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摘要:通过对国家禁止开发区面临困境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清和确定了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并在禁止开发区的保护与发展,以及保护方式、发展方向、管理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在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保护方式;发展方向;管理路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过多开发利用,加之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使得生态和环境状况严重恶化[1]。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中适时地提出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区管理的政策,拟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2-3]。其中,禁止开发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设立禁止开发区对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战略意义。

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文化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但是由于涉及范围较广,保护类型较多,管理目标不一,经费渠道,管理体制等问题,禁止开发区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因此科学地划分禁止开发区,明确禁止开发的涵盖范围,认清形势,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发展道路,达到国家设立主体功能区划的目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1 禁止开发区的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1.1 目前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不妥

《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这种分区进行国土空间开发的管理手段必须建立在划分标准合理、可行的基础上。而主体功能区划自提出之始就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划分标准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区分上:认为既定政策可操作性不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在操作层面体现的技术障碍太多,很难做到既要可行又要合理。

目前,区域经济学界和中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普遍认为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最明确,且从禁止开发区为起点进行划分有利于保证整个划分的合理性。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纲要》中已明文“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且直接衔接现有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系,将既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保护区

域作为禁止开发区的依据[4]。为了增强禁止开发区划分的操作性,有关单位在提出具体政策时,又限定“禁止开发”的内涵——禁止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活动。禁止开发区域按照有限的经营性活动的开展程度分为经营性禁止开发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和非经营性禁止开发区域(如自然保护区)。但这些规定和认识是否合理、可行呢?

对此。有学者认为,这个边界似乎比较清晰的禁止开发区,若按《刚要》中的划分办法,却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在这个规定中,“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是一个定义模糊的概念,不仅所依的自然保护区域法还不够健全,存在“自然保护区域”不能涵盖文化遗产等文字漏洞、没有覆盖全性质相同的保护区域体系等事实漏洞以及交叉分类等问题。即便连建立的9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也并非功能单一、界限明显、管理规范的区域[5]。

1.2 自然保护区整体作为禁止开发区不尽合理且很难付诸实践

尽管禁止开发区划分的相关政策中特别强调了不要望文生义地理解——“禁止开发”是禁止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的工业化、城镇化活动,但原住民业已存在且强度普遍日益加大的生产活动和伴随类城镇化人口聚集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多数仍在禁止之内列,所谓“经营性禁止”和“非经营性禁止”也不过体现在是否能发展狭义的有限度的旅游产业上。这意味着,对大多数的相关人群、对大多数的相关活动,“禁止开发”仍然可以按字面来理解。而目前在禁止开发区划定中直接以几类现有区域管理体系为确定标准,从合理性和可行性角度分析,这其中的不可当一言以蔽之:目前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系的成员大多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作为禁止开发区,即便管理最为规范、保护要求最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亦然。

1.2.1 合理性分析:目前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域大多数不必整体禁止开发

暂不论前述《纲要》中列举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系的若干漏洞,直接将四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域作为禁止开发区与现实情况不符:与国际划分标准不同,我国的保护区域主要是按照资源类型而非管理强度分类的,且其内部还实行分区管理。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域有着不同的保护对象和管理目标,其中的资源可利用程度和手段不同,发挥的功能不同,在现实中需要的保护强度不同。因此,哪怕同样是国家级,这四类保护区域的管理规定也存在显著区别,不能等同视之。

1.2.2 可行性分析:地权不清、面积过大且相关法规不支持使得将自然保护区整体禁止开发很难付诸实践

整个文化与自然遗产体系难以直接与禁止开发区的标准衔接,不仅因为不尽合理,还因为难以付诸实践。而便是自然保护区,也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规模情况和相关法规等使自然保护区难以整体禁止开发。土地权属问题是

