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基础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电池基础知识全解

电池基础知识全解

(2)Li-ion电池有哪些优点?
• Li-ion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 1)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达3.6-3.8是镍-镉、镍-氢电池的三倍; • 2 )比能量大。目前钢壳电池能达到的实际比能量为 125W.h/kg 和 240-253W.h/L(2倍于Ni-Cd,1.5倍于Ni-MH),随着技术发展,比 能量可高达150W.h/kg和400W.h/L • 3)循环寿命长。一般均可达到500次以上,甚至1000次。 • 4)安全性能好,无公害,无记忆效应。作为Li-ion前身的锂电池, 因金属锂易形成枝晶发生短路,缩减了其应用领域;Li-ion中不含镉、 铅、汞等对环境有污染的元素;部分工艺(如烧结式)的Ni-Cd电池 存在的一大弊病为“记忆效应”,严重束缚电池的使用,但Li-ion电 池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 5)自放电小 • 室温下充满电的 Li-ion电池储存1个月后的自放电率为 10%左右,大 大低于Ni-Cd的25-30%,Ni-MH的30-35%。
一、电 池基本知识
1、电 池 组 成 要 素
①基本组成要素有: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
②辅助组成要素有:集流体、导电柱、外壳等
2、电 池 分 类
锌锰 一次电池 (原电池) 碱锰 锂锰等
电池
二次电池
镍—镉
镍—氢 锂离子电池等
(充电电池)
贮存电池 燃料电池
(1)什么是Li-ion电池?
• Li-ion 电池是由锂电池发展而来。所以在介绍 Li-ion 电池 之前,先介绍锂电池。举例来讲,以前照相机里用的扣 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锂金属。负 极材料是碳材。按照大家习惯上的命名规律,我们称这 种电池为锂电池。 • Li-ion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锂钴,负极材料是碳材。电 池通过正极产生的锂离子在负极碳材中的嵌入与迁出来 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所以人们称之为Li-ion电池。 • 自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开发成功以碳材料为负极的锂离 子电池以来,锂离子电池已迅速向产业化发展,并在移 动电话、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器上大量应用。

电池及锂电池基础知识培训

电池及锂电池基础知识培训

2、过放保护
当电池电压因放电而降低至设定值VD(2.3-2.5V)时, VD2翻转,以
IC内部固定的短时间延时后,使Dout变为低电平,T2截止,放电停止 。
第四部分 锂离子电池电源管理
单节电芯保护板电路原理
2、过放保护








IC 制

放电
+
-
LOAD
第四部分 锂离子电池电源管理
单节电芯保护板电路原理
①单节电池的电路示意图 电芯
B+ P+
电 路 板
PTC或Fuse
B- P-
第一部分 电池基础常识
保护板 保护板通常包括控制IC、MOS开关及辅助器件NTC、ID存
储器等。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控制MOS开关导通 ,使电芯与外电路沟通,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电流超过规定 值时,它立刻控制MOS开关关断,保护电芯的安全。
3.比能量 单位质量和单位体积的电池所给出的能量,称质
量比能量或体积比能量,也称能量密度。比能量的单 位为wh/kg或wh/L。 目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重量比能量为
170-190 wh/kg.
第二部 电池基本术语
1.2放电平台 放电平台是指在电池任何倍率的电流下恒流充到电
压为4.2V,再恒压充电,并且充电电流小于0.01C时 停止充电即充满电后,然后搁置10分钟,在任何倍率 的放电电流下放电至3.6V时的放电时间。 因一般使用锂离子电池的家用电器的工作电压都要求 在3.6V以上,如果低于这个值,则会出现无法工作的 情况。所以放电平台是衡量电池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准之 一。
第四部分 锂离子电池电源管理
保护板的基本指标

