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

合集下载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手册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手册

1、小桥涵的作用:在公路跨越沟谷、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内侧边沟水流时,常常修建各种横向排水构造物,以使沟谷河流、人工渠道穿过路基,使路基连续,确保路基不受水流冲刷侵袭,从而达到路基稳定。

2、桥涵的划分:按其多空跨径总长L和单孔跨径L0两项指标划分。

3、小桥涵设计原则:1)安全;2)适用;3)经济;4)美观;5)有利于环境保护。

4、小桥涵设计要求:行车要求、排水要求、通航要求、跨越要求等。

5、设计速度与车道宽度对应表:6、锥坡与桥台两侧相交线的坡度,当有铺砌时,不宜陡于1:1;不受洪水冲刷的锥坡可采用不陡于1:1.25的坡度。

7、小型排水构造物:指汇水面积小、工程数量较小的人工构造物,主要包括:小巧、涵洞、漫水桥、过水路面、透水路堤、倒虹吸涵洞、渡槽等。

8、小桥和涵洞的区别除按多空跨径总长和单孔跨径大小不同外,还有以下差异:1)小桥构造物处的路基一般是断开的,桥梁与路基间设有专门的过渡结构物而涵洞构造物处的路基一般是连续的,涵洞设于路堤之下,形成路堤中的一个排水孔洞;2)桥梁的宽度直接由路基宽度确定于路基填土高度无关。

涵洞处路基顶面与路基同宽,而涵洞的长度则随路基填土高度增加而增长,与路基宽度、路基填土高度、路堤边坡坡度尺寸、形状等因素有关;3)桥面设有专门的桥面系,涵洞则无。

10.过水路面:用加固路面、路肩及路基边坡的方式,允许洪水期水流从路面上流过的排水构造物。

11.倒虹吸涵洞:当横跨公路的沟渠水面与路面高差较小,而不能满足设置涵洞的最小建筑高度要求时,为避免渠路干扰,利用倒虹吸原理修建的排水构造物。

12.小桥涵的分类:1)按洞身构造形式分——管涵、盖板涵、板桥、梁桥、拱涵、拱桥、箱涵等;2)按填土分——明涵【洞顶填土高度小于0.5m,用于低填方和挖方路段】、暗涵【洞顶填土高度大于或等于0.5m,用于高填方路段】;3)按水利性质分——无压力式涵洞【涵洞入口水流深度小于洞口高度,并在洞身全长范围内水面都不触入洞顶,洞内具有自由水面】、半压力式涵洞、压力式涵洞;4)按桥涵平纵面布置分——正交桥(涵)、斜交桥(涵)、曲线桥(涵)等。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工程课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目标,《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应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侧重基本理论、实践技能的讲解,吸收新技术、新发明,融入教学内容;其次,要注重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实际动手参与设计,以此加深掌握理论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尽量使用计算机软件,使学生对软件熟练掌握,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最后,小班授课,强化多角度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除了正确灌输知识外,要加大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健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成为一个实践型人才。

通过对《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资源,增强课程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有效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重点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重点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重点2013.10.13 付孝均1、小桥和涵洞的划分: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

2、小桥涵勘测设计的步骤和内容:1)资料收集及勘测准备;2)小桥涵结构类型选择;3)小桥涵位置选择;4)拟建小桥涵址测量;5)小桥涵址调查:包括水文、地形。

地质、气象建筑材料供源以及原有桥涵和水利设施的调查。

3、小桥和涵洞的区别和差异:1)单孔跨径和多孔跨径总长不同;2)小桥构造物处的路基一般是断开的,而涵洞的构造物处的路基是连续的;3)桥梁的宽度直接由路基宽度确定,与路基填土高度无关,而涵洞的长度则随路基填土高度增加而增长;4)桥面设有专门的桥面系,而涵洞没有。

4、过水路面:用加固路面、路肩及路基边坡的方式,允许洪水期水流从路面上流过的排水构造物。

5、明涵和暗涵:明涵:涵洞顶填土高度小于0.5m的情况下,通常在底填方和挖方路段采用;暗涵:涵洞顶填土高度大于或等于0.5m的情况下,通常在填方路段采用。

6、涵洞的分类:无压力式涵洞:涵洞入口水流深度小于洞口高度;半压力式涵洞:涵洞入口水流深度大于洞口高度;压力式涵洞:涵洞入口水流深度大于洞口高度;洞身全长范围内都充满水流且无自由流水。

