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二章 语音(三)
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

一、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一章:普通话声母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声母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声母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声母的定义和作用b. 声母的分类和特点c. 常见声母的发音方法和示例3. 教学方法:a. 讲解法:讲解声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 示范法:教师示范声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c.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4. 教学步骤:a. 引入声母的概念,讲解声母的作用b. 介绍声母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c. 示范常见声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d.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e. 总结声母的发音方法和注意事项5. 教学评估:a.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发音方法的正确性b.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评价和建议二、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二章:普通话韵母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韵母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韵母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韵母的定义和作用b. 韵母的分类和特点c. 常见韵母的发音方法和示例3. 教学方法:a. 讲解法:讲解韵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 示范法:教师示范韵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c.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4. 教学步骤:a. 引入韵母的概念,讲解韵母的作用b. 介绍韵母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c. 示范常见韵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d.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e. 总结韵母的发音方法和注意事项5. 教学评估:a.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发音方法的正确性b.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评价和建议三、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三章:普通话声调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声调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声调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声调的定义和作用b. 声调的分类和特点c. 常见声调的发音方法和示例3. 教学方法:a. 讲解法:讲解声调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 示范法:教师示范声调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c.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4. 教学步骤:a. 引入声调的概念,讲解声调的作用b. 介绍声调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c. 示范常见声调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d.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e. 总结声调的发音方法和注意事项5. 教学评估:a.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发音方法的正确性b.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评价和建议四、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四章:普通话儿化音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儿化音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现代汉语 第二章-语音

1. 汉语拼音方案
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 语音的方案
1956年2月草案试行 1958年 2 月正式方案向全国推行
2. 国际音标
1888年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 记音符号
符合 “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 符号一个音素” 的原则
第二节 声 母
一、声母的发音
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 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②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 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振幅的大小与声 音成正比。振幅大,声音强;振幅小, 声音弱。
③音 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取 决于音波存在时间的长短,而音波 存在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发音体 振动时间的长短。发音体振动的时 间长,音波存在的时间就长,声音 也就长;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短,音 波存在的时间就短,声音也就短。
单元音韵母 1.按结构分 复元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
2. 按韵母开头 的元音发音 口形分
开口呼:韵母不是 i, u, ü或不 以 i, u, ü起头的韵母
3. 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 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 系,它们的关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 就行了。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 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 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
音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 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 生理的角度看是相同的语音现象, 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却可能有不 同的作用,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 质属性。
1. 分辨 n 和 l
发“ n ”时舌尖抵住上齿龈, 软腭下降, 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孔 通过。
发 “ l ”时舌尖抵住上齿龈, 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舌身收 窄,气流由舌头两边或一边流出, 不带鼻音。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解读

记音符号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 能够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 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 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耕(geng)中的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语音单位
➢音素 ➢音节
➢声母、韵母、声调
➢音位
记音符号
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 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音节结构
声调
声母
韵母
庄(zhuāng),声母是zh,韵 母是uang,声调是阴平声。
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语音单位
➢音素 ➢音节 ➢声母、韵母、声调
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记音符号
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 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记音符号
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长短。
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单位
记音符号
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 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记音符号
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 薄厚、松紧有关。人的声带 不会完全相同。
成年男人声带长而厚,所以 声音低;
成年女人声带短而薄,所以 声音高。
第一节 语音概说
1.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 理属性。 2.语音具有生理属性。 3.语音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 的本质属性。
现代汉语练习第2章语音(附答案)

现代汉语练习第2章语⾳(附答案)第⼆章语⾳⼀、填空:1、语⾳具有三个⽅⾯的性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语⾳的本质属性。
2、语⾳同其他声⾳⼀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
3、⾳⾊不同⼤体是由三个条件决定的,即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不同。
4、普通话的辅⾳⼤多是_______辅⾳,只有m、n、ng、l、r是______辅⾳。
5、普通话辅⾳的发⾳⽅法复杂,除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别。
6、传统⾳韵学把汉字字⾳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叫做⾳节的三要素。
7、《汉语拼⾳⽅案》是给汉字________和拼写________的⽅案,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8.从语⾳的物理性质看,⾆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
9.北京⼈所说的shi sheng(师⽣)与重庆⼈⼝⾥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的性10.国际⾳标是由制定的,公布于年,⽬标是⽤来,其记⾳原则是。
11.语⾳是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具。
12. ⾳⾼指的是,决定于的快慢。
13. ⾳强指的是,它与有关。
14. ⾳长指的是,它决定于的时间的久暂。
15. ⾳⾊指的是,决定于。
造成不同⾳⾊的条件主要三种,,。
16. 发⾳器官包括、、三个部分。
17. 普通话共有________个声母,除⼀个________外,其余都是________声母。
18. 任何⼀个辅⾳声母的发⾳,都是由_____和______两个⽅⾯决定的。
19. 普通话共有_______个韵母,按照韵母的内部成分,可以把韵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按照韵母开头的元⾳,可以把韵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现代汉语》第二章知识点:语音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以交际的声音,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
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
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如普通话里的dū(督)、dú(独)、dǔ(赌)、dù(度),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弱,发出的声音就小。
普通话里的“孝子”和“儿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比较强,后一个“子”音强比较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英语中元音的音长与否,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ship(船)和sheep(羊)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i]的音长不同。
sheep里的[i:]音长长,ship里的[i]音长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音长对于区别字词的意义作用不大,但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现代汉语第二章 语 音

