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殖规律概述
动物的生殖方式

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繁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动物种类有各自适应环境的生殖方式。
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殖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繁衍规律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动物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遗传变异性,能够增加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1. 卵胎生卵胎生是一种动物的生殖方式,卵子在体内孵化成胚胎,直至出生。
这种生殖方式常见于哺乳动物,如人类、狗、猫等。
卵胎生能够提供更多的保护和营养给胚胎,使得新生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2. 胎生胎生是动物通过胎盘将胚胎固定在母体内,通过母体供给营养和氧气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这种方式常见于哺乳动物,如鲸鱼、鼠类等。
胎生能够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给胚胎,在母体内进行发育,从而保证新生个体的生存率。
3. 产卵产卵是动物通过卵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生殖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常见于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等。
动物将卵子产到特定的地方,然后通过外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孵化后的卵子成为新的个体。
产卵相对于胎生和卵胎生来说,并没有提供给胚胎太多的保护和营养,但是能够在更广泛的物种中存活下来。
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动物通过非生殖细胞进行繁殖的方式,新个体与母体的遗传信息完全一致。
无性生殖的优势在于繁殖速度快、能源消耗低等。
1. 分裂分裂是一种简单的无性生殖方式,常见于原生动物、植物和某些无脊椎动物。
通过细胞分裂,母体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子体,每个子体具有与母体相同的遗传信息。
2. 子实体分离子实体分离是指动物通过某种方式产生新个体,然后将其分离出来。
这种方式常见于珊瑚、水螅和植物等。
新个体可以通过撕裂、落叶或其他方式从母体上分离下来。
3.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通过一种叫做孢子的特殊细胞进行繁殖。
减数分裂常见于真菌、藻类和苔藓植物等。
孢子具有与母体相同的遗传信息,可以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为新的个体。
畜禽生殖生理知识点总结

畜禽生殖生理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生殖系统1. 生殖器官动物的生殖系统由生殖器官组成,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辅助器官。
生殖腺是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和卵巢。
生殖道包括输精管、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生殖辅助器官包括阴茎、阴囊和外阴。
2. 生殖细胞动物的生殖细胞分为精子和卵子。
精子由睾丸产生,卵子由卵巢产生。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产生新的动物。
3. 生殖激素生殖激素是由生殖腺分泌的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包括睾丸激素,雌性激素包括卵巢激素。
生殖激素对动物的生殖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动物的生殖过程1. 雄性动物的生殖过程雄性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性成熟、性激素分泌、精子生成、交配和生殖行为等。
在性成熟后,雄性动物开始分泌雄性激素,刺激睾丸产生精子。
然后精子通过射精进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 雌性动物的生殖过程雌性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性成熟、性激素分泌、卵子生成、受精和妊娠等。
在性成熟后,雌性动物开始分泌雌性激素,刺激卵巢产生卵子。
然后卵子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等待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如果受精成功,雌性动物将怀孕。
三、动物的生殖周期1. 雄性动物的生殖周期雄性动物的生殖周期包括性成熟期、繁殖期和性休息期。
性成熟期是雄性动物产生精子的阶段,通常在性成熟后就进入了繁殖期,一直到性休息期。
在繁殖期,雄性动物通过交配和排精来进行繁殖行为。
而在性休息期,雄性动物的生殖激素分泌减少,生殖活动停止。
2. 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包括性成熟期、发情期和非发情期。
性成熟期是雌性动物产生卵子的阶段,通常在性成熟后就进入了发情期,一直到非发情期。
发情期是雌性动物怀孕的最佳时间,在这个阶段卵子成熟,雌性动物会展示出发情行为,吸引雄性动物进行交配。
而在非发情期,雌性动物的生殖激素分泌减少,生殖活动停止。
