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选材

合集下载

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3篇_初三作文_

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3篇_初三作文_

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3篇九年级作文指导课1:作文专题指导教案之一—选材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

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

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xx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

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

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

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20xx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初三作文教学案(三)选材

初三作文教学案(三)选材

选材指导与训练【训练新目标】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导写零距离】众所周知,修房子要根据需要选择建筑材料,缝衣服要根据爱好、季节选择布料,同样的道理,写文章要选择使用恰当的材料。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秦牧说:“好比一颗菜,要摘取最嫩的菜芽来炒肉丝,才上味……‘尖端’材料才能炒出佳肴。

”可见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选择好那些能够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并结合中心的需要作出恰当地剪裁,做到安排材料详略得当,否则不但不能丰富文章内容,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

一、选材的注意点首先,要围绕主题。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即所选择的材料一定为中心服务,并根据与中心远近确定材料的详略;其次,要真实典型。

所谓“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事,写出来才可能具体、准确、生动、感人,才有可能打动读者。

所谓“典型”,就是说所选的材料要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代表性。

不要误以为只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才是典型材料,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小的事情也同样典型,只要这些小事有深刻的意义,能反映深刻的主题,所谓“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便是如此。

第三,要生动新颖。

所谓“新”,就是题材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

“文章切忌随人后”,选材更是如此。

同样一个主题,如果选取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来表现,就会使文章显出新意;或变换一下角度,变换一下思维方式,选用那些别人用过但还能挖掘出新意的材料,写出的文章也能令人耳目一新。

第四,要避免雷同。

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心,这样,中心会更突出,人物形象会更丰满。

因此,选材时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毫不吝惜地删去那些雷同的材料。

除此之外,选材还要注意:1、积极健康,不涉禁区。

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1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如何选取好的作文题目,对于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在作文专题训练中进行选材。

一、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材选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来选择,要既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写作任务,又能够留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描写性、叙事性的作文题目,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组织文章结构、运用基本的描述词语,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有深度的论述性、议论性的作文题目,以提高其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

二、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作文题目可以根据当前正在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等来选择作文题目。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同时也能够帮助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比如,可以以学习的课文、小说、诗歌等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叙述、描写、演绎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三、结合时事热点选择作文题目时事热点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是必然的,因此,也可以根据一些时事热点来选择作文题目。

具体来说,可以选择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环保问题等等,让学生以这些题目为背景,展开一些思考和探讨。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不仅在语文思维上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从社会问题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启示。

四、开放性选题开放性选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对自己“全部人生的期望”、对未来的规划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开放且广泛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

总之,无论从哪一个侧面评估选题,都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来选择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第一篇: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中考作文——选材教案记叙文就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通过人物或事件或景物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

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中心,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

文章的中心,无外乎“亲情空间”“友情天地”“故乡眷恋”“自然怀抱”“感悟历史”“讴歌生命”“拥抱幸福”“品味孤独”“直面挫折”“敲击心灵的音符”“逆境抗争”等等。

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

就像蜜蜂采花粉酿蜜一样,不是所有的花粉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的花粉,经过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例子:PPT5--8 【点评】本文是对人内心精神家园的讴歌。

对于一个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年,对这个地方有过热情的人,这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乡土”。

也就是精神上的“家”。

这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为表达这个中心,作者抓住爷爷的孤独,“爷爷”在“奶奶”的葬礼后被子女带到城里,在外人看起来是晚年生活有了依靠,但在内心,“爷爷”却远离了那给他无限经历的“家”。

作者对“爷爷”在远离家园后的一系列描写是那么细腻,丝丝入扣,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感抒发很到位,能突出中心。

这就是围绕中心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没有材料,就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即使观点再新颖、再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使人印象不深。

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

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材料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常见的选材失误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死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

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成亲眼所见;自己的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可以无中生有地成为文中的亲朋好友。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作文教案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作文教案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作文教案范文3篇写作文的时候筛选素材很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怎么选材作文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作文教案范文一1.明白作文选材的内容:“我”的真实生活,“我”的真切体验。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小角度、围绕中心、真实新意。

3.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 ,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1.根据学生在选材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

2.通过对作文的选材训练,提升学生作文选材的能力。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佳作示范1课时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没有材料,就等于没有砌墙的泥沙。

大家平时写作后,老师常常会评论同学们的文章说:“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

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也常感到不知该确定什么中心,选择什么材料。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怎样选材”的问题。

【版权所有:21教育】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1.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1)何谓立意?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串首尾。

(2)何谓选材?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3)两者关系。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

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2.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对“选材”的具体要求,引起学生对选材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1)生活中的材料很多,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择,确定好详略。

