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为规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的合理用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发布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本文介绍药物治疗原则,与各个药物的用药目的和用法用量。

各个药物的禁忌症、不良反应、规格、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请见指南原文。

文末附指南链接。

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1。

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注:1 mmHg=0.133 kPa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药物治疗原则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一)对症治疗 1. 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 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 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 1. 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标准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标准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一、疾病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

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

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4.并发症治疗。

用药原则1.轻症病人口服板蓝根冲剂、复方感冒灵、蓝芩口服液、清开灵等及对症治疗为主。

2.有中度发热的病人可肌肉注射病毒唑或双黄连注射液。

3.合并细菌感染者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肌注青霉素治疗,高龄及病情严重者可以静脉使用1~2代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以选用喹诺酮类。

4.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快速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使临床情况好转;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

疾病描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症状体征注意发热、头痛、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

体检:注意上呼吸道局部炎症改变及眼部表现。

注意心音强弱及心律有无异常。

疾病病因注意受凉、淋雨等诱因,有无感冒流行及与感冒患者接触史。

诊断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部疾病。

3.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答疑2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扁 桃体炎的关键是增强患儿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 感染源。同时,合理饮食、加强 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 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与急性气管炎鉴别
急性气管炎常有咳嗽、咳痰等 症状,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 要以喉咙痛、鼻塞等症状为主 。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发 热时给予退热处理,咳嗽时给予止咳 处理。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脏疾病 等。对于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的 人来说,需要特别关注,及时处理并 发症。
饮食指导
多饮水,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 食物。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增强康复信心。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 医。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一位5岁男孩,因发热、咳嗽、流涕 等症状就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通过护理干预,病情得到有效控 制,患儿恢复良好。
抗感染治疗
对于细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 行治疗。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没有 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 为主。
03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01
02
03
04
休息与环境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和湿 度适宜。
饮食护理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易消化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发热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 南护理课件

CONTENCT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 • 基层诊疗指南 • 护理措施 • 预防与康复 • 病例分享与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基层合理用药原则及策略
药物治疗原则

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明确病原体和感染 部位。
轻度感染
对于轻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可给 予对症治疗药物。
重度感染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 抗菌药物特点,选用合适的抗 菌药物。
个体化用药
结合患者年龄、生理、病理情 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明确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 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医生会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使用、解 热镇痛等。
密切观察
治疗期间,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解读内容回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
包括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
缩短用药时间。
02
哺乳期妇女用药
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应考虑药物对乳汁的影响和对乳儿的潜在危害。尽
可能选择不影响乳汁分泌和乳儿健康的药物。在必须使用药物时,应暂
停哺乳或选择人工喂养。
03
用药监护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护,注意观察其反应和胎儿或乳儿
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抗生素使用策略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适应症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 感染,对病毒性感染无效。
合理选择抗生素
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 严重程度和患者生理、病理情
况选用抗生素。
避免滥用
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降 低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
应。
疗程合理
抗生素使用疗程应充足,避免 病情反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

每人每年常有数次,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

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约占10%,另外还有肺炎支原体。

【诊断】(一)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居多,临床最多见。

早期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咽痛、鼻塞、喷嚏、咳嗽。

可有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

如病变侵犯到喉部可有声音嘶哑。

病程3~7天,但也可更长或甚至持续数周。

(二)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多为柯萨奇病毒A组。

除有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外,咽部可见疱疹,周围有红晕,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好发于春夏季,体检发现咽部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

病程1~2周。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血沉稍快,C-反应蛋白正常或增加。

【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食易消化食物,增加维生素,保持室内通风,适宜的温湿度。

(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剂,鼻堵严重给滴鼻剂等。

(三)病因治疗:因上感多为病毒所致,目前尚无较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常用有病毒唑口服或静点;双黄连对病毒也有效。

