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综合征的检查方法

合集下载

2例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病例报告

2例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病例报告

2例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7岁,右眼视力下降20天就诊。

左眼半年前被篮球打伤后于外院行手术治疗,病情表述欠详,左眼19年前被瓷片扎伤后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专科检查: Vod:0.25矫正0.3,Vos:LP,光定位欠佳。

右眼结膜充血(++),结膜囊内未见分泌物,角膜透明,虹膜纹理清,前房轴深3CT,房水(-),瞳孔散瞳后直径约7mm,对光反射迟钝,晶体透明,玻璃体细点状混浊,眼底见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欠清,周边出血,黄斑区水肿。

左眼结膜充血(++),结膜囊内未见分泌物,角膜下方见瓷白色条状白斑,角膜后血性KP,前房积血呈鲜红色,虹膜纹理清,瞳孔散大,其后窥不清。

Tod:16mmHg,Tos:12mmHg。

FFA示:造影动静脉期视乳头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渐有荧光渗漏,晚期荧光增强,范围扩大,边界模糊,间杂小片出血遮蔽荧光。

视网膜再次充盈明显延迟,晚期视网膜低荧光。

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无明显荧光素渗漏。

诊断:1、右眼交感性眼炎 2、左眼角膜裂伤缝合术后,予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穴注复方樟柳碱,局部扩瞳激素治疗,3天后患者诉右眼视物较前清晰,专科检查:Vod:0.3(散瞳后),结膜充血(+),玻璃体混浊较前减退,眼底可窥及视乳头充血水肿部分减退,界欠清,周边出血略减退,黄斑区水肿减退。

2周后患者右眼视力恢复至0.5,眼前节(-),玻璃体混浊进一步减轻,眼底可窥及视乳头充血水肿部分减退,界仍欠清,周边出血减退,黄斑区水肿大部减退。

病例二患者女性,41岁,双眼视力骤降1天,伴头痛、呕吐就诊。

专科:Vod:0.04,Vos:0.08,矫正视力:Vod:0.7,Vos:0.15,Tod 17mmHg Tos 16mmHg,双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约3.0CT,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混,见絮状漂浮物,眼底视盘界清,C/D约0.3,视乳头色淡红,其周围可见视网膜下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黄斑区视网膜皱褶,视网膜平伏。

葡萄膜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葡萄膜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后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视力下降 眼前黑影 闪光 体征: 玻璃体炎症细胞与混浊 脉络膜的浸润灶 视网膜血管炎:血管鞘 闭塞 出血 黄斑水肿
血管鞘
诊断
1、 FFA ICGA A B超
2、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感染因素:抗感染 免疫因素: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类固醇的用法 双侧发病:全身用药
前房积脓
6、瞳孔改变:缩小 不圆 闭锁 膜闭
梅花状
7、晶状体改变:前表面色素 环形色素
梅花状瞳孔
瞳孔缩小 闭锁
8、眼后段的改变: 前玻璃体炎症细胞 反应性黄斑囊性水肿 视神经乳头水肿
并发症
1、并发性白内障:影响视力 2、继发性青光眼:眼压升高 3、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眼压降低
并发性白内障
几种特殊葡萄膜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 交感性眼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
概念:
小柳氏病
前葡萄膜炎
原田氏病
后葡萄膜炎
小柳原田综合症 全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头痛 耳鸣 听力下降
脱发毛发变白 白癜风等
双侧全葡萄膜炎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渗出性 视网膜脱离
治疗:同葡萄膜炎
眼部白癜风及睫毛变白
Dexamethsone 静脉注射 Pred双氯酚酸钠眼液 qid
4、抗生素治疗 5、并发症治疗: 继发性青光眼 药物 手术 并发性白内障 手术
中间葡萄膜炎
一类累及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 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 疾病。
玻璃体内雪堤样改变
葡萄膜炎的分类
前葡萄膜炎: 虹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 前部睫状体炎
中间葡萄膜炎:睫状体平坦部炎 周边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张美芬北京2010

