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哥华宜居区域战略规划
2 场地设计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江安长桥——一首最美的诗 (418m)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2 场地设计
2.1 场地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2.2 场地设计的条件 2.3 场地总体布局
2.1.1 场地设计
2.2.1 场地设计条件 自然条件 建设条件
场地设计的内容 场地设计的原则
重 点
影响布局的因素 布局的基本要求 2.3.2 2.3.2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的方式 2.3.2 建筑布局
场地的建设条件是相对于自然条件而言的,简言之就是指 场地内部以及它周围所有非自然形成的条件都属于建设条件。 在所有这些条件中,场地内部及周围现存的建筑物对设计的 一般不同的建筑对场地的需求因建筑性质和特别而各不相同, 影响是最大的,而且在另一方面,所有这些条件都是经人工 如:居住建筑对对周围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以及基地内现存绿 修建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将它们统称为场地建设方面的条件: 化、道路、环境状况等最为重要;商业建筑更侧重于基地周边 主要包括场地内部及周围已存在的建筑物、道路、广场等构 的交通状况、空间环境特征等。因此,在进行场地建设条件分 筑设施以及给水、排水、电力管线等公用设施。 析时,必须考虑拟建建筑的性质而有所侧重。
第2章 场地设计
3、气候条件
气温 气温
降水量
历年历月,逐日 平均、最大、最小 降雨量 一次暴雨持续时 间,最大雨量 初、柊雪日期, 积雪时间,深度和 密度等 确定是否需要相 应的预防措施
温哥华加拿大西海岸的宜居城市

温哥华加拿大西海岸的宜居城市温哥华位于加拿大西海岸,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温哥华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品质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温哥华为什么成为加拿大西海岸的宜居城市。
第一部分:自然环境温哥华作为一座宜居城市,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其令人惊叹的自然环境。
市区四周环绕着壮观的山脉和太平洋,城市内部则有许多公园和绿地。
斯坦利公园是温哥华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达到400公顷,拥有湖泊、森林、花园和景观步道。
这里是居民休闲散步、骑自行车和野餐的理想场所。
第二部分:气候条件温哥华的气候条件也是宜居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但气温温和,很少出现严寒或酷热。
冬季温度稳定在零上,夏季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0摄氏度。
这样的气候使得居民可以全年享受户外活动,如登山、滑雪、划船等。
第三部分:经济状况温哥华是加拿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强劲的经济状况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福利。
该市有许多跨国公司设立了办事处和总部,吸引了大量的高级职位和专业人才。
温哥华也是加拿大的港口之一,与亚洲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
这样的经济环境为居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和丰厚的收入。
第四部分:多元文化温哥华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口。
这种多样性使得温哥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居民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参加各种基于不同文化的庆祝活动,并借此了解和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观念。
这种文化的融合为温哥华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结论部分综上所述,温哥华作为加拿大西海岸的宜居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宜人的气候条件、强劲的经济状况和多元文化。
这些优势使得温哥华成为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移民的首选之地。
无论是在自然观光、职业发展还是文化交流方面,温哥华都能够满足居民的期望和需求。
这座城市不仅提供了富足的生活,还赋予了居民梦想成真的机会。
因此,温哥华堪称加拿大西海岸的宜居之城。
国外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典型案例

国外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典型案例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3日尽管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对国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国内目前关于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而在国外,不管城市规模的大与小,都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值得我们借鉴。
温哥华:打造大城市宜居的典范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南的海滨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傍海。
人口的急剧增长曾给温哥华的城市发展带来结构上的转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城市地域的蔓延迅速而又稳定地增加了汽车的使用,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连续增加等。
为此,温哥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遵循“精明增长”的理念,走发展紧凑型都市区之路。
市政当局通过刺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以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
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而且避免了低密度的城市扩散。
具体而言,温哥华注重营造多中心、多级别的都市中心:运用“集中增长模式”,在划定范围内统一公共基础建设及其他城市服务;增加公共交通,鼓励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劝诫单独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土地消耗,防止低密度扩张,集约和“精明”地使用土地。
为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温哥华城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贯穿整个地段类型多样的开敞空间体系,将建成区分为若干独立规划的居住组团,合理布置低层和高层住宅,在保持人性化尺度的同时,实现居住高密度。
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设计注重规划、比例和色彩等。
城市用地生态空间富裕,建筑物以花草树木作为屏障,控制商店店面宽度以适应行人的要求,加设遮蔽设施以避免天气变化的干扰。
建筑的底层部分道路红线取齐,以加强街道上的城市气氛;所有的高层塔楼避免直接进入行人视觉范围,以提高街道的舒适宜人度,并保证街道上阳光充足,令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了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树立了打造宜居大城市的典范。
新加坡:完善的规划体制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保障新加坡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热带城市岛国。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模版

