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主题阅读分享课

合集下载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一)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八种课型,分别是:1.单元导读2.整体识字3.自主识字4.以文带文5.读写联动6.自主阅读7.基础训练8.展示分享(二)各课型的主要策略及方法单元导读课一、教学流程,大致分两类:1、单元导语+ 一篇精读文2、单元导语+ 浏览数篇文章二、单元导读课的过程分三步精读篇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或背一背)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

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浏览篇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在默读基础上,说一说,填写对照表。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

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1、单元导语与课文的关系,是大单元教学法的前提。

2、课文与课文间的关系。

从课文题材、结构、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课文间相同与不同。

(解决的方法:师举一,生反三。

师出示文章分析或简单对比。

生仿照、比较其他文章,也可以师把文章完成一半,另一半留给生,逐步让生自主独立完成。

)3、“单元导读”课与其他课型关系。

整体识字课处理四个关系1、阅读和识字的关系。

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以读书,带识字。

方法:将生字放在编写的短文中,短文多以课文内容缩写,尽可能将全部生字编在一个句子里或一个片断里。

2、“一主”教材和“两翼”教材中识字的关系。

“整体识字”只教“人教版”教材生字。

“两翼”教材顺其自然,不规定任务。

3、识字和写字关系,要分开处理,多识少写,先识后写。

4、“整体识字”和其他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关系。

主题阅读识字教学应吸取其他教改成果。

以文带文课解决三个问题1、教学内容的组合。

以主带翼,以难带易,篇幅互补,长短相宜,以精带略。

2、精读文在何时带出略读文,怎样带出略读文。

四种情况:①先学精读文,带出略读文。

②略读文开路,精读文登场。

③略读文放在精读文中进行教学。

④以精读文主线,数次穿插略读文。

3、精读文与略读文内容的取舍。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分享阅读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分享阅读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分享阅读教案标题:《小熊的蜂蜜》分享阅读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 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绘本《小熊的蜂蜜》的分享阅读。

三、教学准备:1. 绘本《小熊的蜂蜜》。

2. 小熊和蜜蜂的手偶或图片。

3. 一些小点心,模拟“蜂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问题“你们知道小熊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吗?”引入主题,引导幼儿猜测并引出绘本《小熊的蜂蜜》。

2. 分享阅读:教师边读绘本边用手偶或图片进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阅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如:“小熊为什么要把蜂蜜分享给朋友们?”“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等。

4. 实践活动:教师将准备的小点心分给幼儿,让他们体验分享的过程,并鼓励他们说出分享的感受。

五、教学延伸:1. 创作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分享的故事,或者制作一份“分享日记”,记录他们的分享经历。

2. 角色扮演:在戏剧区设立“小熊的蜂蜜”角色扮演区,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分享。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强调分享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分享,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和实践活动后,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语言表达和分享行为。

2. 互动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分享意识的形成情况。

3. 创作作品:通过幼儿的绘画或“分享日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小熊的蜂蜜》分享阅读的综合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在阅读中学习分享,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交技巧。

中班分享阅读教学设计

中班分享阅读教学设计

中班分享阅读教学设计分享阅读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分享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中班分享阅读的教学设计,以期对中班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通过分享阅读的活动,使幼儿能够:1. 培养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2. 领会并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3. 通过倾听、思考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4. 增强幼儿对合作学习和互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绘本故事书(可提前准备好几本);2. 提前阅读所选择的绘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3. 准备画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等辅助教具,并做好相关技术设备的调试;4. 创建一个适合分享阅读活动的环境,如阅读角、蒲团、小圆桌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引起幼儿的注意,并进入故事的氛围。

可以唱歌《读书很好玩》,以及唱《小猪佩奇》的歌曲,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展示绘本教师将所选择的绘本向幼儿展示,并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可以利用画板或幻灯片将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呈现给幼儿,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3. 分享阅读教师可以选择直接朗读绘本,逐页展示绘本内容,或者与幼儿一起探索和讲述绘本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适当的语调和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故事中。

4. 互动讨论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给予启发性的评论,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提问关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行为的问题,以促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5. 故事延伸在分享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与故事相关的活动,如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绘画等,以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6. 总结分享分享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所读的故事,回顾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鼓励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分享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幼儿园读书分享教案 幼儿园阅读教案

幼儿园读书分享教案 幼儿园阅读教案

主题:幼儿园读书共享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阅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情感。

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园阅读教育,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读书共享教案,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其热爱阅读的习惯;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选择优秀的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精选;2. 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3. 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进行相关手工制作、艺术创作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讲故事、播放音频、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并带入故事的主题;2. 阅读环节:教师为幼儿朗读故事,并指导幼儿进行跟读、表情模仿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3. 活动环节:安排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与故事相关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手段1. 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选择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选择;2. 多媒体工具:借助音频、视瓶等多媒体工具,丰富故事的表现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或服装,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故事角色;4. 手工制作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主题,准备相应的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2. 收集幼儿的手工作品和言行举止,从中看出幼儿的创意和合作能力;3.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导他们的不足,促进其全面发展。

