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套学案整理-60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生物九年级全册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九年级全册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九年级全册学案第一单元:生命的奇迹
研究目标
-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理论;
- 掌握细胞理论和细胞结构的基本知识;
- 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细胞分裂过程。

研究内容
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 探索生命的起源理论
- 了解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 分析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2. 细胞理论和细胞结构
- 掌握细胞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分析细胞器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细胞分裂
- 研究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物质运输
- 了解细胞的生殖方式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 探讨细胞分裂在生物生长和繁殖中的重要性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第一章,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理论;
2. 完成第一章的题,巩固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解;
3. 阅读教材第二章,研究细胞理论和细胞结构的基本知识;
4. 完成第二章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5. 阅读教材第三章,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6. 参与第三章的讨论和小组活动,深入探讨细胞分裂在生物生长和繁殖中的重要性。

研究评价
1. 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完成课后题和实验报告,检验研究效果;
3. 参与小组活动,展示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4. 参与考试,检验研究成果。

研究资源
- 新人教版生物九年级全册教材
- 题册
- 实验器材和材料
- 课堂讲义和PPT
注意事项:
- 研究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研究中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完成作业和任务要按时提交。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实物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生物圈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2.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和证据。

2. 教学内容: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殖方式、人类的发育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节:人类的行为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 基因的多样性3.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第四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与分类2. 细胞的基本结构3. 细胞膜的功能4. 细胞质与细胞核5.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七、第五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2. 基因与DNA的关系3. 遗传信息的传递4.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5.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的原因1. 生物进化的概念2.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3. 遗传与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4. 生物进化的证据5. 生物进化的历程九、第七章: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概念与方法2. 生物的分类单位3. 生物分类的依据4. 生物分类的系统5. 生物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十、第八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生态系统的组成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补充和说明:生物的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中生物学全套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学全套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学全套教案人教版
课程名称:生物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第一课时: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功能
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微观镜下的细胞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细胞的好奇心。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通过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资料讲解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3.讨论细胞的功能:让学生自由讨论细胞的基本功能,引导他们思考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4.实验体验:进行细胞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细胞的理解。

第二课时:细胞的代谢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的代谢过程,了解细胞内各种代谢物质的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内代谢物质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细胞结构知识,帮助学生接触到今天的新内容。

2.讲解细胞的代谢过程:通过实例和图表讲解细胞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

3.讨论代谢物质的作用:让学生讨论不同代谢物质在细胞内的作用,引导他们发现代谢物
质之间的联系。

4.实验体验:进行代谢过程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细胞的代谢过程。

5.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作业布置:布置代谢过程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细胞代谢的理解。

以上是初中生物学全套教案的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第一课:细胞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功能、分类。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好奇。

2.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讲解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3.实践:让学生观察鸡蛋的细胞,了解细胞的外观和形态。

4.讨论:带领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探讨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引入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引起更多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注:本教案为示范教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全册 共5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全册 共50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全册共50页)目录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课时)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节单细胞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4.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5.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预习案阅读教材《致同学们》和2—7页,完成: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 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

4.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要、和,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和;观察室需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

3、生物的特征:生物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除身体产生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生物能生长和,生物都有遗传和的特征。

在结构上,除病毒外,其他的生物都是由构成,它也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行课案一、自主学习口述、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

生物生活需要生物能生物的特征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生物都能二、合作探究1.我认识很多的生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套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套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认识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出关于生物的话题。

2. 导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讲解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 讲解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链、生态系统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6. 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做出适当的示范。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上的讨论问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人类生
活中的应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教师寄语: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

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合作探究(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三方面不同。

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4、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
5、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

【自学导航】
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4、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1、眼球结构:
2、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光敏感细胞兴奋→视觉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一)近视及其预防
A.近视形成的原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B.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2)矫正方法:
C.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1)三要:(2)四不看:
3、耳朵的结构:
4、听觉的形成过程:
5、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能产生嗅觉。

6、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产生味觉。

7、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痛等刺激的功能,产生触觉。

【疑难辨析】
根据眼睛外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A是眼睛的白眼球,起着保护作用,它是眼球结构中的巩膜。

(2)图中B的名称是瞳孔,当我们上午看完电影从影院走出来时,它的直径将变大,而这一过程是通过图中C来调节的,C是眼球的结构名称是虹膜。

【能力提升】
1.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答案:D
2.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
A.视网膜
B.视觉中枢
C.视神经
D.感光细胞
答案:B
3.根据你的经验,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
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
C.不持续长时间用眼,注意休息
D.长期坚持做眼保健操
答案:B
4.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
A.鼓膜
B.耳蜗
C.前庭与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答案:C
5.请把以下耳的基本结构的名称,按照它的位置进行分类。

鼓膜、半规管、听小骨、鼓室、外耳道、前庭、耳蜗、耳廓
位于外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中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内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耳蜗
6.患近视眼的人看不清__________(请选择:远处、近处)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线所形成的物像,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__________透镜加以校正。

答案:远处视网膜的前方凹
7.你和小组同学讨论问题时,你是怎样听到其他同学的意见的?参看下图,描述产生听觉的过程。

同学发出的声波,经耳廓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__________→内耳的__________→刺激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声音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答案: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8.人体除了听觉、视觉,还有哪些感觉?请你举例(至少两种)。

【学习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