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师研究方向
自动化教指委成员

自动化教指委成员自动化教指委成员是指由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旨在提供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标准格式文本:自动化教指委成员介绍:自动化教指委成员是由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
成员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致力于推动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成员列表:1. 张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拥有20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技术。
2. 李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曾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任教,研究兴趣涵盖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工业自动化。
3. 王教授:自动化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和自动化软件开发,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 赵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专注于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已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5. 刘教授:自动化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和传感器技术,曾获得多项科研奖励。
成员职责:1. 提供教学指导:自动化教指委成员将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课程设计评审:成员们将对自动化课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课程内容合理、科学,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材推荐: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成员们将推荐适用于自动化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4. 学科发展规划:成员们将参与制定自动化学科的发展规划,提出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5. 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员们将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促进自动化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成员选拔与评估:1. 选拔标准: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选拔将根据个人的学术背景、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任期管理:成员们的任期通常为3年,届满后可根据表现进行续聘或更换。
3. 评估机制:定期对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教学质量、学术研究和学科影响力等方面。
总结: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成立旨在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建议,促进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method线性系统理论Linear systemtheory362秋机器人控制与自主系统Robotic control and autonomous system543春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Computer control system theory and itsapplication543春自动测试理论Automatic measurement theory543春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543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and its applications543春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Modeling andsimulation of complex systems543秋非学位课现代控制理论专题Special topicof modern control theory362鲁棒控制系统Robust control systems362春最优控制Optimal control362春自适应控制Adaptive Control362春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Optimal estimate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362春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362秋非线性控制系统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362春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iscrete eventdynamic systems362春PETRI网Petri net362秋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and its applications362春智能化方法与技术Intelligent method and technology362模糊理论与应用Fuzzy theoryand applications362春模糊逻辑控制系统Fuzzy logic control system362春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362秋遗传算法与进化算法Genetic and evolutional algorithm362春实时控制系统Real-time control systems362秋机器人视觉Robotic visio362春nMAT L AB系统分析语言及应用MATLAB and its ToolboxApplication in Analysis and Design ofControl Systems362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Intran et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Intranet362秋现代检测技术Modern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362秋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Multi-sensorsdata fus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362秋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362春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Control net and field bus technology362秋模糊与神经网络工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fuzzy andANN engineering362秋数字系统故障诊断技术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for digital systems362秋智能化仪表truments362秋交流传动系统及控制AC Drive Control Theoryand System362春现代电力电子学Modern Power Electronics362秋电磁兼容性技术EMC Thechnology362春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与系统The Production Equipmentand System for Factory and WorkshopAutomation36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设计与实施概论Introduction to Design andImplement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362企业运营管理Enterprise Management362柔性制造自动化的原理与实践The Principleand Practiceof FlexibleManufacturingAutomation36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6北京理工大学A24太原理工大学AB+等(36个):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燕山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桂林工学院、山东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侨大学、上海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江南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上海海事大学B等(36个):郑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中北大学、广西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长江大学、长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安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C等(25个):名单略。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年份:入学季节:学生类别:专业代码:专业名称:2010秋季全日制专业学位硕430104仪器仪表工程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水平,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为建设祖国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而努力工作的抱负。
