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哪些异同
无氧呼吸名词解释

无氧呼吸名词解释无氧呼吸名词解释:无氧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部分。
无氧呼吸是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继续,最初从无氧酵解开始,逐步分化出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主要以葡萄糖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放出分子内的氧,产生乳酸等一系列中间产物。
无氧呼吸的方式有三种,分别为酵解、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1、酵解: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
一、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方式有三种,即光能自养型呼吸、化能自养型呼吸和异养型呼吸,以及自养型呼吸。
有氧呼吸又称糖酵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其实质是在酶的催化下,将糖或糖原分子中的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
这个反应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酶,包括:氧化酶系、过氧化物酶系、脱氢酶系和脱羧酶系。
因此,它具有产能高、速度快的特点。
二、无氧呼吸:指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过程。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不能满足所有细胞的需要,只能先满足生命活动必需的,而其他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则依靠无氧呼吸产生。
如动物在冬眠时的长时间低温,就可导致糖酵解和酒精发酵停止。
另外,在外界缺氧的情况下,也会使糖酵解停止。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生物氧化分解的两种方式,都能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
但有氧呼吸转化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并且是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转化的是小分子有机物,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两者在产物上也有明显区别,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和H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H2O和H2O。
一、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方式有三种,即光能自养型呼吸、化能自养型呼吸和异养型呼吸,以及自养型呼吸。
有氧呼吸又称糖酵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其实质是在酶的催化下,将糖或糖原分子中的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
这个反应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酶,包括:氧化酶系、过氧化物酶系、脱氢酶系和脱羧酶系。
[医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图
![[医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图](https://img.taocdn.com/s3/m/e5aecb5ccc175527072208af.png)
胞 呼 吸
类 型总反应式源自别 和 联 系概念 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无氧 呼吸
应用
过程 ②丙酮酸不 彻底分解
总反应式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1.发酵技术
生产啤酒、果酒和白酒等 生产乳酸类、柠檬酸类饮料 生产味精、酱油和醋 生产单细胞蛋白 应用于垃圾、废水的处理 利用发酵产生沼气
2.农业生产
细胞呼吸为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细胞的分、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提供能量和各种原料,因此, 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适当增强细胞呼吸,以 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丙酮酸)
(少量)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② 丙酮酸不彻底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A.乳酸发酵
酶
C6H12O6
2CH3COCOOH(丙酮酸) +4 [H] + 能量
酶
2C3H6O3(乳酸) + 能量
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 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B.酒精发酵
C6H12O6 酶 酶
细胞质基质 不需氧
CO2、C2H5OH 或C3H6O3
较少
5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是各种有机物 之间转化的枢纽,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 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发酵技术 2.农业生产 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课堂小结
概念
概念 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有氧 过程 ②丙酮酸彻底分解
区
呼吸
细
③[H]的氧化
酶 24[H] + 6O2
场所:线粒体 12H2O + 能量(大量)
Back
2 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 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少量能量的过程。
生物备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表

生物备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表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表如下:
总结生物备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表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摘要:对高三生而言,应及时了解、掌握高考备考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准备。
小编为您推荐生物备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表,希望对您有助!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表如下:
总结生物备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表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2014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汇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方程式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两种不同方式。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这两种呼吸方式对于生物体内能量的产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氧呼吸的总方程式有氧呼吸是指利用氧气来氧化有机物质,从而释放能量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
它通常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有氧呼吸的总方程式可以用以下简化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葡萄糖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这个方程式表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这个过程也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产生方式。
通过有氧呼吸,生物体能够高效地从食物中提取能量。
二、无氧呼吸的总方程式与有氧呼吸不同,无氧呼吸是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呼吸过程。
无氧呼吸通常发生在缺氧的环境中,例如在肌肉剧烈运动时。
无氧呼吸的总方程式可以用以下简化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葡萄糖→ 乳酸 + 能量C6H12O6 → 2C3H6O3 + 能量这个方程式表示,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相对于有氧呼吸来说,能量产生的效率较低,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短时间内需要大量能量时,无氧呼吸也能够满足生物体的需求。
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1. 氧气需求: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2. 能量产生效率: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效率较高,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效率相对较低。
3. 产物:有氧呼吸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氧呼吸的产物包括乳酸。
4. 环境条件:有氧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和线粒体进行,而无氧呼吸通常发生在缺氧的环境中。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在氧气需求、能量产生效率、产物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体内能量产生的机制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过程。
“图表比较法”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图表比较法”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一、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如下表。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呼吸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产物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较多,1 mol葡萄释放能量2870kJ,其中1161 kJ转移至ATP中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2 kJ(生成酒精),其中均有61.08 kJ转移至ATP中相同点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相互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②细胞呼吸(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如下表。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代谢性质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发生部位含叶绿体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所有生活细胞反应场所叶绿体主要在线粒体内外界因素条件光、H2O、CO2、适宜的温度、酶、色素有光、无光均可,适宜的温度、O2、酶能量代谢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一部分转移到ATP中物质代谢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如C6H12O6) 有机物(如C6H12O6)分解为无机物(H2O和CO2)联系光合作用的产物作为细胞呼吸的原料(有机物和O2均为细胞呼吸的原料),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为光合作用所利用。
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差异和应用