7、拱桥:拱桥分为三铰拱、两铰拱、无铰拱。

8、刚架桥的特点:具有受力条件好、外形尺寸小、桥下净空大、混凝土数量少、钢筋用量大、基础造价高。

9、小桥涵选型原则(安全、适用、美观、环保):1)小桥涵类型选择因综合各种因素和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权衡利弊确定;2)小桥涵类型选择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一条公路上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形式;3)小桥涵类型选择应考虑农田排灌的需要;4)小桥涵类型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桥涵址的自然特征和环境条件。

10、小桥涵多孔与单孔孔数选择:小桥涵的孔数主要根据设计流量大小、建筑高度、地基情况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培训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培训

第二章 小桥涵类型及选择
一、小桥涵的分类 1、按建筑材料分

通航要求 跨线要求 荷载要求 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要求
可编辑课件
三、小桥涵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2、设计要求
行车要求 排水要求 通航要求:
满足《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
跨线要求 荷载要求 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可要编辑求课件
三、小桥涵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2、设计要求
行车要求 排水要求 通航要求 跨线要求:
可编辑课件
三、小桥涵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2、设计要求
行车要求:
(1)满足平、纵、横面线形标准要求。 (2)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3)满足桥涵净空的要求。
排水要求 通航要求 跨线要求 荷载要求 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要求
可编辑课件
三、小桥涵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2、设计要求
行车要求 排水要求:
(1)保证设计流量顺利宣泄 (2)保证桥下一定的净空高
可编辑课件
三、小桥涵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2、设计要求
行车要求: 排水要求: 通航要求: 跨线要求: 荷载要求: 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要求
(1)纵坡要求
可编辑>课件0.5m (2)引道路基的高度要求
四、测设任务、内容及步骤 • 1、测设任务
小桥涵测设包括小桥涵外业勘测和内业设计。
外业勘测
设计资料准备 地质、地形、水文、气象
内业设计
外业勘测+内业设计——完成两套图两套表 小桥设计图, 小桥工程数量表, 涵洞设计图, 涵洞工程数量表。
可编辑课件
四、测设任务、内容及步骤 2、测设内容及步骤
外业勘测
内业设计
• 1、资料收集及勘测准备 • 2、小桥涵结构类型选择 • 3、小桥涵位置选择 • 4、拟建小桥涵址处测量 • 5、小桥涵址调查

第十四章_小桥涵勘测设计

第十四章_小桥涵勘测设计

(4)流线型洞口 当涵洞进水口端节升高,立面上形成流线型。当用于压力式涵洞时 ,可使涵内充满水;当用于无压力式涵洞时,可有效地提高涵洞的泄水 能力。
第四节
小桥涵类型选择与布置
(5)斜交涵洞洞口 当涵洞与路线斜交时,洞口布置常见的有两种方法:斜交正做 洞口和斜交斜做洞口。
1)斜交正做洞口
洞口断面N-N与涵洞中心线 垂直,与路线的中心线斜交 。
第四节
小桥涵类型选择与布置
5、按涵洞洞身型式分类:
①平置式坡涵:②平置式阶梯涵:③斜置式坡涵:
第四节
小桥涵类型选择与布置
二、小桥和涵洞类型的选择
公路小桥和涵洞的类型的选择应根据路线等级,结合当地的地 形、水 文、材料、施工等条件,按照安全、适用、经济、就地 取材、便于施工与养护的原则来选用。 1. 小桥和涵洞的选择
第五节 小桥孔径计算

