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议论文专题

合集下载

2021成都中考语文作文满分范文

2021成都中考语文作文满分范文

2021成都中考语文作文满分范文I believe that the key to writing a perfect essay in the 2021 Chengdu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lies in hav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and having a unique perspective to share with the readers.我认为在2021年成都中考语文作文中取得满分的关键在于对题目有清晰的理解,以及有独特的观点与读者分享。

One important aspect to keep in mind while writing the essay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content. Awell-structured essay with a clear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will help convey your ideas effectively to the readers.在写作文时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内容的结构和组织。

一个结构良好的文章,有清晰的引言、主体和结论,将有助于有效地传达你的想法给读者。

Another crucial factor that can contribute to achieving a high scorein the essay is the use of vivid and descriptive language. Byincorporating rich vocabulary and expressive phrases, you can make your essay more engaging and enjoyable to read.另一个可以帮助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是运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国庆假期语文作业安排表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国庆假期语文作业安排表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国庆假期语文作业安排表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日期
作业
建议用时
家长签字
10月1日
1.完成字音字形专题,并对照改错。
2.了解今年3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并写下不少于600字的观后感。写在作文纸上。
60分钟(除去观看视频的时间)
10月2日
1.完成成语和病句专题,并对照改错。
2.按照使用对象、情感色彩、望文生义、使用情景将成语分类整理在作业本上。(只需要写成语,不写意思)
60分钟
10月3日
1.完成名著专题。
2.在《艾青诗选钟
10月4日
1.完成一套B卷练习。
2.并在《艾青诗选》目录上写下每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意象”。
60分钟
10月5日
1.完成议论文专题练习,并背诵技巧。
45分钟
10月6日
1.完成小说专题。
40分钟
10月7日
1.完成课内文言文专题
40分钟
10月8日
整理国庆作业按照月考范围,自行复习,并
不限时
备注:1.请家长一定在检查孩子当天的作业后,在表格中签字,不要8天只签一次。
2.返校时请上交本安排表。
3.本次作业采取了分层布置,部分同学的作业有所减免,详情请见班级群。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病句专项训练(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病句专项训练(答案)

病句专项训练一、辨析病句专题训练。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 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B 失事客机是一架来自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型飞机。

C 即便不是很喜欢语文,在临近中考的最后时刻不让语文拖后腿,也是一种成功。

D 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D 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C )。

A 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 日本停止滨港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题演讲。

D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用香料”的2314个品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成都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的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B 今年6月11日,我市将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零模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零模试题(含解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项,“钱学森坚信我国航天事业能超越外国人,也因此在航天事业上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说法错误。“坚信我国航天事业能超越外国人”属于无中生有,同时前后也无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D.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因5G得到全方位的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备受关注的5G技术到来的话题。
B。文章用莫高窟和《清明上河图》两个事例,论证了5G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
C。文章提出了拥抱新技术、提升创意水平、注重内容生产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方法。
再向前追溯,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从纸质乐谱到黑胶、留声机,从磁带到CD,从网络下载到在线收听;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2D影片到3D立体电影;从早早去影院现场排队购票到通过各种App提前几天选好心仪的场次和座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全方位地改变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
A。 钱学森作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科学家,他的逝世少有地受到整个社会深切关注。
B。 钱学森创建“工程控制论"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困境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视角,就可能会有新发现。
C. “工程控制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钱学森挣脱专业束缚,启发他研究解读其他科学领域问题大有帮助。
D. 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热血献给当时贫弱的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需利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需利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

可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乃至致使传统街区涣然一新、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和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②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几乎稍出名望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进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

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由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组成,表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表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表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

传统街区包含着丰硕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

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单单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衡宇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③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需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不是存在问题、咱们需要做什么。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要超出答题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何将一部份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成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咱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域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情感。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一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盛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类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咱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观点!而这些所谓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幸福的事张爱国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

”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

”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

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

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

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

”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

要我说,我才是最幸福的。

”孩子们显然不屑。

“这也算幸福啊?哼!”“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我也是……”“我也有一次……”“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

“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

”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

那天晚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式各样的灯都有。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石室中学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石室中学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石室中学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讪笑布署增值税徇私舞弊意气相投B.剽悍迄今传讯室毛骨耸然拈轻怕重C.毕竟包裹浏览器冲耳不闻病入膏肓D.憔悴邂逅冰激凌怦然心动断壁残垣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深度学习,也叫深层学习,指学习者,,,,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①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②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③基于理解,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④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撺掇山麓摩肩接踵穷兵渎武B.斡旋睥睨轻歌曼舞目炫神迷C.黧黑羁绊坦荡如坻殚精竭虑D.诡谲猥琐哗众取宠长途跋涉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些人一旦患得患失....,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C.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听了他这番告白后,大伙儿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应对才好。

5.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C.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6.综合运用我校开展“走近最美古诗文”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专题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六、常见考点。

1.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2.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3.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丁、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

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

不宜详细叙事。

否则会喧宾夺主。

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己、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庚、开放性、拓展题考点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辛、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李浩燃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

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

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

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

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

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

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

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

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⑤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

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

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

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⑥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

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

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

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⑦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

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

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⑧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1.作者在文中针对“到此一游”这类不文明现象,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2.第③段中作者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特殊含义”应该怎么理解?(4分)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4.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事例,反思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以此为镜,自戒自省。

(2分)⑴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

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

节俭是一种美德。

(2)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

从提出“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节俭是一种美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