《新语文主题读写》自主阅读课型《数星星的孩子》

《新语文主题读写》自主阅读课型《数星星的孩子》

主题阅读《数星星的孩子》
(自主阅读课型)【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学习重点词句,体会故事的情趣和用喊的道理。

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并通过课内精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新语文主题读写》中的《孵小鸡的科学家》
教学方式
一、情境导入,感知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美丽夜空生观察,师板书课题,
二、生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语句是写张衡爱观察爱思考的?
1学生自主读课文读通,读准确。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语句。

3用简单的词语、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汇报
三、学生自主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孵小鸡的科学家》
1激情导入:张衡从小聪明、爱动脑筋、善于观察,从小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一名天文学家。

接着我们走近《新语文主题读写》去了解爱迪生,体会他的聪明才智,爱动脑筋,仔细观察的优秀品质。

2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法自主阅读《孵小鸡的科学家》画出关键句子,把感悟写在旁边。

用精读指导略读,把在课文中学习的方法用在课外,达到读书交流,相互激发和共享成果的目的。

3
阅读链接:
自主阅读《行语文主题阅读》中《石门开开》、《奇妙的电子玩具》,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四季星空之歌》,进一步迁移落实课堂中所学方法,扩大阅读量。

关于阅读的幼儿园主题课程

关于阅读的幼儿园主题课程

关于阅读的幼儿园主题课程
幼儿园主题课程:阅读之旅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 通过阅读,引导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1. 阅读基础:教授幼儿正确的阅读姿势、指读方法、图画认知等基础阅读能力。

2. 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包括绘本、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

3. 阅读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阅读分享、故事会、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4. 阅读延伸:引导幼儿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将阅读所得应用于生活中。

三、课程安排:
每周安排2-3次阅读课程,每次课程时长30分钟左右。

具体安排可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方法:
1. 游戏化教学:将阅读与游戏结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到阅读中,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互动,共同探讨阅读内容,分享阅读心得。

3. 情境式教学: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内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五、注意事项:
1. 阅读材料选择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健康、有趣味性。

2. 教师在教授时要耐心、细心,关注每个幼儿的阅读进展和需求。

3. 鼓励家长参与阅读活动,与幼儿共同阅读,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2024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

2024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

2024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引言在2024年的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书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全书阅读概述全书阅读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主题或作者,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系列书籍,从而形成对该主题或作者全面、深入的理解。

全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1. 主题阅读课主题阅读课旨在通过围绕某一主题的全书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主题的全面认识。

教师在授课前,需挑选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并制定阅读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实践步骤:1. 确定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人物传记等。

2. 挑选书籍:根据主题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确保书籍的质量。

3. 制定计划: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全书阅读的进度。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提升:在课程结束时,对全书阅读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该主题的全面认识。

2. 作者阅读课作者阅读课侧重于通过全面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文学风格。

教师在授课前,需挑选作家的代表作品,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实践步骤:1. 选择作者:挑选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如鲁迅、巴金、茅盾等。

2. 挑选作品:选择作家的代表作品,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作家的文学风格。

3. 设计活动:结合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讲座、小组讨论等。

4.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深入解读作家作品。

5. 总结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全书阅读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3. 综合阅读课综合阅读课强调将全书阅读与写作、口语表达等其他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新课标下“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三课”直通“整本书”

语文新课标下“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三课”直通“整本书”

语文新课标下“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三课”直通“整本书”既然教科书有“快乐读书吧”,课堂教学就有“上‘快乐读书吧’课”这一课型,用以指导学生阅读“快乐读书吧”中的书(若在普通高中,就是“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

其目的是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爱读、会读、深读整本书,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至少包括“启动”课、“跟进”课和“分享”课三种样态。

这些课既可以在教室上,也可以在图书室上;既可以班级授课,也可以个别“小灶”;既可以规定阅读时间,也可以不确定时间;既可以由教师来上,也可以由学生来上,还可以由图书馆员和学生家长或作者来上。

1.启动课。

整本书“启动”课,教课者将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语言、最简的方式,烘托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学生恨不得马上拿起书、兴致勃勃翻开,静静地享受阅读,“浸渍”其中。

如此整个身心沉浸在阅读之中,文化的感觉有了,语言的感觉也有了。

“启动”课的“启”大致包括:(1)用心创作并演讲一段导语;(2)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既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或名人阅读此书的经历);(3)精心设计的一串问题;(4)制造一个悬念;(5)阅读策略或技巧传授,如寻读(那种快速找到特定问题答案的阅读技巧)、跳读(不理解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先跳过去)、猜读(预测情节发展或猜猜大致意思)等。