2、确定小桥孔径长度L ①自由式出流:
在计算需要的桥下水面宽度B时,应该引进水流挤压系数ε:
QS g B Nd 3 . vk


当桥孔断面为矩形,则桥孔长度L=B;
当桥孔断面为梯形,则桥孔长度L=B+2mΔh;
第五节 小桥孔径计算

②淹没式出流:
桥下河槽被下游水流淹没,桥下过水断面的水深为ht,则桥下过水断面的平均 宽度(即1/2ht处)为:
第五节 小桥孔径计算 一、水流通过小桥的图式
当桥孔压缩河槽时,水流受到桥台路堤和墩台的挤压,桥前水位 抬高,产生壅水,桥下水面降低,出现收缩断面。 小桥桥下河槽一般都进行铺砌加固,不会冲刷。通过小桥桥下的 水流图式与宽顶堰相似,按下游天然水深的大小可分为自由式出 流与淹没式出流两种。 水流图式 自由出流 判别标准 ht≤1.3hk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版)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版)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独著
谢谢各位专家 恳请批评指证
2.教材的编写
1990年 全国公路及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审定大纲 1990年1月 正式第一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第 一次出版发行 2009年 出版第四版
教材背景
二、基本情况
书名: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字数:40.5万 版数:四版 印数: 80500册(截至2011年6月) 获奖: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6年)
六、作者简介
1.主要业绩 孙家驷,1940年生,从事高等教育35年,从77级—09级三十余年,每年 坚持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先后主讲《公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 计》、《道路立交枢纽设计》、《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等八门课程, 培养研究生60名,先后主持教改教研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十 余项,获省部二等奖一项。主编的《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教材列为 “十一五”国家重规划教材。曾获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交通系统优秀 教师,交通部吴福振华优秀教材编写
《公路勘测设计》(第二版)2004年 75.5万字 版社 院优秀教材二等奖 院优秀教材二等奖 独著 《道路立交枢纽设计》1996年 35万字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一主编 《高速公路》1992年 35万字 人民交通出版社 参编 独著 人民交通出
《道路概论》(第二版)2008年 29.3万字 人民交通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四、教材特色
1.教材配合教学改革,为全国首编第一本统编专业课教材,填 补了国内空白; 2.教材以小桥涵测设为主线,紧密结合生产,理论与实践结合, 是一本学以致用的专业课好教材; 3.教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图文并茂,文字精炼,经四次改 版重编,使教材更成熟、更完善、质量更高,全书插图共 234幅,设复习思考题100余题;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2)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2)

1、工程地质调查:一般采用目测和访问相结合的方式;2、挖(钻)探:当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可用挖探、钎探或钻探;对简单地形地质条件的小桥涵,可只设一个勘探点,对于地质条件复杂,跨径较大的不应少于两个勘探点;按照宽顶堰流假定,小桥下的水流可有自由出流和非自由出流两种水力图示:自由出流:当下游水深小于或等于1.3倍时,桥下为临界水流状态;特点:桥下游天然水深不影响桥下水出流,桥下的过水量仅与桥下临界水深有关;非自由出流:当下游水深大于1.3倍临界水深时,由于下流水位的顶托作用,桥下临界水深被淹没,桥下水深为天然水深,形成非自由出流;特点:此时桥下游水深直接影响桥下水流出流,使桥下流速降低。

过水流量比自由出流有所减少;八字式洞口的适应条件:适用于涵洞跨径宽度基本与河沟宽度基本一致,无需集纳和扩散水流或仅为疏通两侧农田灌溉时的情况。

端墙式洞口的适应条件:多用于宽浅河沟或孔径压缩较大的情况和函台较高的情况,能适应各种不同路基边坡的情况。

压力式洞口的特点:进口完全被淹没,整个洞身被水流充满,无自由表面,整个洞身呈有压力状态。

半压力式洞口的特点:进水口被淹没,但整个洞口仍有自由水面,洞口呈有压力状态小桥涵计算主要包括内容:1、确定小桥涵孔径和孔数;2、确定河床加固的类型和尺寸,上下游所需消耗能力设施的类型和尺寸;3、计算确定壅水高度,小桥桥面最低高程或小桥涵顶上的最低路堤高度;4、确定桥跨布孔方案;1、小桥涵的作用:在公路跨越沟谷、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内侧边沟水流时,常常修建各种横向排水构造物,以使沟谷河流、人工渠道穿过路基,使路基连续,确保路基不受水流冲刷侵袭,从而达到路基稳定。

2、桥涵的划分:按其多空跨径总长L和单孔跨径L0两项指标划分。

3、小桥涵设计原则:1)安全;2)适用;3)经济;4)美观;5)有利于环境保护。

4、小桥涵设计要求:行车要求、排水要求、通航要求、跨越要求等。

5、设计速度与车道宽度对应表:设计速度(Km/h) 120100 80 60 40车道宽度(m)3.75 3.75 3.75 3.50 3.506、公路桥涵设计荷载组成: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车道荷载与车辆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

