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优质教案

7 听听,秋的声音【课前解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展现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关注文本:《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朗读,同时充分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读出诗歌的感情和韵味。

也可适当加入背景音乐,增强效果。

关注结构:结构清晰,第一至五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

一、二小节结构相似。

都是先发出邀请,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教学时要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画面。

关注语言:诗歌语言简练优美,表达富有韵味。

拟声词“唰唰”等词语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

拟人化的写法,更使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如“大树抖动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了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关注拓展:◇描写秋天的诗歌:秋天桑榆一直以来很喜欢秋天,喜欢它的不温不火,喜欢它的宁静,它的缜密。

秋风起,河水起涟漪,枯黄的落叶,一片一片摇曳而下。

秋雨绵绵,五彩的伞群组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乡间的田野甚是壮观,成片成片的包谷杆舞动着长长的衣袖在风中翩翩起舞,庆贺着今年的好收成。

红红的苹果在枝头翘首以待,摘果的大妈望着一个个硕大的苹果眉开眼笑。

鸽子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知道描写了哪些秋的声音。

2.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种声音,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活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3)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熟练朗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理解并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的成语和俗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章1. 《小摄影师》2. 《燕子》3. 《荷花》4. 《秋天的雨》生字词1. 生字:摄影师、嫩、翠、聚、饿、挺、偶、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2. 词语:支、闷、映、境、仪、致、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成语和俗语1. 成语:略2. 俗语:略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第二单元的文章、生字词、成语和俗语等内容。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文章,熟悉生字词和成语俗语。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PPT内容,对第二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

3. 教师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朗读文章,讨论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运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叶、秋雨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书写要规范,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书写时注意执笔姿势。

语言积累◎能用词语来形容四季的不同,主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背诵3首古诗,背诵《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首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3首古诗,并能默写《山行》。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优质版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积累一些描写不同季节的词语,并试着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思维能力: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审美创造: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这个语文园地共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板块是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旨在加强学生对理解难懂词语的多种方法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能力;“词句段运用”板块分别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调动积累,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促进语言的积累。

第二题出示了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书写提示”点明了书写“横平竖直”的要求及使用钢笔的基本要求;“日积月累”部分则积累了描写秋天的词语,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气、植物、丰收的景象,呼应本单元主题,丰富词语的积累。

【教学目标】1.交流梳理、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多种方法,并学习运用。

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2.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学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3.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重点】1.能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规定的汉字,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教师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出示课件3)请学生讨论: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教师板书:理解词语的方法)2.引导学生把讨论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填写在图示中。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1. 知识与能力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掌握生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够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内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学会倾听和表达。

阅读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期待。

回顾旧知: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习作:写日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习作:写日记

想到的人事物写下来,就是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是很多有成就的人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写日记。
二、读懂例文,初学日记。
1.学生快速浏览例文,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
文有什么区别呀?
【设计意图:浏览和分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 析范文,了解日记的格
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用笔在语文书中画出式 , 为 下 面 的 学 写 日
多观察能把文章写真实; 多思考能把文章写明白; 多修改能把文章写通顺; 多读书能把文章写精彩。
五、谈谈收获,总结评价
课堂小结 1.完成星级评价。
及拓展延 2.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把你的日记读给家
伸( 分钟
)长听,再让他们看看。今后,我们准备一个日记本,坚持 写日记。写日记能记下我们美好的童年。读书破万卷,下
有序、有效地进行。
|
第5页 共5页
那又多么可惜啊!
所以啊,同学们写文章、写日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写文章、写日记又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不管时间过去多
久,不管日月如何变化,不管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
用写文章、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并用文字的方式永远地保留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
事、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把当天看到的事、听到的事、
习作《写日记》
课题
习作《写日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
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教学 2.能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说,说完整话。在观察中能展开联想,并能表达喜 目标 爱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正确使用语音语调;* 学会分析词语、句子的结构,理解语法用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课文:《小乌鸦和亲爱的小猫咪》* 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小乌鸦和小猫咪的兴趣。

- 讨论学生对乌鸦和猫咪的认识和了解。

2. 预(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提出对词语和句子的疑问。

3. 讲解(15分钟)- 对课文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 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4. 复朗读(10分钟)- 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音语调的错误。

5.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 合作阅读(15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人负责阅读课文中的一段并理解内容。

- 合作讨论并完成问题解答。

7. 朗读表演(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表演。

- 注意表演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8.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阅读表现和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朗读表演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主题金秋时节年级年段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备人张禄明审核人李长秀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教学内容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丛书《成长乐园》之《秋的踪迹》《秋日童话》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写秋描景的文章,多个侧面丰富了儿童对秋天的感受。