电池基础知识培训

电池基础知识培训

电池基础知识培训一、电池的定义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

当电池连接到外部电路时,化学反应将会在电池内部发生,电流也将在电路中产生。

二、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 正极:正极通常由氧化剂组成,例如氧化铅(PbO2)、过氧化铅(PbO2)、过氧化银(Ag2O)等。

2. 负极:负极通常由还原剂组成,例如铅(Pb)、锌(Zn)、锂(Li)等。

3. 电解液:电解液通常是指能够导电的液体,例如稀硫酸、盐水、碱性电解质等。

4. 工作原理:当电池连接到外部电路时,正极和负极之间将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三、电池的种类1. 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封闭式电池,其中的电解液是固体或者干燥的。

干电池主要有碳-锌电池、碱性电池、锂电池等。

2. 湿电池:湿电池是一种开放式电池,其中的电解液是液态的。

湿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3.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通常由光伏电池组成。

4.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通常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四、电池的使用和保养1.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电池时要按照正负极指示正确连接电路,避免短路。

- 电池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更换,避免因电池泄漏对设备造成损坏。

- 长时间不使用的电池要取出来存放,以免泄漏损坏设备。

2. 保养方法:- 定期清洁电池连接部分的腐蚀物,保持正常的电路连接。

- 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和存放电池,以免损坏电池。

五、电池的回收和环保1. 电池的回收:废旧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应当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按照不同类型将电池回收至专用的废旧电池箱中,并交由专业的废品回收单位进行处理。

2. 环保意识:对于用电池的产品,应当鼓励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对一次性电池的需求,从而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结语:电池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装置,了解电池的基础知识对于正确合理地使用和维护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电池业务入门知识点总结

电池业务入门知识点总结

电池业务入门知识点总结导言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电池行业备受关注。

作为能源存储和释放的关键设备,电池的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从小型电子产品到交通工具,从家庭储能系统到工业和商业用途。

在电池行业,不仅涉及到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还包括了环保政策、资源开发、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从电池的基础知识、市场现状、技术发展趋势、产业链分析和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对电池业务入门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电池的基础知识1. 电池的定义和分类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主要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

依据电解液种类、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电池可分为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多种类型。

2.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以电子流动的方式实现能量的传输。

其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化学反应、电子流动和离子传输等过程。

二、电池市场现状1. 电池产业链电池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电池生产、电池组装、电池应用和回收利用等环节。

其中,原材料的供应和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是电池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2. 电池市场规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储能市场的增长,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需求也在快速增加,这将推动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池技术发展趋势1. 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锂电池作为最有潜力的电池技术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 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备受关注,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寿命长等优点。

近年来,固态电池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关键突破,预计将成为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3. 智能化和集成化趋势随着智能手机、便携式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市场的快速增长,电池产品的智能化和集成化趋势日益明显。

高一下化学原电池知识点

高一下化学原电池知识点

高一下化学原电池知识点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源装置之一,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为我们的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能量。

而要了解电池的原理,就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下学期化学中关于原电池的知识点。

1. 电池的基本结构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电极和电解质。

其中正极是指能够供给电子的电极,通常由金属或其化合物构成;而负极则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电极,也可由金属或其化合物组成。

电解质则是指能够提供离子,并在电池中维持电中性的物质。

2.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

在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通常情况下,正极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而负极的反应则是还原反应。

这两个半反应之间通过电子流相连,形成了电路。

3. 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是电池输出电流的推动力,是衡量电池正负极之间电能转化效果的物理量。

它通常以电势差的形式进行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动势取决于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特性,可以通过标准电极电势来计算。

4. 电池的使用寿命与容量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指电池能够持续供电的时间,取决于电池内的活性物质耗尽程度。

而容量则是指电池能够存储的电荷量,通常以安时(Ah)为单位。

一般来说,电池的容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

5. 常见的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原电池有铅酸蓄电池、锌-碳干电池和碱性电池。

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起动等高功率设备;锌-碳干电池常用于手电筒、遥控器等低功率设备;碱性电池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常规电池,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6. 原电池的环保问题尽管原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保问题。

