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成岩演化及地质预测技术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 之一,主要包括地震信号接收、预处 理、增强、成像等步骤。在东海陆架 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预测 中,地震资料处理需针对复杂的地质 情况和勘探需求,采用合适的处理方 法和算法,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和信噪比,为后续的地质解释提供可 靠的依据。
地震解释技术
地震解释是利用地震资料推断地下岩 层性质、构造和形态的过程。在东海 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 预测中,地震解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地震信息和技术手段,包括地震波速 度谱分析、地震相分析、地震反射特 征分析等,以获取高精度的地质解释 成果。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是数值模拟技术 的核心环节之一。在东海陆架盆地西 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预测中,分 析数值模拟结果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 方法,包括数据后处理、图像显示、 统计分析等,以提取有用的地质信息 和预测结果。
综合地质分析技术与地质预测
综合地质分析技术
综合地质分析技术是利用多种地质信息和方法,对地下岩层进行全面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手段。在东海陆架 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预测中,综合地质分析技术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综合地质分析,可以获取高精 度的地质构造信息、地层界面埋深及起伏形态、岩性组成及分布规律等关键地质信息。
同时,本次研究提出的成岩演化模式和地质预测技术可以为后续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因此, 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探讨成岩演化的详细过程和具体机制,以及优化和提高地质预测技术的 精度和可靠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数值模拟技术与地质预测
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型建立
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下 岩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揭示地下 地质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方法。在东海 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 预测中,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地下 岩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预测不同地 质条件下的储层性质和分布规律。
呼和湖断陷含煤地层地震多次波正演模拟及分析

呼 和 湖 断 陷含煤 地 层 地 震 多次 波 正 演模 拟及 分 析
陈泓 竹 ,北京 100083)
摘 要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断 陷垂 向发育 3套煤系地层 ,产 生的多次波导致地震波场结构复杂 ,客观认识 多次 波特
征是地震 高保真处理的前提 。依据地质和测井资料及 地震 剖面建 立正演模 型 ,由波动方程 有 限差 分法模 拟生产
关 键 词 :呼和湖断陷 ;煤系地层 ;数值模拟 ;层 间多次波 ;波 阻抗 界面 ;动校时差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 (2018)03—0131—06
FoRW ARD M 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EISM IC M ULTIPLE FoR THE CoAL.BEARING FORM ATIoN IN HUH EH U FAULT DEPRESSION
2018年 6月 第 37卷 第 3期
大 庆石 油地 质与 开发
Petroleum Geology and Oilfield Developm ent in Daqing
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1708041
June, 2018 V01.37 No.3
收 稿 Et期 :2017—08—16 改 回 日期 :2018-03-12 基 金项 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16ZX05003.003)和 中国石油 天然气 股份有 限公 司重大科 技专项 “海拉 尔—塔 木察 格
盆地综合地质研究及勘探配套技术 ” (2011E一1202)联合资助 。 作者简介 :陈泓竹 ,女 ,1994年生 ,在读 硕士 ,从 事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研究 。E—mail:1306251496@qq.eoln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286.TE.20180404.1415.009.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4—04T14:15:36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及机理初探

岩
性
油 气
藏
V0.3 No6 1 . 2
De .2 l C 01
LT I H0 OGI ES V0I L C R ER RS
一
8 2 ( 0 1 0 - 0 7 0 9 6 2 1 )6 0 3 - 7
: 目 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 及机理初探