第二章语音一、目的要求语音这一章,详细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语音的规范,朗读的技巧等,要求学生较全面牢固地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具有熟练准确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
切忌只讲语音理论知识,而不要求学生学好普通话。
第一节语音概说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语音”这一概念要从两方面来解释:(1)必须是人发出的声音;(2)必须有明确的意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人们发出的呻吟声、打哈欠、打喷嚏等声音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并不表示确切的含义。
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发出的信号,如咳嗽声、学鸟叫的声音,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所表示的意义是临时性的,而且只有交际双方才能理解,不具有社会性。
汽车行进途中的喇叭声、冲锋号声、警车声、警报声也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虽然代表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它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还具有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有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物理属性表现在语音的物理四要素上。
四要素即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这四要素在普通话里有其作用,其中音色是最重要的,它是区别意义得罪重要的因素。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以下三种:第一,发音体的不同。
在语音学中称发音部位的不同。
举例说明,例如,胡琴的声音和口琴的声音不同,因为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簧片。
甲乙两人说同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听出不同,这是由于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的不同,所以形成的音色就有区别。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

复元音的分类:
根据主要元音在韵母中所处的位置,复元音可分为以下三类: 1.前响复元音 指主要元音处在前面的复元音,共有四个:ɑi、ɑo、ei、 ou。发音时前音响亮,后音轻短。 2.后响复元音 指主要元音处在后面的复元音。共有5个:ia、ie、ua、uo、 üe。发音时后音响亮,前音轻短。 3.中响复元音 指主要元音处在中间的复元音。共有4个:iao、iou、uai、 uei。发音时中间响亮,两头弱。
(四)音 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在能够区 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 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三、记音符号
为了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人们采用过 多种注音方法,如“直音法”、“反切法”、 “注音符号”等,现在用《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记音的一套注音符 号,也是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1958年2月 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 1.汉字的注音工具 2.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五、韵母的辨正 方言音系和普通话的音系中的韵母也有不同 的地方。韵母辩正就是辨别韵母的差异,纠正方 音。就一般情况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分辨i——ü 发好卷舌韵母er 分辨鼻音尾韵母 分辨o和e 免丢失韵头i、u
第四节 声 调
学习要点 : 明确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和调类 掌握五度标调法 读准普通话的声调 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 辨别普通话声调与自己本地区方言声调的异同
单韵母的发音特点
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和开口 度始终不变,如有一点变化,就不是纯正的单韵母 了。所以,单韵母发音时要保持固定的口形。 比较a与 ao、 o与 ao的发音,掌握单韵母的发音特 点。
现代汉语语音