河南理工大学公路小桥涵勘测石盖板课程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公路小桥涵勘测石盖板课程课程设计
(1)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 悉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 量。
(3)课程设计的成果为计算书 1 份和手工 A3 图 2 张以上。要求计算书内容 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 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1.3 设计资料: 1.3.1 工程概况

22+(177.10-176.70)2

由河床断面为严重堵塞和弯曲的周期性水流,查表可得:
m=15
由谢才—满宁公式求得:
21
V= mR 3i 2
2
1
=15×1.443 0.012
=1.913(m/s)
形态断面处流量:
Qs =w·v =18.05×1.913
= 34.53(m³/s)
频率周期换算:
5
河南理工大学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构造物平面示意图
3 涵洞设计流量计算及孔径选择
3.1 涵洞设计流量计算
由任务书可知:P=1/10 洪水时,
最大水深:
H=179.30-176.70
=2.60 m
故有 B/H=11.0/2.6
因此,水力半径
=4.23<10
过水面积 R=
湿周
形态断面面积为:
在设计图纸上用标高引出线将以上数据标于设计草图相应位置处。
4.3.2 涵底标高计算
3.2 涵洞孔径选择
3.2.1 涵洞孔径选
初定 hd
3.9m 则 0.5m ,涵洞高度
H hd 3.9m 0.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公路小桥涵课程设计1. 设计方案的拟定1.1. 选择涵洞类型由设计任务书可知需要在某三级公路上拟建一道交通涵洞,该地区为第12暴雨分区,由地形图可确定汇水面积为285.0km A =,汇水区表土为黏土,主河沟平均纵坡%0.2=z I ,汇水区内主要为山区水稻田,汇水面积重心与桥涵位置距离为km 56.0。

涵洞类型有石拱涵、石盖板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钢筋混凝土箱涵、倒虹吸管涵波纹管涵、砖拱涵。

这些涵洞类型中,石拱涵、石盖板涵、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都只适用于设计流量在10m 3/s 以下的河流,有后面计算可知这些涵洞的泄水能力不能满足本次设计;而倒虹吸管涵是用于灌溉的因此也不符合;而砖拱涵的承载能力很低,因此也不符合本次设计需求。

结合各类型涵洞特点和设计需求以及达到总造价最低的原则,本次设计需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2. 进出水口形式八字式洞口构造简单,建筑结构美观,施工简单造价较低。

常用于河沟平坦顺直、无明显沟槽,且沟底与涵底高差变化不大的情况。

结合以上各洞口类型特点和设计资料,本次设计涵洞进出口形式选用八字式洞口。

2. 涵洞水文、水力计算2.1. 涵洞水文计算本设计采用径流形成法法计算涵洞的设计流量。

2.1.1. 确定计算参数根据公路技术等级确定设计洪水频率251=P ;依据285.0km A =,%0.2=z I ,查附表求得地貌系数09.0=ψ;根据汇水面积285.0km A =,查表得汇流时间min 30=τ;根据土壤黏土,确定吸水类属为Ⅱ类;由设计洪水频率251=P 、min 30=τ、Ⅱ类土、暴雨分区为12,查表得径流厚度mm h 41=。

2.1.2. 设计洪水量计算γβψ⋅⋅⋅-=5423)(A z h Q s1185.0)1041(09.05423⨯⨯⨯-⨯=)/(64.133s m =由于汇水面积较小,按简化公式计算时偏差较大,用公式)/(56.03s m hA Q s =计算比较,取其中较小者。

85.04156.0⨯⨯=s Q )/(52.193s m =故取 )/(64.133s m Q s = 2.2. 涵洞水力计算Q假设涵洞净空高度: m h d 5.2=; 进水口和壅水降落系数: 87.0=β; 进口涵洞净空高度: m 5.0=∆; 则涵前水深: m h H d 3.287.05.05.2=-=∆-=β; 盖板涵的涵洞净宽:m HQ B s48.23.2575.164.13575.15.123=⨯==;根据《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泄水能力及水力计算表确定所选定型涵洞有关数据:跨径: m L 00.3=;净跨径: m L 40.20=; 净高: m h d 5.2=; 临界水深: m h lj 82.1=; 临界流速: s m v 22.4=; 泄洪能力: m Q 343.18=3. 几何设计3.1. 尺寸拟定3.1.1. 拟定常规尺寸(1) 涵底纵坡涵I :根据河沟纵断面地面线的天然纵坡拟定为2%。