赵 卫 卫 . . 查 明 一
由于岩 性 油气 藏成 藏 机理 和 分布 规律 复 杂 , 导致 其 勘 探 难 度 大 、 术 要 求 高 , 此 , 系 统 总 结 其 形 技 因 在 成、 分布 规律 和成藏特 征 的基 础上 , 加强对 其成 藏过
勘探 总 体 从 构造 油 气 藏 向岩 性 一
地层 油气藏 的转 变 , 性一 层大 岩 地 油气 田 目前 已进入发现高峰期 [] 1, - 2 相继 在松辽 盆 地 、 海湾 盆 地 、 渤 鄂 尔多 斯盆地 、 四川 盆地 、 噶尔盆 准 旦 等发 现 了多 个 亿 吨 级 以 上 的 大 型 田[5 展 示 出 了 较 大 的 勘 探 潜 力 。 3 -, 3 油气 藏 已经 成 为 中 国陆上 最重 要 的 增 长 的主体 , 至 2 1 截 0 0年 底 , 中国
了物 理模拟 并深入研 究 了其成 藏机理 。结 果表 明 : 不 同条件 下 , 在 岩性 油气藏在 成藏过 程 、 襄 率等 方 面均存 在 差异 : 式成藏 具 有成 藏效 率 高 、 效 幕 速度 快 的特 征 , 油气 源条件 、 注方 充 断层 断 穿及砂 体 自身物 性是岩 性 油气藏成 藏的主要 控制 因素 , 中是 否有 断层 断 穿的运移 其
聚过 程 , 讨 了二 者 的成 藏 过 程 及 控 制 因素 , 探 以对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与成藏单元类比分析——以济阳坳陷为例

含 油 气 系 统 的 雏 形— —石 油 系 统 的 概 念 于 17 92年首先 由美 国石 油 地 质学 家 D w 在 丹 佛 召 o 开的 A P A G年会上 提 出 , 其后 Maon又进 一步 明确 go
沉积 体 系是 一 种三 维岩 相 组 合 体 , 系域 是 一组 有 体
郝雪峰
( 中国石化股份胜 利油 田分公 司 地质科学研究院 , 山东 东营 27 1 ) 5 0 5 摘要: 陆相断 陷盆地不同级别 的层序地层是不同层次构造运 动形式 的物质体现 , 以不 同 的方 式对 应着不 同 类型 也 的石油地质要素。盆地不 同级别 成藏 单元成 因划分 的基础是不同层次 的成藏要素 类型及 其作 用, 通过 不 同级别层 序地层、 地质要 素及其作用 内在联 系的分析 , 为不 同级别 的层序地 层单元 与成藏 单元之 间可 以建 立起成 因 类比 认 关 系, 一级层序 、 二级层序 、 三级层序分别 以不同的方式对应于含油 气盆地 、 含油气 系统或 复式油气聚集带 、 成藏组 合体 , 从而更加深入地反 映陆相断 陷盆地等 时成 因地层格 架与成藏单元结构间的 内在 成因联 系。 关键词 : 陆相 断陷盆地 ; 层序地 层单元; 成藏单元 ; 因; 成 类比
2 陆相断陷盆地成藏单元
2 1 以烃源 岩为 主要 因素划 分的含 油气 系统 .
应 的不整合 面 的延伸 面积超 过盆 地或 占据 盆地 大部
分 区域 ; 二级层 序对应 的不 整合 面分 布在盆地 边缘 ; 三级层 序 对 应 的 不 整合 面 仅 分 布 于 局 部 地 区 。
对 应 , 近系 可划 分 为 4个 二 级层 序 : 店 组 、 四 古 孔 沙
段 、 三段 一 沙 二段 下 亚段 、 二 段 上 亚段 一 东 营 沙 沙 组 … 。根据 关 键 界 面 的识 别 、 索 和 对 比 , 分 不 追 划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记录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 (7)2.1 湖盆构造特征 (8)2.1.1 构造单元划分 (10)2.1.2 断陷带划分 (11)2.1.3 断层特征分析 (12)2.2 泥页岩沉积特征 (14)2.2.1 有机质丰度分析 (15)2.2.2 热解特性研究 (16)2.2.3 沉积环境探讨 (17)2.3 油藏特征 (19)2.3.1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20)2.3.2 储量计算与评价 (21)三、储层有效性评价 (23)3.1 储层物性评价 (24)3.1.1 孔隙度评价 (25)3.1.2 渗透率评价 (26)3.1.3 饱和度评价 (27)3.2 储层敏感性评价 (29)3.2.1 水敏性评价 (30)3.2.2 盐敏性评价 (31)3.2.3 地层水敏感性评价 (32)3.3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34)3.3.1 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 (35)3.3.2 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36)四、结论与建议 (37)4.1 结论总结 (38)4.2 建议与展望 (39)一、内容概述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背景:介绍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为后续分析泥页岩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泥页岩油藏的地质特征:详细描述了泥页岩油藏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包括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
重点探讨了泥页岩作为油藏的主要储油岩类的特性和优势。
储层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方法:阐述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这包括对储层物性、含油性、产能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储层的有效性。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开发潜力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际参考。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于兴河;王德发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7(043)003
【摘要】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分析了其结构类型特点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真实内涵.
