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课程总结共42页文档
普通地质学总结(夏邦栋第二版)

普通地质学总结(夏邦栋第二版)2、北半球上一切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均向右偏;南半球的均向左偏。
此为科里奥利效应。
它对大气的运动方向(流水的运动方向也相同)发生重要影响。
P373、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氧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在平流层上部有臭氧层。
正是因为地球具有这种性质的大气,生命的存在才称为可能。
4、太阳热能、地球的重力能以及日月的引力是发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或者说是推动大气、水、生物三种营力做功的动力。
7、使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称为固结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新矿物生长作用等。
它们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意义。
8、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都是在常温、常压下形成的,或者所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大,在地表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矿物。
P419、碎屑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性结构,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10、碎屑结构按其组成碎屑颗粒粒径分为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等类型,其相应的沉积岩分别是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黏土)。
P4111、砾岩与砂岩一般都具有的碎屑、基质与胶结质三部分,或碎屑、胶结质两部分,用肉眼能够加以识别。
P4112、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性沉积构造,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包括平行层理与交错层理两种类型。
P4313、递变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等沉积构造都出现于具有碎屑结构的岩层中,它们对于判别岩层的顶底方向常有指示性意义。
P43-4514、缝合线是石灰岩及白云岩中常见的沉积构造。
它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层面。
P4415、砾岩(含角砾岩)的进一步定名主要依据其中碎屑的成分。
砂岩的进一步命名除依据碎屑成分外,还要注意碎屑的粗细程度、岩石的颜色、胶结物成分等。
P45-4616、粘土岩或泥岩的碎屑极细,难以辨认,进一步定名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及混入物成分。
17、硅质岩是由SiO2组成的岩石。
含有机质的硅质岩为黑色。
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为红色或灰绿色,称为碧玉。
地质课程设计总结通用

地质课程设计总结通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地质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理解地壳、地幔、地核等概念,掌握地球板块构造学说。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观察地质现象判断地层顺序、岩性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质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质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地球板块构造学说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的形成: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如原始太阳星云、行星胚胎、地球诞生等。
2.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及其特点,如厚度、物质组成、物理性质等。
3.地球的外部特征:介绍地球的表层特征,如地形、气候、生物等,以及它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4.地球板块构造学说: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如板块运动、板块边界、地震、火山等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地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地质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质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地质学实验,如观察岩石、矿物标本,让学生亲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质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地质学知识。
2.参考书:提供地质学相关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地质学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地质现象视频等,直观展示地球地质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的薄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若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则具有弹性;不能恢复 原状则具有挠性。 8、矿物分类 矿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化学性质分为 5 大类:
如:橄榄石是(Mg,Fe)2[SiO4], 黑钨矿是(Fe,Mn)[WO4],
有时也可不加括号,写成一般化学式。 6、矿物的光学性质: (1)颜色是某一波长的电磁波作用于人眼的视觉反应。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反射的效应。 矿物色分类:
自色 矿物本身的颜色 他色 矿物中混入物引起的颜色 假色 光的干涉引起的颜色
-4-
6、火山构造 :
Physical Geology 知识点总结
火山通道:岩浆由地下上升的通道;
火山锥: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形成的山丘;
火山口:位于火山锥顶部或其旁侧的漏斗形喷口。
7、火山喷发物的性质、内容和过程,因不同火山或虽同一
火山而喷发时间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不可一概而论。火山喷
发物概述如下:
自然元素矿物
•自然金(Au)自然铜(Cu)自然硫(S)金刚石与石 墨(C)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
•黄铁矿(FeS2) 毒砂(FeAsS)
卤化物矿物
•包含氟化物类与氯化物类矿物 •萤石(CaF2) 食盐(NaCl)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镁石(Mg(OH)2)
含氧盐矿物
化合物自然界的矿物绝大多数都是化合物,但化合物是多种多样的 5、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晶体中某些质点(原子、离子、络阴离子或分子等)被 性质相近的其他质点相互置换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 互相顶替的条件是:离子半径相差不大,离子电荷符号相同、电价相同。 书写方法:具有类质同像的矿物分子式,一般将类质同像互相置换的元素用括号括在一起, 中间用逗号分开,把含量高的放在前边。络阴离子团用方括号括起来。
地质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质基础是地质学的基础,它涉及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
通过地质基础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
本报告将对地质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学生对地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地质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内容总结1.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固体物质组成的基础学科。
在学习矿物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矿物、矿物晶体、矿物集合体等。
(2)矿物分类:根据化学成分、结构、成因等特征,将矿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3)矿物鉴定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矿物进行鉴定。
(4)典型矿物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岩石组成、结构和成因的学科。
在学习岩石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岩浆、沉积岩、变质岩等。
(2)岩石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典型岩石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如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大理岩等。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现象和构造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构造地质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构造、构造运动、构造形迹等。
(2)构造类型:了解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构造现象及其特征。
(3)构造演化:研究地球构造演化的历史和规律。
4.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层成因、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地层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地层的基本概念:地层、岩层、地层层序等。
(2)地层划分:根据岩性、生物组合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时代。
(3)地层对比:研究不同地区地层的对应关系。
普通地质学_夏邦栋课后习题总结范文