葡萄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张美芬北京2010

修正诊断与治疗
诊断
梅毒性葡萄膜炎!
治疗
青霉素480万u, ivdrip, q8h×3w 停用依木兰 口服强的松龙快速减停
治疗效果
VA: HM/30cm (OD), 0.6 (OS) 玻璃体混浊明显减轻 眼底(4/2/2007) VEP:右眼P2波潜伏期延长,左眼基本正常
随诊
4/5/2007:
眼科检查
视力、眼压、前节、玻璃体、眼底 辅助检查:FFA/ICG,B超,OCT, UBM, VF,电生理 实验室检查:
葡萄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不是所有葡萄膜炎患者均要做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 • •
常规筛选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 特异性试验或检查
葡萄膜炎的实验室检查(续)
常规筛选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Rt):
分类-根据解剖
前葡萄膜炎 (Anterior Uveitis) 中间葡萄膜炎 (Intermediate Uveitis) 后葡萄膜炎 (Posterior Uveitis) 全葡萄膜炎 (Panuveitis)
分类-根据病因
感染性:
• • • • • • • •
病毒:HSV, VZV, CMV, HIV 细菌:结核,G+球菌,G-杆菌,真菌 原虫:弓形体 螺旋体:梅毒,包氏疏螺旋体(Lyme 病)
葡萄膜炎的诊断
命名尽量全面:部位、病程、病因、病理机制 鉴别诊断! 诊断性玻璃体切除
• 提供标本 • 病理、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1
临床资料
男性,42岁,3/2/2007就诊PUMCH 主诉:双眼视力 1年,右眼无光感5天 检查: 右眼
VA KP 房闪 浮游体 玻璃体 NLP 细小色素性 + – 尘、絮状混浊

葡萄膜炎演示课件

葡萄膜炎演示课件

白内障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氧化应激反应
葡萄膜炎患者眼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易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 从而引发白内障。
药物治疗预防
使用抗氧化剂、抗炎药等药物,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延缓白内障进 展。
避免紫外线照射
长期紫外线照射可加速晶状体老化,因此葡萄膜炎患者应尽量避免长 时间暴露于强烈阳光下。
视网膜脱离监测和手术时机把握
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症可累及葡萄膜组织, 引起葡萄膜炎。
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
晶体蛋白过敏可引起双眼葡萄膜炎, 多发生于白内障手术后。
03
葡萄膜炎检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眼部常规检查项目介绍
01
02
03
视力检查
评估患者视力状况,了解 炎症对视功能影响程度。
裂隙灯检查
观察眼前节结构,如结膜 、角膜、前房、虹膜等, 发现充血、水肿、渗出等 炎症表现。
葡萄膜炎
汇报人:XXX
2024-02-02

CONTENCT

• 葡萄膜炎概述 • 葡萄膜炎病因学探讨 • 葡萄膜炎检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 葡萄膜炎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策略 • 葡萄膜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葡萄膜炎康复期管理与生活指导
01
葡萄膜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葡萄膜炎是指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以及玻璃体的 炎症性疾病,也称为眼内炎症。
其他眼部并发症处理建议
虹膜炎处理
对于并发虹膜炎的患者,应采取散瞳、抗炎等药物治疗措施,缓 解炎症反应。
角膜处理
角膜炎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角膜修复 剂促进角膜愈合。
干眼症处理
干眼症患者可使用人工泪液、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同时改善生活 环境和用眼习惯,缓解干眼症状。

葡萄膜炎名词解释综述

葡萄膜炎名词解释综述

一.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1)特征是双眼弥漫性渗出性葡萄膜炎,伴全身性的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等病症,2)病理表现为慢性弥漫性肉芽肿性葡萄炎。

3)以前部炎症为主者称VK病,以后部炎症为主者为H病,4)病因不明,可能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并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5)分为前驱期,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

(双肉全,脑听白)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桐泽型葡萄膜炎)1)特征重度全葡萄膜炎伴视网膜动脉炎,周边大量渗出,视网膜坏死,玻璃体高度混浊,后期出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

2)病因多由疱疹病毒包括HSV和HZV感染所致。

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性别无差异,多单眼,4)治疗困难,视力预后差。

5)临床分急性炎症阶段,缓解阶段,后期并发视网膜脱离阶段。

三. Behcet病—(皮肤-黏膜-眼综合征)1)一种影响全身多种器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闭塞性血管炎2)临床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3)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4)有明显的遗传背景。

5)眼部表现:非肉芽肿性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全身表现:可合并多发性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推荐诊断标准: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至少复发3次)2、下面4项出现2项可确诊: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瘢痕。