目前造成自然保护区管理名实不副最主要的原因——保护区的诸多面积只是落在了近似一纸空文的划界图纸上,现实中在法理上也无法整体“禁止开发”。1.3 缺乏明确的经费渠道和管理体系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区域的经费渠道和管理体系极其多样其中自然保护区问题尤为突出,一些区域未设立机构或没有管理人员,一些区域管理机构兼有保护和开发双重职能,而且保护区分属于多部门管理,经费普遍不足,未纳入各级政府预算。此外,国家尚未制定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这对于禁止开发区所在地方及群众极不公平,使得管理机构也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2 目前条件下确定禁止开发区的政策建议

2.1 应及时合理调整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

我国参与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的各有关部门都制定了到2020年乃至205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准备在未来继续划定大量新的保护区域,而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格局在2008年左右就要形成。如果不及时明晰作为主体功能区划分起点的禁止开发区的确定标准,将会给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界定和配套政策制定带来更多矛盾。而且,合理调整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实施,其显然与国家标准不同的划分方案更好地反映了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2 应在保护区域体系理顺后再分区衔接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

考虑目前保护区域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地方实践经验,对于禁止开发区的划分,只能从以下两个方面想出路:或者调整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与其他功能区的划分一样,建立一个严格的指标体系进行空间上的筛选——即便是保护区域也要按此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筛选;或者梳理保护区域体系,使得中国的保护区域能够仿照IU—CN的国际标准根据保护强度来划分,以便其中的某类保护区域(从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来看,目前自然保护区与其最为接近)能够直接与禁止开发区衔接。从工作成本而言,后者更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同步开展工作:

——在禁止开发区确定标准中去掉自然保护区以外的保护区域并解决“一地多牌”问题

修改禁止开发区的确定标准,将自然保护区以外的保护区域与禁止开发区的划定标准脱钩。建议相关法规明确风景名胜区等其他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域的主要功能,明确其和自然保护区不应当交叉设置。对于已经“一地多牌”的保护区域应当根据区域现状和设置标准重新评估,明确归类,以避免这一问题造成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混乱。

——控制自然保护区规模并优化自然保护区结构,在此基础上分区与禁止开

发区标准衔接

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与保护需求相适应。自然保护区需要对规模和布局都作出调整,并与保护区土地权属的情况相适应,才可能成为主体功能区划的依据。为此,要在全面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已经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范围、界限和功能分区进行全面核查和确认;要对范围过大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并尽量同步解决土地权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整自然保护区各专业管理部门的规划,控制其数量的过快增长[6]。

2.3 国家禁止开发区不能一禁了之,要逐类拓宽保护渠道

对于社会公益保护地,需要吸引大资本参与保护。在禁渔区,要吸纳当地村民为保护力量。对各类开发项目,要信息公开,让违法开发无处藏身。在项目论证阶段,就要全面提高开发项目的信息透明度,让公众能够提前介入该项目的讨论。

2.4 确定禁止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途径

“十一五”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都被列为禁止开发区域。这些区域将会受到相关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说,不管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都属于禁止开发区域。

为了对禁止开发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实施强制性保护,及时构建职能统一、目标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的禁止开发区管理体制,是贯彻和强制实施禁止开发区环境政策、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进程的重要组织保障。禁止开发区管理模式制度设计行政管理机构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由政府所在区域的区位功能决定的。禁止开发区为社会提供的是生态服务,供给的是生态产品,这就要求禁止开发区管理体制以适应生态保护为前提,满足提供生态产品的环境管理要求,建立符合生态保护功能定位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第一,以功能定位职能,统一管理体制禁止开发区是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国家对禁止开发区实施强制性的管制原则。统一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转变禁止开发区的政府职能。第二,以强制实施生态保护为基石,设置基本空间单元的管理机构。合理的基本空间单元设置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效率主体功能区基本空间单元的合理设置对功能区划和强制实施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功能区规划基本空间单元是区划的基本单位,也是禁止开发区域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为此,基本空间单元的合理界定对区划和禁止开发区的生态保护影响深远。基本空间单元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履行生态保护职能的必要条件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基础和

根本依据是政府职能,而履行政府职能的运行载体是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机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变化。对于禁止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就是实施强制性生态保护,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权职责也应围绕生态保护被授予职权,同时履行生态安全的维护和监管职责[7]。

3 结语

面对全国主体功能区空间功能不同定位的新格局,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不仅要变革传统的经济治理模式,更要深入了解禁止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明确禁止开发区的划分,确定其保护方式和发展方向,改革自上而下高度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以实施强制性生态保护的管制原则为标准来构建禁止开发区的政府管理体制。实现禁止开发区保护和管理的法治化,实现保护区内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达贤.关于福建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资源环境问题[N].福建日报,2007-10-25(4).

