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我爱南京的山和水教案反思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本课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小导游等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生深刻了解了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后有以下几点:1.对家乡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不能准确定位家乡。
2.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了解不够。
3.语言表述不准确,图画语言有待加强。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在其他班的教学中进行了改进。
在上课前明确了家乡的概念,并教授了相关的内容。
运用对比的形式使生对家乡和家的概念进行了区别;明确了家乡的最小单位——村,纠正了某些学生的某某小区的错误观点。
通过提问,我发现学生对家乡,可以说是非常不了解。
如只知安徽有黄梅戏,不知合肥有庐剧,虽有些学生看过。
此情况暴露出学生并没有留意身边的事物,且眼界过窄,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
这对学生的以后发展非常不利。
针对此,我采用图片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引导其去发现家乡美。
并请生在遇到问题时多请教别人,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放弃不做,不理睬。
语言能力的改进与提高和学生的年龄、语文素养有关,非一朝一夕之事。
作为任课老师,我只能在其表述时引导其逐渐提高。
这还需家长、学校、社会、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我爱家乡山和水》这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位的第一课.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先明白家乡湖北的位置,接着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最喜欢去哪儿,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周围的同学都喜欢去哪儿,多了解一些家乡的地方,自己也在小组里练练.同学们对这个话题也很感乐趣,发言也积极,但说的时分注重外表上的感受.可当我让他们作为小导游站起来向同学和教师介绍家乡时却显得很茫,厥后才知道是说不清家乡的详细地名.这申明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得不够多在课堂教学时,同学们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方面谈到了对于家乡的环境美和家乡的特征,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___月___日
师出示图片(各地标志性建筑)并且讲解。
广东省的标志性建筑——广州中信广场;
安徽省的标志性建筑——合肥古教弩台;政务大楼;
江苏省的标志性建筑——南京玄武门,是南京的一处古城门;
湖南省的标志性建筑——长沙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云南省的标志性建筑——昆明东寺塔,又名慧光寺塔;
四川省的标志性建筑——成都廊桥,取“天上鹊桥,地上廊桥”之意;
山西省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
师:除了标志性建筑外,你家周围有哪些景色?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来吧!
生画自己家周围的美景。
师出示儿歌: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
都爱来照相;
晚上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各地标志性建筑、画自己家周围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
】四、家乡的故事
课件出示:
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美。
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
田间的小路印下我的脚印。
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
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
师:你知道家乡的什么故事?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可以是家乡的某些传说,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趣事)
生分小组讲述并分享。
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师:你从中了解了家乡的哪些故事?。
大班语言地域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爱南京的山和水》

大班语言地域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爱南京的山和水》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京山水地理知识。
2.练习课文的朗读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我爱南京的山和水》三、教学步骤1.导入:在黑板上呈现一幅南京城市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南京的基本地理位置。
并通过询问学生的南京之旅,激发学生对南京山水风光的兴趣。
2.教学活动:第一、二段落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指导学生把握重点。
第三段落学习:教师讲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
第四段落学习:教师讲解生字生词,并结合图像辅助学习。
并让学生自主理解,自己尝试朗读。
第五段落学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六段落学习:让学生自主思考,根据自身体验回答问题。
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南京的风格与特色。
3.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南京山水地理知识和文化内涵,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感受与体会。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南京山水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图像展示、角色扮演、学生阅读等,让学生感受到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风光之美。
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积极,踊跃参与,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学生的朗读和表演中,我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相信学生们通过多种方式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能够让他们更积极地学习、表达和思考。
在教学反思中,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体验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更好的阅读和思考方式。
大班语言地域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爱南京的山和水》