原电池中的重金属如铅、汞等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污染作用,因此在使用后需要进行妥善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总结:原电池是常用的电源装置,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电动势、使用寿命和容量等知识,对于我们合理使用和处理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基础
电池定义
化学电源俗称为电池,是一种利用物质的化学 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顾名思义,电池是装电的池子,尤如水池,电 池的电压及容量类似于水池的水位高低和蓄水 量。电池电压的高低说明电池可能对外释放电 能的多少,电池容量则说明电池所贮存电量的 多少。
工作原理
电池使用过程电池放电过程,电池放电时在负极 上进行氧化反应,向外提供电子,在正极上进行 还原反应,从外电路接受电子,电流经外电路而 从正极流向负极,电解质是离子导体,离子在电 池内部的正负极之间的定向移动而导电,阳离子 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电池放电的负极为 阳极,放电的正极为阴极,在阳极两类导体界面 上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的两类导体界面上发生 还原反应。整个电池形成了一个由外电路的电子 体系和电解质液的离子体系构成的完整放电体系, 从而产生电能供电 。
锂离子电池命名
1. 电池标识组成3个字母后跟5个数字圆柱形或6个方形数字 2.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池的负极材料:I表示有内置电池的锂离子;L表示锂金属电极或锂
3.
4. 5. 6. 7.
合金电极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池的正极材料:C基于钴的电极;N基于镍的电极;M基于锰的电极; V基于钒的电极 第三个字母表示电池的形状:R表示圆柱形电池;P表示方形电池 数字圆柱形电池5个数字分别表示电池的直径和高度;直径的单位为毫米,高 度的单位为十分之一毫米。直径或高度任一尺寸大于或等于100mm时两个尺寸之间应 加一条斜线 方型电池6个数字分别表示电池的厚度、宽度和高度;单位为毫米。三个尺寸任一个 大于或等于100mm时尺寸之间应加斜线三个尺寸中若有任一小于1mm,则在此尺寸前 加字母t此尺寸单位为十分之一毫米。 扣式电池4个数字分别表示电池的直径和厚度单位为毫米。 例如: ICR18650表示一个圆柱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直径约为18mm高约为 65mm。 ICR20/1050 ICP083448表示一个方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厚度约为8mm,宽度约为 34mm高约为48mm。 ICP08/34/150表示一个方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厚度约为8mm,宽度约为 34mm高约为150mm。 ICPt73448表示一个方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厚度约为0.7mm,宽度约为 34mm高约为48mm。 LIR2450表示一个扣式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直径约为24.5mm,厚度约为 5mm

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基础常识电池基础常识 (1)第一节电池的定义及参数 (3)一、电池的定义 (3)二、电池主要性能参数 (3)三、电池有关计算 (5)第二节几种常用二次电池的性能比较 (6)第三节锂电池的定义及分类 (7)一、锂电池的定义 (7)二、锂电池的分类 (7)三、锂电池的主要特点 (8)第四节锂离子蓄电池的结构与特性 (10)一、锂离子蓄电池工作原理 (10)二、锂离子蓄电池的构造 (11)三、锂离子蓄电池的特性 (12)四、锂离子蓄电池的控制 (13)五、各类电池发展现状 (13)第五节锂电池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6)一、中国锂电池研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6)二、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6)二、聚合物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发展前景被看好 (17)第六节银通电池产品及其优势 (18)第一节电池的定义及参数一、电池的定义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

如太阳能电池。

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

二、电池主要性能参数内容电池的主要性能包括电动势、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开路电压、内阻、充放电速率、阻抗、寿命和自放电率。