[2]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是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3-17(1).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意见[S].国发[2007]21号,2007-07-26.

[4]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S].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10-09.

[5] 韩念勇.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06-10(207).

[6] 贾康.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主体功能区财税政策的转型思路[EB/OL].2008-02-15.

[7] 张孝德.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思考[J] .当代社科视野,2008-01-15(60).

表2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表2 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一、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长白松省级自然保护区 1.12 安图县野生植物类吉林汪清省级自然保护区427.56 汪清县森林生态系统 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地质遗迹 1.5 江源县地质遗迹寒武--奥陶系 吉林靖宇省级自然保护区423.25 靖宇县自然遗迹类 吉林白山原麝省级自然保护区 124.53 临江市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松花江“三湖”省级保护区 10294 吉林市森林、水域生态系统 左家省级自然保护区55.44 吉林市野生动物类通化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15.05 通化县野生动物类 腰井子羊草草原省级自然保护区 238 长岭县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23 四平市 地质遗迹类 吉林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 621.9 通榆县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 吉林集安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字岭)138.2 集安市森林生态系统 吉林罗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0.3 柳河县野生植物类 吉林抚松野山参省级自然保护区83.2 抚松县野生植物类 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610.1 扶余市湿地生态系统 吉林珲春松茸省级自然保护区1300 珲春市赤松林生态、松茸吉林明月省级自然保护区1000 安图县赤松林生态、松茸二、风景名胜区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

敦化六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10 集安鸭绿江风光带—五女峰省级风景名胜区260 四平叶赫—山门省级风景名胜区120 白山龙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420 白山青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10 白山长白迷宫省级风景名胜区30 汪清满天星省级风景名胜区56.7 三、森林公园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位置 明月湖省级森林公园14 安图县 丹江省级森林公园56.67 敦化市雁鸣湖镇 日光山省级森林公园101.33 图们市月晴镇 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244.67 吉林市丰满区旺起镇双辽省级森林公园72 双辽市 七星火山省级森林公园22.67 伊通县大孤山镇 大砬子省级森林公园18.59 敦化市大川乡 石佛洞省级森林公园7.29 汪清县大兴沟镇 叶赫省级森林公园93.33 四平铁东区叶赫镇 松原宁江省级森林公园35.41 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抚松长白山金龙湾省级森林公园280 抚松县 布库里山省级森林公园15.27 敦化市 伊通河源省级森林公园 3.88 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丰满大石门沟省级森林公园 5 吉林市丰满区旺起镇松江河祥满省级森林公园 1.52 抚松县 东丰南照山省级森林公园7.1 东丰县 东丰江城省级森林公园 6.8 东丰县 四、地质公园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长白十五道沟省级地质公园75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区域范围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自 治旗、阿尔山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 屯市 黑龙江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 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 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 铁力市、通河县、甘南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 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 县、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五大连池市、木兰县 346997711.7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浑江区、江 源区、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 黑龙江省:方正县、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 口县、延寿县、五常市、尚志市 111857637.3 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 哈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11769960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玛 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玉树县、 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格尔木市唐 古拉山镇 35339472.3 若尔盖草原湿 地生态功能区 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甘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 县、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 自治县 33827155.5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甘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 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不 包括北部区块)、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中牧山丹马场、 民勤县、山丹县、古浪县 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185194240.7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江西省: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 县、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山市 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双牌 667721234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80扎兰屯风景名胜区475石花洞风景名胜区84.66千山风景名胜区72盘山风景名胜区106鸭绿江风景名胜区824.2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 胜区 2394金石滩风景名胜区120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365.97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42野三坡风景名胜区498.5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 区 166.7苍岩山风景名胜区63凤凰山风景名胜区216嶂石岩风景名胜区120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44.7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256青山沟风景名胜区127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350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630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76松花湖风景名胜区500