四、动物的生殖调控1. 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动物的生殖过程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繁殖与生长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通过对动物繁殖与生长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动物的繁殖方式、生长规律以及控制生育的方法。
本文将着重讨论动物繁殖与生长的基本概念、繁殖方式和生长规律。
一、动物的繁殖方式1. 单性生殖单性生殖是指动物只有一种性别能够繁殖后代的方式。
在单性生殖中,有两种常见的方式:卵生和胎生。
(1)卵生: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
这些动物会在特定的地点产卵,并将卵交给环境来孵化。
许多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属于卵生动物。
(2)胎生:胎生动物则是将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再通过胎盘或卵黄囊等方式将胎儿保护在母体内发育。
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的代表,它们会将胎儿养育到较为完全的状态后,再产下幼崽。
2. 双性生殖双性生殖是指雌雄两性动物共同参与繁殖后代的方式。
这种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内受精和外受精。
(1)内受精:在内受精的过程中,雌性动物将受精卵留在体内进行发育。
在这个过程中,雄性动物通过交配将精子输送到雌性动物的体内,使受精卵与精子结合。
这种方式多见于哺乳动物。
(2)外受精:与内受精相比,外受精是指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外进行结合发育。
高等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多采用外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二、动物的生长规律1. 幼年期在动物的幼年期,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
幼年期可以进一步分为婴儿期、幼年期和青年期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动物对于外界环境和食物的需求量较高,会消耗较大数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2. 成年期当动物进入成年期后,身体的生长速度会逐渐减缓,并趋于稳定。
动物的生殖功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育,雄性动物会产生精子,雌性动物会开始经历周期性的发情期。
3. 老年期随着动物的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进入老年期。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生长停止,营养消耗减少,生殖功能逐渐衰退。
老年期的动物需要更多的休息和保养,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况。
三、控制动物生育的方法1. 维持适宜的生育环境为了保证动物的繁殖和生长,我们需要提供适宜的生育环境。
动物的繁殖与生殖

动物的繁殖与生殖动物的繁殖与生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对于动物种群的繁衍和遗传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适应环境和生存的策略。
一、动物的生殖方式1. 有性生殖:大多数动物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衍。
有性生殖包括雌性和雄性个体的配对,产生的后代继承双亲的基因特征。
这样的繁殖方式有助于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无性生殖:少数动物能够通过无性生殖进行繁衍。
无性生殖是指个体通过分裂、孢子、营养囊、营养体等形式,直接产生与自己基本相同的后代。
这种繁殖方式不需要配对和交配,能够迅速增加种群数量,但后代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弱。
二、动物的繁殖周期动物的繁殖周期因物种而异。
有些动物具有短而快速的繁殖周期,如昆虫的繁殖周期可能只有几天到几个星期。
而有些动物的繁殖周期较长,如大型哺乳动物的繁殖周期可能为数年。
对于一些动物而言,它们的繁殖受到季节的控制。
例如,许多鸟类会在春季到来时开始繁衍,以适应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此外,雌性动物的发情期也会影响它们的繁殖周期。
发情期是指雌性动物在一定时期内对雄性动物的求偶行为,也是它们受孕的最佳时机。
三、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的繁殖行为是繁殖过程中的一部分。
它包括求偶、交配、产卵或分娩等行为。
1. 求偶:求偶行为是指动物为了寻找适合的配偶而进行的行为。
不同物种的求偶行为方式各不相同,例如一些鸟类通过歌声吸引异性,一些动物则通过展示独特的外观来吸引异性。
2. 交配:交配是动物繁殖的关键环节,它是雄性和雌性动物进行亲密接触和配对的过程。
交配方式也因物种而异,有些动物采取内授精,如哺乳动物,而有些动物则采取外授精,如昆虫。
3. 产卵或分娩:对于一些动物而言,产卵是它们繁殖的方式。
雌性动物通过产卵将受精卵释放到环境中,后续的孵化过程在外部完成。
而对于哺乳动物等内胎生动物来说,它们通过分娩将受精卵孵化并产下幼仔。
第一章家畜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及繁殖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家畜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及繁殖的基本规律家畜的生殖器官是实现生殖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对于家畜繁殖管理至关重要。
本章将重点介绍家畜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及繁殖的基本规律。
