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陈蕴茜推荐书单
学好高中历史必看的课外读物

学好高中历史必看的课外读物
1、《新中国历史》:由著名历史学家、新中国历史学家罗斯金教授
编撰,可以说是最权威的新中国历史书。
它从新中国建立到新中国60多
年的发展历程,叙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的重大抗战成就和影响,为高中生了解新中国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中国近代史》:这是由名家蔡元培等人编撰的中国近代史课本,全面总结了近代以来的历史经历,介绍了近代以来的重大社会运动,重大
人事变化,以及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改革开放。
非常适合高中生参
考和学习。
3、《菊池英夫新中国史》:这是菊池英夫教授专门为新中国出版的
史书,以比较全面的图文资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政治
形势、文化现象,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非常适合高中生深入理解新中国
发展的历程。
4、《中国历史考古》:这是由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主编的历史
考古专著。
介绍中国历史考古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揭示中国历史及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西周统一、春秋战国
时期、秦汉时期、隋唐五代、宋朝、元朝、明清等,非常适合高中生了解
中国历代文化。
近现代史有关的书籍

近现代史有关的书籍
在近现代史领域,有很多值得一读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推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经典教材,详细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资本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有很大帮助。
3.《中国社会史大系》:这是一套分为多卷的著作,通过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演化。
4.《鸦片战争》:这本书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5.《现代世界的起源》:这本书是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代表作,通过对欧洲近代史的分析,探讨了现代世界的诞生和发展。
以上书籍只是近现代史领域中的冰山一角。
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 1 -。
中国近代史读书书单

读书小组读书单第一堂《史学导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约翰·托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历史学十二讲》,安托万•普罗斯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堂《新史学:自白与对话:九位当代最著名新史学家的访谈录》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新文化史》,林·亨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弗朗索瓦·多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堂《马丁·盖尔归来》,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档案中的虚构》,娜塔莉·泽蒙·戴维斯,麦田,2001年《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勒华拉杜里,商务印书馆,2007年《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罗伯特•达恩顿,新星出版社,2006年《巫术的兴衰》,基思·托马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四堂《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雷蒙·威廉斯,三联书店,2005年.《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昆廷·斯金纳,商务印书馆,200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E.P. 汤普森,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五堂《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罗荣渠,商务印书馆,2004年《新史学之路》,杜正胜,三民,2004年《新学术之路》,杜正勝、王汎森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柯文,中华书局,2002年《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柯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六堂《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余英时,三联书店,2011年《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罗志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王汎森,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权力的毛细管作用》,王汎森,联经,2013年《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许纪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七堂《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沈艾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八堂《中国的城市生活》,李孝悌,新星出版社,2006年《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王笛,商务印书馆,2013年《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施坚雅,中华书局,2000年第九堂《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王奇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新史学(第七卷):20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王奇生,中华书局,2013年第十堂《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科大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赵世瑜,三联书店,2002年《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郑振满,三联书店,2009年第十一堂《天朝的崩溃 : 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三联书店,2005年《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二集),茅海建,三联书店,2006年第十二堂《晚清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侧重四川南部县的实践》,里赞,法律出版社,2010年《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滋贺秀三等,法律出版社,1998年《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黄宗智,上海书店,2007年第十三堂《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彭慕兰,江苏人民出版社《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彭慕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王国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十四堂《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马敏,华中师大,2003年《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朱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五堂《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桑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十六堂《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冯筱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林志宏,中华书局,2013年《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王东杰,三联书店,2005年第十七堂《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和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杨念群,三联书店,2010年《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江勇振,新星出版社,2011年。
近代史书单

近代史书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近代史书单简介二、近代史书单推荐书目1.中国近代史2.世界近代史三、近代史书单的阅读建议正文一、近代史书单简介近代史通常是指从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中叶这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了解近代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规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为此,我们特推出一份近代史书单,以帮助大家系统地学习近代史知识。
二、近代史书单推荐书目1.中国近代史(1)《中国近代史》:作者钱穆,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系统地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中国近代史纲要》:作者徐中约,本书是一部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教材,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适合初学者阅读。
2.世界近代史(1)《世界近代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本书是一部关于世界近代史的经典之作,全面地讲述了从 16 世纪初至 20 世纪中叶的世界历史,对于理解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世界近代史纲要》:作者李忠,本书是一部简要介绍世界近代史的教材,系统地阐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适合初学者阅读。
三、近代史书单的阅读建议阅读近代史书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读:先通读全书,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对整个近代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2.细读: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章节进行细读,深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3.比较:对比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4.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5.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历史运用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参考书目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重说中国近代史》
3.《史学九章》
4.《叫魂》
5.《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6.《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7.《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8.《中国史研究入门》
9.《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10.《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11.《清史史料学》
12.《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13.《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4.《晚晴七十年》
15.《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16.《百年嬗蜕:近代中国的士与社会》
以上书目涵盖了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可以作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籍。
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权威、可靠的版本和作者,以确保获取准确、客观的历史信息。
中国 近代 转型 书

中国近代转型书
1.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这本书是陈旭麓先生的著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解读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书中梳理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2.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是陈旭麓先生的另一部作品,他从经济、政治、城乡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是唐德刚先生的著作,他以幽默风趣的文字,讲述了晚清七十年的历史变迁。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唐德刚先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读者对晚清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 《中国近代史》:这是蒋廷黻先生的作品,他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主线。
书中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是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读物。
这些书籍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中国近代转型的历史过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值得看的书意林

