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讲·咫尺山林·掇山

合集下载

《园冶》原文

《园冶》原文

园冶原文自序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

公得基於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言於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於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

」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於扈冶堂中题。

卷一1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後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於得体合宜,未可拘牵。

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於因界,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义;需求得人,当要节用。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造园艺术|掇山

造园艺术|掇山

造园艺术|掇⼭“掇⼭”出⾃中国明代造园理论专著《园治》,⼜称叠⼭,堆⼭,与理⽔,建筑,花⽊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掇”字源于吴地⽅⾔,沿⽤⾄今…中国园林是⼀种⾃然式⼭⽔园林,源于⾃然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

由于私家园林空间的局限性,造园并⾮简单地利⽤或模仿⾃然界的原始状态,⽽是经过概括,提炼,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然的⼈化”。

追求对⾃然⼭⽯艺术的摹写,置⽯掇⼭设计“有真为假”地在创作上以⾃然⼭⽔为原型,在⾃然的基础上表现出“作假成真”的艺术效果,故在造园中掇⽯叠⼭被列为造园的第⼀要素,这就要求造园者充分利⽤空间造出咫尺⼭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之⽯掇⼭设计理法是以“借景”为中⼼,分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问名⼼晓,以实符名”,“章法严谨,布局灵活”,“远看有势,近看有质”,“余韵⽟成”等通过⼭⽯,流泉的巧妙布局来彰显“追求⾃然,⾼于⾃然”的审美情趣,达到“虽由⼈作,宛⾃天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中的⼭⽯是对⾃然⼭⽯的艺术摹写,故⼜称为“假⼭”,它不仅师法于⾃然,⽽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且除形神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园冶》所说:“⽚⼭有致,⼨⽯⽣情”就是这个意思。

⼭⽯选择各有不同,所体现的审美趣味也⼤不⼀样,《园治·选⽯》中评太湖⽯,'其质纹理纵横“;昆⼭⽯”其质磊块“;宜兴⽯”质粗,质嫩者“;龙潭⽯;“质坚,性坚”;观⼭⽯“清润⽽坚”;英⽯“其质稍润”;锦川⽯“⾊质清润”;六合⽯⼦“温润莹彻”,鉴赏不光依靠视觉也依赖触觉,才能全⾯的展现选⽯的意义,“⽔以⼭为⾯,⽔得⼭⽽媚”,造园必须有⼭,⽆⼭难以成园。

造园往往选址于⾃然⼭⽔佳境,外借⾃然⼭林成景,当⽆⾃然⼭⽔可借,只得掇⽯叠⼭。

在不太⼤的空间范围内,典型地再现⾃然⼭⽔之美,⼜不落⼈⼯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作,宛⾃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胜景,咫尺⼭林”的园林艺术。

掇⼭可以作为园林的主景和地形⾻架,也可以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段,置⽯掇⼭还可以起到连接诸多造园要素的功能,利⽤其陪衬建筑物和点缀空间,能达到虽由⼈作宛⾃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译 《筑山庭造传·安芸国严岛》

中译 《筑山庭造传·安芸国严岛》
炉灶之地用炼土,配方如下:土约一荷(57 ㎏)、石灰约一表(60 ㎏)、兑水大量。投 臼内舂之。亦可以席包裹,踏之。团至双手合抱大小,方可使用。为免使石与炼土间开隙, 须加灰摺23。灰摺乃石灰与水炼就之物。用时,涂于炼土与石之间,及二者粘合方始夯筑。
生火之地须甄选石灰。新产且无湿气者最佳。石灰与土同比配兑。 轩榭所用黑三合土配方:黑土三荷(171kg)、石灰一表(60kg)。混合,注水搅合,直 至泥状。注入轩榭墙体内,待三四日水蒸,则敲打夯实。应于一面细撒盐卤(MgCl2),旋 夯旋撒,夯则水分渗出,待水干复夯之,来回往复。土实则体积坍缩,续加黑土以夯筑。 屋室所用赤三合土,以赤土(黏土)替黑土,不须石灰,赤土兑水,入臼舂及恰好粘度。 配水不足,则难成团,可于其后复添少许。舂至饼状,取适量填注,反复夯实。赤土易干, 若配水不足,及固则墙有裂纹。
依此配兑三合土,以铁槌夯筑。铁可击出土中余水,利于巩固。而后以镘(抹墙用的抹子)、 竹篦(竹制抹子)平其凹凸,谓之磨。冲洗后复磨一回。则表面光滑。檐下墙堞受风吹日晒, 易有皲裂,故须精心修缮。石灰锤炼不足,又或配水过多,均可令墙体开裂。夯筑之功如其 字也,耗费大力方可得矣。
兑水之际,须平展灰土,定向注水。若不平则有水逗,干而成漥,积尘纳垢。若台倾则水 速。故一尺(1.8m)之台倾二分(3.6cm),一丈之台(18m)倾两寸(36cm)。
13 日本多层的漆饭盒,上下交叠。 14 树根出新抽的芽,不去除会发展成新的植株。 15 专用于固定石头的填充物,小颗粒的石子。
三尺八之穴(114cm)。其他尺寸亦照此比例。又以穴窄,诘石难充;穴宽,诘石难尽其用, 故设飞石之际须充土使其安定。诘石多而填土少,则石浮。以上则设石、诘石、填土之纲要 也。
煞矣。阅之者或不以为意,不忌此事,然古训悠久,不可不惶恐。又有云:忌互拟之物并立。 盖“拟”与“睨”音同耳。“睨”者,(日语)原意为另有一物,二物必相争。此同三金轮 之忌也。若木竹三两丛叠,集成一林,则不忌二三之祸也。此乃所谓错觉栽植法也。若三两 排列,散落疏离,则观之呆如素柱,无什趣也。