早期、有条件时可选用干扰素。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素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疏风解表类
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可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头痛、发 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等症状。
其他辅助药物
减充血剂
如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症状。
抗组胺药
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 ,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多饮水,避免辛辣、油腻等
刺激性食物。
休息与运动平衡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同时适当进行户 外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症状观察与记录
指导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
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06
基层医生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和责任
正确诊断和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普遍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基层医疗中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安全、有效 治疗的关键。
指南制定的必要性
为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 物不良反应,制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具 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相关情 况,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按 时服药,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不良反应处理
如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应 立即停药并就医。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04
抗生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PPT课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PPT课件

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不 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避免重复用药
注意用药时机
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患者的病情选 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如餐前、餐后、 睡前等。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相同或相似作用的 药物,以免造成药物过量或中毒。
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1 2
社区宣传
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 过讲座、宣传册等形式普及合理用药知识。
用药指导
向公众提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包括 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3
合理用药宣传
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教育公众避免滥用抗生 素等药物,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的 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大椎、风池、合谷等。
拔罐疗法
通过在皮肤表面拔罐,形成负压吸附皮肤,使局部充血或瘀血,达 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常用于治疗风寒袭表证等外感疾病 。
刮痧疗法
使用刮痧板在皮肤特定部位进行刮拭,使皮肤出现痧斑以达到宣通气 血、发汗解表的目的。常用于治疗风热犯表证等外感疾病。
祛痰药,有助于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口服或静脉注 射,每日三次。注意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
要点二
马来酸氯苯那敏( Chlorpheniramine Ma…
抗组胺药,用于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 状。口服,每日三次。注意驾驶员和机械操作人员慎用, 以免产生嗜睡等副作用。
04 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及建议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热。口服,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注意避免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的药物同时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导PPT课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导PPT课件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 查,包括血常规、胸片等检查项 目,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
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 物品种或调整药物剂量等。同时 ,教育患者不要随意自行更改治
疗方案或停药。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用药不规范
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用药不规范现象,如滥用抗生素、激 素等,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副作用。
针对患者的症状,选用对症治疗药物,同时根据 病因选用相应的治疗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 果。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药的治疗作用 ,可选用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严格遵守用药原则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 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远程医疗服务
02
远程医疗服务将逐渐普及,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专业医生
的指导和建议,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方案
03
基于精准医疗的理念,未来可能实现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习Biblioteka 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加强基层医生培训
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意识,确保患者得到规范、 有效的治疗。
缺乏专业指导
基层医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 培训,难以准确判断病情和合理用药。
患者自我用药
部分患者存在自我用药现象,随意购买和使用药品,不仅可能延误 治疗,还可能加重病情。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辅助诊断
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定义与分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 ~ 80%,细菌感染占20% ~30%。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
(一)普通感冒
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一般5~7 d可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临床特征为声嘶、发声困难,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

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病程约1周。

(四)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

病程4~6 d。

(五)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以上)。

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识别、诊断与转诊
(一)诊断步骤
1.病史:
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干、咽痒为临床表现,可合并发热、头痛,咽炎患者可出现咽痒、咽痛。

2.查体:
鼻腔黏膜、咽部充血、水肿、有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

肺部常无异常体征,如存在上气道梗阻,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辅助检查:
(1)外周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外周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2)X线胸片检查:
一般无需此项检查,如需鉴别肺炎时可考虑。

(二)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

(三)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图
上感的诊断标准与流程见图1[2]。

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
(四)鉴别诊断
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五)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指征
1.患者持续高热,体温>39 ℃,且经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3 d 无效。

2.患者存在上气道梗阻,有窒息的风险。

3.短时间内出现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症状及体征者。

4.出现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或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者。

5.一般情况差、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三、治疗
(一)治疗步骤
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如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

(二)治疗方案与具体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
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

(2)解热镇痛药:
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见表1。

(3)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

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
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因为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临床常用抗感冒药复方制剂的组成成分及作用见表2。

(4)镇咳:
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3]。

2.病因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4]:
一般无需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3.中医辨证施治:
有些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抗病毒颗粒、鱼腥草等有辛凉解毒、清热解毒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

四、健康管理
(一)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受凉、过度疲劳,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戒烟;防止交叉感染。

(二)增强免疫力
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寒能力。

(三)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就诊
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或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浮肿、腰酸或关节疼痛者,及时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