恒山风景名胜区147.51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103.38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178仙景台风景名胜区32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70防川风景名胜区139五老峰风景名胜区300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720琅琊山风景名胜区115太湖风景名胜区888齐云山风景名胜区110.4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1采石风景名胜区64.85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巢湖风景名胜区800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7.43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61.2三山风景名胜区17.23太极洞风景名胜区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59.04花亭湖风景名胜区254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11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9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89.91清源山风景名胜区62普陀山风景名胜区41.95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245.74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8.2太姥山风景名胜区92.02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34.91 30.23 区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625金湖风景名胜区140莫干山风景名胜区58鸳鸯溪风景名胜区66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40海坛风景名胜区71

国家主体功能区中涉及云南部分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云南省:西畴县、马关县、文山县、广南县、富宁县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不包括建塘镇)、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勐海县、勐腊县、德钦县、泸水县(不包括六库镇)、剑川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黑颈鹤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9.11会泽县 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 生境、湿地生态系统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77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景东彝族 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 自治县、楚雄市、双柏县、南华 县 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及黑长臂猿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55.49 保山市、腾冲县、泸水县、福贡 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及野生动植物 云南大山包黑颈 鹤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192昭通市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生境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1巧家县 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多种药用植 物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39.93 屏边苗族自治县、个旧市、蒙自 县、河口瑶族自治县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 生动物 云南金平分水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0.27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南亚热带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50.58绿春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 动植物 云南文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68.67文山县、西畴县原始阔叶林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9.38景东彝族自治县、南涧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黑冠长臂猿等珍稀 濒危野生动植物 云南西双版纳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2425.1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云南纳板河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 266景洪市热带季雨林及野生动植物

河南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DOC)

附件1 河南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表1 自然保护区 序号保护区名称级别位置 面积 (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类型 1 新乡黄河湿地 鸟类 国家级新乡市22780 天鹅、鹤类等珍禽及湿 地生态系统 内陆湿地 2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三门峡、洛 阳、焦作、 济源等市 68000 湿地生态、珍稀鸟类内陆湿地 3 小秦岭国家级灵宝市15160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 珍稀动植物 森林生态 4 南阳恐龙蛋化 石群 国家级南阳市78015 恐龙蛋化石 古生物遗迹 类型 5 伏牛山国家级西峡、内 乡、南召 等县 56024 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6 宝天曼国家级内乡县5412﹒5 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 珍稀动植物 森林生态 7 丹江口湿地国家级淅川县64027 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 8 鸡公山国家级信阳市2917 森林生态系统、野生 动物 森林生态 9 董寨国家级罗山县46800 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野生动物 10 连康山国家级新县10580 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 交林 森林生态 11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 济源、焦 作、新乡市 56600 猕猴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 12 郑州黄河湿地省级郑州市36574 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 鸟类 内陆湿地 13 开封柳园口省级开封市16148 湿地及冬候鸟内陆湿地

14 青要山省级新安县4000 大鲵及其生境野生动物 15 熊耳山省级嵩县、洛宁 县、宜阳 县、栾川县 32524﹒6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16 白龟山湿地省级平顶山市6600 湿地及野生动物内陆湿地 17 万宝山省级林州市8667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18 濮阳黄河湿地省级濮阳县3300 珍稀濒危鸟类等野生动 植物及湿地 内陆湿地 19 卢氏大鲵省级卢氏县1000 大鲵及其生境野生动物 20 西峡大鲵省级西峡县1000 大鲵及其生境野生动物 21 湍河湿地省级内乡县4547 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 22 高乐山省级桐柏县9060 水源涵养林森林生态 23 太白顶省级桐柏县4924 水源涵养林、珍稀动物森林生态 24 四望山省级信阳市浉 河区 14000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25 信阳天目山省级信阳市平 桥区 6750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26 信阳黄缘闭壳龟省级新县109930 黄缘闭壳龟及其生境,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 27 金刚台省级商城县2972 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 珍稀动植物 森林生态 28 鲇鱼山省级商城县5805 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 29 固始淮河湿地省级固始县4387 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 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 一、环渤海地区 (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