一、雄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包括阴囊、精巢、输精管、附睾、前列腺、副睾等。
阴囊是雄性动物的外生殖器,位于尾端,其内部包裹着两个柔软而弹性的睾丸,用以保护精巢。
精巢是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腺,产生精子和男性荷尔蒙。
精子经过输精管进入附睾,在附睾内经历成熟过程,最终储存在龟头的射精腔内。
前列腺则分泌前列腺液,为精子提供能量和润滑。
副睾位于附睾之上,起着储存精子和调节精巢温度的作用。
同时,阳痿、性冷淡、早泄等也是与副睾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雌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包括阴道、子宫、卵巢和输卵管。
阴道是连接外部生殖器到子宫的通道,是交配和分娩的通道。
子宫位于腹部,是胚胎着床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卵巢则是雌性动物的生殖腺,产生卵子和女性荷尔蒙。
输卵管是连接卵巢与子宫的通道,卵子在其中被受精后进入子宫。
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外,雄性和雌性动物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生殖器官结构,如雄性动物的龟头、包皮,以及雌性动物的乳腺。
家畜的繁殖过程涉及到发情、交配、妊娠、分娩等环节。
发情是动物排卵的标志,也是交配的重要信号,主要通过激素变化来调控。
不同物种的发情周期有所不同,如猪为21天,牛为21天,绵羊为17天等。
交配是雄性和雌性动物互相配合以实现受精的过程。
其中包括内交配和外交配两种形式。
内交配是雄性动物通过阴茎插入雌性动物的阴道来完成的,外交配则是雄性动物将精液直接释放在雌性动物的体外。
受精后,卵子在输卵管内开始发育,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时间进入子宫着床,形成妊娠。
妊娠期的长短也因物种而异,如狗为63天,猫为63天,牛为280天等。
最后,母体通过产道将胎儿排出,完成分娩过程。
分娩时间和过程也因物种而异,有的母体需要辅助接生,有的则能自行进行分娩。
综上所述,了解家畜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及繁殖的基本规律对于科学管理家畜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殖知识点总结

动物生殖知识点总结动物的生殖是维持物种繁衍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总结动物生殖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包括性别确定、生殖器官、受精、妊娠和繁殖方法等。
1. 性别确定在大部分动物中,性别通常由染色体决定。
常见的性染色体系统有XX-XY系统(如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ZW-ZZ系统(如鸟类和爬行动物)和单性生殖系统(如蚯蚓和蜗牛)。
然而,有些动物的性别是由环境条件(如温度)决定的,这称为环境性别决定。
2. 生殖器官动物的生殖器官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生殖器官。
内部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和卵巢,它们分别产生精子和卵子。
外部生殖器官包括阴茎和阴道,它们用于交配和受精。
3. 受精动物的受精方式多种多样。
内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体内,常见于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
外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在体外结合,常见于鱼类、两栖动物和某些昆虫。
还有些动物可以通过自体受精实现繁殖,如蚂蚁和蜜蜂。
4. 妊娠妊娠是雌性动物怀孕期间子宫内胚胎的发育过程。
不同动物的妊娠方式有所不同。
有些动物是卵胎生,即卵在母体内孵化,并保持在母体内发育直至出生。
如鸡类和爬行动物。
而有些动物是胎生,即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并通过胎盘或卵黄囊从母体获取营养,如哺乳动物。
5. 繁殖方法动物的繁殖方法也各有特点。
有性繁殖是指由两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产生下一代。
这种方式可以产生遗传多样性,但需要繁殖个体之间的配对。
无性繁殖是指个体通过分裂、出芽或孤雌生殖等方式繁殖后代,这种方式不需要繁殖个体之间的配对,但是后代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总结:通过本文的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动物生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性别的确定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不仅多样,还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受精方式、妊娠方式和繁殖方法也各具特点。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殖过程,为保护和管理动物资源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动物繁殖学探索动物的生殖系统与繁殖行为

动物繁殖学探索动物的生殖系统与繁殖行为动物繁殖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殖系统和繁殖行为,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遗传特征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探索动物的生殖系统和繁殖行为,并介绍一些有趣的例子。
一、生殖系统1. 雌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卵巢是雌性动物产生卵子的主要器官,卵子在卵巢中发育成熟。
