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精彩瞬间教学设计
【教学】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教学设计

【关键字】教学《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面对新的观念,新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到自身在课堂中主体作用。
教师是设计的主体,教师主体的引导作用则首先体现在课堂设计过程中。
只有将教师的这个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在《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本人强调课堂中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兴趣出发,通过互动的教学情景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摄影根底知识的兴趣。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堂作业,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合作中掌握技能。
总之,在实践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尽量做到: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拓展;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答;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碰撞;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加强互动,加强交流,才能在原有教学方式的根底上,在实践中构建和创造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留住身边的精彩瞬间》是高中普通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现代媒体艺术系列《摄影摄像》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和提高高中选修该模块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摄影和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掌握照相机的基本功能,领略摄影构图的特征和方法,解决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怎样拍好题材以及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等问题。
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引导学生能将课堂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会美,创造美,捕捉美,最终起到丰富生活,美化心灵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摄影摄像这一新的艺术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从提高,激发和巩固学生兴趣出发,强调互动教学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领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摄影的乐趣;2.知识领域:掌握摄影的一些基本知识——构图;3.技能领域: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组照片的拍摄。
重温峥嵘岁月,定格精彩瞬间--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重温峥噪岁月,定格精彩瞬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1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整个单元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丰富而不单调。
虽然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但表现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题材的作品统编版语文教材几乎每册书都有涉及,比如四上《梅兰芳续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下《小英雄雨来》《黄继光》,五上《冀中地道战》,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六下《为人民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飞夺泸定桥》《狱中联欢》等等。
教学本单元时,我们心中要有大单元概念,注意文本内容的纵向和横向勾连,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新中国百年党发展的整体历程,通过学习,最终实现〃重温峥嶂岁月,把历史的精彩瞬间定格在心里〃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是典型的读写结合单元。
因此,我们把本单元学习主题确定为〃重温峥噪岁月,定格精彩瞬间〃。
2 .单元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在核心素养内涵中指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可见,革命文化的濡染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提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本单元所选编的文本,无论是诗歌还是故事,都对一段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岁月进行了场景描写。
荧荧之光,灼灼其华——《留住精彩的瞬间》教学设计

荧荧之光,灼灼其华——《留住精彩的瞬间》教学设计荧荧之光,灼灼其华《留住精彩的瞬间》教学设计 :张勤贞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教材分析确的摄影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通过比本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较、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拍出好照片的要素。
验教科书《美术》第册第课的内容,和同册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感《另一种创作工具》、第课《多媒体的应用》都是属于受摄影作品传达的自然美和形式美,培养合作探究能“现代多媒体的应用”这个主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力,展现富有个眭的精神面貌。
准年版》在“课程性质”的界定中指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在电脑设计制作,摄影、摄像与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摄影的构图和突出主题的方法。
生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摄影构图的方法,解难点:摄影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决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怎样拍好题材,以及如何评价自教具、学具准备己和他人作品等问题,最终拍出令人满意的好照片,留教师:多媒体课件,磁贴,张白纸和支深色住精彩的瞬间。
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还有目水彩笔;的地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生:两人或四人准备一台数码相机及数据线。
生活中体会美、创造美、捕捉美,最终起到丰富生活、美化心灵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欣赏第二届“我爱校园的春天”摄影学情分析作品精选。
图至图九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初中美术学习后,已掌握了艺术作品中的造型要素,并能用较专业的眼光评价美术作品。
但是怎样拍出一张好照片,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说,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行有目标的引导。
摄影,是动手操作的过程,与传统美术绘画、雕塑、版画等创作形式相比能更快地出效果,学生更乐意接受。
同时学生在欣赏自己和他人成功的摄影作品时还能够暂时缓解即将来临的中考压力。
八年级美术下册《捕捉精彩瞬间》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分析摄影作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艺术、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评价反馈: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5.学会运用光影、色彩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欣赏经典摄影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任务驱动,实践为主:设计不同难度的拍摄任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创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和作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鉴赏水平。
5.情感引导,价值教育:将摄影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6.创新评价,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评价学生的摄影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团队合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7.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将摄影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8.课后延伸,持续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摄影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
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4.针对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讲解基本的图片编辑技巧,如剪裁、调整曝光、对比度等,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摄影主题,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拍摄。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拍摄想法和构思,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摄影技能。
3.分组合作,共同进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拍摄实践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摄影技能。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摄影作品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提升鉴赏能力:
教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用光、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展示成果:
1.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他们对摄影的热情和兴趣。
2.学生的技能水平:针对学生摄影技巧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拍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拍摄和作品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拍摄中,创作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最后,组织一次摄影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升自信心。
6.教学评价,反馈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摄影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练习
《留住精彩瞬间,记录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方案
案,确定每个人的研究任务和恰当的实施途径,并预设研究成果,明确完成时间。
定个人任务,并书写详细的活动方案。
的主体。
4.实践体验
简单讲解
“摄影”一次来源,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学习摄影技术。
利用图书馆、报章杂志、互联网等媒体收集资料,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学习摄影技术,并应用到实际拍摄中。
让学生从体验中掌握技能,做生活的主人。
(三)课堂
总结本课
记录本课
让学生学
小节
基本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学习结果。
会总结,记录学习成果。
九'教学反
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了解摄影一词来源,并撞
思
我简单的摄影技术,但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困难,下次课将重点放在摄影技术使用指导上。
2.学情分析:该班级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对摄影技术了解较少,对摄影设备陌生。
四'教学目
标
1.了解摄影的来源。
2.通过学习,学生简单掌握摄影技术,并能用相机、手机等留住精彩瞬间。
3.通过留住精彩瞬间记录美好生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简单摄影技术,通过体验,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留住精彩瞬间,记录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
析
本课选自初中综合实践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留住精彩瞬间》。
二'教学设计理念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通过仔细观察、用镜头记录生活,留住精彩瞬间,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三、教学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信息时代发展速度快,用镜头记录下精彩瞬间有助于学生记录成长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对摄影设备不了解、对摄影技术掌握不熟练,难以拍出理想照片。
抽丝剥茧,聚焦瞬间—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材课堂案例分析