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 ——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构建有 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 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综 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_中国地形图.jpg (178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_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jpg (175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3_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jpg (172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4_生态脆弱性评价图.jpg (209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5_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jpg (157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6_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jpg (152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7_开发区分布图.jpg (187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8_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jpg

(213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9_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jpg (191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0_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jpg (177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1_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jpg (249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2_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jpg (193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3_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jpg (163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4_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jpg (148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5_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jpg (168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6_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jpg (169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7_生态重要性评价图.jpg (210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8_人口集聚度评价图.jpg (158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9_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jpg (149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0_交通优势度评价图.jpg (146KB)[本篇全文] [回复文章] [本篇作者:i3721pp] [回信给作者] [进入讨论区] [返回顶部][分享到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新浪微博]2发信人: i3721pp (第十个马拉松.出发), 信区: Picture 标题: Re: 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发信站: 水木社区(Thu Jan 23 12:01:33 2014), 站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表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目录 序言 第一篇规划背景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第二节综合评价 第三节突出问题 第四节面临趋势 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一节开发理念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 第三节重大关系 第三章开发原则 第一节优化结构

第二节保护自然 第三节集约开发 第四节协调开发 第五节陆海统筹 第四章战略目标 第一节主要目标 第二节战略任务 第三节未来展望 第三篇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 第五章优化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 第六章重点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第七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发展重点 第三节其他农业地区 第八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类型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发展方向 第四节开发管制原则 第九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近期任务 第四篇能源与资源 第十章能源与资源 第一节主要原则 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 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五篇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区域政策 第一节财政政策 第二节投资政策 第三节产业政策 第四节土地政策 第五节农业政策 第六节人口政策 第七节民族政策 第八节环境政策 第九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第十二章绩效考核评价 第一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二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第六篇规划实施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

第二节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第三节监测评估 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表2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表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表4 国家森林公园 表5 国家地质公园 附件3:附图 图1 中国地形图 图2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3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 图7 开发区分布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世界文化自然 遗产 [发布日期:2011-6-9]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遗产种类长城文化遗产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7.26文化遗产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56.25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446.2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3.68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山东泰山426 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安徽黄山296 产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654.8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720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700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2.6文化遗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5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及孔林9.3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70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500文化景观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71.88 产 云南丽江古城 3.8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7.3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0.39文化遗产 北京颐和园46.97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33.05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2.34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福建武夷山1278.63 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178.91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3.73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 268.64文化遗产 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清西陵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7.82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11.96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16984.19自然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183.07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1.23文化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9245自然遗产安阳殷墟24文化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1460自然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31.1文化遗产福建土楼10.88文化遗产江西三清山229.5自然遗产山西五台山607.2文化遗产中国丹霞地貌2183.57自然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158.3文化遗产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第一篇规划背景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篇规划背景 ——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目录 序言 第一篇规划背景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第二节综合评价 第三节突出问题 第四节面临趋势 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一节开发理念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 第三节重大关系 第三章开发原则 第一节优化结构 第二节保护自然 第三节集约开发 第四节协调开发 第五节陆海统筹 第四章战略目标

第二节战略任务 第三节未来展望 第三篇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 第五章优化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 第六章重点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第七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发展重点 第三节其他农业地区 第八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一节功能定位和类型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发展方向 第四节开发管制原则 第九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近期任务 第四篇能源与资源 第十章能源与资源

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 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五篇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区域政策 第一节财政政策 第二节投资政策 第三节产业政策 第四节土地政策 第五节农业政策 第六节人口政策 第七节民族政策 第八节环境政策 第九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第十二章绩效考核评价 第一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第六篇规划实施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 第二节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第三节监测评估 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