计说明书录第一章背景第一节区位分析第二节范围第三节现状分析第二章理念第一节 计依据第二节 计原则第三节 计理念第三章第一节 计思路第二节第三节 路 第四节景 第四章建筑第一节 建筑 计第二节 建建筑 计第三节建筑 计标第一章背景第一节 区位分析 位 区则 路 四路 街 路30274680.2 区位 明 理 气息第二节 范围建 41 2.02亩范围 路 四路 街 路第三节 现状分析 则 状分 区 现状 分 建 之外 前 建 区 路 振阳街外 土路 且宽度在3-5 分 度 6% 路 标准第二章理念第一节 计依据1 计 求2 法》(2008.01.01)3 建筑 计 则》(GB50352-2005)4. 区 计 范》GB50180;5. 计 范》GB50096;6 路 计 范》(CJJ75-97)第二节 计原则建筑 建筑 在 区 明度 度 在 计 节 理第三节 计理念 位 求 求 菁 识 一 在 气 氧量充 植被丰茂 视野开阔在 现 建筑 景 在 依 素而栖 景 围 建筑 在 在 计 建筑 建筑 在建筑 景 第三章第一节 计 思充分 现状 原则 原 土 量 路 建筑 区 三 景 景 ;区 路 街 区 区;三 三 区景 节第二节区 街位 区 5.5 ;分 区 2.5 ;街 位 路2区分 A B 区 在 路 街 区 路之 围分 景 建筑 区 景 区 区 一 区 分明第三节 路 区 路 而 原则 路分 路 前 路 区 路 路 依 而 则 路 节 土 量 景 一 分 路 一 区 一 路 气息 区 区第四节景 景 计充分 丰 景 路区 区 景 理 景 景 景 计 法 区 景 路 分 路 分 一 在 分景 景 区 分 区景 景 节 景区景 区 区 景 景节 景 分 区 路 第四章建筑第一节 建筑 计1. 区 阳 现 区 标 范 外 思 在 建筑 现现 建筑 建筑 量 依 理 原 而 区 而 , 一2.计3. 计计全 耐久 前 尽量计 适 改 建 架轻板轻 取消实 粘土砖 佳 隔热 效果 分 板 隔 求第二节 建建筑 计建筑 在 区 在 L 围 区 围区 一 建筑 在 标 建筑 区 第三节建筑 计区建筑 景 区建筑 计 建筑 度 计 素 区 建筑 一1.计现 素 素 在一 现 求 建筑景 计 而且 外景 在尽 在 之 之葱郁2. 建建筑 计建建筑 区 街 区 现 明 建筑 现 明 ;开 丰 求 热 气 建筑 建筑 现建筑 现 现 围标名称 位 量㎡97739.3建筑 建筑 ㎡43650建筑 ㎡43650㎡20650㎡15840㎡7160建筑 ㎡暂容 0.45区 191区 912 3.2/。
温哥华森林推广全

温哥华森林推广主题整理主题:地段1、板块价值——北部中心别墅区该区域的升值潜力城市核心区持续北移,导致北部区域的地段价值提升。
亚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北三环和北四环的发展,尤其是经过九十年代中后期的蓬勃发展,为北部区域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新的城市核心区,并直接导致北京的城市核心区北移和区域土地价值的提升。
随着奥运村、体育场馆、相关配套和交通网络的兴建,北部区域已经形成新的蓬勃发展态势。
奥北区域,作为北部区域的新中心或说重心,正在成为北京甚至世界关注的焦点,新的城市核心区正在形成。
而作为温哥华森林所处的北部别墅中心区,与奥运核心区之间不足十公里距离,随着新的核心区的交通、景观和生活配套等城市系统的完善,必将极大的提升北部区域地段价值。
同时,别墅的集中开发,形成区域高素质物业集群,使地段价值提升。
当土地和建筑产品成为一种商品时,地段价值在商业上则直接表现为一种经济价值。
成功的地产运作,一定是土地的升值运作,土地价值对项目的价格或说价值起着直接作用,但同时项目的品质和价值也在影响着土地价值。
土地价值与物业品质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互动性的因果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别墅的土地价值表现出的是一种复合价值的提升。
一方面是因别墅产品对土地资源的潜力提升和显化而实现的升值,另一方面是土地资本因社会资源投入而产生的升值,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上述两种因素以外的附加价值而导致的地段价值提升,这种价值的实现前提首先在于市场对区域产生价值认同。
立汤路沿线原本就是北京的“富人区”,集合了部分别墅项目,近两年更出现了以温哥华森林为代表的众多明星项目,吸引了整个市场的关注。
随着05年更多实力开发商的别墅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入市,北部别墅中心区的板块已经形成并将日渐成熟,这个区域的土地价值正在并将更大幅度的得到提升。
而由别墅板块所形成的相关效应也将进一步导致土地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为与高品质生活相关的配套系统的完善和成熟,如国际化学校、特色餐饮、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这些系统在提升区域的成熟度的同时,相应使地段价值获得提升。
温哥华最具投资潜力的三大学区及其周边房市

