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一、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速度闭环由速度检测器、速度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速度检测器通常采用编码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电机的转速。

速度控制器根据检测器测量值与设定值的差异,计算出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调整电机的驱动电压或电流,以实现转速的控制。

电流闭环由电流检测器、电流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电机的电流值,电流控制器根据检测值与设定值的差异计算出电流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电流控制信号调整电机的电压或电流,以保持电机电流稳定。

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步骤1.确定系统的要求和参数:包括转速范围、精度要求、响应时间等。

根据要求和参数,选择适当的检测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元件。

2.设计速度闭环:选择适当的速度检测器,如编码器或霍尔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机的转速。

选择合适的速度控制器,如PID控制器,根据转速设定值和检测器测量值的误差计算出控制信号。

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晶闸管或MOSFET,对电机的驱动电压或电流进行调节。

3.设计电流闭环:选择适当的电流检测器,如电流互感器或霍尔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机的电流值。

选择合适的电流控制器,如PID控制器,根据电流检测值和设定值的差异计算出电流控制信号。

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晶闸管或MOSFET,对电机的驱动电压或电流进行调节。

4.设计输出滤波器:为了减小电机输出信号的电磁干扰和噪声,可以设计一个输出滤波器,将电机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5.进行系统参数的仿真和调试:使用仿真软件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并调试系统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可以采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和参数优化。

6.确定系统结构和元件的选型:根据仿真和调试的结果,确定系统结构和元件的选型,并进行实际建设和测试。

总结: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正确选择检测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元件,并合理调整系统参数,可以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一、系统组成与数学建模1)系统组成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

二者之间实行嵌套(或称串级)联接如下图所示。

L+-图中,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

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 I 调节器,这样构成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示于下图。

图中标出了两个调节器输入输出电压的实际极性,它们是按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U c为正电压的情况标出的,并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倒相作用。

2)数学建模图中W ASR(s)和W ACR(s)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有ss K s W i i iACR 1)(ττ+= ss K s W n n nASR 1)(ττ+=二、 设计方法采用工程设计法 1、设计方法的原则: (1)概念清楚、易懂; (2)计算公式简明、好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3)不仅给出参数计算的公式,而且指明参数调整的方向; (4)能考虑饱和非线性控制的情况,同样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式; (5)适用于各种可以简化成典型系统的反馈控制系统。

2、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1)选择调节器结构,使系统典型化并满足稳定和稳态精度。

(2)设计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一般来说,许多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都可表示为∏∏==++=n1i irm1j j )1()1()(s T ss K s W τ上式中,分母中的 sr 项表示该系统在原点处有 r 重极点,或者说,系统含有 r 个积分环节。

根据 r=0,1,2,……等不同数值,分别称作0型、I 型、Ⅱ型、……系统。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酷的话题: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外星人的科技,但是其实它就是咱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电机背后的“聪明脑袋”。

没错,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甚至是你家那台洗衣机,都可能用到这种技术。

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把这个“高大上”的话题聊得通俗易懂,让你像喝水一样轻松明白。

1. 什么是双闭环系统?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双闭环系统。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高科技的赛车。

车上有两个智能系统,一个负责控制车速,另一个负责检查车速是不是正好。

第一个环节,叫做“速度闭环”,就像是车里的加速器,它根据你给的油门信号来调整速度。

第二个环节,叫做“电流闭环”,就是车上的仪表盘,它会实时监控实际速度和预定速度的差异,确保车速始终如你所愿。

两个环节相互配合,就像是赛车手的左右手,协作得天衣无缝。

1.1 速度闭环的作用速度闭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确保电机转得刚刚好。

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你的车速表,告诉你车速到底快不快。

当你设定了目标速度后,速度闭环就会一直“盯着”电机的实际速度,看是不是达到了你想要的。

要是电机转得快了或者慢了,速度闭环会发出“警报”,让电机调整到正确的速度。

就像你开车的时候,如果超速了,车上的警报器就会提醒你:“嘿,慢点!”1.2 电流闭环的作用而电流闭环呢,就是确保电机在运行时不会超负荷。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的车载电脑,时刻监控电机的“健康状态”。

