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群体

合集下载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

2、社会群体的特征:
♦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二、群体的类型
♦ (一)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
或首属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以感情为 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 例如:家庭、邻里、朋友、亲戚等
♦ 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
是指群体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 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 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 例如:学校、企业、军营等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
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 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 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4、群体凝聚力对群体的功能
♦ (1)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 ♦ (2)控制群体成员; ♦ (3)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 5、群体凝聚力对社会的功能: ♦ 正功能:(1)有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
(2)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负功能:(1)对整体效益造成危害; ♦ (2)对社会建设造成危害;
提高。
♦ 消极影响:
♦ 1、社会成员面临感情危机; ♦ 2、社会控制的难度增加。
第四节 家庭
♦一、家庭概述 ♦1、定义: ♦
指以婚姻、血缘或 收养关系为基础而结成 的担负着社会的供养职 能并长期共同生活的社 会群体。
3、家庭的构成要素
♦ ①至少有两个人的相互结合。 ♦ ②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 ♦ ③以社会供养(包括对老人的赡养和对儿
♦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
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 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 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
正式的社会群体
像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某某学校校友会、业余摄影爱好者协会等组织均属于正式的社会群体。
协同
社会群体社会群体之间不“协同”与“协同”是交互作用的系统。例如:甲社会群体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或 者损害,乙社会群体没能去关心和帮助,导致矛盾激化,反过来使乙社会群体的利益也受到损害,于是引发更多 社会群体去关心和帮助甲社会群体。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群体才能构成社会法的主体,社会群体解决社会矛盾的 积极性才能够得以调动起来。竞争的弱点使得协同论成为现实的必要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然而,由于 生产能力有限,人类生产出的财富难以满足所有成员的需要,于是,总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牟取利益的竞争。 竞争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不断地产生着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问题”),有时这些矛盾 非常尖锐,于是,社会各方逐步形成配合和协助的认识,并采取办法来尽量减少动荡和不必要的损失。这里的配 合、协助,实际上就是“协同”。
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1.物质生产 2.精神生产 3.人口生产 4.社会关系的生产
类型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
初级群体,又称首届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初级群体反映着人们员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即初级社会关系。
2.
功能与影响
个人功能
社会功能
对消费者影响
1.完成社会任务,实现社会目标。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通过人类实现的。由人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承担着 不同的社会任务,履行不同的社会功能。
2.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社会大系统是由许多社会群体构成的,社会的稳定取 决于群体的稳定,通过群体的稳定达到社会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群体安定团结是社会安定团 结的前提和基础。

第五章 社会群体

第五章    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 (五)根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将社会群体分 为两种类型 1、成员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所在、 所属的群体。 2、参考群体(参照群体):是相对成员群 体而言的,它一般是指个人没有加入但又接 受其规范来比较、评定及指导自己行为的群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作用过程
社会群体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其内部因成员之间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结构模式。
(一)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吸引力及其成员对吸引力的觉察。
(2)群体利益的一致性与否。 (3)成员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4)群体对领导的了解与信任程度、领导资格获取是否合 法。
俗和道德等非正式控制手段组成的群体。如:临时性调 查组、旅游伙伴、朋友群、“沙龙”等。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八点 十一分。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根据群体形成原因,将社会群体分为多种类型
1、血缘群体 :是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群体。如家庭 2、地缘群体:是因长期居住在一起而结成的群体。如邻里 3、业缘群体:是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 。如作业班组
(六)根据人数特征,将社会群体分为两
种类型
1、小群体:通常指有两个人以上到20个人以 下参与共同活动的群体。 如:家庭、兴趣 小组、生产小组等。
2、大群体:20个人以上的群体可称大群体。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八点 十一分。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七)根据群体的社会功能,将社会群体分为多种类 型
1、生产性群体:是直接与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相关的社会群体。 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群体等。 2、服务性群体:是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群体。 如:

社会群体的名词解释

社会群体的名词解释

社会群体的名词解释社会群体,作为社会学概念之一,指的是由一群互相联结并相互作用的人们所构成的群体。

社会群体的形成可以基于各种因素,包括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等。

在社会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群体的影响,这使得社会群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和共性。