园林景观掇山置石的设计手法

园林景观掇山置石的设计手法

园林景观掇山置石的设计手法在园林空间中,山石是联络景物组织空间不可缺少的中间介质,叠石造山对园林环境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不但作为建筑庭院或是景区空间的点缀物,而且在园林中常作为主体,成为景区的中心景象。

1、山水结合共同形成组群山石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血液,两套系统关系密切,只有山水关系处理极佳的园林才能称之为历史名园。

北方名园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是一座半人工的自然山水庭园。

颐和园的万寿山从金元到清代建清漪园以前一直未能成为风景名胜,其原因一个是山自身条件,一个就是山与湖的位置,十里平坦的湖面是东西短而南北狭长的水面,东面只到圆静寺,寺右即瓮山的西半部,寺左即瓮山东半部,是一片田畴,显然山与湖尚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

通过水面山体的改造,使原来的万寿山半面临水变为全面对湖,并将湖水沿万寿山西北麓延伸,呈趋于环抱之势,构成"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的佳境。

2、充分运用园内外自然景观以期混假于真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虽是假的,却贵在假中有真,因此,堆石堆山时,应以美的"真山形"为仿效对象,这样的假山就达到了"俨然佳山"的效果。

计成的《园冶》中也提到,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掇石叠山才能"做假成真",使假山具有真山的形态和气韵,使人"莫知山假",感到"似有野致",如同自然原生态之美。

计成的这类观点,早已成为园林美学的生态品评标准。

3、注重"三远"做到步移景异三远即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掇山在处理主次关系时,必须结合"三远"理论来安排。

成功的山石景观应做出近看如此,远看又如此,每远每异,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

每看每异才能做到山形步步移,山体面面观。

4、寓情于山石抒发胸中情感假山与置石的设置与造景密不可分,它们的作用也因园林各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自序】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园冶卷一【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浅析掇山置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掇山置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021年第10期现代园艺浅析掇山置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蔡宇威,陈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我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掇山与置石是我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在整个园林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掇山出自《园冶》一书中,也称为叠山,掇山这一词顾名思义为掇石成山。

掇山置石从古至今在造园理法中,不仅仅停留于理性设计分析的层面,更注重于工匠内心的感性色彩,二者缺一不可。

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掇山置石的调研与总结,结合其鲜明与独树一帜的特点进行剖析,尝试寻找掇山置石艺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法;掇山;置石1掇山与置石的历史发展与研究意义1.1掇山与置石的历史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园林都对自然充满着向往,虽说以小见大,但往往造园的基础无外乎还是选择对真山真水的抽象理解与模仿。

从先秦苑囿至清中叶,清末园林达到登峰造极,园林从未离开人们的生活与视线,而掇山置石可以说几乎贯穿了整个主轴线。

唐代之后就出现了“假山”一词,那时候已经有人工的造山活动,即“掇山”,也可以称为“叠山”。

而置石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直至唐代人们才逐渐有了“置”的概念。

1.2掇山与置石的研究意义我国古典园林以悠久的历史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特点而文明于世界。

若谈到我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秒,则不得不提如何借用人工力量,将自然景观再现于园林之中,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然而掇山置石则正是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实现人间天堂的重要方式之一,也可以说是我国造园理法之精华,占据着重要地位。

