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指鹿为马的故事
指鹿为马的故事简写20字

指鹿为马的故事简写20字
摘要:
1.故事背景及主角介绍
2.主角所作所为及原因
3.故事高潮及结果
4.故事寓意及启示
正文:
千古流传的成语“指鹿为马”出自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时任宰相的赵高因为掌握了大权,变得骄横跋扈,对其他官员施加压力。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赵高想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计策。
有一天,赵高带着一只鹿来到秦始皇面前,向秦始皇说这是一匹马。
秦始皇感到很奇怪,他认为这明明就是一只鹿。
然而,赵高坚持说这是一匹马。
其他大臣们出于对赵高的恐惧,也纷纷附和说这是一匹马。
这让秦始皇感到很困惑,他不知道究竟是谁在欺骗他。
故事的高潮在于,赵高借此机会陷害那些不屈从于他的官员。
他将这些官员的名字记下,并以“指鹿为马”的罪名对他们进行惩罚。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忠诚正直的官员被冤枉,而那些阿谀奉承之人则得到了晋升。
最后,秦始皇发现了赵高的阴谋,他将赵高处死,并恢复了一些被冤枉的官员的名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邪恶终究会被揭露,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有敢于说真话的勇气,不要屈服于权势,做一个忠诚正直
的人。
这个故事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它揭示了权谋家的狡诈和险恶,还因为它传达了正义和勇敢的价值观念。
赵高的故事

赵高的故事赵高是秦国的权臣,在秦始皇时期,他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
学习啦在此整理了赵高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赵高的故事篇1指鹿为马说到成语“指鹿为马,大家都知道主人公是秦朝的赵高。
赵高作为秦朝的丞相,却像太上皇一样威风,事无大小全由他决断,连秦二世胡亥也不放在眼里。
一天,赵高趁群臣上朝,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故意大声说:“臣进献一匹马,供陛下赏玩。
胡亥虽然是出了名的糊涂,但鹿和马总还是分得清的,不禁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板起脸,环顾左右,问大臣们:“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大臣们有的害怕赵高的淫威,低下头一声不吭;有的本来就爱溜须拍马,这种好机会哪里会放过,一连声地说是马是马,还列出了一二三条理由;有的一时没明白状况,实话实说:“这哪里是马?就是鹿。
糊里糊涂的胡亥见大伙儿意见不一致,竟然认为自己冲撞了神灵,才会把马当成鹿,于是召来太卜算了一卦,太卜糊弄他说:“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所以才会这样啊。
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借口斋戒,其实是躲进上林苑打猎玩儿去了。
胡亥前脚刚走,赵高便下令,把那些说是鹿的人抓起来杀了。
赵高在咸阳城里作威作福,却无法制止席卷而来的反秦风暴。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以更加迅猛的势头继续战斗。
巨鹿之战中,秦军主力被项羽打败,元气大伤。
六国旧贵族见机纷纷自立为王,并力西进。
刘邦带着数万兵马迂回进入武关,为了早日攻克咸阳,他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作内应。
赵高没答应,却从此称病不上朝,与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秘密商议趁乱夺位。
赵高为什么指鹿为马一切安排妥当后,赵成便在宫内散布谣言,谎称有盗贼,命令阎乐发兵追击,致使宫内防守空虚。
同时,阎乐指使部分亲兵化装成农民军,将自己的母亲劫持起来,暗中送到赵高家中,一边又率千余人以追贼为名冲进望夷宫,逢人便砍,见人放箭。
胡亥吓得目瞪口呆,直到赵成与阎乐走进来,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指鹿为马》故事启发

《指鹿为马》故事启发
“指鹿为马”的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为了试探群臣对自己的忠诚度,故意将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说这是一匹马。
群臣中有的慑于赵高的权势,沉默不语;有的阿谀奉承,赞同赵高的说法;也有的直言不讳,指出这是一只鹿。
最终,那些敢于直言的大臣都遭到了赵高的迫害。
这个故事给人们带来了以下几个启发:
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故事中的大臣们面对赵高的指鹿为马,有的选择盲从,有的选择沉默,只有少数人敢于说出真相。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权威或强势时,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要轻易被他人左右。
敢于坚持真理和正义:直言不讳的大臣在故事中最终遭到了迫害,但他们坚持了真理和正义。
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难和压力。
不要轻易被表象所蒙蔽:赵高指鹿为马的行为是为了试探群臣,而群臣的反应则体现了他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
这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重视诚实和正直的品质:故事中敢于直言的大臣表现出了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而这正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追求和培养的。
诚实和正直不仅能帮助我们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成语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及故事典故