一、亲属群体亲属群体是一个由亲属关系所定义的社会群体。

亲属群体可以包括家庭、血缘关系、结婚关系等。

在亲属群体中,人们通过共同的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相互联结,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

亲属群体不仅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二、职业群体职业群体是指从事相同职业或具有相似职业特征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

职业群体的形成往往基于共同的职业技能、身份认同和利益诉求。

职业群体可以通过职业组织、行业协会等形式进行组织和维护。

职业群体在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保护职业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兴趣群体兴趣群体是由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所联结的社会群体。

兴趣群体形成的原因可以是共同的爱好、追求特定的兴趣领域或追求共同的精神追求等。

兴趣群体的形成可以通过线下社交、线上社交平台等方式进行组织和互动。

兴趣群体给予人们共享知识、交流想法和共同成长的机会,也为个体提供了归属感和满足感。

四、宗教群体宗教群体是由信仰相同宗教教义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宗教群体的形成可以建立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之上。

宗教群体在社会中发挥着宗教教派的功能和作用,为信徒提供精神依靠、道德指导和社会支持。

五、民族群体民族群体是具有相同民族身份认同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民族群体的形成是基于人们共同的血缘、语言、文化和历史等。

民族群体在社会中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他们通过共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念而关联在一起。

六、年龄群体年龄群体是由年龄相近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

年龄群体的形成通常是建立在生物和心理上的共同特征。

例如,儿童群体、青少年群体、中年群体和老年群体等。

第五章社会群体

第五章社会群体

第五章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一、概念1、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群体。

2、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第一、群体成员必须是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

第二、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按照群体中社会关系的性质:血缘群体;地缘群体;趣缘群体;业缘群体。

按照群体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基本群体;次级群体。

按照群体内部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注意基本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分。

第二节基本群体一、什么是基本群体(初级群体、首属群体)?(Primary group)由经常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基本群体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C ·H ·库利提出来的。

库利所说的基本群体(First group),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初级群体。

主要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如家庭、邻里、儿童游戏伙伴等。

这些群体对人的个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起到了最初的作用。

后来社会学将基本群体的概念进行了延伸。

二、基本群体的特征1、规模较小2、面对面的互动3、群体成员难以取代4、非正式控制5、聚合力和持久性强三、基本群体的作用1、基本群体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2、基本群体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3、基本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力量四、一些重要的基本群体:邻里、工作群体等五、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初级群体的衰落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类无论是同自然的斗争还是其他社会活动,其规模和范围往往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的初级群体即最早的基本群体就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2 、但是,人类社会在近代特别是现代的飞速发展,结束了初级群体的黄金时代。

3、现代社会中初级群体衰落的主要表现第一、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外移第二,初级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松懈第三,一些初级群体已经解体(二)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重性:1、消极影响由于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的许多基本功能都是由初级群体来承担的,因此初级群体的衰落必然引起社会生活的紊乱。

社会学4(社会群体)

社会学4(社会群体)

第四,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第五,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第一节
二、社会群体产生的原因
(一)个体需要的产物
社会群体概述
个体的聚群本能,个体需要通过群体生活得到满足(亚里士多德、 达尔文、麦独孤、霍曼斯、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与友爱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社会需要的产物 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1.物质生产 2.精神生产 3.人口生产 4.社会关系的生产
C.最后,群体规范由于能够促成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 和协调,从而发挥了维持群体生存的功能。
第二节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2、群体压力
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
(1)群体压力的涵义: 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其成员行为构成一种 无形的压力,使得群体成员不得不顺从群体行动,如果成 员违背群体的规范或一致意见,不仅会感受到不同意见的 压力,更主要的是担心群体的负向道德评价和惩罚,他会 感到孤立无援并有所顾忌。
第二节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2、群体压力 (1)群体压力的涵义:
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
多数成员对群体规范的评价,决定群体规范的约束力。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力 取决于多数成员对规范的评价。对群体规范的评价基本上是采取承认(赞成)和否认(反 对)两种方式。因此,规范的约束力是建立在各种评价基础上的一种平均值、一种合力。 当人们在一种盛大宴会的场合下,表示喜欢某种服装或者不喜欢另一种服装时已经表现出 对 某 种 穿 着 规 范 的 赞 赏 。
第二节
一、群体凝聚力
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4)外部的影响因素
外部压力也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当群体遭到外 部压力时,群体成员会放弃前嫌,紧密地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外来威胁,从而 有利于增强群体成员的团结精神,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社会学 第6章 社会群体