“无园不石,无石不奇”就是对我国古典园林最好的诠释。

如果说在山水园林中,理水展现的是园林阴柔之美的优雅内涵,掇山置石就是园林中阳刚之气的磅礴风骨,是园林中其他要素无法比拟与之相提并论的。

掇山置石正是这浩瀚园林史发展的见证者,又是现代园林发展的继承者。

2掇山与置石造景的艺术手法及其特点2.1掇山2.1.1掇山在《园冶》中的分类。

园冶解读之掇山篇

园冶解读之掇山篇
18
原文: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
• 蹊径盘曲而绵延,峰峦奇秀而苍古。
21
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
四处胜景构成美丽画卷, 咫尺山林尽显自然风情。 这种园林佳境虽然得益于 工程主持人的奇妙构思, 但一半也得益于园林主人 的优雅情趣。
22
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 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
36
以予见: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 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 以我的见解,庭中有佳木,虬(qiu)枝独秀,再点缀以玲珑怪石, 倒有画意。不然的话,就依墙嵌理峭壁,顶上栽植悬葛垂萝,似 有山林深远的意境。
37
• 春山
• 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高出墙垣, 竹丛中插植有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 意。竹石点破“春山”主题,传达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入了园门,还是同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这里有象形石点缀 出的十二生肖,花坛里间植有牡丹芍药。门外是早春光景,门内 则是深春之景。
39
(三)楼山 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
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
在楼面垒砌假山,最适合掇叠的很高,越高越能引人入胜。但是因为山
高而对楼前空间产生压迫感,不如掇叠得远一点,更具有高深的意境。
43
(四)阁山
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 何必梯之。
阁的四面都是开敞的, 适合在山侧建造,可借助 平缓的山坡攀登,便于登 临远眺,在阁内何必再架 设梯子呢?
• 2.以色泽考,前排诸石,褚褐相间,有古墨浓情;后排片岩,色彩 渐浅渐淡,淡成远灰几片,遂得荆浩“近浓远淡”之墨法。