抽丝剥茧,聚焦瞬间—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材课堂案例分析摘要:本文基于《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材》这一课堂案例进行分析,以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一文为例,立足教材,剖析选材的四大标准。
提炼出记叙文写作选材的两大方法——抽丝剥茧、聚焦瞬间,立足将身边的小事写出新意。
写作可谓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而俗话说:“写作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立意是灵魂,那么材料就是一篇文章的血肉。
可见,一篇文章是否成功,与它所选的材料密切相关。
然而作文教学普遍流于理论,“以小见大”这一理论性指导随处可见,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理解,亦或理解却不懂怎样达成。
如何切实给出学生选材的实用性较强的方法或指导,成为一线教师最为苦恼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初衷便是能够给出学生切实的方法指导,真正做到立足将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
一、立足教材,剖析选材标准教材的教学的根本,写作学习更应当立足教材。
因此,本节课首先从教材出发来剖析选材的标准。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我们整理分析该篇文章所选用的材料如下:表1 《背影》的选材《背影》以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成功,跟它的选材是分不开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评价这篇文章说:“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
”这就说明,这篇文章所选的材料都是作者经过再三斟酌后留下的。
通过对上文所列材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这些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切合中心。
《背影》这篇回忆性散文主要想表现的是父子间的深情:①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②儿子对父亲由隔阂到理解、愧疚、怀念等复杂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出现的材料很多,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发现这些材料都可以表现出父子间的深情,所选材料是切合文章立意的。
文章的中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跟中心无关的,作者都舍弃不取。
(2)真情实感。
《背影》本就是一篇写实散文,所选材料是作者自己亲历的事情。
《捕捉精彩瞬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捕捉精彩瞬间教学设计课例名称:北京版信息技术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捕捉精彩瞬间”授课教师:甄子丹(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学区西沥津小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捕捉精彩瞬间》一课,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求出发,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学法提示、构建开放、自主的探究学习方式。
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互学互助,从而达到教学最优的学习效果。
2.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京版信息技术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采集多媒体素材》中的第四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QQ 影音播放软件,掌握了用 QQ 影音截取音频的方法。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 QQ 影音播放、截取视频图像及片段的方法,通过触类旁通,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分析本课教学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大部分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大胆尝试,但学生还没有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探寻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法。
因此,本课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更加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 QQ 影音播放视频文件。
2. 掌握 QQ 影音截取图像、视频片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已知经验的迁移及自主尝试,能够用多种方法播放视频文件。
2. 通过任务驱动及自学方法的引导,自主学习 QQ 影音截取图像、视频片段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有趣的任务活动中,激发学生用 QQ 影音截取图像、视频片段的学习兴趣。
2. 在“自学方法”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在评价的激励作用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捉精彩瞬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摄影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了解基本的摄影构图、光、色彩等知识。
懂得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拍摄过程中要解决的构图问题。
2、在拍摄时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部分学生拍摄的照片,请作者谈谈自己拍摄时的想法。
2、导语:
摄影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摄影就是用相机捕捉精彩的瞬间。
(展示课题《捕捉精彩瞬间》)
3、相机的拿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二、摄影与光:摄影离不开光,没有光就没有摄影。
请学生联系课本中第7页正面光、侧光和逆光的图片,了解光对画面的影响。
三、探究活动一:
1、展示不当的构图,师生共同探讨。
小结:角度不当、画面分割、头顶灯杆等。
2、构图法则及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请学生回答构图问题。
四、构图的要点
1、不同画幅形式的构图。
2、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3、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4、把握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
5、人物和景物的关系。
6、适当加入一些视觉元素,让大景物不再单调。
7、注意色彩的和谐,画面会更精彩。
8、主观安排画面,让作品更有力量。
9、利用方向性的线条引向主体。
10、利用不同的对比来突出主体。
五、探究活动二:作品分析
1、展示解海龙的作品:《大眼睛》
思考1:你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谈谈你的感受。
如果画面前面的人物清晰,感觉会怎样?(教师小结)
思考2:请为这幅作品命名。
(小结:作品的命名要体现、揭示主题。
)
法制渗透:通过这幅肖像渗透与肖像权有关的法律。
2、展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巴黎穆夫塔尔街》
思考:分析作品中哪个是主体?是怎样突出主体的?(教师小结)3、展示金云钟的作品:《幸福》
这是一幅网络上的图片,一名年近六旬、身穿橙色马甲的男清洁工,趁着休息的空隙跟坐在腿上的孙女逗乐。
老人的慈祥,孩子的纯真,由于包含着发自内心的情感,深深的触动了每一位观者,让人感同身受。
思考:请为这幅作品命名。
(教师小结)
六、讨论并回答:
1、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说出理由。
2、选出你认为不好的作品,说出理由。
3、取景练习。
七、展示教师摄影作品
八、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请学生小结,教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