如果电机的电流过大,就像是车上的发动机超负荷一样,电流闭环会自动调整电流,防止电机“过劳”工作,保障电机的长寿命和稳定性。

这就像车上的“健康检查”,时刻关注电机的“身体状况”,让它保持在最佳状态。

2. 如何设计双闭环系统?说到设计双闭环系统,那可不是简单的“煮熟的鸭子嘴里跑”,而是要细心雕琢的“工艺品”。

设计时,你需要考虑到很多细节,就像调配一杯完美的鸡尾酒一样,必须把每个成分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2.1 控制器的选择首先,你得挑选一个靠谱的控制器。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CR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CR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CR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CR)是一种使用两个反馈环来控制直流电机转速的系统。

其中一个环,被称为速度环(内环),用来控制电机的速度;另一个环,被称为电流环(外环),用来控制电机的电流。

ACR系统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转速控制,同时能够保护电机免受过流和过载的损坏。

ACR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控制器的参数。

其中,内环控制器的参数包括比例增益(Kp)和积分时间(Ti);外环控制器的参数包括比例增益(Kp)和积分时间(Ti)。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来选择,可以通过试验和调整来获得最佳参数。

在内环控制器中,比例增益决定了速度误差与输出调节器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输出调节器的输出值与速度误差的乘积。

积分时间决定了对速度误差的积分时间长度,即速度误差累计值。

在外环控制器中,比例增益决定了电流误差与输出调节器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输出调节器的输出值与电流误差的乘积。

积分时间决定了对电流误差的积分时间长度,即电流误差累计值。

ACR系统的设计还需要确定速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类型和位置。

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机的转速,可以选择编码器、霍尔传感器等;电流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机的电流,可以选择霍尔传感器、感应电流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需要合理安装在电机上,以确保准确测量电机的转速和电流。

在系统工作时,ACR系统通过测量电机的转速和电流,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计算得到速度误差和电流误差。

然后,内环控制器根据速度误差来产生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速度接近设定值;外环控制器根据电流误差来产生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电流接近设定值。

这些控制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输出到电机,实现对电机速度和电流的控制。

ACR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电机的负载特性、速度和电流的响应时间、系统的稳定性等。

通过合理选择控制器的参数和传感器的类型和位置,采取适当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1 设计方案论证电流环调节器方案一,采用PID调节器,PID调节器是最理想的调节器,能够平滑快速调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微分冲击,将对电机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一般要小心使用。

方案二,采用PI调节器,PI调节器能够做到无静差调节,且电路较PID调节器简单,故采用方案二。

转速环调节器方案一,采用PID调节器,PID调节器是最理想的调节器,能够平滑快速调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微分冲击,将对电机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一般要小心使用。

方案二,采用PI调节器,PI调节器能够做到无静差调节,且电路较PID调节器简单,故采用方案二。

2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电路设计及其原理综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开展,在调速领域中,双闭环控制的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相对于单闭环系统中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的弱点。

双闭环控制那么很好的弥补了他的这一缺陷。

双闭环控制可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应的分别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其良好的动态性能主要表达在其抗负载扰动以及抗电网电压扰动之上。

正由于双闭环调速的众多优点,所以在此有必要对其最优化设计进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次课程设计目的就是旨在对双闭环进展最优化的设计。

整流电路本次课程设计的整流主电路采用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它可看成是由一组共阴接法和另一组共阳接法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串联而成。

共阴极组VT1、VT3和VT5在正半周导电,流经变压器的电流为正向电流;共阳极组VT2、VT4和VT6在负半周导电,流经变压器的电流为反向电流。

变压器每相绕组在正负半周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变压器绕组中没有直流磁通势,同时也提高了变压器绕组的利用率。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多用于直流电动机或要求实现有源逆变的负载。

为使负载电流连续平滑,有利于直流电动机换向及减小火花,以改善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一般要串入电感量足够大的平波电抗器,这就等同于含有反电动势的大电感负载。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a=0°时的工作情况。

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电机调速方案,在工业控制中被广泛应用。

该调速系统包含了两个闭环控制回路,分别是转速内环和电流外环。

转速内环负责控制电机的转速,电流外环负责控制电机的电流,通过合理设计控制器来提高电机的调速性能。

以下是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步骤:1.系统建模:首先根据电机的物理特性及参数,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模型有电枢电机模型和电磁转矩模型。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建模。

2.转速内环设计:转速内环的目标是控制电机的转速,在不受外界负载扰动影响的情况下保持设定转速。

常见的转速内环控制器有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

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快速响应、较小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