电动势电动势是两个电极的平衡电极电位之差,以铅酸蓄电池为例,E=Ф+0-Ф-0+RT/F*In(αH2SO4/αH2O)。

其中:E—电动势Ф+0—正极标准电极电位,其值为1.690 Ф-0—负极标准电极电位,其值为-0.356 R—通用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T—温度,与电池所处温度有关F—法拉第常数,其值为96500 αH2SO4—硫酸的活度,与硫酸浓度有关αH2O—水的活度,与硫酸浓度有关从上式中可看出,铅酸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1.690-(-0.0.356)=2.046V,因此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为2V。

铅酸蓄电池的电动势与温度及硫酸浓度有关。

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基础知识

(3)什么是电池内阻?
• 内阻是指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 力。有欧姆内阻与极化内阻两部分组成。电池内阻值大, 会导致电池放电工作电压降低,放电时间缩短。内阻大 小主要受电池的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的影 响。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注:一般以充电 态内阻为标准。测量电池的内阻需用专用内阻仪测量, 才能确保所得到的值的精确度。


容量常见单位有:mAh、Ah(1Ah=1000mAh)。
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活性物质的重量;二是活性物质 的利用率。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包括A、活性物质的活性:残余电化学反应的 能力,与其晶形结构、制造方法和含杂质多少有关;B、电极和电池的结构: 成型方法、极板孔径、厚度、真实表面积大小;C、电解液的组成;D、制 造工艺;E、放电制度(T放、I放、V终)
一、电 池基本知识
1、电 池 组 成 要 素
①基本组成要素有: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
②辅助组成要素有:集流体、导电柱、外壳等
2、电 池 分 类
锌锰 一次电池 (原电池) 碱锰 锂锰等
电池
二次电池
镍—镉
镍—氢 锂离子电池等
(充电电池)
贮存电池 燃料电池
(1)什么是Li-ion电池?
• Li-ion 电池是由锂电池发展而来。所以在介绍 Li-ion 电池 之前,先介绍锂电池。举例来讲,以前照相机里用的扣 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锂金属。负 极材料是碳材。按照大家习惯上的命名规律,我们称这 种电池为锂电池。 • Li-ion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锂钴,负极材料是碳材。电 池通过正极产生的锂离子在负极碳材中的嵌入与迁出来 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所以人们称之为Li-ion电池。 • 自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开发成功以碳材料为负极的锂离 子电池以来,锂离子电池已迅速向产业化发展,并在移 动电话、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器上大量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基础知识
目录
电池分类、动力电池及发展史 电池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池术语及电性能 重点 电池结构、组合方式及生产工艺 各种电池简介 电池相关标准及测试 电池公司大汇总
一.电池分类、动力电池及发展史
分类: 按工作性质及存储方式分:原电池,蓄电池,储备(激活)电池,燃料电池; 按电解质性质分:酸性电池,碱性电池,中性电池,有机电解质溶液电池,
电池反应
三.电池常用术语及电性能
1. 电动势:电池两极在断路时处于可逆平衡状态下,两极平衡电极电位之差,是 经过计算的理论值。
2. 开路电压:电池在断路时电池两极的电极电位之差。开路电压是一个实际测量 的值。如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为4.1V,铅酸蓄电池为2.1V
电动势>开路电压 电池的电动势或开路电压值取决于所组成电池的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的活度和放
注:图中A区(阴影部分)为电池对外输出的能量;B区为电池自身 损耗的能量。
b.电池的放电温度:温度降低,输出容量减少;
c.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是由用电器以及电池反应本身的限定来设定的, 例如:充电时,终止电压为4.2V,放电时为3 .0V或2 .75V。
d.电池的贮存时间:电池经过长时间贮存后,电池的放电容量会相应减 少。
内阻与SOC的关系。
内阻测量方法。
8. 的电电池量容。量表:征指电一池定储放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制量度的下能(力在,一单定位的是I放A,hT或放,CV。终容)量,受电很池多所引给素出 的影响,如:放电电流、放电温度等。容量大小是由正负极中活性 物质的数量多少来决定的。
理论容量:活性物质全部参加反应所给出的容量。 实际容量: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实际放出的容量。 额定容量:又称公称容量,指电池在设计的放电条件下,电池保证给
2.基本工作原理