[键入文字]成语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及故事典故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哪些是敢于反对他的人。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赞成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借机把那些正直的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这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强权之下的指鹿为马,不过是一场闹剧,但生活中的指鹿为马却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一位哲人曾这样启悟众人:“人生的幸福和创造,就是从一片叶子上嗅出花的味道。
”拿破仑则说:“一旦把地球看成一个篮球,世界就在你的手中了。
”从这个意义说,指鹿为马就是一种人生的智能了。
有学生向一位教授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他从兜里拿出一个苹果说:“这是一个苹果,哪位同学闻到了它的味道?”有一位同学立刻说:“我闻到了,是苹果的味道。
”这1。
指鹿为马成语故事内容

指鹿为马成语故事内容
1、指鹿为马是赵高。
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不愿让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而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
便和胡亥串通一气,并且威胁丞相李斯,对于秦始皇的死讯严守机密,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然后,才宣布秦始皇已经死去,由太子胡亥继承皇帝,称为秦二世。
赵高为胡亥立了大功,被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官,但他的职位仍在丞相李斯之下,于是又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丞相。
虽然至此,赵高并不满足,而是打算篡位自己当皇帝。
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一个花招,先做一次实验。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时,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敬献给陛下。
”
秦二世左看右看,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呢?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没有理会胡亥的话,一本正经地厉声问左右的大臣们:“你们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
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做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阿奉承地说;“丞相说得对,这肯定是马,前些年我还养过这样的马
呢!”也有的大臣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讳地说:“是鹿,不是马!”
赵高认为说实话的人,是不甘心屈从他的指挥的,就给他们强加上种种罪名或被赶出朝廷,或被杀害。
指鹿为马的故事

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
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出自哪个典故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出自哪个典故指鹿为马主人公:赵高。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扩展资料赵高指鹿为马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
”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
他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板起脸地问左右大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围观的人,有的.慑于赵高的淫威,缄默不语;有的惯于奉承,忙说是马;有的弄不清赵高的意图,说了真话。
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故至于此。
”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
二世一走,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纷纷正法。
指鹿为马成语故事秦二世时,赵高做了丞相,在朝廷里为所欲为,阴谋篡夺皇位。
赵高怕众人不服,于是决定先来个下马威。
有一天上朝时,赵高命人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对二世说:“臣昨日得了一匹好马,特来献给皇帝陛下”二世笑了,说:“丞相错了,这是一只鹿,头上还长着角,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回答:“这确实是一匹好马,您若不信,不妨问问左右大臣,看他们怎么说”大臣有一些向来对赵高阿谀奉承,连忙回答:“丞相没说错,这明明是一匹好马”也有大臣坚持真理,就说:“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能说是马。
”赵高从中摸了底散朝后,凡是说鹿的大臣都被强加上各种罪名赶出朝廷,有的甚至坐牢杀头,而说是马的大臣却个个加官进爵了。
从此朝廷百官惧怕赵高,再也不敢说真话了。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相关文章列表微信扫码分享。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典故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典故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典故指鹿为马的典故: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说那是一头鹿,不是千里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指鹿为马的汉语词典解释: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后汉书窦宪传》:「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
」●《旧唐书仆固怀恩传》:「陛下必信矫词,何殊指鹿为马?」●《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改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唐贺兰进明《古意》诗之一:「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
」●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指马谁攻秦相诈,入林都畏阮生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指鹿为马的故事
小故事网时间:2015-03-19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
指鹿为马:指着鹿,却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赵高的简介:
赵高(?-前207),嬴姓赵氏.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
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
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
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
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
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指鹿为马的启示:
坚持真理是很难的.它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勇气.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不知不觉地“指鹿为马”,有时是有意的,这
体现了一种人生智慧,有时是无意的,屈从于环境或是盲从于众人.智
者和庸人由此分开了界限.智者常常低头走路,那是由于习惯了思考;庸人常常挺胸昂首,那是因为习惯了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