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贺新郎》古诗鉴赏

《贺新郎》古诗鉴赏

《贺新郎》古诗鉴赏《贺新郎》古诗鉴赏贺新郎韩淲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万事佯休去。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泪暗洒、神州沉处。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

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割舍了,对君举。

读着韩淲的“明月到花影,把酒对香红”(《水调歌头》),很自然想到“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山抹微云”(秦观)、“露花倒影”(柳永)等名句,他的《涧泉集》多是这样的风格。

而读这首《贺新郎》,却不禁使人想起“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辛弃疾,想起“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陆游。

这首词在《涧泉集》中的确风格迥异,有如奇峰突出。

这又有什么奇怪呢?贺梅子也写出“剑吼西风”的《六州歌头》哩。

何况韩淲写这首《贺新郎》是在宴席上,酒酣时,听了张元干那首《贺新郎·送李伯纪丞相》“极壮”之词,激起了心底的波澜,忧愤之情就自然地泉涌而出。

肺腑之言,心底之声,真情也!是以那么荡气回肠。

这首词,与辛稼轩、陆放翁、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的爱国词可谓同属一类。

从表现手法来说,更似辛稼轩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特点是全篇用典寄意,以古喻今,抒发了北国陆沉,而惜无收复故土之士的慨叹。

全词意境开阔,格调苍凉。

上片写神州陆沉,叹无祖逖、刘琨般之志士,下片写生民膏血,哀无子瑜、公瑾样之英豪。

开头以“万事佯休去”领起全篇。

“万事”,囊括了多少纷繁复沓的世事啊,似乎都逝去了,实际上并没有“休去”。

看吧,“灵山起雾,玉溪流渚”这样“神州沉处”,再想想那“衣冠南渡”的可耻的历史,真是刻骨铭心的事!这里的“灵山”“玉溪”乃指代北国锦绣山河;以“起雾”“流渚”来形象地反映被敌人铁蹄践踏下河山破碎之惨象,与“神州沉处”紧紧照应。

面对金瓯残缺,中流击楫的祖逖哪里去了呢?只见“衣冠南渡”,不见帜纛北征,怎不叫人“凄凉”“怅怏”!象岳飞、陆游、辛弃疾等都先后被杀害或被排挤了,词人自己本也胸中多少有点“经济略”,但也是无路请缨,壮志难酬;本也想学祖逖、刘琨闻鸡起舞,为国图强,可是也只能“郁郁愁金鼓”。

《贺新郎》原文及译文

《贺新郎》原文及译文

《贺新郎》原文及译文第1篇:《贺新郎》原文及译文贺新郎苏轼北宋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浓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①乳燕:雏燕儿。

②桐*:梧桐树*影。

③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④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⑤清熟:娄稳熟睡。

⑥枉:空白。

⑦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传说中的昆化山同境。

⑧蹙:皱叠的样子。

⑨幽独: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译文】: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赏析】:本词不达意咏人兼咏物,下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

“帘外认来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轼《贺新郎·夏景》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贺新郎》原文赏析

《贺新郎》原文赏析

《贺新郎》原文赏析《贺新郎》这首词由首至尾,直抒胸臆,挥洒无余,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感受。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贺新郎》原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贺新郎·*铗西来路*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②、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③,酒酣箕踞④。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⑤,写*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释】①*铗:用冯谖客孟尝君事。

冯谖未受重视,他*着自己的剑铗而歌“长铗归来”。

②菱花:镜子。

③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④酒酣箕踞:酒喝得很痛快,把膝头稍微屈起来坐,形状如箕,叫做箕踞,表示倨傲、愤世的态度。