在仪器仪表工程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初步具有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二、研究方向本校与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有: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与“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两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攻读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人员的研究方向的设置,既要考虑本校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更要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确定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
如需要可相应延长,但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至少应完成总计26学分的学习任务。
课程分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
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非学位课包括实践课、专业选修课。
理论类课程应在第一年完成。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应附文献综述)、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一般包括: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选题依据、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评述、理论分析(或方案论证)与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包括本人的创新点或新见解)、有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等。
4、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导师名单光学工程

倪争技
副教授
光学工程
精密测试及控制,精密机械,自动控制,中阶梯光栅制备,先进光谱仪,光栅传感器
sioi@
张大伟
教授
光学工程
微纳光学及技术,光学薄膜技术,LED器件及应用,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dwzhang@
张荣福
副教授
houwenmei@
李毅
教授
光学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控制工程
新型光电子材料、器件、模块与系统
liyi@
马军山
教授
光学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电检测,光通讯
junshanma@
李湘宁
教授
光学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学设计,光学自动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视光学
窦晓鸣
教授
光学工程
影像显示技术、光伏技术、生物医学技术
prof_dou@
黄元申
副教授
光学工程
光栅及光谱仪,具体有:(1)凸面光栅设计及制备方法研究(2)凸面光栅光谱仪的设计及应用研究(3)平面、凹面光栅曝光和显影的实时监测(4)新型光栅传感器的设计及制备(5)离子束蚀刻技术
hyshyq@
光电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表
(光学工程)
姓名
职称
归属学科
兼职学科1
兼职学科2
兼职学科3
研究方向
电子邮箱
庄松林
院士
光学工程
光纤传感,紫外检测,微结构
slzhuang@
郑刚
研究员
光学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电精密测试技术,纳米颗粒粒径测量技术
gangzheng@
陈抱雪
研究员
2.新型“黑硅”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附件2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童正明●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化学进展》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上海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内燃机标委会委员(TC177)●中国内燃机学会基础件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动力工程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为汽车及内燃机行业的零部件企业服务30余年,并基于此类实验研究之上拟订了多项行业基础标准,保持在该行业内的广泛合作;2000年~2012年间,和原二炮、九院基地、海装有多项项目合作;在我国脱硫脱硝行业耕耘十余年,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属于替代进口产品。
有著作二本:工程燃烧学、工程热力学题解。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89、91)完成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92)完成上海14项难题攻关项目一项(95)杨茉●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热工程研究所所长,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工程热物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委员会委员●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传热学国家精品课负责人长期在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动和传热数值计算技术、流动与传热的非线性特性与混沌、换热器与强化传热、热力系统的优化与运行、及多相流动与传热。
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参加完成了国家973科研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完成了各种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和来自企业的各种横向应用性科研课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20余项专利。
获得了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教学名师奖、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市级劳动模范和宝钢教育奖等荣誉。
杨晖教授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杨晖教授简介杨晖,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生,2009年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留校任讲师,2012年和2017年被光电学院聘为副教授、教授,2010年度上海市“晨光学者”,2013-2014年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测量、颗粒技术。
09年至今已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教委专项基金,以及激光粒度仪开发(中国石化)、数字化显微镜软件开发(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漏泄电缆辐射场测试系统(上海电缆研究所)、电池电量监测管理系统(福建文创太阳能)等十多项课题,科研经费300多万元。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
Hui YANG,Male, PhD, Professor, born in 1981QualificationsPhD in Op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2009“Genguang Scholar” of Shanghai 2010Visiting scholar in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t Australia from 2013 to 2014. Research Interest:Optical-Electric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Particle TechnologyHis work has been supported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includ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We have finished more than ten projects cooperated with the enterprises which include: Particle Size Analyzer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with China Sinopec),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Digital Medical Microscope (with Siemens Co. Ltd. China), Measurement Systems of Leaky Cable Radiation (with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Battery Pow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Winchance Solar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The above researches result in more than 30 publications, of which more than 18 papers are indexed by SCI, and 8 patents.He received the B. En. degree in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2003, the M. En. degree in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mechanism in 2006, and the Ph.D. degree in Optical Engineering 2009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He started to work a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ar. 2009. He was engaged as a lecturer in 2009, and a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12. He has been a visiting academic in University of Adelaide from 2013 to 2014.。