掇山叠石——园林艺术中的精髓优秀课件

掇山叠石——园林艺术中的精髓优秀课件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29
2020/4/13
10.龟纹石 产地:安徽 运用:水景驳岸、植物置石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30
2020/4/13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31
2020/4/13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32
2020/4/13
掇山叠石
一、常用十大景石类型
二、石景在园林中的应用
64
6 、日本枯山水
2020/4/13
现代园林石景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园林是形成一种人与所生存的土 在
地的关系,建筑拉远了二者的关系,园林拉近了二者 园
的关系,让人参与到自然中来,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林
,从人的角度出发,用自然的山石、植物和树木分隔 空间,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文主义的关怀。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24
2020/4/13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25
2020/4/13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26
2020/4/13
9.千层石 产地:安徽 运用:水景驳岸、假山流水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27
2020/4/13
常 用 十 大 景 石 类 型
28
2020/4/13
人造假山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37
2020/4/13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38
2020/4/13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39
2020/4/13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序 (明 文征明)
江山秋色图(北宋,赵伯驹)
溪山渔隐图卷 (明·唐寅)
郭熙《林泉高致》 山欲高,尽画出则不高,烟霞 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 断其脉,则远矣。
《早春图》宋·郭熙
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烟霞 锁
壁山-蔽山
假山之好,人有同心;独不知为峭壁,是可谓叶公之好龙矣。须有 一物焉蔽之,使客仰视不能穷其颠末,斯有万丈悬岩之势,而绝壁 之名不虚矣。蔽之者维何?曰:非亭即屋。或面壁而居,或负墙而 立,但使目与檐齐,不见石丈人之脱巾露顶,则尽致矣。
多方景胜,咫尺山林。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计成《园冶·掇山》
掇山之始,椿木为先,较其短长,察乎虚实。随势挖其麻柱,谅高挂以称竿;绳 索坚牢,扛抬稳重。立根铺以粗石,大块满盖椿头;堑里扫于查灰,著潮尽钻山 骨。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纹而加;瘦漏生奇,玲珑安巧。峭壁贵於直立;悬崖 使其後坚。
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只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 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於半土。 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乎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 状若趋承。主石虽忌於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於不用,岂用乎断然。排如 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罅堪窥 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 裁?深意画图,於情丘壑。
山之与壁,其势相因。
《园冶》里的壁山取向
计成《园冶·掇山》 一)园 山: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 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 佳境也。 二)厅 山:人皆厅前掇山,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於前,殊为 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 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 似有深境也。 五)书房山: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 各有别致。 八)峭壁山: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 宛然镜游也。
实践应用:广西明秀园
有真有假,做假成真
张翼的发现
《园冶》有掇山篇而无理水卷!
新的问题
中国有假山而无假水,日本有假水而无假山?
真水假水之辩1
宋·董逌撰《广川画跋论山水画》 1:唐人孙位画水,必杂山石为惊涛怒浪, 盖失水之本性,而求假于物,以发其湍瀑, 是不足以水也。
求假于物:假成
真水假水之辩2
中國古典園林賞析10讲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咫尺山林
《园冶》·掇山第八
计成《园冶·掇山》
掇山之始,椿木为先,较其短长,察乎虚实。随势挖其麻柱,谅高挂以称竿;绳 索坚牢,扛抬稳重。立根铺以粗石,大块满盖椿头;堑里扫于查灰,著潮尽钻山 骨。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纹而加;瘦漏生奇,玲珑安巧。峭壁贵於直立;悬崖 使其後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只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 头自有深情。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 人,雅从兼於半土。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乎劈峰,独立端严,次 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主石虽忌於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於不用, 岂用乎断然。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 东亭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 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画图,於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构土 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 石块,粗夯用之有方;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 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 全叨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
计成《园冶》 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构曲廊, 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 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 无尽,斯寤园之「篆云」也。
计成《园冶》
相地 立基 屋宇 装折
门窗
墙垣 掇山 选石 借景
计成《园冶》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 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 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 “精而合宜”者也。
壁山—逼山
明·张岱《岣嵝山房》
岣嵝山房,逼山,逼溪,逼韬光路,故无径不梁,无屋不阁。
无锡寄畅园的假山逼水
北京谐趣园假山离水
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五代南唐 )
云山墨戏图卷(南宋,米友仁)
溪山清远图局部(南宋,夏圭)
清溪渔隐图(南宋,李唐)
沧州趣图局部(明· 沈周)
江南风景图局部(明· 沈周)
1:咫尺山林
小中见大之峭壁山
真山之势-假山之难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 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 矶只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 深情。
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 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於半 土。
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 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 猫;
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 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 猫;
求假于桥、水沟
假水之假
求假于桥、石、瀑布石
真假—真伪—假借
假:非伪而假借
伪:过分的人为
赝:牟利的仿造
真山假山之辩
假者,借也。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 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 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 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
画之逸格,至孙位极矣。
宋·苏轼的赞美 明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 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杂画图册(之七)-陈洪绶
假水之假:求假于舟
假水之假
求假于神话、乌龟
假水之假
求假于瀑布石
假水之假
求假于沟
假水之假
求假于池岸、水浪
假水之假
求假于桥、池壁
假水之假
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 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白居易《太湖石记》
„„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 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拳石当山
唐·郑谷《七祖院小山》 小巧功成雨藓斑,轩车日日扣松关。 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
李渔
山之与壁,其势相因。 ?
随物赋形
气之盛也,蓬蓬勃勃,油然 浩然,若水之流于平地,无 难一泄千里,及其与山石曲 折,随物赋形,一日数变, 而不自知也。
假借自然-随机应变
计成《园冶》 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构曲廊,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 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斯寤园之「篆云」也。
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 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 中,自然深奥。
白居易:大巧若拙-随形制器
1:尔乃掄材于山木,审器于轨物;将务乎匠之忖度,不在乎手泽 之剪拂。
2:故为栋者,资其自天之端;为轮者,取其因地之曲。其公也, 于物无情;其正也,依法有程。 3:大小存乎目击,材无所弃;取舍资乎指顾,物莫能争。
宋徽宗《艮岳记》
虽人为之山,顾其小哉!
明·文震亨《长物志》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 勺则江湖万里 。 拳石为山,勺水为湖。
做假成真
计成《园冶》·园说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 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 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 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 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 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 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 “俨然佳山也”。
咫尺壁山:小中见大
沈复《浮生六记》 小中见大者:窄院之墙,宜凹凸其形,饰以绿色,引以藤蔓,嵌大 石,凿字作碑记形。推窗如临石壁,便觉峻峭无穷。
窄院之窄:峭壁山?
壁山-逼山
宗炳《画山水序》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返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 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见其弥小。
山水画山:诚由去之稍阔,则见其弥小。(小势)远小 园林壁山:返目以寸, 则其形莫睹。(大势)近大
真山-假山 壁=佳山=壁山?
仇英 《竹院品古》
宋·郭熙《林泉高致》
山水之大物也,人之看者须 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 之形势气象。
咫尺山林之假山之难 咫尺假山如何做假成真?
无大山之基地? 无远观之势距?
李渔《闲情偶寄》
山之为地,非宽不可;壁则 挺然直上,有如劲竹孤桐。 斋头但有隙地,皆可围之。 且山形曲折,取势为难,手 笔稍庸,便贻大方之诮。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昊)气俱,而 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峰石赏析:网师园
山水图窗
凡置此窗之屋,进步宜深,使座客观山 之地去窗稍远,则窗之外廓为画,画之 内廓为山,山与画连,无分彼此,见者 不问而知为天然之画矣。浅促之屋,坐 在窗边,势必倚窗为栏,身之大半出于 窗外,但见山而不见画,则作者深心有 时埋没,非尽善之制也。
2:近世孙白始创意作( +潭)淊浚原,平波细流,停为潋滟, 引为决泻,盖出前人意外,别为新规胜概,不假山石为激跃,而自 成冲波。——此真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