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

典型例题
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析题过程
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自主学习
ZI ZHU XUE XI
01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
空间尺度 全球性 陆地环境
特征 包括 温度带 分异和 海陆 分异等
呈现为陆地 自然带 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纬度
海陆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热量变化。 3.分布规律:东西向 延伸 、南北向更替。
主导因素 影响因素
成因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水分(海陆位置)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分异规律
图示
典型地区 典型案例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 地带,以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 和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知识归纳
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
02
探究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导引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 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下 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C. 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
D. 树种组成比较单一
2 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 ( )
A. 全年寒冷、干燥
B. 持续大风,土层瘠薄
C. 多云雾,冬季气温低 D. 太阳辐射强,土层肥沃
3 矮曲林一般分布在 ( )
A. 山顶或山脊 B. 山谷或山顶 C. 山脊或山麓 D. 山麓或山谷
1 D 2 B 3 A 解析:1. 读图可知,常绿苔藓矮曲林广泛分布于秦岭—大巴山 以南的众多山地,寒温性矮曲林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窄。常绿苔藓矮曲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为600 —2 000 毫米, 年降水量较丰富。常绿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温性矮曲林是针叶林 或针阔叶混交林,是在山顶环境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植被类型。中国 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层次结构和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 矮曲林树木变形、弯曲 或矮化,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应该是受强烈而持续的大风、贫瘠 的土壤、昼夜温差大、坡陡及冬春积雪较多等因素影响,才形成耐瘠薄土壤、萌 生力强、树种组成单一的矮曲林。3. 根据矮曲林的分布特征可知,其形成原因是 受强烈而持续的大风、贫瘠的土壤影响,此类自然特征多分布在高山、亚高山的 山顶或山脊。山麓或山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风力较小,土壤较肥沃。
➢ 植被特点: ①热带雨林全年呈深绿色,无
明显的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 节表现的外貌)变化
②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发 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常 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分布: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气候: 夏季高温,降水丰沛 冬季低温,降水较少
热带荒漠 植被特点: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 和结构。 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 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力沙漠中的花 海。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时也是在一定的 热量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由__森__林____带、__草__原___带 过渡到___荒__漠____带;这属 于由__沿___海___向__内__陆____
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
由于__水__分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
属于由 赤道 向 两极 的
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
是_热___量__为基础的。
2、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山
1、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 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 然带?
2、自然带从山鹿到山顶更 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的变化
3、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 类型更丰富?原因是什么?
南坡。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小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 向两极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沿海岸线方
热量 (水分也有 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请大家看一组世界不同地区的 自然带景观图片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C
D
度越大则自然带谱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部分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一、方向图的判读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1.太阳的视运动有如上规律,据此可判断方向。

2.日影图3.太阳能集热板图2.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最短的影子指向北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在任何两个相等的影子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北方;南半球反之。

3.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获得最大的能量,太阳能集热板面一般朝向正午太阳位置的方向,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向正南,南半球则相反。

二、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示意图(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其有利的发射条件是: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三、光照图的常见类型1.侧视图和俯视图图甲是沿180°经线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侧视光照图;图乙是沿赤道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俯视光照图。

2.矩形投影图(1)展开圆柱投影图图甲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

如图中AGB为昏线,AHC为晨线。

(2)局部圆柱投影图(矩形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经度;AB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3.立体俯视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甲地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当地日出的时间。

如乙地日出时间为4时。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缓的山地
返回导航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 润气流深入内陆,山地 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 长分布;西侧为背风 坡,降水少

平均海拔最高
平均海拔高,冰雪面对

的大洲;冰川
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

广布
原因之一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知识扩展] 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分析思路 (1)地势高低对气候的影响 ①地形起伏对山地气候的影响:山地上随海拔的增加,气温降低, 降水增加,但是超过某一高度降水就不断减少,从而形成山地的垂直气 候分布。 ②地形起伏对山脉两侧气候的影响: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 流动运行的障碍,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考向 区域自然特征
明考向
(2020·1月浙江地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据图完成(1)~
(2)题。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返回导航
②大洲分界线
大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
非洲与亚洲 亚洲与北美洲
亚洲与欧洲
分界线 __巴__拿__马____运河 __苏__伊__士____运河、红海 __白__令____海峡 __乌__拉__尔____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
其海峡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约14时


(地方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篇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2)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的发展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果某一个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

自然带往往以植被来命名。

2.对照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务必识记】:北半球陆地自然带。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66°34’N35°N 23°26’N 25°N 10°N 0°注意:自然带≠气候带≠植被带;自然带=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例如:①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

②热带荒漠气候是荒漠带的典型气候。

③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1.由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了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2.由于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所以南美洲南段西岸是多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形)3.受沿岸暖流影响,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而在大陆东岸则受沿岸寒流影响,其分布的纬度较低(洋流)4.因为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出现绿洲景观(水分)5.因为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以及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形、洋流)篇二: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第三章 4 第三节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第三章 4 第三节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第2课时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并会分析垂直分异规律及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和特点。

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

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

一、垂直分异规律1.垂直分异规律定义: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2.垂直自然带定义: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地理环境。

3.垂直分异规律显著表现地区、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显著表现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自然带有规律地排列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类似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差异性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定义: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2.规律: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3.成因(1)受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2)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分异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

一、判断题1 .“一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 )2.我国华北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 )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南北方2月景观差异
西北内陆某地
东南沿海某地
以上两组图片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思考: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土壤
气候差异
水文
植被
地貌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
自然带
自然带的命名 温度带 + 植被 + 带
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沙漠和绿洲相邻
鸣沙山和月牙泉
想一想:为什么沙漠中会有绿洲?
探究
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是 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 2.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 的景观有何差异?是什么因素导 致这些差异?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及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 西半部的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 吗?

为然
例 )

寒带冰原带
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表现:在__中__纬度大陆表现的更典型
“一山看世界,一天游全球”——珠穆朗玛峰南坡登山探险
(点击景观图可放大)
从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1.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改变。
2.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哪种地域分 异规律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