PAC在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中的应用

Fo e uain Ln ai lw rg lt ie ry o t
O 引 言
气体流量计是工矿企 业较 为常用 的仪表设 备 , 它 的准确性是关系到整个生产 和生活安全与否 的重要 因 素之一。面对 日益增 长 的流量计检 定测 试需求 , 提高
标准装置的工作效率 和准确度 等级显得 十分重 要 , 特 别 是 对 于 标 准 装置 关 键 组 成 部 分 的 气 源 系 统 , 何 实 如
ts sse , h rga et ytm tepormmal uo aincnrl( A bea tm t o t o o P C)mo ehsb e sdi a o tn add vc .C nieigtetsc n iossal d a e nue gs wsad r eie o s r t o dt n h l n l f d n h e i
工 作 效 率 与 准确 度 的关 键 技 术 之 一 。
1 气体 流量标 准装 置结构
上海仪器仪表 自控检验测试所建造的气体流量标 准装 置采用 负压式气 源 , 能真 实可靠地 检定 流量计 的
计 量 性 能 。采 用 涡 轮 流 量 计 为 标 准 表 的 检定 系统 结 构
包括 了气源 系统 、 检测系统和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 , 其 系统 结构如图 1 所示 。
e a n ng fo me e s x mi i w t r . l
Ke wo d :G sf w mee Po rmmal uo t ncnrl r V r bef q e c r e V D) y r s a o tr rga l bea tmai o t l a a l r u n yd v ( F o oe i e i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附件2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童正明●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化学进展》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上海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内燃机标委会委员(TC177)●中国内燃机学会基础件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动力工程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为汽车及内燃机行业的零部件企业服务30余年,并基于此类实验研究之上拟订了多项行业基础标准,保持在该行业内的广泛合作;2000年~2012年间,和原二炮、九院基地、海装有多项项目合作;在我国脱硫脱硝行业耕耘十余年,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属于替代进口产品。
有著作二本:工程燃烧学、工程热力学题解。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89、91)完成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92)完成上海14项难题攻关项目一项(95)杨茉●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热工程研究所所长,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工程热物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委员会委员●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传热学国家精品课负责人长期在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动和传热数值计算技术、流动与传热的非线性特性与混沌、换热器与强化传热、热力系统的优化与运行、及多相流动与传热。
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参加完成了国家973科研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完成了各种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和来自企业的各种横向应用性科研课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20余项专利。
获得了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教学名师奖、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市级劳动模范和宝钢教育奖等荣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子产品检测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wangying@
万红平
高工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whp@
郭爱华
高工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流量测量技术
guoaihua@
谢亚莲
高工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自动化仪表、功能安全技术
微电子光学机械系统
(1)微电子机械系统
(2)半导体传感器技术
xxzhang@
尚丽辉
讲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复杂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2)网络上的传播机制与动力学研究
(3)合作演化博弈
lhshang2003@
孙红
副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机械量检测技术
jyc@
光电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表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姓名
职称
归属学科
兼职学科1
兼职学科2
兼职学科3
研究方向
电子邮箱
张凤登
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分布式控制网络
(2)车载现场总线
(3)自动化系统中的WEB技术
(4)嵌入式系统与智能自动化装置
FDZhang@
张轩雄
研究员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自动化仪表及其智能化
(2)嵌入式系统
xiaofen298@
夏枟
副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数据信息与数据处理
Lucy30997@
付东翔
副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光电精密测试、计算机检测与图像信息处理
fudxusst@
王英
高工
ylxie@
范铠
教授级
高工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温度测量技术
(2)智能化现场检测仪表
(3)现场总线技术
(4)压力、流量仪表和阀门执行机构
fankai@
蒋宇晨
教授级
高工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智能化现场检测仪表
(2)流量测量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智能设备自动化装置与检测技术
(2)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控制
(3)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
sunhong@
于莲芝
副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自动检测技术
(2)智能微机电系统
(3)微特机器人技术
(4)智能控制
yulianzhi001@
yulianzhi@
汪正祥
讲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现代测控系统架构与平台研究与建设
(2)测控系统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cary_wang@
cary_wang@
陈玮
副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பைடு நூலகம்程
(1)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
xiaowuzuo@
傅志中
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仪表智能化技术
(2)汽车电子学
(3)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
fuzz@
周美娇
讲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现场总线网络控制
zmjzzj77@
沈昱明
教授
检测技术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流量测量技术
(2)PLC与现代工业控制技术
(3)环境监测与远程监控技术
ym-shen@
王肖芬
讲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应用
(2)嵌入式系统应用
(3)PLC与现代工业控制技术
chenwei@
许伟明
副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智能控制
(2)过程控制
xwm@
左小五
讲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