构成适用的二次电池的条件: a电极反应必须可逆;b只能采用一种电解质溶液;c电池放电时生成 的产物在溶液中是难溶的。
以锂离子电池为例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 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Li+ 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 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 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 Li+ 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 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在层状结 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 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不 变。因此,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 逆反应。
6. 充电电压:充电时,外电源加在电池两端的电压,电池电压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叫做充电曲线。 充电终止电压
恒流充电 恒压充电 限压恒流充电 脉冲充电
随温度的变化,充电电压应做相应的调整。 电池高温充电性能差,低温放电性能差。
7. 内阻(R):由于内阻的存在,电池的工作电压总是小于电动势或开路电 压。
出的最低电量。 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容量=正极容量
比容量:为了对不同的电池进行比较,引入比容量概念。比容量是指单位
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所给出的容量,称为质量比容量或体积比容量。通
常计算方法为:电池首次放电容量/(活性物质量*活性物质利用率)
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
a. 电池的放电速度(通常以电流强度mA来表示):电流越大,输出的容量减少;
电的温度,与电池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无关。 3. 额定电压:在规定条件下电池工作的标准电压。用来区分电池体系。 如:铅酸电池:2.0V
镉镍电池:1.2V 氢镍电池:1.2V 锌锰电池:1.5V 锂离子电池:3.6-3.8V 4. 放电终止电压:指放电时,电压下降到不宜再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值。 为
固体电解质电池; 按电池特性分:高容量电池,密封电池,免维护电池,防爆电池等。 动力电池的概念: 电池输出的能量用于车辆(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牵引、驱动用途的电池。
动力电池发展史: 1859 Plante铅酸蓄电池 1901 镉镍蓄电池 1943 锌银蓄电池 60年代 燃料电池 80年代 氢镍电池 90年代 锂离子电池
V工=E(V开)-IR 对电池而言,其内阻越小越好,这样不仅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而 且损失在内阻上的热量(与热管理系统呼应)也小。电池的内阻是电 池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与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内阻能反映设计人员 的水平和制造工艺的好坏。对同一类的相同结构的电池,几何尺寸大 的其欧姆电阻比几何尺寸小的电池要小。
人为规定的值。例如: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终止电压为4.2V,放电时为3 .0V 或2 .75V。
5. 工作电压:又称放电电压或负荷电压,是指电池对外输出电流时, 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工作电压总是低于开路电压。 电池放电电压的变化与放电制度有关,即放电曲线的变化还受放 电制度的影响,包括:放电电流,放电温度,放电终止电压;间歇还 是连续放电。放电电流越大,工作电压下降越快;随放电温度的增加, 放电曲线变化较平缓; 对于二次电池,放电电压低于规定的终止电压叫做过放电,过放 电常常会影响到蓄电池的循环寿命。 恒阻放电 恒流放电 连续放电 间歇放电
二.电池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1.电池简介及其组成 电池即化学电源,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低
压直流电能的装置。要实现能量转变,电池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①氧化和还原反应必须分隔在两个区域进行;②电子必 须通过外电路。因此电池应该包括以下基本组成部分:核心部分 正极——提供容量,主要有活性物质和导电骨架组成 负极——同上 电解液——离子传输 隔膜——防止正负极间形成电子导电通路 外壳——保护作用
9. 放电时率及放电倍率 是一种表达电池放电电流大小的方法。 放电时率:指在规定的放电时间内,电池放出全部额定容量。 放电倍率:指放电电流为电池额定容量的某一个倍数。 放电时率×放电倍率=1
C5—电池5小时率的容量,即电池5小时放电的全部容量。单位Ah或mAh 0.5C---电池以0.5倍容量的电流放电 ,单位:A或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