比如,“启动”五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导语:也许,你正在为“写一件难忘的事”而发愁,为“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而发呆,为“一次春游/秋游”而发傻……那么,请你翻开《红楼梦》吧!领略一下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吧!琢磨曹雪芹怎样写一家老小初见一位千金小姐(第三回),一帮顽劣孩童大闹学堂(第九回),一群青春少年放飞风筝(第七十回)……你一定不再“发愁”“发呆”“发傻”了!如果你听了,应该会翻开《红楼梦》,找到这几回来读吧!这一读,你可能就喜欢上《红楼梦》了。

2.跟进课。

整本书阅读就像跑马拉松,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加油助威;又像丛林探险,需要不断改进方案、不断调整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单元主题阅读分享课授课内容:人教课标版五上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采用读、批、注、议法学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了八篇同主题文章,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你采取了哪些读书方法?生1:本单元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这一单元的课文有《古诗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

我采用的读书方法主要是批注法,如:画记式、注释式、归纳式、联想式等。

师:真好,你不仅说出了单元主题,还把单元里的课文一个不漏地说出来。

生2:我结合“月是故乡明”这个单元主题,阅读了《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诗三首》《梦忆荷塘》《村里的打铁铺》《剪不断的乡愁》《伸出墙头的梅花》等文章,我主要采用“学思法”和“五步法”。

生3:朱熹说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我采用的就是“三到法”。

生4:我采用的是“回味法”。

……师:看来我们的读书不仅有质量,而且还非常有个性。

同学们,每当看到一轮明月时,不论是古代的游子,还是现代的旅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月是故乡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本单元的读书感受。

不妨先从单元导读入手,请大家注意从“脸庞、守望、擦亮、荡漾”等几个词语入手体会这首小诗的意境和情感。

生读(深情地):月亮,是妈妈的脸庞。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伫立守望,让思念把她划圆、擦亮,然后,就睡在这汪温柔的水里,让梦之船轻轻的荡漾,摇回我那山清水秀的故乡。

[赏评]一、起——读批注议得“主题”之意在学生采用读、批、注、议法学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了八篇同主题文章的基础上,本节课伊始,王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主题,接着深情切入主题,再抓住“脸庞、守望、擦亮、荡漾”等词语指导朗诵单元导读。

这如歌的文字,这挥之不去的柔情,此时已如“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般荡涤着学生的心灵,一款款浓浓的思乡情便由此弥漫开去。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王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正是因为课前学生充分、独特且富有个性的阅读,才使得他们对单元主题有了如此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如:学生采用的“学思法”(源自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说),“五步法”(源自子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说),“三到法”(源自朱熹:“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回味法”(源自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之说)等等,在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训学斋规》)的基础上,或批,或注,或议,使其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自然会得文章和“主题”之意。

(二)师:是啊!故乡是游子梦的摇篮,不论月盈月亏,游子的心总是在守望着家园。

读了《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这组文章,哪篇文章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哪句话勾起了你的思乡情?生1、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诗三首》中的《乡思》。

(深情地读)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

已恨天涯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勾起我思乡情的是一句名言: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仲师:是啊!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种相见难的痛苦,是一种望眼欲穿的思念。

生2:余光中的《乡愁》每句话都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几生附和着读)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相信台湾同胞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和我们同坐于月下,共话佳节了。

生3:读了于右任老先生的《望大陆》,我的心仿佛都碎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师: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生4、我印象最深的是《梦忆荷塘》中的一段话:荷塘并不大,好像月光洒下的一弯清波,但清幽、皎洁。

荷花并不多并不美丽,只是那纯洁透明的白里微微透出点粉粉的羞涩,像淡妆的仙女,娴雅而又不失美丽。

荷叶并不茂盛,是荷花的裙子飘拂在清波上,带来了美丽的幽静……师:故乡的荷塘,梦里的荷塘,我永远的荷塘啊!生5:《村里的打铁铺》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村东头那棵大槐树下,顺着祠堂的边墙搭的那间偏厦房,就是我们村的打铁铺。

它破旧,烟火把它熏烤得焦黑焦黑的。

它和旁边的祠堂、大槐树一样古老,和村里那口很深的水井一样古老。

阿奶说,有我们村子的时候,就有这间打铁铺了;阿爷却说,是有了打铁铺,才有我们这个村子的。

师:这打铁铺锻造的不仅仅是农具,改变了农村的生活,还打造了兵器,改变了农村的命运。

生6:《剪不断的乡愁》中有一句话让我对乡情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乡情何止是故乡的人,还有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大地泥土,和我们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止是‘人’呀!”师:宁恋家乡一抔土,莫念他乡万两金。