(2) 铺地厚度铺底h :拟定为30cm 厚的浆砌片石。

(3) 涵底高程涵H :按涵底中心地面高程下挖(清底)cm 30~20推算。

(4) 涵洞埋深(从铺地算起往下至基础底面):要大于当地冻深1.0m 。

(5) 进、出水洞口形式采用八字墙,洞口尺寸: ①八字墙垂直顶宽a=40cm ;②墙身与其基础垂直襟边e 取20cm ; ③墙身背面垂直背坡取4:1;④墙身端部断面的高度端h :以端部露出底面高cm 40~20推算;⑤墙身根部断面高度根h :按帽石底面算起至基础之高差;⑥本涵桥面板厚24cm ,铺装层厚9cm ,台帽厚(帽石顶面宽度)取40cm 。

3.1.2. 本涵洞经拟定的尺寸1. 八字墙端部露出地面的高度拟定为20cm ,根部高度以其基础顶面自安全带出檐的下缘降低10cm 考虑,八字墙垂直顶宽取40cm ,垂直背坡取为4:1,墙身基础与涵身基础等厚为60cm ,并与涵身做成同一坡度,即2%,标于进出水口的端部。

2. 基础埋深根据当地冻深确定为150cm ,标于出口端部相应位置处。

3. 基础厚度拟定为60cm ,填土高度150cm 。

4. 涵底铺砌拟定为30cm 厚的浆砌片石。

5. 涵身与基础按同一坡度设计,坡度取为2%,标于相应铺底顶面。

6. 截水墙宽度取为40cm ,埋深与基础同深,并将其宽度标于进出口截水墙处。

4.2. 涵洞纵断面上有关尺寸和高程的计算 4.2.1. 洞身部分的高程和尺寸 (1) 路基设计高程根据地形图,查算出涵位中心桩号处的路基设计高程分别为:m H 5.105=设m H H 425.105%275.35.105=⨯-==上设下设(2) 涵底高程计算根据涵位中心桩号处原地面高程(在此以沟H 表示)减去30cm 清底厚度(即清h )得出,即 m h H H 32.993.05.99-=-==清沟涵 (3) 确定进出口处的建筑高度及涵洞中心涵台高度 ①进水洞口高度2----B I H h h h H h ⨯-=涵涵板铺装填上设进净 cm 43202.075.32.9909.024.05.1425.105=⨯-----= ②出水洞口净高2----BI H h h h H h ⨯+=涵涵板铺装填下设出净cm 44702.075.32.9909.024.05.1425.105=⨯+----= ③涵洞中心净高)---铺板中涵填中设中净(h h H h H h +=cm 447)09.024.0(2.995.15.105=+---=将以上计算结果标于设计草图相应位置。

④进出水口建筑高度cm h h h h 465924432=++=++=铺板进净进cm h h h h 480924447=++=++=铺板出净出⑤涵洞中心涵台高度cm h h H 537904470=+=+=中台其中0h 为涵台基础顶面至铺底顶面的距离,其值为基础埋深减去基础厚度,本设计基础埋深取150cm ,基础厚度取60cm ,故设计取cm h 900=。

4.2.2. 涵长计算cm H H H 5.6222.99-425.105-===涵上设imch H m B L ++-+=1)(211进m 32.65.102.014.0)65.4225.6(5.175.3=⨯++-⨯+=imch H m B L -+-+=1)(222出m 48.65.102.014.0)8.4225.6(5.175.3=⨯-+-⨯+=涵洞全长:m L L L 80.1248.632.621=+=+=4.2.3. 进出水口八字翼墙计算尺寸本设计进出水口处八字翼墙基础埋深与涵身埋深基深h 取值相同,翼墙基础厚度cm h 60=墙基。