典出《世说新语·简傲》。

⑤杜陵风月手:指杜甫。

【背景】刘过作为一位爱国志士,平生以匡复天下,一统河山为己任。

他力主北伐,曾上书宰相,痛陈恢复中原的方略,但却不被苟且偷安的当政者所采纳。

他自己也屡试不第,一生布衣。

因此他浪迹*湖,先是南下东阳、天台、明州,北上无锡,姑苏、金陵;后又从金陵溯*西上,经采石、池洲、九*、武昌,直至当时南宋前线重镇襄阳。

这首《贺新郎》大约写于词人西游汉沔(今武汉)时。

【赏析】开头三句直接写数日“西来”途中的情景。

而这三句以至全篇的重心和题眼就在“*铗”二字。

这里借用《战国策。

齐策》冯谖*铗而歌的故事:说自己的愁苦“西来”,是由于没有受到重用,因此四处漂泊。

“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入主意”(沈义父《乐府指迷》)。

此词的开头正是如此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他把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意”,借冯谖*铗的故事,明白表示出来,而且贯穿全篇起到统摄全局的作用。

“梦里寻秋”的“秋”,其意似不只是指季节,还别有所指。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贺新郎·别友近现代:毛泽东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译文:挥手从此离去。

离别前凄然相对,内心的哀伤痛苦让人如何承受。

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早晨东门路上还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一弯残月,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让人肝肠寸断,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要像昆仑山绝壁崩塌,又要像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注释:去:离开。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书语:信中的话语。

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

(病:也指误会。

)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

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

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

“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

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如许:这样。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赏析:《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赏析第1篇:《贺新郎》赏析【年代】:宋【作者】:蒋捷——《贺新郎》【内容】: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作者】: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常州宜兴(今属*苏)人。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入元不仕,隐居太湖竹山。

其词内容较为广泛,颇有追昔伤今之作,构思新颖,**明快,音节浏亮,风格与姜夔相近。

有《竹山词》。

【注释】:*棋局:*棋,古游戏,棋枰形状*隆起,四周低平。

比喻亡国之恨如*棋局那样“中心不平。

此处亦可解作世事变幻如棋局。

鸳楼:此指酒楼。

东西玉:酒器。

开元曲:盛唐时期的歌曲,此借指南宋歌曲。

【赏析】:这是一首感旧词,在怀旧中,充满故国之思,正如李后主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样,使词人心中和愁怨如“一*春水”,滚滚滔滔,无穷无尽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蒋捷《贺新郎》赏析贺新郎【宋】蒋捷浪涌孤亭起。

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

帝遣*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

斗吐出、寒*寒雨。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掷向虚空里。

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

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

奈鹭也、惊飞沙渚。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简析】垂虹亭凌驾吴*浪涛之上,似从海上坠落至此。

柱上八龙环绕,活灵活现,似有神护。

然而天地翻覆,宋元易代,亭遂被毁,神亦无奈。

词人从太湖乘舟路过此地,遂有一番凭吊。

悲从中来,欲请*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不堪。

然白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的不堪。

然白鹭毫不理会,惊飞而去,令其无限悲怆,产生了宇茫茫,无处容身之感。

只得作一曲悲歌,作别垂虹桥而去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贺新郎》原文赏析《贺新郎》这首词由首至尾,直抒胸臆,挥洒无余,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感受。

贺新郎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新郎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于贺新郎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我已经很衰老了。

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妩媚:潇洒多姿。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

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

贺新郎·湖上有所赠_吴文英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贺新郎·湖上有所赠_吴文英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贺新郎·湖上有所赠_吴文英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贺新郎·湖上有所赠_吴文英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贺新郎·湖上有所赠宋代吴文英湖上芙蓉早。

