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试题
初二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选项错误;B、远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此选项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此选项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实像与虚像,漫反射,光的色散,远视眼及其矫正2.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
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
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照相机;近视;凹【解析】人眼中的晶状体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台小型的照相机.近视眼的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但远处的物体则看不清.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把光线的会聚点移到视网膜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故答案为:照相机;近视;凹.【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眼睛及其视物原理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答案】A【解析】红外线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如图b,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蜡烛B和像完全重合的现象。
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
2.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确定,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2)小峰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发现像会(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若小峰在实验中观察到两个像,则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选填“厚”或“薄”)。
3.如图,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4.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像;(3)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5.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中考物理专题复:光学专题一、知识梳理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直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散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感化: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复习题 (答案)

一、选择题1.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2.艾梅同学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部分重叠但稍有错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烛光经玻璃前表面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经后表面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一些的透明玻璃板D.在水面上方25cm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真实的B与水面的距离也是25cm2题图 3题图 4题图3.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4.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5.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小孩在平面镜中的像B.水中的筷子向上翘C.山羊的影子D.白鹭在水中的倒影6.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7.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D. 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8.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9. “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10.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二、填空题1.黑板的“反光”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_______反射的缘故.2.如图1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组成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2.如图所示为最新设计生产的一款可视钓鱼装备,组件包括水下摄像头、显示器、鱼竿、鱼轮、高强度钓鱼线和电源盒等。
钓鱼时主要是通过水下摄像头的实时摄像,从而使钓手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楚地看到水下鱼群的活动情况,提高钓鱼成果。
下列关于可视钓鱼竿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鱼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钓鱼时鱼竿变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钓起鱼时,鱼竿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3.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是实像B.像是虚像C.像比物体小D.像是倒立的4.使用环保型墙面漆粉刷教室墙壁,不仅可以降低教室内的空气污染,由于墙面上留有很多小颗粒形成的凹凸不平,还有利于保护视力.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A.漫反射B.镜面反射C.折射D.直线传播5.如图所示,远看浅浅的湖水,一旦进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
水对眼睛的这种“欺骗”,对于想游泳的同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警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发生了折射C.光发生了反射D.某些人的幻觉6.下列有关凸透镜成像原理和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C.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照相机7.下列长度单位中,最长的长度单位是()A.千米B.光年C.纳米D.微米8.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勤劳的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中华大街上,水不停地洒在地上,给人清凉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洒下的水很快就干了,是因为全部渗漏到路面中去的缘故B.洒水车行驶过程中,环卫工人相对于车子是静止的,所以他不具有动能C.音乐总是给人以美的感觉,洒水车上放的音乐不会成为噪声D.车后的水雾中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阳光透过水雾发生了光的折射9.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检测卷(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检测卷(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本试卷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本试卷中g取10N/kg一、选择题(共12 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白光透过三棱镜B.水中的倒影C.透过大水球看远处D.日食的形成2.人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
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某同学从低头写字到抬头看黑板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3.富乐山公园是一个集古典园林建筑、自然山水风光与三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山林公园主题园。
豫州园中1.2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5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A.在水面下3.4m深处B.与蜻蜓相距1.0mC.因光的折射而形成D.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B.当物距为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物距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至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5.下列透镜在使用中的应用原理与其他不同的是()A.投影仪的镜头B.显微镜的物镜C.望远镜的物镜D.电影放映机6.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不透光的屏CD放在AB和平面镜之间,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屏的下端与AB的中点等高,那么()A.平面镜中只有AB下半部的像B.平面镜中只有AB上半部的像C.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在平面镜前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D.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但在平面镜前一定范围内才可看到7.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学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报纸B.在电影院看电影C.欣赏鱼缸中的鱼D.梳头时的镜中人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4.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5.小红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B.实像一定是倒立的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D.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6.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①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①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①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7.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手机拍鲜花B.水中的折笔C.镜中的小红D.放大的邮票9.学习了透镜的应用后,小永同学想尝试利用爷爷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所学透镜成像知识,他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B.人眼可以看到实像,不能看到虚像C.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实际存在的D.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1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12.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能表的铝盘转的越快,表明越费电B.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C.不需要光屏,人眼也可以看到实像D.光和声音从空气传入水里,光速变慢,声速变快14.我们学习了很多光学成像的实例,如: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①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①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①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中考物理光学试题

中考物理光学试题篇一: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光学专题总复习一、知识结构: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
2、近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透镜。
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透镜。
照相机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幻灯机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典型例题:考点1:光源和光速例1、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10 8 km,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例2、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①太阳②月亮③燃烧着的蜡烛④镜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例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B. 教室屏幕上的投影C. 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D. 树在水中的倒影考点3:光的反射例4、如图2-11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A.40° 40°B. 40°50°C. 50°40°D. 50°50°。
例5、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
A 75°B 60° C 15° D 45°。
例6、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A 45° B 90°C 60°D 30°考点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例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