【总页数】7页(P225-231)
【作者】于兴河;王德发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北京;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 [J], 韩文功;沈财余
2.储层描述尺度与储层地质模型分级 [J], 姚光庆;马正
3.河流相,三角洲相渗透率平面分布数值抽象地质模型 [J], 俞启泰
4.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青化砭油田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砂岩为例 [J], 冯娟萍;李文厚;欧阳征健;余芳;赵阳
5.建立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新尝试--以冀东高尚堡沙三段储层模型的建立为例 [J], 彭仕宓;尹志军;李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起伏地表复杂地质模型的格子法声波方程正演模拟

c n a od te s e i rame t t e c F es whc e d o p e o ue lm nain h o v n o a ML m to . a v i p ca t t ns o t o n r , i la st c m lx c mp tri e h l e h h o mp e tt si t e c n e t n l o n i P hd e
了正演模拟 。模拟结果表明 , 采用依 据波速改变 尺度 的非 则 网格对模 型进行 离散 化 , 不仅能 够精确 刻画地 表 、 射 反 界面 , 避免 阶梯近 似带来 的数值 散射现象 , 而且能有效克服规则 网格离 散化带来 的空间 、 时间过采 样问题 , 节省 了存 储空间 , 高了模拟效率 。非规 则网格 P 提 ML方法以及相应 的坐标转换方法 的应 用 , 可对所关 心的区域 周围设置 曲线
J n2 0 u . 08
文 草 编 号 :6 3 5 0 ( 0 8 0 -0 0 5 1 7 —0 5 2 0 ) 3 0 4 - 0
起 伏地表复杂地质模 型的格子法声波 方 程 正 演 模 拟
徐 义
( 中国科 学院 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 究所 . 北京 10 2 ) 0 0 9 摘要 : 利用声 波方 程格子法 , 结合非规则 网格完全 匹配层 ( ML 吸 收边 界 , P ) 对具有起伏 地表 、 强速度对 比的模 型进行
西湖凹陷地层裂缝分布预测模型及应用

42第39卷第3期2018年6月国外测井技术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Vol.39 No.3Jun.2018•基础科学•西湖凹陷地层裂缝分布预测模型及应用严维锋\段飞飞、张乐2,李明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摘要: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具有走滑构造应力场背景,地层中断层和裂缝发育。
常规测井中电 阻率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自然伽马测井等测井数据均能对地层裂缝产生响 应。
鉴于传统裂缝预测模型采用不同测井数据分析结果的简单加权平均来计算综合裂缝指数,受 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引入统计学方法,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测井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地层裂缝指数预测模型。
通过不同模型对西湖凹陷N X区块某井地层裂 缝发育情况的预测及与成像测井观察结果的对比,表明基于隶属度函数的裂缝领测模型准确度优 于传统模型,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一致性高,能够更好的反映裂缝发育情况,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依据。
关键词:西湖凹陷;裂缝指数;测井数据;隶属度函数0引言油气钻井过程中常钻遇裂缝发育地层。
地层中 的裂缝体系可作为地下油气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但同时也容易引起钻井液漏失、井壁班塌等工程 复杂问题[1]。
因此,在钻前和钻井过程中需要对地层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的预测研 究。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对地层中裂缝分布的研究 主要包括现场露头观测或室内岩心观测、常规测井 曲线特征分析、成像测井数据解释,纵波AV0和 AVA监测、横波分裂监测、多波段分量监测及三维地震反演等地震预测技术,DFN离散网络地质建模、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等方法[2■'以上研究方法在裂 缝预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缺陷,比 如,地下岩心获取难度高且在裂缝发育层段易破碎,成像测井成本高且覆盖区域有限,地震预测技术分 辨率低、结果存在多解性,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受实 际地质资料和所选模型的影响较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t+
t 2
=
u t-