生7:《伸出墙头的梅花》中也有一句话:“西屋花园里的一切依旧,梅树也依旧。

望着飞雪中的梅树,我的心情格外机动,抚摸着斑驳的树身,我在风雪中静静地伫立在梅树下,痴迷地望着那一簇簇的花蕊,忘了一切。

”这句话中的两个“依旧”和“忘了一切”使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思乡之切。

师:梅花是最有骨气和灵魂的。

王安石眼中的梅花是凌霜傲雪,仕途不顺的陆游眼中的梅花是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

我又想到了在教材第八单元中,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梅花,又是豁达开朗。

生8:《五月槐花香》中有一句让我体会到了《桂花雨》中母亲身在他乡的感受: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村前村后一树树雪白的槐花压满了枝条,宛如一片片洁白的云。

那缕缕清香,由风儿携着,潜入村里的每个角落,溢满了人们的心田。

我的思绪也不由得随着枝头的片片白云飞向远方,飞向童年……师:这槐花香与桂花雨都蕴含着无尽的思念啊!生9:《弯弯的忧伤》是我最欣赏的文章,其中有一段:离开大舅家时,已是入暮时分,车上还在重复那首《弯弯的月亮》:“我的心中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故乡,你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文章中的这句话刺伤了我的心。

其一,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爱中有怨,怨中有忧,这是多么复杂的情感呀!其二,这篇文章特别真实,我们很多人的故乡虽然值得眷恋,但是几年、十几年不曾发生改变也是值得优虑的。

师:你是个有个性的孩子,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了。

生10:从《祖母的芒果树》中的这段我体会到了祖母与芒果树那种相依相守:每年四五月间,芒果树开了一树黄花,祖母以希望的眼光来看这一树黄花。

她的脸上虽有丝丝笑意,但笑意之中却隐藏着些许沉重。

师:祖母和芒果树与《梅花魂》中外祖父和梅花,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生10:二者都是以物抒情,表达的都是思乡恋国之情。

师:看来阅读文章时把课内与课外联系在一起的确是个好方法。

[赏评](三)师:无论是荷塘、梅花,还是文中的那弯弯的月亮,每个人的心弦都有可能因为风花雪月而触动,但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牵动文人心的,无疑是月亮,在全唐诗50836首诗中,月字一共出现了11055次,在中国人的心中,对月亮,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那么你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诗词呢?生1:王安石的《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师:相思让人夜不能寐。

生2: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一轮明月,两处浓情。

)生3: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师:朦胧的月色,愈发的让岳飞感受伤心。

生4:洪适的《渔家傲索引》: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

不知人世多离别。

师:无奈而伤感的月。

生5:陆游的《秋波媚》: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师:月亮多情,作者亦多情啊!生6: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师:不论天涯海角,我们共同守望的永远是同一轮月亮。

既然有这么多的诗人歌颂月亮,那么面对一轮皎洁明月,诗人在思念些什么呢?生7:思念家乡师:何以见得?生8: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还有吗?生9:思念亲人。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生10:还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生11: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四)师:面对一轮明月,故乡的事,故乡的景,故乡的人,一下子涌上心头。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面对一轮明月想起了什么呢?(课件出示《水调歌头》)读一读这首词的题目和序言。

能读懂什么?生1:我觉得大概意思是:苏轼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所以他大醉,一杯一杯又一杯。

此刻,苏轼面对一轮清冷的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佳句。

师:你有非凡的理解能力。

这首词是苏轼46岁所作。

这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屡次被贬,而苏辙既是苏轼的同胞兄弟,又是亲密无间的知心朋友,甚至苏辙宁愿放弃自己的所有官爵,职务,待遇,来请求皇上赦免哥哥苏轼。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屈指算算,已经与弟弟分散七年之久了。

由此,更增添的诗人的思乡之苦。

让我们运用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心领神会、寓情于声的技法按“读正确、读明白、读出感情、读出色彩”这四个步骤来读好这首诗吧!(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的情况。

)师:有些句子,我们一定要读好。

如诗的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范读,生跟读。

)师:面对这轮清冷的明月,苏轼此时心潮澎湃,在政治上,他遭人排挤,生活中,与亲人分散,无比孤寂。

在这样一个团圆之夜,他也许会问:明月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请同学们读出对弟弟的牵挂吧!(生再读)师:苏轼还可能这样问明月:明月呀,你直道团圆有人笑,哪知离别有人愁啊!读出对世事的埋怨吧!(生再读)师:尾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范读,生跟读。

)师:此时此刻,苏轼本应与弟弟,与亲人团聚,但是苏轼却不能,这时候,这轮明月显得是那样凄凉,此时的苏轼本应惆怅与苦楚,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面对世事的多变,从容淡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