社会学 第6章 社会群体

2、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冲突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群体内成员彼此之间 的吸引力。影响群体凝聚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有:
(1)群体与成员的利益关系。当成员与群体,成员与成员之间具有互惠
性或一致性利益关系时,群体凝聚力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削弱。
(2)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而紧
2022/1/9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二十分。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组织程度、群体目标、控制手段、满足需
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1)在组织程度方面,非正式群 体较低,而正式群体较高;(2)在群体目标方面,非正式 群体是不明确的,是泛目标,而正式群体是明确而专一的; (3)在控制手段方面,非正式群体依靠的道德、习俗的力 量,而正式群体则主要是依靠纪律、制度的力量;(4)非 正式群体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而正式群体则只能满 足人们的部分需要。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二十分。
五、基本群体的功能(《教程》p127)
1、社会化功能。 2、经济功能。 3、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4、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2200222/1/9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二十分。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概述
一、家庭的形态 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最早的原始人没有 家庭,没有婚姻制度。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 一群女子互为所有,是一种血亲杂交。
份和边界线。 (2)冲突具有群体保护功能,或者说具有“安全阀”作用。
(3)群体内成员的关系亲密程度与冲突的后果有密切联系。 群体成员关系越紧密,群体内的冲突破坏性后果可能会越 强烈。
(4)与外群体的冲突会增强内部的团聚力。因此,寻找敌 人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手段。

第六章 社会群体

第六章   社会群体

二、群体规范
• 1、含义:
• 群体规范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
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 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 两种类型: • 正式规范 • 非正式规范
2、群体规范的形成:
(1)群体规范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心理机制。 受模仿、暗示、从众、服从等因素影响。 (2.)群体中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成 员共同的判断标准或依据原则,使各成员 的判断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就是群体规范 形成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
群体规模(应用)
我应该与几个人住一屋?
• 2人:既是友好的体现,又是 紧张之源; • 3人:如其中两个人意见一致, 第三个人可能心理失衡; • 5人:奇数成员使平衡成为可 能;如果分裂成了三人多数派 和两人少数派,也没有人会感 到被抛弃;群体的大小可以使 成员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 角色;而不会使某个人总处在 一种位置。(最合适)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二)社会的需要
• 是社会整合的必要条件 • 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基本单位
思考题:
人类与动物 群体生活的不同?
人类与动物群体生活的不同:

• • •
动物 生物现象 遗传结果 靠本能控制
人类 社会现象 学习结果 靠规范控制
•三、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group)
一、涵义:
• 初级社会群体最早由库利提出 • 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是由面 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 的群体” •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指 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 础而结成的社会群体。”
二、基本特点:
• • • • • • • 规模小,成员有限 成员间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成员难以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薪金制度 6)公私分明 7)文字化管理

3、科层制作用和影响 讨论其优缺点 优:高效率;稳定持续;公正 缺:仪式主义 练就无能 彼得原理 帕金森定律
理性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思考: 人的异化 非理性的悖论
群体规范一旦形成,即使被试单独一人时,仍继 续使用
群体规范: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并遵守的群体行 为标准。可是正式规定,也可是自发形成。 作用:1、维系群体,保持群体稳定。 2、规范成员,使其明确自身言行。 3、使成员趋于一种中等水平。 群体压力:群体规范对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约束 力,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使每一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 一致性,这就是群体压力。

