma mater,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you as a gift except a word of advice.My advice is, “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You have perhaps finished your college courses mostly for obtaining the diploma, or, in other words, out of sheer necessity. However, from now you are free to follow your own bent in the choice of studies. While you are in the prime of life, why not devote yourselves to a special field of study? Youth will soon be gone never to return. And it will be too late for you to go into scholarship when in your declining years. Knowledge will do you a good turn even as a means of subsistence. If you give upstudies while holding a job, you will in a couple of 13 years have had yourselves replaced by younger people. It will then be too late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by picking up studies again.Some people say, “Once you have a job, you’ll come up against the urgent problem of making a living. How can you manage to find time to study? Even if you want to, will it be possible with no library or no laboratory available?”Now let me tell you this. Those who refuse to study for lack of a library will most probably continue to do so even though there is a library. And those who refuse to do research for lack of a laboratory will most probably continue to do so even though a laboratory is available. As long as you set your mind on studies, you will naturally cut down on food and clothing to buy books or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acquire necessary instruments.Time is no object. Charles Darwin could only work one hour a day due to ill health. Yet what a remarkable man he was! If you spend one hour a day reading 10 pages of a book, you can finish more than 3600 pages a year, and 110000 pages in 30 years.Dear students, 110000 pages will be quite enough to make a learned man of man. It will take you one hour to read three tabloids a day, and one and half hours to finish four rounds of mah-jong a day. Reading tabloids, playing mah-jong or striving to be a learned man, the choice lies with you.Henrik Ibsen says, “it is your supreme duty to cast yourself into a useful implement.”Learning is the casting mould. Forsake learning, and you will ruin yourself.Farewell! Your alma mater is watching eagerly to see what will become of you ten years from now.注释:本文是胡适1928-1930 年在上海任中国公学校长时为毕业生所作赠言,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毕业赠言胡适

毕业赠言胡适

毕业赠言胡适诸位毕业同学: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11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表达希望与祝愿。

(2)12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2)13阅读2、3、4、5段答题(6)(1)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篇一:胡适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胡适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

这句话是:珍惜时间,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的时候,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个钟头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

每天花一个钟头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以看3600多页,30年能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个钟头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个半钟头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就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的要看你们10年后成什么器。

篇二: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阅读精典,函养性灵。

任何坎坷都不能阻遏()心无旁wù者的脚步;任何诱()惑都无法动..摇kè尽职守者的心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最近,朝鲜不断的强硬表态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毕业赠言

毕业赠言

28、毕业赠言城关三小岳敬教材分析:本文是胡适先生1929年在中国公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他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给人启迪。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不要抛弃学问。

全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己写一写毕业赠言。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自渎;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3、教育学生不要抛弃学问,热爱学习,活到老就学到老。

重、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不能抛弃学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终生学习的思想。

教学准备:有关作者胡适的资料;认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你们即将毕业。

你们从一个幼小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满怀豪情的少年,就要离开母校,离别和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了,在这离别之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简单的说一说)2、小结:是啊!离别的时候,我们都有很多想说的话。

1929年在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胡适先生就为全体毕业生作了精彩的《毕业赠言》。

(板书课题)交流搜集的胡适资料。

齐读课题后“课文链接”,进一步了解胡适。

二、自主探究、合作提高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质疑,教师归纳总结:为什么不能抛弃学问?既然不能抛弃学问,那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学问?胡适先生在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说了什么?如何理解胡适先生的话?2、根据老师梳理的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组内交流自学的结果。

第一自然段:提出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第二自然段:论说学问的重要性。

第3-6自然段:告诫学生们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

第7-9自然段:提出希望与祝愿。

三、展示汇报、共同提高(一)汇报一:为什么不能抛弃学问?a.少年一去不复返,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就来不及了。

b..三年、五年之后,你们就会被后来者淘汰。

c.到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
作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达了一位长 辈对后代学子的关心与爱护。人不应该只 有物欲的追求,更要确立理想,努力提升 精神品位,这就是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 级毕业赠言》一文的思想价值所在
• 综合起来看,本文有这样两个明显的特点:一、。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可 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 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 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全靠你们自己 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将你这块材料 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 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中后成 了什么器。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

首先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 毕业生离开母校之前,胡适先生送给他们 一句什么话?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 说到研究学问,胡适先生举了谁的例子? • 谈谈你对学问的看法。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 们,只好送给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 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 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 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时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退时,要做学问也 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 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 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 功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 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事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 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事要等到有了实验时才做研究 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 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 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 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 读11万页书。
背景链接
• 胡适(1891----1962)现代学者。1910年 赴美国,先后就学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 亚大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曾提倡文学改革,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 名人物。1938年任国名党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人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 之后去台湾。1962年病逝。
•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 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随后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 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 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剧本 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国家 公敌》等。
总体特征
• 两大特点: • 一、开门见山、自然紧凑。通篇没有任何刻意的
铺垫与起承转合,一开始便亮出了“不要抛弃学 问”的主题,使人警醒。接着谈到自己对有些同 学将因不研究学问而被时代淘汰的担心,最后通 过引用易卜生的名言表达了对学子成器的殷切希 望。全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简约而不简 单”,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的缜密与严谨。
• 二、循循善诱、语重心长。首先警示毕业 学生“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让他们趁 着年富力强之时抓紧研究点学问,告诫他 们不要幻想有了条件再去搞研究,那只会 使自己愈加怠惰,最重要的是把握现在, 然后又举达尔文的事例和一系列数字有力 地说明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最 后一句 “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 年之后成什么器”更是深情依依,令人心 悦诚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