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差异和应用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呼吸过程可以分为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呼吸在人体代谢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潜在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差异,并介绍它们在医学、运动、生物科技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区别好氧呼吸是指需要氧气存在才能进行的代谢过程,它发生在细胞线粒体内,产生了ATP(三磷酸腺苷),是人体最常用的能量代谢形式之一。
代表性的细胞呼吸反应式如下: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ATP其中,葡萄糖和氧气通过线粒体内的一系列酶催化反应,消耗了氧气,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了巨量的能量,形成ATP。
好氧呼吸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能量代谢方式,因为它的ATP产生量比厌氧呼吸高。
厌氧呼吸则是指不需要氧气参与的代谢过程,通过有限的酵素反应,将单糖以及其他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从而产生能量(ATP)。
厌氧呼吸常见于低氧环境下的微生物和一些病原体,也发生在一些人类细胞中,比如肌肉细胞。
在这些细胞中,厌氧呼吸被用来补充缺氧情况下无法进行好氧呼吸的ATP不足。
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在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方面的区别,导致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和生物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应用。
运动表现好氧呼吸反应速度较慢,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最高效能的状态。
这种运动方式一般为中长时间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和自行车运动,所需能量与运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而厌氧呼吸反应速度极快,是立即性的反应,适合于短时间内产生高强度的爆发性运动,例如:举重、快跑、跳跃、飞檐走壁这类运动。
生物科技好氧呼吸中线粒体的存在,是现代生物科技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包括:线粒体疾病、线粒体转移、抗衰老等。
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通过调控细胞呼吸过程的某些基因和蛋白质可以延长黑腹果蝇的寿命。
更进一步表明:优秀的食物、环境和无害的身心困境均可提高线粒体生产量。
高中生物教案:浅谈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其差异

高中生物教案:浅谈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其差异一、引言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呼吸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作为能量来源,是生物体内大量生成 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则不需要氧气,但产生的ATP 数量较少。
本文将从生物体能量获取的角度,探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和差异。
二、有氧呼吸1. 特点有氧呼吸是生物体利用氧气来分解分子中可供呼吸利用的高能化合物,最终产生 ATP 的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糖解、Krebs 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其中,糖解和Krebs 循环是生成 ATP 的关键步骤。
通过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能让细胞有充足的能量供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ATP 产量有氧呼吸能够生产大量的 ATP。
分解葡萄糖的完整过程,能产生大约 38 个 ATP。
而利用脂肪分解生产 ATP 的过程,需要更多步骤和氧气, ATP 产量会更高,可以达到 129 个 ATP。
而利用蛋白质生成ATP 的过程,则需要通过转化成糖类的方式,产量比较低,只有 36 个 ATP。
3. 适用物种有氧呼吸在所有的生物物种中均有发生。
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因为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维持生命,它们的线粒体数量会明显增多,从而增加 ATP 的产量。
三、无氧呼吸1. 特点无氧呼吸指的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产生 ATP 的过程。
这种情况下,生物体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进行有氧呼吸的糖解或 Krebs 循环,而是采用发酵代替,将糖类分解为乳酸、酒精或产生其他有机酸。
耐受无氧环境的微生物,如乳酸菌或发酵细菌,往往都采用无氧呼吸来获取能量。
2. ATP 产量由于无氧呼吸采用的是发酵代替正常的糖解和 Krebs 循环,生产ATP 的效率比较低。
发酵成果产量较少,每一次糖类的分解只能产生2 个 ATP。
3. 适用物种一些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等,可以在缺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但在大多数生物物种中,它只是一种临时手段,因为它产生的ATP 数量远远不够。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课件

实验操作
将植物放入玻璃缸内, 在密封条件下给予适宜 的光照和温度,记录下 初始状态下的温度和湿
度。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 段时间记录下温度和湿 度的变化,观察植物的
生长状况。
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可以得出植物无氧呼吸 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变 化趋势,进而推断出无 氧呼吸的代谢产物和能
量释放情况。
化学反应
丙酮酸 → 乳酸 或 丙酮酸 → 酒精 + 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
01
总结词
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
02 03
详细描述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糖 + 酶 → 乳酸 或 糖 + 酶 → 酒精 + 少量能量。这个过程虽然不产生大量能量,但可以满足细胞基 本生理活动的需要。
化学反应
详细描述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通过柠檬酸循环 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少量能量。这一阶段需 要氧气参与,为后续的三个阶段提供能量来源。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总结词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乙酰辅酶A,产生大量能量。
详细描述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通过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将乙酰 辅酶A彻底氧化,同时产生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气参与,为细胞提供大量 的能量。
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促进新陈代谢
有氧呼吸可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
无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及作用
适应环 境
无氧呼吸是细胞在氧气不足环境中的一种适应机制,能够利用有限 的氧气进行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
维持生命活 动
在某些情况下,如肌肉收缩、红细胞运输氧气等,细胞需要短时间 内提供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可以迅速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生命活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哪些异同?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条件需分子氧O2、酶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CO2、H2O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多
少
大量。
1mol糖释放
2870kJ ,1161kJ储存
ATP中
少量。
1mol糖释放
196.65kJ ,61.1kJ储存
ATP中
共
同
联系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
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
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哪些区别?
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