成熟的卵子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在子宫内与精子结合受精成为受精卵。
受精卵继续发育,在子宫内着床,最终形成胚胎。
2. 雄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阴茎。
睾丸是雄性动物产生精子的主要器官,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并存储。
附睾连接睾丸和输精管,起到储存和输送精子的作用。
精子通过输精管进入尿道,然后通过阴茎进入雌性体内进行受精。
二、繁殖行为1. 平胸动物的繁殖行为平胸动物是指能够在陆地上产卵的动物,如鸟类和爬行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有特定的繁殖季节,雄性会进行求偶行为来吸引雌性。
例如,雄性孔雀会展示自己的美丽羽毛,同时发出特殊的叫声来吸引雌性。
一旦雌性被吸引,它们会进行配对并进行交配。
2. 水生动物的繁殖行为水生动物的繁殖行为通常发生在水中。
例如,鱼类会选择适合产卵的场所,雄鱼会在此展示自己的颜色和身体形态以吸引雌鱼。
一旦配对成功,雌鱼会产卵,雄鱼则会在旁边释放精子。
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直到孵化成为幼鱼。
3. 社会性动物的繁殖行为社会性动物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繁殖行为。
例如,蚂蚁和蜜蜂等昆虫都有明确的社会分工,雌性是主要的繁殖个体。
在这些社会性动物中,雌性一般通过交配产卵,雄性则负责提供精子。
同时,社会性动物有着严格的养育行为,幼仔由工蜂或工蚁照顾直到成年。
4. 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较为多样化。
雄性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雌性,如展示行为、鸣叫声等。
一旦雌性被吸引,它们会进行交配,雌性在体内受精并怀孕。
哺乳动物中的胎生动物会在母体内发育一段时间后出生,而卵生动物则通过下蛋的方式繁殖。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知识点总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涵盖了动物种群的繁衍和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本文将对动物的繁殖与发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动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生殖:大多数动物采用有性生殖方式繁衍后代。
有性生殖通过配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使后代具有亲代的特征。
常见的有性生殖方式包括内受精和外受精。
2. 无性生殖:某些动物可以通过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无性生殖不需要配子的结合,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包括二分裂、萌芽、变态等。
二、动物的生殖系统1. 雄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尿道等组成。
睾丸负责产生精子,输精管将精子输送到尿道,尿道负责排尿和排精。
有些动物还具有附睾、睾丸韧带等附属结构。
2. 雌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卵巢负责产生卵子,输卵管将卵子输送到子宫,子宫负责孕育胚胎,阴道负责通行性交。
3. 纤毛管:某些动物的雌性生殖系统中具有纤毛管,它可以通过纤毛的运动将卵子输送到子宫。
三、动物的发育过程1. 受精:有性生殖中受精是指雄性生殖细胞与雌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可以发生在体内或体外,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2. 胚胎发育: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内分裂发育,形成胚胎。
胚胎发育包括细胞分化、组织形成等过程,最终形成各个器官和组织。
3. 出生或孵化: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出生或孵化方式。
哺乳动物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连,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最终通过分娩产生后代。
鸟类通过卵的孵化方式繁衍后代。
四、动物的繁殖行为1. 交配:大多数动物需要进行交配才能进行繁殖。
交配是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行为,通过交配可以实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2. 内分泌调控:动物的繁殖过程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对于动物的性成熟和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孵化与育儿行为:某些动物需要在孵化和育儿过程中提供保护和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和描述动物生殖的规律和特点
一、动物的生殖过程都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
在不同的动物中,尽管生殖过程的复杂性变化很大,但都可分为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一个个体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的或不同的部分,分成的部分可以发展成一个新个体。
无性生殖过程中,只有一个亲本参与,而没有配子的形成。
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个体先产生特化了的生殖细胞(配子),然后通过生殖细胞的融合形成合子,合子携带两个亲本的遗传信息并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按配子的大小、形状和性表现可将生殖分为3种类型:①同配生殖。