温哥华最具投资潜力的三大学区及其周边房市Stonebridge学区:教育资源丰富优质,房价适中Stonebridge小学建校于2003年的9月,至今不到7年的时间。
学校设有幼稚园到8年级的课程。
校龄虽短,成绩却非常突出,名声日益俱增。
建校第一年就排名安省2735所小学中的第53名。
2008年更以10分满分的成绩名列榜首。
过去5年的平均得分为9。
2。
今年以的成绩,名列第53。
Stonebridge的校区以东西走向的Bur Oak Ave为界,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
Bur Oak以北部分,向北至Major Mackenzie Dr,西面起自Stonebridge Dr。
东面至McCowan Rd 。
Bur Oak以南部分,向南至16th 街,西面起自Burndenett Creek小河至东面的McCowan Road。
大家在选校买房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留意校区的地理划分,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这个房子离这个学校最近,就一定是属于这个学校的校区范围。
其实不然。
有些时候,你的房子离这个学校只有5分钟步行路程,可偏偏就属于距离你家20分钟路程远的另一所学校。
还有些时候,一条街的东西或南北两侧分属于不同的学校,又或者是一条街的这几个号或者所有单号属于一个学校,那几个号或者所有双号属于另一个学校等等。
温哥华最具投资潜力的三大学区及其周边房市最妥当的做法是,在下offer之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先让您的经纪打电话至所属教育局,询问要买的物业地址是否属于该校校区。
除此之外,在去掉所有condition之前,还应该致电或亲临学校,询问是否还有学位可以申请。
否则到房子成交之后才发现孩子无法入读中意的学校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在社区学校的学位已满的情况下,教育局非常有可能分配您的孩子去一个生源不足的学校。
而学校的生源不足,本身也意味着该校的学生成绩或社区环境可能都不那么太好。
不过,如果您在这一区购房的话,倒不必太过担心。
【北美购房网】投资选对地段了吗?大温地区本拿比市区重新规划

【北美购房网】投资选对地段了吗?大温地区本拿比市区重新规划本拿比是卑诗省第三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其中铁道镇(Metrotown)凭借着临近天车线路和大型商业中心的地理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这里买房安家。
7月24日,本拿比市议会通过了铁道镇市中心计划《Metrotown Downtown Plan》。
未来,铁道镇将朝什么方向规划发展,或将决定当地房产走势,对投资客来说这个新闻不可不看。
《Metrotown Downtown Plan》将重新打造铁道镇成高密度的舒适城市社区,其中核心区域将打造超高层建筑,为市中心的天际线带来新的风景;高层公寓楼及写字楼的底层将被设计为串联起来的公共领域,如街道、广场、公园,对公众开放休闲;改造的区域包括Metropolis购物中心、Maywood、Central Park East多个地块。
核心原则按照该计划的理念,其核心原则为:1、官方确认铁道镇为本拿比中心市区;2、重塑社区;3、加强区域内不同社区的关联;4、增强公共服务;5、建设新的城市设施。
其他的核心原则还包括:1.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2.规划全新的社区3.改善交通通常意义上认为,铁道镇西面是Boundary街和中央公园,东面是Royal Oak 街,南达Imperial街,北通Bond和Dover街。
这次的规划也表明原来位于铁道镇边缘或碎片的区域将重新被定位,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关联,这些琐碎地块也有可能重链为大规模开发区域。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片区域内的多个地块由单一用途土地转变为混合用途土地后,一个集商业、写字楼、住宅甚至工业用地一体的多功能城镇中心将曾现在公众面前。
借助天车线和学校,该区域未来口总数可以增长125,000人,相信即使对抗温哥华市中心的downtown地位也不会落下风。
投资新贵——铁道镇铁道镇(Metrotown)在这几年的发展超过了大温地区的其他热门地段。
温哥华:世界最宜居的城市把多元文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相结合