普通地质学_夏邦栋课后习题总结范文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a.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b。
研究演示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c。
研究地球的历史d。
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e。
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f综合性研究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a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b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c地址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4.何谓地址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6.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a观察地质现象b运用分析,实验手段c进行理论研究第二章矿物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什么叫克拉克值?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O,Si,AL,Fe,Ca,Na,K,Mg,Ti,H等十种元素占99.96%。
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a凡是具有警惕结构的矿物称为晶质矿物。
b矿物中的原子和离子没有规制的排列,未造成晶体构造者称为非晶质矿物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a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相同,原子质量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半衰期大于1015年的元素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b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a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
普通地质学总结

普通地质学总结第一篇:普通地质学总结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改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内力: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个层圈相互作用外力: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业、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用质量分数表示,地壳中:氧45.2%硅27.2%铝8%铁5.8%钙5.06%镁2.77%钠2.32%钾1.68%,共98.03% 解理:晶体抽到外力打击时能哦股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解理面)的能力端口: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结晶方向的破裂面,总是不平坦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岩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
超基性岩浆,小于45%,基性岩浆,45%~52%,中性岩浆,52%~65%,酸性岩浆,大于65% 中心式喷发:喷发沿地壳中的管状通道发生,常形成火山锥者裂隙式喷发:岩浆喷发沿地壳中的巨大断裂发生,不形成明显的火山锥者泛流是指平铺式的流动铺开,泛流玄武岩就是泛流式喷发形成的玄武岩,一般就是形成平平的玄武岩层。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脊火山带、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侵入作用:深层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侵入岩:侵入作用形成的,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岩浆固结体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岩浆结晶的冷凝速度、温度、深度火成岩的构造: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关关系。
普通地质学复习知识总结

• 一个完整的风化壳在剖面上,从下到上可分为以 下几层
• 土壤 • 残积层 • 半风化层
• 基岩
河流的地质作用
• 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断使河床降低,但并不是无止境的
• 当下切作用到达一定深度,即河水面趋近于其注入水 体的水面时,河水不再具有位能,流动趋近停止,活 力趋近零,下切作用也近于停止了
• 河流注入的水体水面可认为是下蚀作用的极限, 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三角洲相
• 河流作用为主
• 波浪作用占优势
• 潮汐作用占优势
• 三角洲相可划分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 前三角洲
• 三角洲沉积结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顶积层、 前积层和底积层三层
九个相带
• (1)盆地, • (2)开阔陆棚 , • (3 )碳酸盐斜坡脚, • (4)台地前缘斜坡, • (5)台地边缘生物礁, • (6)台地边缘浅滩, • (7)开阔台地, • (8)局限台地, • (9)台地蒸发岩
间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
• 上、下地层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面,叫不整 合面
• 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 壳运动特征,不整合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 平行不整合(也称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即 狭义的不整合)
•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为:
• 地壳稳定下降,接受较厚沉积
• 地壳上升,原来的海盆变为陆地,此后的一 段时期地壳一直处于隆起状态,缺失这个时期 的沉积,并经历了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地面上 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不整合面)
地热
• 地下温度分为三层 • 外热层 • 常温层 • 内热层(增温层):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
高的温度,称为地热梯度(或地热增温率 ),以℃表示 • 温度每增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称为地温级 (或地热增温级),以米表示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归纳

1、出露地表的三大岩类抵抗风化的能力不同。
①沉积岩(抗风化能力强)> 岩浆岩和变质岩(抗风化能力弱)②沉积岩:(碎屑岩> 化学岩和生物岩)③岩浆岩:(酸性岩> 基性岩)④变质岩:(浅变质> 深变质)2、岩石矿物成分(1)含Ca、Mg、K、Na等元素愈多矿物愈不易风化含Fe、Al、Si等元素愈多矿物愈易风化据研究得矿物在风化中的稳定系列<=> 鲍文反应系列结晶:早晚风化:快慢风化顺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滑石>蛇纹石>绿帘石>基性斜长石>酸性石>正长石>白云母>石英2、岩石的结构、构造。
①结构影响抗风化能力由强—弱♦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非晶质结构>结晶质结构♦细粒结构>粗粒质结构♦基底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胶结物成分:Si > Ca > 泥质②层理、片理等定向排列构造的岩石较均一粒状、致密性的易风化岩浆岩:流纹构造如沉积岩:层理构造变质岩:片理、片麻构造(三)地质构造节理、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背斜核部易风化。
二、主要岩石在风化中的表现(一)岩浆岩深成岩:全晶质为主,性脆,节理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弱。
侵入岩:浅成岩:多为半晶质,易出现差异性风化。
喷出岩:抗风化能力较侵入岩强,深色矿物多的岩石易风化,斑状结构的易风化。
(二)沉积岩层理发育易风化化学岩易风化接触变质岩:接触带上裂隙发育,易风化。
(三)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与碎屑岩相似。
区域变质岩:片理发育易风化。
2 湖泊的成因和类型①构造湖: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陷、凹陷、沉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经积水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构造湖。
【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滇池、日月潭、坦葛尼喀湖、贝加尔湖】②火山口湖: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积水而形成的湖泊,面积小而深度大。
【如: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③堰塞湖: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