中国近现代史值得看的书意林1.《中国抗日战争史》(8卷),由步平、王建朗两位先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这是一部大型的抗日战争通史著作,充分利用了各种新资料,汇集了当前研究抗日战争史的权威专家,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的方方面面。
全书共有8卷,分为8个专题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前时期、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过程、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伪政权与沦陷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遗留问题等。
该著作将抗日战争史作为中国近代史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并从“大抗战史”的角度即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角度进行研究,并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历史遗留问题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厘清了一些相关的历史问题,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方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2.《阅读梁启超》(3卷),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特聘教授夏晓虹著,东方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该著作主要分为三个专题对梁启超进行了介绍,其一是《觉世与传世》,该专题主要就梁启超就文学革命理论的倡导和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梁启超文学革命理论的倡导和建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理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该专题并系统回顾了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适合了大众的口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其二是《文章与性情》,该专题主要搜集了梁启超有关的随笔、书评、论文等二十余篇,由梁启超的文章可以反映出当时的人、事、史、论等,既有对梁启超的生平著作的评述,亦有对梁启超有关的文学类概念等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梁启超的历史面貌。
其三是《政治与学术》,该专题主要探讨了梁启超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亦参与了一些政治互动,甚至从一定程度来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它主要体现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关注、深爱和忧虑。
3.《民国社会生活史》(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这份书目的推荐对象,主要是历史学科低年级本科生,以及对历史感兴趣的其他学科学生。
受本人专业和阅读范围所限,推荐书目大都是中国古代史领域的。
与历史有关的书实在太多了,无论水平多高的专家,穷其一生也只能接触其中的一小部分,好比“饮河之鼠,各充其量”。
再加上个人的兴趣、口味有别,因此任何两个人开出的推荐书目都不会完全相同。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因为要推荐的是暑期书目,所以总的原则是“轻松阅读”,或者叫“快乐阅读”。
首先,推荐相对通俗易懂、读起来不累的;其次,推荐篇幅不太大的。
这样就把许多名家巨著割爱了,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古人读书,有所谓“三上”之说,就是“枕上、马上、厕上”。
现在交通工具变了,所以“马上”应当改为“车上”,另外还可以新添一个“会上”(无聊的会议也可以用来读书),合称“四上”。
以下这些书,如果暑期读不完,平时“四上”阅读也都比较合适。
分几类来列举:(一)通史通史类型的书,推荐张荫麟《中国史纲·上古篇》(三联,1955)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又名《中国近代史大纲》,岳麓书社,1987)。
两部书都是上世纪30年代写的。
作者虽然是史学名家,但张荫麟(1905-1942)英年早逝,蒋廷黻(1896-1965)去了中国台湾,所以现在的读者对他们未必了解。
两书的最大优点,是篇幅短小,文笔浅显,而又不乏深邃的思考和精辟的见解,可谓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之作。
八十年前的白话文作品,和今天的白话文几乎看不出区别,也是很难得的。
同样是白话文,鲁迅的作品今天看起来就多少有点吃力。
对于学生来说,读通史教材(包括中学课本)通常是一种折磨,但这两本书保证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清爽感觉。
(二)专题史政治方面,推荐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1994),主要讲中国古代版图扩张和国土分合的大致线索。
葛教授是一位口才极好的学者。
看这本书,许多地方就像听他谈话一样,娓娓道来,鞭辟入里,表达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陈蕴茜推荐书单一、史学理论与经典(一)1.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2.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1《日常生活的结构》,三联书店1996。
4.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
5.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
6.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杨念群、黄兴涛、毛丹:《新史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8.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一、史学理论与经典(二)1.李宏图等编:《表象的历史》,上海三联2003年。
2.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彼得·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杨念群:《新史学·卷1·感觉·图像·叙事》,中华书局2007 。
5.孙江:《新史学·卷2·概念·文本·方法》,中华书局2008 。
6.黄兴涛:《新史学·卷3·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中华书局2009 。
二、政治史1.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著:《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魏丕信:《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5.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2005。
6.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 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三、经济史1.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2.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三联书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何柄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三联书店2000。
7.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
8.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
9.滨下武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0.顾琳:《中国的经济革命:二十世纪的乡村工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四、思想史(一)1.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四、思想史(二)1.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5.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岛田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8.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五、现代化与现代性(一)1.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3。
3.周宪:《现代性的张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汪民安:《现代性基本读本》(上下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6.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9.(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2。
《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002年。
五、现代化与现代性(二)1.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
2.彼得·布劳、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学林出版社2001。
3.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4.史书美:《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罗丽莎:《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7.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六、后殖民主义1.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三联书店2003。
3.J.M.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罗钢等:《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6.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七、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1.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3。
3.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人民出版2003。
4.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5.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6.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卜正民、施恩德:《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8.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9.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0.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八、语言与社会变迁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彼得·伯克:《语言的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三联书店2 002.4.邓晓华:《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 1993年。
5.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上海,1983年。
6.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 1986年。
7.申晓龙:《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社会语言学纵横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九、社会分层1.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5.2.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4。
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韩起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姐妹们与陌生人》,见熊月之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黄绍伦:《移民企业家——香港的上海工业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熊月之:《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上海古籍出版200 3。
9.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魏斐德:《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o许纪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o叶文心:《疏离的学院》,见《海外上海学》。
十、社会网络(一)1.林耀华:《金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2.庄孔韶:《银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6.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0。
7.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8.翟学伟:《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关系与权力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杨美惠:《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十、社会网络(二)1.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区域网络和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