3.电流外环设计:电流外环的目标是控制电机的电流,在既定转速下,保持电机的稳定工作。

电流外环通常采用PID控制器,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实现电机电流的精确控制和动态响应。

4.控制器参数整定:为了使控制系统能够良好地工作,需要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

通常采用试探法或者现场试验法来确定控制器的参数,通过调整参数,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5.稳定性分析: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有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发现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6.仿真和实验验证:对于设计完成的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可以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来评估其性能。

利用现代控制工具和仿真软件,可以进行虚拟实验,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不断优化系统性能。

实验验证则是在实际环境下进行,通过实际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在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转速和电流的控制要求,并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参数整定,可以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并满足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要点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要点
T
于是,相角稳定裕度
180 90 arctg cT 90 arctg cT 45
2. 典型Ⅱ型系统
• 结构图和传递函数
R( s)
K (s 1) s 2 (Ts 1)
C (s)
K (s 1) W ( s) 2 s (Ts 1)
(2-10)
T1 T m T2 T2
Cmax 100% Cb
降落时间/时间常数
1 5
55.5% 2.8 14.7
1 10
33.2% 3.4 21.7
1 20
18.5% 3.8 28.7
1 30
12.9% 4.0 30.4
tm / T
恢复时间/时间常数
tv / T
突加扰动的动态过程和抗扰性能指标(插图)
•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dB/dec dB/dec O dB/dec
• 性能特性
典型的II型系统也是以 –20dB/dec 的斜率穿越 零分贝线。由于分母中 s2 项对应的相频特性是 –180°,后面还有一个惯性环节,在分子添上一 个比例微分环节(s +1),是为了把相频特性抬 到 –180°线以上,以保证系统稳定,即应选择 参数满足
C b=?
C
N
C 1
±5%(或±2%)Cb
N
Cmax
C 2
O
tm
t
tv
2.3.5 典型II型系统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
• 可选参数: 在典型II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式(2-10)中,与典型 I 型系统相仿,时间 常数T也是控制对象固有的。所不同的是, 待定的参数有两个: K 和 ,这就增加了 选择参数工作的复杂性。 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 (图2-16),令: 中频宽(度):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1.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首先要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这是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础。

根据电机的参数和运动方程,可以得到电机的数学模型,一般为一组耦合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2.速度内环设计速度内环负责实现期望速度的跟踪控制。

常用的设计方法是采用比例-积分(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的输出是速度的修正量,通过与期望速度相减得到速度误差,然后根据PID算法计算控制器输出。

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以通过试探法、经验法或优化算法等方法进行调节,以实现最佳的速度跟踪性能。

3.电流外环设计电流外环的作用是保证电机的电流输出与速度内环控制输出的一致性。

一般采用PI调节器进行设计。

PI调节器的参数通过试探法、经验法或优化算法等方法进行调节,以实现电流输出的稳定性。

4.稳定性分析与系统稳定控制设计好速度内环和电流外环后,需要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线性化方法、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方法进行。

分析得到系统的自然频率、阻尼比等参数后,可以根据稳定性准则进行系统稳定控制。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模型预测控制、广义预测控制、滑模控制等。

5.鲁棒性设计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中,鲁棒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引入鲁棒性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对参数扰动和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

常用的鲁棒性设计方法包括H∞控制、μ合成控制等。

以上是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设计过程可能因实际应用和控制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需要深入了解电机的特性和系统的控制需求,综合运用控制理论和工程方法,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来不断调整和优化控制参数,以实现系统的高性能调速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目录1 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研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2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 (3)2.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 (3)2.2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3)2.2.1静态性能指标 (3)2.2.2动态的性能指标 (4)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6)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8)3.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8)3.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0)3.3闭环动态结构框图设计 (12)3.4设计实例 (12)3.4.1设计电流调节器 (13)3.4.2设计转速调节器 (15)4.Matlab仿真 (17)4.1仿真结果分析 (19)5 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装┊┊┊┊┊订┊┊┊┊┊线┊┊┊┊┊┊┊┊┊┊┊┊┊1 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直流调速是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展较早的技术。

就目前而言,直流调速系统仍然是自动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钢铁,矿山,冶金,化工,石油,纺织,军工等行业。