己 是 移 民 , 要 么 就 是 移 民 的 孩 子 。 这 个 不 列
颠 哥 伦 比亚 最 大 的城 市地 区 已经 成 为 亚 太地
区 移 民 通 向 机 遇 的 大 门 ,是 加 拿 大 建 设 合 作 型 多 文 化 社 会 的 典 范 , 是 针 对 宜 居 性 和 可 持 续 性 进 行 综 合 规 划 的先 驱 。
与进 温 哥 华 市 的 整体 规 划 工 作 中 。 社 会 规 划 局 在 帮 助 多文 化 社 区和 人 口团 体 参 与大 温 哥华 行 政 区规 划过 程 中温 哥华 的 规 划部 分 发挥 了很 大 作 用 。六 年 参 与性过 程
带 来 了获 奖 的 “ 居 的地 区 战略 计 划 ” 即 宜 , 1 9 年 大温 哥华 行政 区通过 的官方地 区发 展 6 9
2 0 年 1 月 ,经济学家信 息部 ( I 05 0 E U)选
举 不列 颠 哥 伦 比亚 省 的 温 哥华 为 世界 上 最 适 宜居 住 的城 市 。温 哥 华 在 经 济 学 家 信 息部 全 球 1 7个城 市的列表 上居于首 位 。它赢得殊 荣 2 的 原 因是 基 础 设 施 完 备 、 文 化 和 环 境 丰 富 、 犯 罪 率 低 、 商 品和 服 务 便 利 。 虽然 很 多人 选 择温哥华是 因为 它的环境意识 和市容优 美 , 实 际 上 ,是该 城 市 的文 化 多样 性 和 资 源 最 为
法 律化 的价值观 和 政策框 架 。 1 7 年 ,加 拿 9 1
大 拓 宽 了二 元 文化 政 策~ 一 承 认英 国文 化和
法 国文化 在加 拿 大 的 发展 中并重 一 一 包 括尊 重并保护所有加 拿大 公民。 18 年通过 的 加 98 拿 大 多元 文化 法 案 为该 国新兴 的 多 元文 化 认 知 进 一 步 提 供 了 全 面 的 法 律 框 架 。 作 为 加 拿大 最 多元 化 的 中心 城 市之 一 ,温 哥华 市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温哥华宜居区域战略规划
大温哥华地区( GVRD )三面环山,一面傍海,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被联合国等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
针对城市扩张而导致的河谷农田丧失、运输成本增加、排水和供水的费用增加、污染加重等问题,大温哥华地区政府在1996年实施宜居区域战略规划(Livable Region Strategic Plan,以下简称LRSP )。
LRSP 目的是为了保持和保护区域的宜居环境,规划提出宜居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生态绿地。
为营造出更接近自然
的环境,大温哥华地区十分注意各种活
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划定包括湿地、
河滩、林地、农业用地、大型公园和休
闲区等“绿色地区”,集中精力保护地区
的自然资产。
这些“绿色地区”有效地
限定了城市的扩张,为温哥华地区带来
了多样的开敞空间以及最有效率的生态
系统,让大温哥华的“绿色”享誉全球。
具体策略包括:(1)加强土地管理,为绿
色地区的开发与维护创造条件;(2)与GVRD 各成员自治区、省政府、联邦政府、原住民和私营机构就设立大温哥华的绿色地区相关事宜进行协作;(3)探寻设立绿色地区的相关协作事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区域的生态活力,比如形成一个包括湿地、高地栖息地和野生动物走廊相互连接的内部系统;(4)建立一个公园和户外休闲活动系统。
2.建设完善小区。
注重综合性的小区建
设,使这些小区更具多样性和选择性,
更加便利,人们可以不需要出行较远距
离就能满足居住、工作和休闲的要求。
具体策略包括:(1)在各地与就业岗位形
成相应的多种不同的住宅类型、产权结
构与价格选择;(2) 均衡分布公共社会和
文化服务设施;(3) 通过基础设施开发,
降低出行需求、消除区域内工作岗位设
置的障碍、并且为现代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
温哥华休闲空间
温哥华大型公园
3.发展紧凑城市。
建成中、高密度城市
中心区,引导居住和工作向一定的区域
集中。
具体策略包括:(1)人口的增长主
要集中在增长集中区内,形成均衡的就
业和住宅关系;(2)明确未来开发独立式
多户住宅的布局,尤其针对增长集中区;
(3)提供实现人口与就业集中发展目标所
需的交通运输服务与设施。
4.增加交通可选择性。
构建一个可以保
护生态绿地、支持完善小区并形成高密
度城市中心区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具
体策略包括:(1)形成高密度城市中心区
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2)优先考虑公共
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3) 鼓励
某些特定的交通运输方式,比如公交车
和汽车共享,同时对私家车等其它方式
进行限制。
对珠江口湾区的启示
大温哥华地区拥有广阔和多样化的「绿地」。
这些「绿地」却由不同层面的政府,甚至包括了原住民自治区和私人机构所拥有和管理。
大温哥华地区的区域规划提出了各级政府和各类机构必须采取有效协作,保障这些绿地的连贯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他们跨政府,跨机构的协作策略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温哥华市在各类宜居城市的评分中都名列前茅。
虽然低密度花园洋房和依靠小汽车出行仍然反映了大温哥华地区的主流发展方式,但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受到关注。
大温哥华的宜居策略提出要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建设混合用途小区和紧凑型城市,注重在小区内发展经济和创造职位,公交和慢行系统优先等内容,这些都应该成为建设宜居区域的着力点。
温哥华公共交通
温哥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