(填“亮”或“暗”)例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BCD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考点4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9、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他的像距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测试光学综合一、填空题1.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2. 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离镜______m,所成的像是____立的虚像,像高______m,这时运动员和他的像的距离是m。
3. 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4. 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当碗盛满水时,看上去碗底的硬币深度要比实际深度要些(选填:深、浅),这是由于光的的缘故。
5.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
图1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6. 如图2所示中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则是OA的入射光线。
7. 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如图所示),这是光的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图3图1 图28. 用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9. 如图4所示,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梭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是利用了原理.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处.10.如图5所示,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衡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这是根据的道理。
图4 图5 1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距透镜40cm处,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同轴等高。
在轴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也承接不到烛焰所成的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6 图713.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
请在下表中填写所列语句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14.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6所示,这时她__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5.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如图7所示。
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和比较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6. 小王站在九龙公园的湖边往水里看,他看到了湖水中的鱼游弋在白云之间,他做出以下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白云和鱼都是虚像B.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 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 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7. 下列光学器件用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A. 平面镜B. 放大镜C. 照相机D. 幻灯机18. 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镜面反射B. 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C. 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D. 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B. 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20.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在颐和园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B. 人在下,地面上出现影子C. 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D. 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21. 下面说出是一些光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是()A.渔民用渔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渔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B.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C.木工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D.照相机的制作原理22. 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图8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 D .凹面镜23.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所成的像(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4.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B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C .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D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25.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8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 .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C .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 .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26.图9 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仪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B. 透明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C. 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头的虚像D.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7.2004年6月8日,当金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我们会看到一个黑点慢慢移过太阳表面,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金星凌日。
造成这种天象的原因是(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平面镜成像28.当物体距凸透镜5f 处沿主光轴逐渐向f 处移动时,在光屏上成的像一定是( )A. 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B. 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C. 倒立的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D. 正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29. 下图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30.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图9图10 120°A .②①B .③①C .②④D .③④三、实验题31.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 、B 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完成下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
凸透镜焦距(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 像到透镜距离(cm )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1420 47 倒立 实像 30 26 缩小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4027 缩小 60 22 缩小 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10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围是 。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成 。
33. 如图11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处, 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四、作图题 34. 如图12所示S 为发光点,MN 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 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35. 请你完成如图13所示的光路。
36.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反射到竖井中(如图14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37. 在图15中,AO 、BO ’为点光源S 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 和像S ’的位置并画出光路图。
38.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图16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画出平面图11 图12 图13甲 镜的位置。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专题训练一.作图题1.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并标出第1、2图的入射角、反射角。
2.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标出第1、2图的入射角、折射角。
3.如图1所示S 为发光点,MN 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 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2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5.在图3、图4中完成光路。
二.选择题1.下面说出是一些光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 A .渔民用渔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渔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B .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C .木工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D .照相机的制作原理2.2004年6月8日下午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
“金星图1 (图1) F F (图4) (图2) 空气 水 空气 水 玻璃砖 F F (图3) 空气 玻璃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
图5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A.甲B.乙C.丙D.丁3.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照射浓密树叶,在地面出现光斑B.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D.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桌椅4.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在颐和园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B.人在下,地面上出现影子C.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D.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7.晚上,在桌面上铺一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6所示,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6)A.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B.夏天烈日当头的中午,在枝叶茂密的树下,地面上常看到一些明亮的小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结果,小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C.放映电影的银幕,表面是粗糙的,是为了使光发生漫反射D.在硬纸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往外看时,眼睛离小洞越近,看到的围就越小9.小王站在九龙公园的湖边往水里看,他看到了湖水中的鱼游弋在白云之间,他做出以下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白云和鱼都是虚像B.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0.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C DB 24 3 A .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镜面反射 B .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C .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D .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11.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B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C .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D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1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