(1) 进水口处翼墙根部断面高度:)(墙基基深板进净进根h h h h h -10-++=cm 536601*********=-+-+=)(;翼墙端部断面高度:cm h h h 110206015020-=+-=+=墙基基深进端;上式中10cm 为使八字翼墙美观,在墙顶设的一个小平台高度,20cm 为翼墙端部断的露出地面的高度。

(2)出水口处翼墙根部断面高度:)(墙基基深板出净出根h h h h h -10-++=;cm 551601501024447=-+-+=)(翼墙端部断面高度:cm h h h 110206015020-=+-=+=墙基基深出端其中10cm 为根部高度自安全带出檐降低10cm ;150cm 为埋深;60cm 为基础厚度;20cm 为翼墙端部露出地面的高度。

4.3. 涵洞平面图上有关几何尺寸计算 4.3.1. 净跨径0L根据流量计算结果选择,本设计依据标准图,采用标准跨径m L k 00.3=,钢筋混凝土板在两边韩台上各搭接30cm ,故取m L 40.20=,将此数据标于平面设计草图上的相应位置。

4.3.2. 涵台半剖面和平面图上的有关尺寸 (1)涵台底面的底宽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本涵台底面的底宽取50cm 。

(2)基础襟边宽度取20cm 。

将以上数据标于剖面和半平面图的设计草图相应位置。

4.4. 半洞身和洞口立面图上有关尺寸计算 4.4.1安全带尺寸板涵边部快件采用预制和安全带一起浇筑,故安全带长度与板长相同,板长取300cm ,扣除两侧的预留缝隙各2cm ,因此取296cm ,标于相应草图的位置。

4.4.2涵台高度前已算过为537cm 。

4.4.3台帽厚度前以取定为40cm 。

4.4.4设计板厚前以取定为24cm 。

4.4.5桥面铺装前以取定为6cm 防水混凝土加3cm 沥青混凝土铺装,共9cm 。

4.4.6涵台基础尺寸cm b s B 90502022=+⨯=+=台基将上述六项的尺寸标于洞身剖面图上。

4.5. 局部剖面图的尺寸根据现场地形进行的进出口布置结果,进出口各有一对八字墙水流扩散角0β相同,取 300=β,故本设计进出水口八字墙左右对称。

4.5.1. 翼墙根部和端部断面背坡0n根据公式正翼墙)正(75.330cos 5.130sin 4cos sin 0=⨯⎪⎪⎭⎫ ⎝⎛+=⎪⎭⎫ ⎝⎛+=ββm n n式中:β——八字墙张角,即αββ+=0; α——涵洞斜交角,取为0; 0β——水流扩散角;n ——翼墙背坡。

4.5.2. 翼墙墙身根部断面与基础顶面的交线的垂线间夹角δ由公式得:⎥⎦⎤⎢⎣⎡-=正正001tan arctan n m βδ 因为本涵为正交涵,水流扩散角皆为 30,上下游四个八字墙左、右各堆成。

因此有反正δδ=,即:'=⎥⎦⎤⎢⎣⎡⨯=472175.35.11-30tan arctan δ 4.5.3. 上下游洞口根部断面总高度上游洞口: cm h 536=进根 下游洞口: cm h 551=出根4.5.4. 翼墙墙身根部与端部断面墙顶,顺端墙方向平面投影宽度cm a c 4630cos /40cos /=== β考虑八字墙根部小平台的影响,经计算进水口两个八字墙根部断面墙底顺墙方向投影宽度cm n h c d d 9.18875.3/53646/0131=+=+==进根出水口两个八字翼墙根部断面墙底顺端墙方向投影宽度cm n h c d d 9.19275.3/55146/0'3'1=+=+==出根进水口两个八字翼墙端部断面墙底顺端墙方向投影宽度cm n h c d d 3.7575.3/11046/042=+=+==进端出水口两个八字翼墙端部断面墙底顺端墙方向投影宽度cm n h c d d 3.7575.3/11046/0'4'2=+=+==出端4.5.5. 翼墙洞口正投影长度涵端根进、出I m h h m G ⋅±⋅=1)-(cm I m h h m G 39.6351502.05.111105365.11-(=+⨯+-⨯=⋅+=)()涵进端进根进cm I m h h m G 96.6961502.05.111105515.1-1-(=+⨯--⨯=⋅=)()涵出端出根出上式中预加的15cm 为八字墙顶小平台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