向北山、山深雾冷,更看花好。

流水茫茫城下梦,空指游仙路杳。

笑萝障、云屏亲到。

雪玉肌肤春温夜,饮湖光、山渌成花貌。

临涧水,弄清照。

著愁不尽宫眉小。

听一声、相思曲里,赋情多少。

红日阑干鸳鸯枕,那枉裙腰褪了。

算谁识、垂杨秋袅。

不是秦楼无缘分,点吴霜、羞带簪花帽。

但殢酒,任天晓。

译文西湖早早绽放的荷花让风景更佳。

远望北高峰,云雾缭绕阴静寂,还是在湖中赏花更享受啊!这眼前一片茫茫湖水最后恐幻化成凄凉的城下之盟,求仙访道逃离尘世也只是空想。

只要能为国效力就算前途艰辛也必亲到。

环顾湖上,达官显贵们却是怀拥歌妓作彻夜之游。

眼前打扮成花容月貌般的湖光山色,不知何时还它自然和平的本色。

眼前时局让人愁眉不展。

湖上听歌女唱一支相思小曲,牵动无数情绪。

回想过去,红日虽已高照在栏干上,与爱人还同卧在鸳鸯枕上,如胶如漆。

如今有哪一个知道我的晚景如垂杨枝般的在秋风中作垂死挣扎。

自己并不是与那些秦楼楚馆的歌妓们没有缘分,只是如今满头白发不能够再像从前那样地作簪花冶游之乐了。

在这湖上借酒浇愁,任凭它东方泛白吧。

注释芙蓉:莲花的别名。

山:一作“烟”。

雪玉:一作“玉雪”。

秋:一作“枝”。

秦楼:虎狼之秦在西北方,这里借喻蒙古。

殢:困极也。

赏析《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此词作以《东坡乐府》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双调,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十句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宜。

此词系梦窗晚年游览西湖有所感触的赠友之作。

词人已有河山虽美,但北方外族继入侵中原后,又将挥师南渡的预感。

所以其词明咏山水之美,暗中都是有所寄托的。

“湖上”三句,言西湖中荷花开得早,给湖区平添佳景。

远望北高峰,却是云雾缭绕,黑沉沉的一派阴冷感,所以在湖中赏花实是一种非常适意的享受。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作者辛弃疾是怀着很深沉的感情写下这篇佳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他胸中有着许多的壮志,但是却没办法实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赏析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翻译赏析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翠浪吞平野。

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待细把、江山图画。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

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

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

更复道、横空清夜。

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

堂上燕,又长夏。

【前言】《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是一首记游词,记述了作者雨中游览福州西湖所见所感。

把当时的西湖美景和昔日的人文景观合在一起来写,扩宽了表达领域,开阔了视野,加强了思想深度。

【注释】(1)翠浪吞平野:水稻长势茂盛,一片翠绿,覆盖了原野,微风吹来,前伏后起,像波浪一样。

(2)天河:即银河。

(3)卧龙山:在今福州市北。

(4)西施未嫁:这里是形容西湖像西施没有出嫁时的美。

(5)堆滟滪:长江中的滟滪堆,在长江的瞿塘峡。

(6)西湖社:诗人们组织的诗社。

据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社会”条说:“文士有西湖诗社,此乃行都缙绅之士,及四方流寓儒人寄兴适情,赋咏脍炙人口,流传四方,非其他社集之比。

”(7)重来手种:赵汝愚在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二次知福州,继续整治西湖。

(8)夸故国:夸说闽中国的事。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王延钧称帝于闽中国。

(9)十里水晶台榭:西湖周围有十多里的地方,建
筑了水晶宫、楼台水榭。

(10)粉黛:妇女。

这里指王宫的宫女。

【翻译】微风吹动着茂盛的庄稼,掀起了一道道翠绿的波浪,像海水一般地吞食了大片平原的土地。

赵丞相以挽天河的力量,驯服了河水,乖乖的在卧龙山下流过;河水晶莹见底,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有谁来照照影子呢?西湖真是美丽,烟雨濛笼的时候,给人以幽雅适意的感觉;清朗的天气,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

西湖你好像当年西施未嫁的妙龄女郎,那么叫人心醉神迷。

可惜,在此以前这个地方却荒芜的不成样子,只有等待着赵丞相把这片江山仔细地图谋描绘。

在水光里有千顷那么大的石头,像长江里瞿塘峡里的滟滪堆,它轻快的像的一匹快马,又像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奔向南湖而去。