②眼葡萄膜炎改变②皮肤结节性红斑,假毛囊炎或脓丘疹,非发育期的痤疮样结节③皮肤过敏反应实验阳性。

四.Fuchs综合征,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1)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

2)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多单眼发病,病程缓,常无自觉症状。

3)临床多表现为前葡萄膜炎,以细小灰白白色KP,虹膜脱色素或萎缩为特征,4)不发生虹膜后粘连,无眼底损害。

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和药物治疗

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需遵循个体化、足量、足疗程等原则,根据患者 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新型诊疗技术介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
OCT技术可提供高分辨率的眼部组织结构图像,有助于葡萄膜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技术
FFA技术可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情况,对于诊断葡萄膜炎的并发症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 义。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葡萄膜炎是指发生于葡萄膜、视 网膜、视网膜血管以及玻璃体的 炎症性疾病,也称为眼内炎症。
发病机制
主要涉及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 反应、感染因素引发的免疫反应 等。同时,氧化应激、遗传等因 素也可能参与发病。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 下降等症状。眼部检查可发现睫状充 血、房水闪辉、瞳孔缩小等体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02
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3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评估视网膜各层结构改变。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前房穿刺术
获取房水进行细胞学、生物化学 等检查,辅助诊断葡萄膜炎。
玻璃体切割术
对于严重病例,可通过玻璃体切割 术获取玻璃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处理白内障
对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根据病情选 择合适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应对视网膜脱落
对于高危患者,加强视网膜监测,一 旦发现视网膜脱落迹象,立即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
全身性疾病管理
对于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风湿 性关节炎等,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 葡萄膜炎复发风险。
XX
PART 04
局部用眼药物治疗方案介 绍

ARN

ARN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是一种由病毒感染(主要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典型的表现为灶状视网膜坏死、以视网膜动脉炎为主的视网膜血管炎、中度以上的玻璃体混浊和后期发生的视网膜脱离。

•又称为“桐泽型葡萄膜炎(Kirisawa’s uveitis)”、“周边视网膜坏死伴有血管原因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坏死性血管闭塞性视网膜炎”等。

流行病学•1、世界范围分布,无种族差异•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15~75岁•3、男性稍多于女性•4、约1/3的患者双眼受累,双眼发病间隔多在1~6周•5、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免疫功能缺陷者也可发病急性视网膜坏死在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作者(国家或地区)葡萄膜急性视网所占的炎总数膜坏死比例(%)孙世珉等(中国,1998年)600 6 1.0杨培增等(中国,2003年)1756 2 0.1 Chung等(中国台北,1988年)240 19 0.8浦山晃等(日本,1984年)1661 66 0.4 Henderly等(美国,1987年)600 8 1.3 Smit等(荷兰,1993年)750 7 0.9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至于这些病毒为什么有时引起前葡萄膜炎,有时引起ARN,目前尚无满意的解释一般认为:原发病毒感染或潜伏激活沿副交感纤维达虹膜睫状体前葡萄膜炎逆行轴索从脑部到达视网膜细胞病理改变免疫应答同时引起直接引起ARN可能导致•疾病早期可有视物模糊、眼前黑影,偶尔可出现周边视力下降,一般无严重中心视力下降,但有些严重病例于发病数天内可因视神经受累而致中心视力丧失。

•1、视网膜坏死(必不可少的临床表现)(1)通常起始于周边或中周部,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象限,可出现“拇指印”状视网膜坏死病灶。

(2)病变进展迅速,①病变数量增多和融合,呈成片状或地图状;②病变迅速呈环状进展和向周边、向后极部视网膜推进。

眼科学:葡萄膜疾病(葡萄膜炎)

眼科学:葡萄膜疾病(葡萄膜炎)