大班语言地域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爱南京的山和水》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南京的山水资源;2.学习并掌握与南京山水相关的地名和文化知识;3.提高学生对家乡城市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南京的山和水特点;2.南京的知名山水景点;3.南京的山水文化。
三、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打印好的南京地图;3.绘制南京景点名字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南京山水景点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南京山水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2. 学习南京的山和水特点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南京地图,指出南京山脉、江河及湖泊的位置,并介绍南京山和水的特点,如秦淮河的美丽夜景、紫金山的壮丽景色等。
3. 学习南京的知名山水景点教师向学生展示绘制好的南京景点名字的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读,并简单介绍每个景点的特色和文化含义。
4. 学习南京的山水文化教师通过讲解南京的山水文化,如南京的文人雅士和山水画家等,让学生了解南京山水与文化的深厚渊源,并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5. 小结与巩固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南京山水的了解。
6. 课堂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来说是比较好的。
通过观看视频、图文展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学生对南京的山水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准备方面,应用了多媒体教具和卡片,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导致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前出现了疲劳。
下次我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长时间单一形式的教学,以充分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此外,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我在南京山水文化方面的介绍还比较简略,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次我需要更详细地介绍南京山水文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家乡的文化。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二年级小学生2、学科:品德与生活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图画纸、彩笔、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二、教学课题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让学生看到祖国山河的锦绣与壮丽,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在心灵深处留下了印记。
与此同时,我又把家乡的田野、山林、小溪、烂漫的山野花等拍摄下来,制成美丽的相册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恬静与温馨,从而使学生觉得乡村和城市一样的美丽与可爱,长大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为此而努力学习。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主题。
2、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一课。
学习内容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收集资料。
(3)能用画笔画出眼中家乡的美景和对家乡的感受。
5、教学准备:自己拍摄家乡(池南区)制成的相册课件、用“刺五加”自己做成的茶叶、祖国秀美山河的多媒体课件、长白山南坡景点相册、录音机四、教学方法讨论、资料收集、情景模拟与角色表演、访问、欣赏、讲故事、讲授等。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生:大连生:北京生:青岛生:长白山……师:感觉如何?生:都很美……师:是啊,北京、大连等等这些地方都很美。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 你的家乡在哪里? 评一评:把你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欣赏 1.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2.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3.出示第 7 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 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傣家竹楼的传说的故事。这是傣族小朋友家乡的故事,每个小朋 友的家乡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出来我们家乡的历时和文化。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 料。 五、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 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 家乡有什么变化?
课题
时间:___月___日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Hale Waihona Puke 学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目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标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主要教法
激学法、补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在这里》图片。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发现家乡的美(结合阅读 51 页)。 1.启发谈话: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景观和特色,你喜 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 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 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作业: 你的家乡在哪里?
李左坚《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评价反思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育反思
经过这个课程,学生了解了家乡增城的历史,美景,特产,普遍更加热爱家乡。
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家乡概念,不能准确的说出家乡的定位。
2、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还有自然环境了解不够。
通过提问,我发现学生对家乡还是不大了解,只知道荔枝好吃,而不知道荔枝的历史文化。
也知道何仙姑,但是不知道何仙姑的故事。
而且学生只对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其他的并没有去留意。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图片展示,讲解网上搜到的家乡文化等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发现家乡的美。
本节课后,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树立了孩子们要保护好家乡,长大后为家乡作贡献的志向。
学生也养成了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为以后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总得来说,这课程还是挺成功的,信息化教育下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活跃,配合度投入度也更高。
相比与传统教育方法的内容单调沉闷,信息化教育大大丰富的教学内容。
大班语言教案:我爱南京的山和水

大班语言教案:我爱南京的山和水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通过介绍南京的山和水,让幼儿们了解到南京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培养幼儿们保护环境、爱护祖国的意识,同时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南京的山——紫金山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中心,海拔150.8米,是南京最著名的山之一。
紫金山景区是中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以其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参观。
2.南京的水——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南京的一条重要的水道。
长江流经南京的时候,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河景,比如秦淮河、扬子江等,这些景色都成为南京的知名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南京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比如南京城墙、总统府、秦淮河、明孝陵等,这些都是体现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幼儿们观看南京山水美景的照片,让幼儿们感受到南京的自然风光。
2.学习引导幼儿们认识南京的紫金山和长江,并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幼儿们能够感受到南京的美丽景色。
同时,教育幼儿要爱护自然环境,保护河流和山林。
3.活动邀请幼儿们参加亲子游戏,通过模拟旅游的形式,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
4.回顾让幼儿们通过形式多样的回顾,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技巧1.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南京的山和水,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南京。
2.观察发现法:邀请幼儿们发现南京山水美景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让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游戏教学法:通过亲子游戏,激发幼儿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问答形式进行检测,看幼儿们能否口头表达南京的山和水的特点,能否通过回答问题来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程度以及爱国情感。
六、课后教学延伸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去南京的山和水中玩耍,亲身感受南京的美丽,激发孩子爱护环境和自然的意识和行动,同时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我爱南京的山和水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我爱南京的山和水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讲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南京的情感,丰富词汇:雄伟、壮观、古色古香、风景优美……,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爱南京的山和水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南京的情感。
2.丰富词汇:雄伟、壮观、古色古香、风景优美……。
3.尝试讲述:“我爱南京的山和水”,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选出一张自己在南京某风景区或名胜的相片,并和父母共同讲述图片、照片内容,回忆在什么地方照的。
2.南京几个公园及名胜图片若干张。
3.布置好“我爱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赏园地。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看着自己的照片或图片,作简单的叙述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小朋友去过南京的什么公园?
请小朋友拿出在公园拍的照片或图片,教师问你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照的?为什么在这儿照呢?
请你讲一讲你照相的地方有何名胜古迹?
2.参观“我爱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赏园地,园地里有中山陵、莫愁湖、长江大桥、雨花台等相片、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讲出特征)你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师生共谈(不断丰富词汇及扩大知识面)。
3.今天老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爱南京的山和水”,要讲出南京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所以我爱南京的山和水。
讲的时候语句要优美,看谁讲得好,小朋友互相先讲一讲。
4.请2~3名幼儿到讲台前讲。
5.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相片或图片贴在班内“我爱南京的山和水”园地中,便于幼儿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1.活动准备第1条和第2条都是尝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第3条是幼儿的尝试活动。
2.幼儿通过实地游玩和观察,家长的配合教育,幼儿知识铺垫好,幼儿发言讨论热烈。
3.扩大了幼儿知识面。
互讲互学,真正感到南京美,通过尝试讲述,培养了幼儿口头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