三、语音单位
•声母:主要由辅音构成(辅音=21个声母+ng) 声母≠辅音
•韵母:主要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韵母≠元音
•声调: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形式。
元音和辅音——现代语音学的分析方法 声母和韵母——中国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
三、语音单位
•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出来的。
频率高声音就高,反之则低。 音高与发音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 松紧有关:大、粗、厚、长、松的物体振动慢, 频率低,声音低,反之则高。
汉语音节声调的不同、句子语调的不同,主要 由音高造成的。
二、语音的性质
2、音强——音强是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 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 音就强,反之则弱。振幅大小取决于发音时 用力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气流 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
➢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卷舌音 n/l不分
三、语音单位
➢ 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个最小的 各有特色的单位。
➢ 并不是一个字母就是一个音素。(eg:zh、ch、sh、er) ➢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
10个元音:α、o、e、i、u、ü、ê、er、-i(前)、-i(后) 22个辅音:b、p、f、d、t、ɡ、k、h、j、q、x、z、c、s、zh、 ch、sh 、m、n、l、r、nɡ。
自主学习(P15-P16)
1.语音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要素? 2.为什么妇女、儿童的声音高一些,而成年男人的声音较低? 3.下面哪个音波的音高较高,哪个音波较低?
4.右边哪个音较弱、哪个音较强?为什么? 5.声音的长短取决于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二、音节的拼合(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一)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规律: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 母四呼的关系上:声母的发音部位如果 相同,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一般也相同; 反之,属于同一呼的韵母,和声母的配 合关系一般也相同。
(见P103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表和P106107《普通话声韵配合总表》)
第七节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二、音节的拼合(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二)声调和声母、韵母的配合关系 1.普通话m、n、l、r四个浊音声母的字 很少有读阴平调的; 2.b、d、g、j、zh、z这六个不送气塞 音和塞擦音声母同鼻音韵母配合时一般 不出现阳平调的字,同非鼻音韵母配合 时则可以出现阳平调的字。
第八节 儿化和变调
第八节 儿化和变调
5.语气词“啊”的音变 练习:字啊 吃啊 去啊 走啊 看啊 听啊 说啊 6.语流中的-m韵尾 电报 难免 关门 乱跑
谢谢!
(二)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母(较复杂的韵 母包含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和声调构成的。
(三)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1.普通话里最复杂的音节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 调; 2. 声调和韵腹是普通话音节实际读音中必不可 少的成分,声母、韵头、韵尾都可以空缺; (P101)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如“饿”)。大多数辅音 只能在音节的开头(即声母的位置)出现,在音节 末尾出现的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 节; 4.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故复合元音比较 丰富(如壮zhuàng ); 5.韵母内部元音可以出现的位置及其组合关系有 一定规律(P102)。
一、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1.普通话的两个“儿”字 2.“儿化”的概念 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 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注:39个韵母中有两个不可儿化——er、ê (二)儿化韵的发音 儿化时韵母的发音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要掌握其 规律,并能够读音(详见教材P109-111)
第八节 儿化和变调
3.“不”的变调 (1)“不”+去→阳+去 练习:不坏 不去 不要 不干 不对 不怕 (2)词语中间、肯定否定连用,“不”变为轻声 : 是不是 吃不吃 4.较自由的变调 (1)单音节形容词或副词重叠时,第二个音节可 以读成阴平,也可不变:短短的 常常 (2)“七”“八”的变调:去声前可变为阳平: 七月 、八万
第八节 儿化和变调
(三)儿化韵的作用 1.区别词义
一封信&没有信儿 白面&白面儿
2.区别词性:V.→N.;Adj.→N.等。 3.增加感情色彩变化:细小轻微的附加意义或温 和、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由于儿化以后,韵母的读音往往会发生变化,许多 原来不同的韵母,儿化后读音变得相同了,所以, 普通话的韵母儿化以后数目就减少了,只剩下26个 儿化韵。(本来有38个韵母)
第二章:语 音(三)
第七节 教学目标: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1.掌握音节的定义 2.掌握音节的结构特点 3.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4.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
第七节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一、音节及其结构特点 (一)什么是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 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地说,一 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两个汉字读一个音节 的是儿化词。如“花儿”( huār)
第八节 儿化和变调
二、变调
(一)什么是变调 1.本调:一个音节单念时的调值。 2.变调:普通话中音节相连时本调发生了变化的 现象。 以上声的变调最为突出 (二)普通话中常见的变调类型 1.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上声→阳平35+上声 儿化和变调
(2)上声+非上声→ 半上21+非上声 练习: 允许 许久 许多 发起 起草 起初 大海 海水 海燕 (3)上声+轻声 A.上声+轻声(←非轻声)→半上21+轻声 练习: 打听 眼睛 / 打量 老实/ 打扮 本事 B.上声+轻声( ←上声)→阳平35+轻声 练习: 打扫 老虎 想想
第八节 儿化和变调
C.例外: a.上声+“子”(轻声) → 半上+ “子”(轻声) 练习:椅子 斧子 本子 铲子 板子 小子 b.亲属称谓中上声字的重叠→ 半上+ 轻声 练习:奶奶 姥姥 婶婶 姐姐 (4)三个上声字连读变调:展览馆 很美满 2. “一”的变调 (1)“一”+去→阳平35+去 练习: 一夜 一万 一队 一件 一样 一向 (2)“一”+非去→去声51+非去 练习: 一天 一根 / 一年 一条/ 一本 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