根据教材98页《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判断详略及其好处。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一、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筛选素材的能力;3. 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选材特点;3. 练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筛选和运用素材。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作文选材的重要性1. 讲解作文选材的意义和作用;2. 分析选材不当可能导致的问题;3. 引导学生认识选材的重要性。

第二章:作文选材的原则1. 真实性原则:选材要真实、可信;2. 典型性原则:选材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3. 相关性原则:选材要与主题相关,有助于表达主题。

第三章:作文选材的方法1. 生活积累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2. 阅读拓展法:从阅读中获取素材;3. 想象创意法:运用想象力创造素材。

第四章:优秀作文选材案例分析1. 分析优秀作文的选材特点;2. 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选材方法。

第五章:学生作文选材实践指导1. 指导学生筛选和运用素材;2. 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检验选材效果;3. 点评学生作文,提出改进意见。

六、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七、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筛选素材的能力;3. 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选材特点;3. 练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筛选和运用素材。

十、教学内容:第六章:作文选材的创意运用1. 讲解如何运用创意选材,使作文独具匠心;2. 分析创意选材的方法和技巧;3.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选用独特的素材。

第七章:作文选材的多样性1. 讲解如何选用多样化的素材,丰富作文内容;2. 分析多样化素材的选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样化的素材。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一、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作文质量;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宽写作思路;4.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作文选材的重要性2. 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3. 作文选材的方法与技巧4. 生活素材的积累与运用5. 创新素材的发掘与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选材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选材的重视;2. 讲解:介绍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3. 练习:让学生进行选材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材心得和优秀作文,互相学习和借鉴;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选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学生写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3. 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能力;4. 学生对创新素材的发掘和运用能力。

六、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六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作文的时代感;2. 分析社会热点素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从社会热点中提炼主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社会热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分析社会热点素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举例说明;3. 练习:让学生从社会热点中提炼主题并进行选材练习;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材心得和社会热点作文;七、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七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历史素材;2. 分析历史素材的价值和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历史素材在作文中的作用,引起学生的重视;2. 讲解:分析历史素材的价值和运用方法,举例说明;3. 练习:让学生进行历史素材的选材练习;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材心得和优秀作文;八、教案名称:选材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八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提高作文的意境美;2. 分析自然风光素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作文训练选材 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作文训练选材  教案

作文训练选材教案教学目标:1、针对作文选材中易出现的常见问题,教会学生选材的方法;2、在评论学生作文、欣赏佳文的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学生习作、佳作在选材上的探讨,提高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

教学难点:明白选材中易存的问题及正确的选材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专门学习作文选材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

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取好的材料,才能满足表现主题的需要。

(一)什么是选材:1、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2、对于一篇好作文来说,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二)材料的来源1、材料从生活积累中来。

从简单的生活中挖掘独特的体验。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

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从前熟视无睹的平凡小事中的美:从一次打水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一声问候体察到交际的重要;从别人的不拘小节里体会宽容的魅力……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2、材料从阅读中来。

把教材作为丰富的作文资料库。

我们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教材的探究中,初中十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

我们应充分重视这一“资源”,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再现于作文中,那么,我们的作文一定不是干瘪之作,而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的“大气”之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佘山学校潘文冬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

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

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8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

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

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

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2008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走进那张“牛皮癣”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

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

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

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

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

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

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

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

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

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

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

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

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

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

”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

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

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

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满分解密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

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

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

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

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二是材料的情感美。

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

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

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

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

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

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

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⑶选底蕴深厚的材料。

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

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结合优秀作文,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分析满分秘诀。

考题回放(2008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

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

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在这优美的自然风景。

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

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满分例文解秘走在历史的画廊里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

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

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

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

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

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处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微笑。

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

低头,弯腰,又站起。

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串的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

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

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

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满分秘诀: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明:⑴材料横贯古今。

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

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

⑵材料感情浓郁。

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

⑶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出鲜明的个性。

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具体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

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苦与甜是相对的,苦与甜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些从小肯于吃苦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

而从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心灵上的苦难。

正如俗话所说:“能吃苦的人吃半辈子的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的苦。

”读完上面的材料后,请以“苦与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亲人或朋友“苦尽甘来”的故事,展开时,对“生活之苦”要“泼墨如云”,对“生活之甜”则可以一笔带过;写议论文,则可以以李时珍、李世光等人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作为素材,提出“在苦难中走向成功”的主题,为充实文章,写作时要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格言,让观点水到渠成。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取材,有句话说得好:“自讨苦吃会增加生命的高度,历尽忧患方能挥洒生命的昂扬。

”从反面切入,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

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