配子的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没有性的区分。
②异配生殖。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理的异配生殖,参加结合的配子形态上并无区别,但交配型不同,只有不同交配型的配子才能结合。
另一种是形态的异配生殖,参加结合的配子形状相同,但大小和性表现不同。
③卵配生殖。
相结合的雌雄配子高度特化,其大小、形态和性表现都明显不同,成为卵和精子。
卵和精子经过受精,融合为受精卵。
卵配生殖是分化显著的异配生殖。
有性生殖中基因组合的广泛变异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
有性生殖能促进有利突变在种群中的传播,加速进化的进程。
无性生殖主要有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等,无性生殖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大量增殖。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大多数动物都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只有极少数低等的动物能进行无性生殖。
很多较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同时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而高等的脊椎动物一般只有有性生殖。
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过渡的。
有的动物在生活史中具有世代交替,例如腔肠动物的水螅型以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又以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个体。
二、动物的生殖系统复杂性与进化顺序基本一致
动物的生殖系统是从低等到高等逐步进化的,一般越高等的动物生殖系统越复杂。
原生动物没有特定的生殖器官,较低等的动物比如腔肠动物的生殖系统比较简单,它们的精巢和卵巢是由外胚层或内胚层的间细胞分化成的临时性结构。
中胚层的出现,使扁形动物及其更发达的动物产生了固定的、复杂的生殖系统,生殖系统一般由生殖腺、生殖导管和外生殖器组成。
腔肠动物的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扁形动物的生殖腺由中胚层产生,自环节动物起生殖腺均由体腔上皮产生。
扁形动物的生殖腺从扁形动物往后动物生殖系统的组成变化不大,但结构更加复杂,功能也更加健全。
但动物生殖系统的复杂性并不是完全与进化顺序相一致的。
例如,同样属于扁形动物的多毛类和寡毛类、蛭类其生殖系统具有很大差异,多毛类雌雄异体,但没有固定的生殖腺;而寡毛类和蛭类多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却具有复杂和完备的生殖腺。
进化上很高等的鸟类却大多数都不具交配器官,仅借泄殖腔的接合而授精。
三、动物受精和发育的方式多样化
动物的受精和发育可分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体外受精,体内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等多种方式。
体内受精多发生在高等动物如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某些软体动物、昆虫以及某些鱼类和少数两栖类。
体外受精是水生动物的普遍生殖方式,如某些鱼类和部分两栖类等。
多数动物是雌、雄异体的,雌、雄两性是分开的。
有些动物是雌、雄同体的,同一个体既能产生卵子,也能产生精子。
在雌雄同体的动物中,有些是自体受精的,即同一个体的精子和卵子融合,如绦虫;有些仍是异体受精,即两个不同个体的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如蚯蚓。
四、动物为适应环境和扩大种群数量,可采取多种特殊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是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现象,孤雌生殖可以认为是对恶劣环境和扩大分布的有利适应。
少数昆虫(如瘿蚊)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幼体生殖同时也都是孤雌生殖,所以也是有利于广泛分布和在不
利环境条件下保持种群生存的适应。
多胚生殖是一个卵产生两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法。
这种生殖方法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多胚生殖可以看作是寄生繁殖性昆虫对寄生繁殖的一种适应。
五、高等动物具有复杂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爬行类和鸟类可进行卵生, 能产下羊膜卵,受精卵将在有卵壳包被的环境下发育。
哺乳动物可进行胎生和哺乳,使哺乳类能在多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有效地繁育后代,继而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鸟类具有的求偶,选择性对象,占据巢区和领地,筑巢,孵卵,育雏等复杂的繁殖行为。
这些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减少了不良环境对胚胎和雏鸟发育的影响,有利于将最好的性状传给后代,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和生殖能力。
六、无脊椎动物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一般越低等的动物再生能力越强,例如腔肠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将水螅切成小块,每块能独立地长成一个完整地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