这些行业中绝大部分生产机械都采用电动机作原动机。

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等等需要高性能调速的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多数采用结构比较简单、性能相对稳定的常规PID控制技术,在实际的拖动控制系统中,由于电机本身及拖动负载的参数(如转动惯量)并不像模型那样保持不变,而是在某些具体场合会随工况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电机作为被控对象是非线性的,很多拖动负载含有间隙或弹性等非线性的因素。

因此被控制对象的参数发生改变或非线性特性,使得线性的常参数的PID控制器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使得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保持与设计时一致的性能指标,常常使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较差,尤其对模型参数变化范围大且具的非线性环节较强的系统,常规PID调节器就很难满足精度高、响应快的控制指标,往往不能有效克服模型参数变化范围大及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1.2研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

采用该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

此系统的控制规律,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

20世纪90年代前的大约50年的时间里,直流电动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能实现高性能拖动控制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独立并且正交,为控制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使得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

尽管近年来直流电动机不断受到交流电动机及其它电动机的挑战,但至今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

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

直流调速仍然是目前最可靠,精度最高的调速方法。

通过对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调速系统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内容,在对其各种性能加深了解的同时,能够发现其缺陷之处,通过对该系统不足之处的完善,可提高该系统的性能,使其能够适用于各种工作场合,提高其使用效率。

并以此为基础,再对交流调速系统进行研究,最终掌握各种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使之能够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装┊┊┊┊┊订┊┊┊┊┊线┊┊┊┊┊┊┊┊┊┊┊┊┊生产领域。

在过去,人们感到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发展很快,但是在应用方面却不尽人意。

但近年来,现代控制理论在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方面却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这主要归功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是高性能处理器的应用,使得复杂的运算得以实时完成。

第二是在辨识,参数估值以及控制算法鲁棒性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的成熟,使得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能够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和工程设计的方法对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和控制,设计出能够达到性能指标要求的电力拖动系统的调节器,应用MATLAB软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和校正以达到满足控制指标的目的。

┊┊┊┊┊┊┊┊┊┊┊┊┊装┊┊┊┊┊订┊┊┊┊┊线┊┊┊┊┊┊┊┊┊┊┊┊┊2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2.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直流电动机接通电源以后,转速从零达到稳态转速的过程称为起动过程。

直流电机的起动条件应满足以下原则:①起动转矩要大于负载转矩;②起动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③起动设备投资要经济适用,设备运行要安全可靠,起动时间要短。

(2)直流电动机速度的调节①改变电枢供电电压U②减弱励磁磁通Φ③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从以上三种方法的介绍中可知,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的系统来说,以调节电枢电压的方式为最好。

变电阻只可以实现有级调速;弱磁调速虽然可以实现平滑调速,但它可调节的范围不太大,经常要和调压方式配合,在额定转速以上可作较小范围的弱磁升速。

因此,调压调速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调速方式,本论文正是采用此方法来设计系统。

2.2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根据各类典型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提出的要求,一般可以概括为静态和动态调速指标。

静态调速指标要求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能在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范围内调节转速,并且要求在不同转速下工作时,速度稳定;动态调速指标要求系统启动、制动快而平稳,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扰动能力。

抗扰动性是指系统稳定在某一转速上运行时,应尽量不受负载变化以及电源电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2.2.1静态性能指标(1)调速范围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运转时,提供的最高运转速度m axn与最低运转速度m inn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符号D表示,即minmaxnnD=(2-6)(2)静差率当电机拖动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转时,系统从理想空载转速n至额定负载时转速降落了Nn∆与理想空载转速n之比,叫做静差率s,即nns N∆=(2-7)┊┊┊┊┊┊┊┊┊┊┊┊┊装┊┊┊┊┊订┊┊┊┊┊线┊┊┊┊┊┊┊┊┊┊┊┊┊用百分数可表示为%100⨯∆=nns N(2-8)由以上可知,静差率能反映拖动系统在负载变化时调速的稳定性。

它与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机械特性越硬,静差率就越小,转速稳定度就越高。

但是静差率与特性硬度又是不同的。

变压调速系统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机械特性是相互平行的,对于相同硬度的机械特性,理想空载时转速越低,静差率就越大,转速相对稳定度也越差。

由此可见,调速范围与静差率这两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必须一起被提出时才有意义。

若调速的额定速降一样,则运转的越慢,静差率就越大。

在低速的情况下,如果静差率能符合设计要求,那么静差率在高速运转时就更能满足要求了。

所以,在调速系统中,静差率指标的基准就是最低速运转时所能达到的参数。

2.2.2动态的性能指标拖动系统动态过程的性能指标是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对控制系统动态指标的要求经折算与量化后得到的。