t 2
+
M
2
m=
1
( 2mΒιβλιοθήκη 1 -1) !t 2m- 1 2
2m- 1
t 2m-
u
1
+
o(
t 2M )
式中: t 是时间步长; M 是泰勒级数展开式的阶数,
由试验得知 M= 10 即能满足地震正演数值模拟解
的精度和解的稳定性的要求。
3. 2 数值模拟参数
采用的观测方式: 中间激发, 两边接收; 观测系
39 9
度( 图 4d) ; ⑤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内设计两个高 速火成岩体( 图 4e) ; ⑥在上第三系馆陶组潜山披覆构 造地层中设计多个低于围岩速度的河道砂体( 图 4f) 。
对于较厚 的地 层( 如 下第 三系沙 河街 组沙 三
段) , 采用测井和地震两种资料的综合, 给定一个地 震平均速度。对于薄层、小层及砂体等地质体, 主要 依据测井声波曲线填充速度值。最终构建胜利油田 典型模型( 图 5) , 形成数据体。
2006 年 8 月
综合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 勘探
第 41 卷 第 4 期
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
韩文功*
(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沈财余
(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摘
要
韩文功, 沈财余. 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 4) : 396~ 401
4. 2 基于胜利油田典型模型的观测系统设计 利用胜利油田典型模型及其正演的数据体, 从
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应用的角度, 分析研究野外
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 以胜利油田典型模型中的复杂断块( 图 4d) 为
例, 图 7a 和图 7b 分别为其不同位置处的 CM P 道集
图 7a 复杂 断块不同位置的 CM P 道集
仿 M armo usi 模型论证地震方法的思路, 本文以济阳断陷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 构造格局和 六种典型 构 造模式为研究对象, 把胜利油田典型的 地质特点浓缩到一个模型中, 即陆相断 陷盆地复 杂地质模型, 简称 胜 利 油田典型模型 。文中论述了建立模 型的具 体过程和 方法, 即先 建构造模 型, 再建地 层、岩 性模型; 然后 介绍 了 胜利油田典型模型的正演模拟及其数据体在研究叠前深度偏移 方法和观 测系统设计 方面的应 用。应用效果 表 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像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笔者通过 该正演数据 体, 测试了叠后有限差分法时间偏移、叠后黏弹频 率 波数域 ( f-k ) 法时间偏移和叠前傅里叶有限 差分 ( F FD) 法深度偏移等三种方法对该模型中出 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适应性 ( 图 6) 。图 6a 是选取 图 5 中间低凸潜山部分, 图 6b、图 6c、图 6d 分别 是以上三种方法对低凸潜山部分偏移成像的结果。 通过图 6 对比分析可看出, 叠后有限 差分法偏移 ( 图 6c) 的大倾角断面构造成像不清楚, 而且逆断 层引起的纵横向速度变化造成的速度陷阱使层位构 造形态存在上拉现 象; 由于叠后 黏弹 f-k 法偏移 ( 图 6d) 方法能够补偿地下岩石对地震波黏滞性吸 收, 断面成像得到改善, 但速度陷阱使层位构造形 态上拉失真现象依然存在; 叠前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些地区应用得好, 而在另一些地区就不如意呢? 原 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 研究对象的地质特点变了 这一点可以肯定。
为了探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胜利油田的适应 性,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针对胜利油田地质特点的 典型模型。
2 胜利典型模型的建立
2. 1 胜利典型模型的设计 济阳断陷盆地构造格局的形成与其经历的多期
图 5 胜利油田典型地质模型
3 波动方程地震正演数值模拟
拟, 以备用于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分辨率等问题的 研究。
3. 1 数值模拟方法
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的精度依赖于剖分网格和解
的逼近误差 [ 14] 。胜利油田典型模型正演采用交错
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地震正演数值模拟。通
过泰勒级数展开得到如下差分公式
然后根据地震标定结果拟合的时深关系曲线和两条 ( 图 3) 。在缓坡带下第三系沙河街组设计了两个高
剖面的叠加速度场, 进行时深转换, 建立深度域的构 速火成岩体, 在中部凹陷设计了复杂断裂带和深部
造模型框架。
低凸起潜山, 在陡坡带的外侧设计了二台阶潜山。
图 3 胜利油田典型构造模型
39 8
石油地球 物理勘探
40 0
石油地球 物理勘探
2006 年
深度偏移 ( 图 6b) 不但断面成像形态清楚, 而且 层位上拉失真现象也被消除。可见, 若以低凸潜山
为研究对象, 则最好使用叠前傅里叶有限差分深度 偏移方法。
图 6 偏移成像方 法的研究