治疗 扩瞳;抗炎;病因治疗
1.睫状肌麻痹肌:阿托品、后马托品、
托品卡胺(散瞳合剂)
2.糖皮质激素:点眼(1/15m*4→1/1h)、眼周 注射(颞上或颞下)全身治疗(30~40mg,2~4w)
3.非甾体消炎药(手术或外伤) 4.免疫抑制剂 5.病因治疗 6.并发症治疗
二.中间葡萄膜炎 intermediate uveitis
治 疗:一般不需全身激素
十、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
流行病学:发病隐匿,单疱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眼红、眼痛,视糊、眼前黑影
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血管炎(动脉),玻璃体 混浊,网脱,羊脂状KP伴眼压升高
诊 断: 治 疗:抗病毒、激素、手术
2.口腔溃疡:多发性、反复发作 、疼 痛明显
3.皮肤损害:多形性、出现结节和疱 疹(皮肤过敏反应+)
4.生殖器溃疡:疼痛性 5.其他 诊断:分类(完全型、非完全型)
治疗: 激素(小剂量) 免疫抑制剂 其他
九、Fuchs综合症
临床表现:视糊、眼前黑影→视力下降
虹膜脱色素,慢性非肉芽肿性,单眼
光凝+玻切
并发症:黄斑病变(CME)、并发障(后囊 下)、其他
六、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病因:自身免疫
表现:感冒样前驱症状;视力骤降,视盘炎;眼前段受累; 晚霞状改变和 Dalen-Fanchs结节
诊断: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脑膜刺激征、耳鸣、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
脱发
FFA、OCT、UBM、B超
发生部位: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周
边视网膜和脉络膜
流行病学:<40y,双眼,慢性
临床表现:1.症状(隐匿):飞蚊症,视糊
2.体征(1)雪堤样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膜炎综合征的检查方法
医生在帮助患者治疗时都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工作,毕竟只有正确的检查出患者所患病症的病因和病情,才能够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检查葡萄膜炎综合征的方式方法。

葡萄膜炎综合征如何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患者可有下列异常:①轻度正细胞色素性贫血;②血沉加快;③血浆丙种球蛋白、急性反应蛋白水平增高;④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⑤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尿液检查患者可有下列异常:①蛋白尿,常为+~++;②血尿;③管型尿;④尿中出现白细胞;⑤氨基酸尿;⑥尿中β2-微球蛋白升高;⑦尿糖阳性但血糖水平正常。

3.免疫学检查患者可有下列异常: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中CD4+ CD45RA+ T细胞增高;②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增高;③肾小管抗原淋巴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④血清IgG、IgM、IgA水平升高;⑤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⑥抗核抗体阳性;⑦免疫复合物阳性。

(二)、其它辅助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了15例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发现所有患者均有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视盘充血者8例,玻璃体混浊者9例视网膜改变(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下渗出、视网膜点状病变黄斑囊样水肿)者10例。

造影显示13例有视盘染料渗漏,12例有中周部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尚发现2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

由此可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发现更多的眼底改变
(三)、相关检查:
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嗜酸性粒细胞尿素抗细胞胞质抗体氨基酸淋巴细胞糖定量(尿) 肌氨酸酐血沉。

葡萄膜炎综合征如何检查?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人介绍对检查葡萄膜炎综合征的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葡萄膜炎综合征时能有所帮助。

葡萄膜炎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患上葡萄膜炎综合征的人群并不是非常多,但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极度重视。

其实其实葡萄膜炎综合征是葡萄膜炎和其它症候同时出现的一个总称,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鉴别诊断葡萄膜炎综合征的方式方法。

葡萄膜炎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由于此综合征的双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不具有特征性,所以对这些患者应注意排除其他能够引起前葡萄膜炎的病因和其他特有的类型其中主要的有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伴有的葡萄膜炎类肉瘤病性葡萄膜炎和Sj?gren综合征、血清阴性的椎关节病变等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伴有的葡萄膜炎多发生于少年儿童且多为女性,葡萄膜炎也表现为双侧非肉芽肿性炎症这些都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的表现相似但前者往往有关节炎(主要为膝踝关节)病史葡萄膜炎典型地表现为隐匿发病和慢性经过,常出现带状角膜变性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抗核抗体多为阳性患者无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这些都有助于。

类肉瘤病可引起肾脏损害和葡萄膜炎,且免疫球蛋白水平往往增高与肾小管
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引起的相似但类肉瘤病引起的葡萄膜炎多为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多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病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溶菌酶水平升高,这些都有助于鉴别诊断。

综合征常表现为间质性肾炎部分患者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DNA抗体阳性,这些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相似,但其通常发生于30~50岁眼部主要表现为眼干燥而不是葡萄膜炎根据这些一般不难做出鉴别诊断。

葡萄膜炎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鉴别诊断葡萄膜炎综合征的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葡萄膜炎综合征时能有所帮助。

白内障治疗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葡萄膜炎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