类型(自阅并举例子): 帕森斯,按功能和目标 经济、政治、法制、文化 布劳,按组织受惠者 经营、互惠、服务、大众福利 爱桑尼,按权利及其遵从方式 疏远、功利、道德 汤普逊,使用技术 长链、媒介、集约 我国组织,按产业、编制
五、组织的结构形式 1、直线制 最简单的形式是直线制。例如一个小饭馆, 一个老板,三个伙计,这种结构就是一种直 线制。
七、组织管理制度——科层制 (bureaucracy) 1、科层制的来源 韦伯的权威类型:传统权威 个人魅力性权威 法理性权威 法理性权威的理想型——科层制
2、科层制特征 所谓科层制就是其结构和运行均为成文的规章制度 高度控制的组织和制度,在组织中按不同的职能划 分为各科,按不同的级别划分为各层。 特征:1)统一的规章 2)权力等级 3)专业分工 4)人员的任命和晋升依能力或成就
利:增加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促进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整合 社会的组织化带来了高效率 正规的制度使社会更趋向合理化 弊:人的情感缺乏,人与 人之间关系疏离
四、组织概述 含义:组织是为了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有 固定成员和权力结构的社会团体。 要素:目标 规章 固定的成员和手续 一定的结构
第五章 社会群体与组织(social group& orgnazation )
一、社会群体含义及类型 “我最大的恐惧就是被群体所抛弃。”——陈 凯歌 什么是社会群体? 特征:1、具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2、具有一致的行为模式 3、具有一套固定的角色关系 4、具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综上所述,由规范、地位和角色所构成的持续 互动的人群集合体。
社会测量图 ③ ②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1、谢里夫 M Sherif ,1935 “ 社会规范形成”实验
让被试在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个光点
光点看上去象是在移动 (诱动错觉)

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随后,让被试与其他人在一起重复刚才的任务
对光点移动距离的估计渐渐汇聚成群体标准
(三)群体决策:群体成员的主张和意志对 群体行为的作用过程。 冒险性转移:群体并不总是能做出明智的决 策。James stoner1961年研究发现, 群体决策通常比个体所持的观点更为冒险, 这被称为冒险性转移(risky shift)。
原因:责任扩散 文化价值 一致性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开始成员意见比较保守, 群体决策后更保守,一开始冒险的话,群体决策后, 则会倾向于更冒险,这就形成了群体极化现象。 2、提高群体决策的有效性 头脑风暴 反头脑风暴 德尔菲法
含义: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就是由面 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 社会群体。 特征:1、规模小 2、有长期、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具有多重角色,表现全部人 格特征 4、成员之间有感情交流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靠习惯、道德,感情维持
类型及功能:家庭 邻里 同辈群体 初级群体承担着个人社会化,提供情感,保 持社会稳定等功能。 现状:总体来说,呈衰落趋势。 1、功能外移。 2、内部关系松散,趋于解体。 影响:我们还需要这些初级群体吗?
2、职能制组织结构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原来那种单纯的直线制的方 式无法再维系机构的运作,这就需要借助各方面专门 的人才来打理事业。显然这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方式, 是一种按照职能来划分部门的方式,这种形式就叫职 能制组织结构。
3、事业部制 当组织的规模继续扩大的时候,职能制的方 式便开始难以继续发挥作用。由于组织的管 理宽度是限定的,随着这个规模的扩大,组 织只能增加层次,增设事业部。

类型: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霍桑实验)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二、群体结构与动力 (一)群体规模与人际关系 齐美尔:二人组与三人组 分析第三者的角色。
群体规模影响:大群体稳定,利益大;但规模过大, 影响成员参与度,成员间沟通减少,人际关系难协 调。 人际关系的测量 目的:测量群体成员间的心理距离 方法:据测量的目的,拟订问题( 2-7) 问题1:你愿意和谁一起去夏令营度假?最不愿和 谁去?
问题2:请列出你最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三位同 伴 第一是 ,第二是 ,第三是 。
测量图解
7名成员人际关系图解
社会测量矩阵
———————————— 1 2 3 4 5 6 7 ———————————— 1 + + 2 + + -3 + -4 + 5 + + 6 + + 7 + ———————————— 合计 5 1 1 -2 2 2 0
4、矩阵式结构 在职能分工的部门上面叠加了一种横向的结构,从 而形成了一种纵横交错的结构。这种结构构 1、美日企业对比——砖匠与石匠 1)决策 2)工资制度 3)人员分配制度 4)工会制度
2、非正式结构的作用 非正式结构是组织中部分成员以共同的观点、爱好、 情感为基础,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 其功能为: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2)能提供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 式。 3)能及时解决正式结构的失调现象。 4)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 维护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