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

诗人们按照条例加入了西湖诗社。

要记住,我们能以在这个景色迷人的西湖享受着饮酒赋诗,歌舞游乐的风流韵事,是因为赵丞相整治西湖的功劳,而且又重来亲手栽种柳杉树,这些树都已经长成翠绿的浓阴了。

在田陌上行走的客人们,夸说着闽中国的故事:在这周围十几里的西湖的水面上,王延钧修建了水晶宫和楼台水榭,从宫中到西湖,在空中架设了复道,国王、后妃和宫女们整夜的来往不休。

宫女们在水晶宫里歌唱着王后陈金凤谱制的《乐游曲》。

所有这些繁华盛况,已经成为过去了。

问问当年的鱼鸟有没有生存下来的?没有了。

现在,只有燕子在堂上垒窠筑巢生儿育女,过着漫长的夜天。

【赏析】词的上片写雨中游西湖所见。

起首写西湖概貌。

碧波连天,翠浪翻腾,气吞平野,虽然用字不多,却写得极有气势。

二三句写雨中游。

杜甫《洗兵马》说:“安得
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此处用其前句,言雨从天降犹如有人力挽天河之水使之落入西湖,在卧龙山下形成一片明镜,而游人的影子则从“镜”中倒映出来。

作者不说来游西湖,而说不知何人在卧龙山下照影,既点出了出游地点,又不粘皮带骨,可以说是空灵慰藉。

以上三句,一句写湖,一句写雨,一句写游,“三山雨中游西湖”之意已全部写出,下边则围绕这一中心,渲染铺叙。

“烟雨”三句化用苏轼咏杭州西湖诗意吟咏福州西湖之美。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此处化用苏诗,言游福州西湖在烟雨迷茫中最相宜,因为那空濛如画的景色会给游人以飘然欲仙的感受;然而晴天来游则更好,因为那会使你心情开朗,看得更真切,显得更美。

但是,西湖的美又是朴素的,约略是西施未嫁,待字闺中,需要加以打扮,也就是说要使西湖更美,还需要加以开发,还有待于“细把江山图画”,从而引出以下四句词来。

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峡之滟滪堆,偃卧在千顷湖光之中,扁舟过此,极为凶险。

据《淳熙三山志》说,赵汝愚帅福建,曾上书请疏浚西湖旧迹,匆匆兴役,议者以费多利少为疑,作者以“中有句,浩难写”,说明是是非非,一时也说不清楚,对怀疑疏浚西湖的议论表示了谨慎的异议。

这样写,既照应了“有怀丞相经始”的词题,又丰富了“待细把、江山图画。

”的具体含义,表明他要继赵汝愚之后,把西湖建设的更美丽的意向,内涵深厚。

词的下片写雨中游湖所感。

起句以福州西湖文人社集比作杭州文士的西湖诗社,用“例入”二字表示西湖诗社在文人心目
中的崇高地位,从而写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关系。

赵汝愚两次知福州,所以二三句化用杜牧《叹花》诗意,言当他“重来”福州时,上次亲手种植的树木,如今已绿树成荫,再次表达他对丞相“经始”功业的肯定与赞许。

“陌上”三句写昔日福州西湖的繁华。

言远在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在此立国,在西湖中修建了“十里水晶台榭”,架起复道,“时携后庭游宴,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数十步至其所。

”作者借陌上游人之口夸之,暗示出他对福州西湖旧日繁华的倾慕之意。

结尾四句写其今昔变迁。

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的今昔对比。

“堂上燕,又长夏。

”二句,承上句“鱼鸟”做进一步发挥,言只有堂上的燕子,在长夏时节,又重来此,不知它是否还能寻到昔日的故居。

总之是说,今日的福州西湖,皆今非昔比。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