分别是《古诗三首》《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听听,秋的声音》。

这组教材的内容主题是:金秋时节。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主题是: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中,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丛书分析:本单元配套主题丛书《成长乐园》共选入18篇文章。

经典诵读中还选入四首与秋天这主题相符的四首古诗。

丛书分为三个版块,以人文主题为主,以素养主题为辅组织文章,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版块“秋的踪迹”主要选取了不同作家如严涛、苏联作家尼·斯米尔诺夫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第二版块“秋日童话”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写出了红叶、霜这些秋天的景物在秋天里经历的趣事。

第三版块“四季雨歌”写出了四季更迭,雨的不同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5个生字,会写39个字、31个词语。

2.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感受秋天的美丽。

5.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6.学习写日记。

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单元整体预习课,自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精品讲读课,精讲《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读写结合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

第四课时:预习指导课,《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第五课时:略读实践课,《秋天的雨》+丛书《秋之神韵》《北大荒的秋天》。

第六课时:略读实践课,《听听,秋的声音》+丛书《秋天》。

第七课时:组文阅读课,《秋天的味道》、《枫叶礼赞》、《秋天踏着车来了》。

第八课时:习作指导课,学写日记。

第九课时:习作评改课,习作点评。

第十课时: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二。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型】单元整体预习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预习第一单元的两篇课文,预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上的“单元导读”部分,请大家认真读,哪一位同学能从单元导语中读出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出示课本的单元导读。

生答。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会读书,能从单元导读中提取出最关键的信息。

这一单元我们要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写日记。

这节课,我们要预习两篇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出示要求,自主预习预习要求: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能正确认读;标出自然段;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句段,能流利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读中有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批注;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记。

生自主预习课文,老师巡视。

三、预习检查师:课文预习完了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来读!(一)生字新词我来读1.词语大闯关寒冷、石径、歪斜、赠送、刘海、残留、犹如、君子、橙黄、橘子、挑促织、铺满、脚印、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规则自己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检查、同桌互查。

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想一想,这里面还有哪个词语是自己不理解的?(二)朗读课文我最棒字词读准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你可以给你的同桌指定一段或几段课文,看谁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流利。

注意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节奏。

教师抽查。

读后同学评价。

师评:“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课文内容知多少既然课文读得这么好,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疑难我来提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全班交流。

(注意:有关重点内容和语文知识的问题留在精读引领课上解决。

)四、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对于两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希望同学们在下节课进一步去学习。

第二课时《古诗三首》【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诗意,体会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寒”“赠”“菊”“橙”这四个字。

4.流利地朗读《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感情诵读。

2.一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生处”、“寒山”等,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天的《古诗三首》,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

二、学习《山行》。

1.解诗题过渡:看到一首诗,我们首先要知道诗题的意思。

有什么好办法吗?(借助注释、借助课文插图)评价:这是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

解诗题:(在山上行走)2.读诗文出示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本首诗为七言诗,最常用的停顿方式是四三式停顿)屏幕出示,学生练读。

学生展示。

(读错的字正音。

)如果读不好,教师范读。

登上深山,诗人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了,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的是秋季,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请同学们再读古诗。

3.解诗意过渡思考:诗读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诗内容。

同学们之前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有哪些?老师支招:(1)借助注释。

(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己思考后再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补充。

相关内容教师提醒。

4.悟诗情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是深秋的一天,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行驶在山路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红叶翻飞。

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沉醉于迷人的秋色中。

5.配乐读各种形式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

三、总结方法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解诗题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四、依方法自学古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交流。

(汇报流程同第一首)背诵积累。

五、写字指导指导学生写好“寒”“赠”“菊”“橙”这四个字。

本课其他生字自主练写。

六、总结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几首古诗,古代的文人墨客还留下了许多关于秋天的诗作。

大家课后可以搜集关于秋天的古诗,我们再一起交流。

第三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比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4.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比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3.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三、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

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5、拓展丛书《秋天的原野》找一找比喻句,并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五、总结写法,仿照练笔。

1.总结写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作者巧用比喻,使所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片断练写。

学习运用小妙招:(1)地方+看见的景物(样子、颜色等)(2)可用上比喻的手法六、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板书设计】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落叶——小巴掌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第四课时《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课型】预习指导课【教学目标】1.会认“钥、匙、缤”等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背诵《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

师:上课之前考考你,这些古诗你能读一读吗?看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