( a) 图 5 模型中低凸潜山部分; ( b) 对图 6a 做叠前傅里叶有限差分深度偏移; ( c) 对图 6a 做叠后有限差分法时间偏移; ( d) 对图 6a 做叠后黏弹 f-k 时间偏移
2006 年
2. 2 对构造模型的细化及地震速度的填充 实际上, 建立胜利油田典型二维模型的过程就
是把胜利油田典型地质特点抽象、浓缩到一张剖面 上。所谓 典型 就要求它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 既 不能太简化又不能太繁琐。因此在构建典型构造模 型时, 要根据胜利油田的地质特点, 主要以不同的地 震速度表征不同的地层岩性, 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细化: ①在较浅( 约 1700m)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 段( Es1) 生物灰岩顶面以下和中层( 约 2100m) 下第 三系沙河街组沙二段( Es2 ) 底面以上, 根据测井声波
图 1 胜利油田 616. 0 线区域地震大剖面( 162. 4km)
图 2 胜利油田 593. 0 线区域地震大剖面( 143. 8km)
首先以这两条剖面为原形, 在地震剖面上进行
基于构造模型框架, 以胜利油田六种典型的局
层位和断层的解释, 建立起时间域的构造模型框架。 部构造模式[ 13] 为构件, 建立胜利油田典型构造模型
统为 6100- 125- 0- 125- 6100; 接收总道数为 480 道( 两
边各为 240 道) ; 道间距为 25m, 炮间距为 100m; 覆
盖次数为 60 次。正演模拟参数为 x = 2m, z =
2m, t= 0. 5ms。选取不同频率的子波进行正演模
4 模型的应用
4. 1 应用于偏移成像方法的研究 胜利油田典型模型及其正演的数据体为偏移成
关键词 地震正演模拟 陆相断陷盆地 复杂地质建模 胜利油田典型模型 M armousi 模型 叠前深度偏移
1 引言
通过建立已知的地震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 能够帮助人们直观地认识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 律, 识别地质构造及油气藏的地震响应, 从而指导地 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模型正演研究是地震 勘探方法的基础, 每届 SEG 年会都有涉及该专题的 大量文章, 通过建模及正演可论证地震方法和技术 的有效性[ 1~ 3] 。上世纪 90 年代, 在 SEG / EA G E 推 出 M armousi 模型后, 国内外都把 M armousi 模型作 为论证地震方法( 尤其是叠前偏移成像方法) 有效性 的通用典型模型[ 4~ 10] 。
5 结束语
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 胜利典型模型) 是 基于我国东部胜利油田陆相断陷盆地的地质特点建 立的, 与 M ar mousi 模型相比, 它更适合我国东部地 区的地质情况。
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建立与地震正演模 拟为研究选择适用于我国东部地区特点的地震方法 和技术提供了验证手段, 初步应用的效果表明此方 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区内比较典型的区域地震大剖面( 616. 0 和 593. 0 线) 为背景( 图 1, 图 2) , 分析济阳拗陷构造特 点, 建立胜利油田典型地质构造模型框架。其中 616. 0 线为南北向, 南起 鲁西隆 起, 穿 过牛头 镇洼 陷、广饶凸起、东营凹陷、陈家庄凸起、沾化凹陷, 北
*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257000 本文于 2005 年 11 月 25 日收到, 修改稿于 2006 年 3 月 23 日收到。
曲线, 各增加四套 0~ 10m 厚的不同地震速度的薄 互层( 图 4a) ; ②下古生界奥陶系中奥陶统顶面与寒 武系馒头组页岩顶面之间的海相地层沉积稳定( 约 1250m) , 在地震 剖面上视 厚度约为 400m s、8 个相 位, 根据测井声波速度资料, 细分为六套不同地震速 度的地层( 图 4b) ; ③在缓坡带、陡坡带及其外侧、潜 山上方等处, 设计不同厚度和形态的砂砾岩体, 并赋 予不同的地震速度( 图 4c) ; ④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 沙三段地层内设计 了三角洲相底 积层、前积 层、顶 积 层及浊积岩沉积层, 并相应地赋给不同的地震速
目前已建立的胜利油田典型模型仅适用于二维 情形, 下一步将着手建立胜利三维典型模型, 显然要 做更深入的研究, 如何种沉积环境条件下、何种地震 属性切片更敏感, 就是一项极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for sub- basalt imag ing . Ex p anded A bs tr acts of 73r d SE G M tg , 2003 [ 2 ] Cor y H oelt ing et al. Elastic modeling and steep dips: unr aveling the reflected wav efield. Ex p anded A b-
图 4 胜 利油田构造细化模型( 各层速度单位: m/ s)
( a) 沙一段和沙二段各 4 套薄互层; ( b) 古生界潜山 6 套速度层; ( c) 二台阶和陡坡带砂砾岩体; ( d) 三角洲扇和复杂断块; ( e) 两个火成岩体; ( f) 高凸潜山上第三系河道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