在自动化系统中,动态指标是指跟踪给定信号的跟随性能指标和抗扰动信号的鲁棒性能指标。

(1)系统跟随性指标在参考输入信号R(t)的作用下,跟随性能指标可用来描述系统输出量C(t)的变化。

当给定信号表示方式不同时,输出响应也不一样。

通常以输出量的初始值为零,在阶跃变化下的过渡过程中给定信号作为典型的跟随过程,这时的动态响应又称为阶跃响应。

一般希望在阶跃响应中输出量C(t)与其稳态值∞C的偏差越小越好,达到∞C的时间越快越好。

常用的阶跃响应跟随性能指标有上升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①上升时间rt在典型的阶跃响应跟随过程中,输出量从零开始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C所经过的时间称为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它表示动态响应的快速性,见图2-4。

┊┊┊┊┊┊┊┊┊┊┊┊┊装┊┊┊┊┊订┊┊┊┊┊线┊┊┊┊┊┊┊┊┊┊┊┊┊图2-1 典型的阶跃响应过程和跟随性能指标②超调量σ在典型的阶跃响应跟随系统中,超调量输出量超出稳态值的最大偏离量与稳态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100max⨯-=∞∞CCCσ(2-10)③调节时间st系统整个调节过程的快慢的衡量可以用调节时间来衡量。

在原则上,应该是从阶跃变化开始到输出量完全稳定下来为止所需的时间。

在线性控制系统中,理论上∞=t才是真正的稳定,然而在实际系统中,因为各种非线性因素的存在,过渡过程到一定时间就终止了。

因此,一般在阶跃响应曲线的稳态值附近,取%5±(或取%2±)的范围作为允许误差带,以响应曲线达到并不再超出该误差带所需的最短时间定义为调节时间,可见图2-4。

(2)抗扰动能力性能指标控制系统在稳定运行时,突加负载的阶跃扰动后的动态响应过程作为典型的抗扰过程,并定义抗扰动能力动态性能指标,如图2-5所示。

常用的抗扰动能力性能指标为动态降落和恢复时间:①动态降落maxC∆系统在稳定条件下运行时,突加一定数值的扰动(如负载扰动)后引起转速降落的最大值maxC∆叫做动态降落,常用maxC∆与输出量的原稳态值1∞C之比的百分数%100/1max⨯∆∞CC来表示(或用某基准值bC的百分数%100/max⨯∆bCC来表示)。

在动态降落后输出量逐渐恢复,达新的稳态值2∞C,┊┊┊┊┊┊┊┊┊┊┊┊┊装┊┊┊┊┊订┊┊┊┊┊线┊┊┊┊┊┊┊┊┊┊┊┊┊)(21∞∞-CC是系统在该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即静差。

一般情况下,动态降落大于稳态误差。

调速系统在突加额定负载扰动时转速的动态降落叫做动态降落m axn∆。

②恢复时间vt从阶跃扰动作用开始,到输出量基本上恢复稳态,距新稳态值2∞C之差进入某基准量bC的%5±(或取%2±)范围之内所需的时间,定义为恢复时间vt,其中bC称为抗扰指标中输出量的基准值。

实际系统中对于各种动态指标的要求各有不同,要根据生产机械的具体要求而定。

一般来说,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以抗扰性能为主。

C图2-2 突加扰动的动态过程和抗扰性能指标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存在转速、电流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并引入转速和电流负反馈。

在二两者中采用嵌套(或称串级)联接,如图2-6所示。

将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将电流调节器的输出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系统结构上来看,电流环在里边,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面,称作外环。

这样就构成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装┊┊┊┊┊订┊┊┊┊┊线┊┊┊┊┊┊┊┊┊┊┊┊┊图2-3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ASR─转速调节器 ACR─电流调节器 TG─测速发电机TA─电流互感器 UPE─电力电子变换器*nU─转速给定电压nU─转速反馈电压*iU─电流给定电压iU─电流反馈电压┊┊┊┊┊┊┊┊┊┊┊┊┊装┊┊┊┊┊订┊┊┊┊┊线┊┊┊┊┊┊┊┊┊┊┊┊┊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属于多环控制系统,每一环都有调节器,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