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诊疗方法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概述】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有余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高钠、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是代偿所致。
约占高血压病人95%。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早起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但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
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1天之内,白昼和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
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早期喀喇音,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
2、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起表现为心排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官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临床上表现: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肾脏疾病:蛋白质、肾功能损害、(轻度肌酐升高)、肾衰竭;4、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症状性动脉疾病;5、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诊断要点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不仅与血压升高的水平有关,也须结合患者具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的靶器官损害作全面的评价,危险度分层亦是治疗的目标与预后判断的必要依据。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高血压病诊疗方案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高血压病诊疗方案心内科中医在高血压病的诊疗方案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长期不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中医具备综合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能够辅助西医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优势和具体的诊疗方案。
首先,中医注重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原因导致的。
而不同的病机病理表现对应着不同的病证类型,如肝阳上亢类型、肝火上炎型、肾阴虚型等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辨证分型,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样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次,中医强调治疗的整体性。
在中医看来,疾病不仅仅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整体健康状态的反映。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不仅仅关注血压的变化,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等因素,从而全面地进行调节和治疗。
中医通常采用多种疗法,如针灸、中药、推拿等,对患者进行全身的调理。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的进展。
同时,中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中医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预防和养生。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中医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病情,并且对心血管系统的保健起到重要的作用。
针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有降血压、扶正固本的中药方剂。
比如桂枝加味降兰汤、天王补心汤等。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的微循环,增加心脏收缩力,扩张血管等多种途径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此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产生降血压的效果。
除了药物和针灸,推拿按摩也是中医处理高血压的手段之一,通过按摩穴位和推拿全身来达到缓解病情、调理机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内科中医在高血压病诊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治疗的整体性以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这些特点使得中医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能够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高血压长期持续不控制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疗工作,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了高血压诊疗规范,综合运用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在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中,首先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发病年龄、病情进展、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时主要观察面色是否潮红、浮肿、外周血管状况、心音、肾区压痛等。
同时需要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体重、身高和腰围等指标。
二、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等。
血液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血脂、肾功能和糖尿病等相关指标。
尿液分析可以观察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等情况。
心电图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可以了解血管狭窄和血流速度等情况。
三、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是判断患者的整体危险程度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评估的内容包括血压水平、吸烟、饮酒、血脂、糖尿病、体重和运动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不同级别,以便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等。
饮食方面应限制盐摄入、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体育锻炼应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
五、随访管理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管理。
随访的频率和内容取决于患者的危险程度,一般来说,低危患者每年随访1-2次,中危患者每半年随访1-2次,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每季度随访1-2次。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如芦沙坦50mg,1次/d,缬沙坦80mg,1次/d。
24h动态血压监测:目 前, 2 4 h 动态 血压参数的 正常值,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内推荐 的参与标准是24h均值<17.3/10.6kpa (130/80mmHg),白昼均值< 18/11.3kpa(135/85mmHg),夜间均值 <16.6/10kpa(125/75mmHg),高血压 标准国内未见报道,国外有人建议24h均值 ≥18.7/10mmHg(140/90mmHg),为治疗 标准。
在高血压患者中,99%的病因不明,称之为 原发性高血压;1%的高血压仅为某种疾病 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2.临床 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一般起病缓慢,早期多无 症状,偶尔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 高。可有头昏、眼花、耳鸣、心 前区不适、心悸等症状,症状与
血压水平不一定呈正相关。
体检:血压升高,主动脉瓣 区第2心音亢进,后期可有 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 征象。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目录
01. 高血压概念
02. 临床诊断
03. 治疗
04. 分期标准
01.高血压 概念
高血压(hypertension)指动脉收缩压 和舒张压持续升高,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 率低、治疗率低、治愈率低等特征,而且是 脑中风、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 危险因素。
胸片、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 左室肥厚改变。
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的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缓进型高血压多数患者无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
若血压长期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
1.1.2 急进型高血压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明显,如头痛剧烈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血压迅速升高,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明,后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1.1.3 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危象: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易怒、视力模糊、腹痛腹胀、尿频尿少、排尿困难等,有的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发热口干、出汗兴奋、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等;严重者,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迅速缓解。
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蠓,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1.2 理化检查1.2.1 常规检查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保护其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高血压的诊疗规范。
下面是高血压诊疗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根据高血压的定义,成人血压≥140/90 mmHg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是老年人,为了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血压目标可适当调低。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至少两次不同时间的测量,以确保准确性。
测量时应使用标准血压计,患者应坐立两种姿势测量。
对于测量出现较大差异的患者,建议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诊断,如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危险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检查和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法,旨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
常见的非药物治疗包括:1.饮食控制:减少盐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
2.体育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至重度体育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3.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4.控制体重:减轻超重和肥胖对于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5.压力管理: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1.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β受体阻滞剂: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心脏输出和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的效果。
3.ACEI和ARB: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降低血压。
4.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减少体液静水压,降低血压。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给予个性化调整,以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戈瘦克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疗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高血压的基层诊疗指南,为广大患者提供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高血压患者调查高血压的诊断取决于严密的高血压患者的调查。
应调查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体重、身高、饮食习惯、高血压的家族史、饮酒习惯、兴奋剂的使用、药物过敏史等临床信息。
2、基本检查基本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心率、呼吸、口唇、牙龈、舌苔等口腔检查、颈动脉和颈静脉听诊、心跳、心音、肺部和腹部检查、四肢的浮肿和动脉搏动触诊、视力和眼底检查、尿蛋白定量、尿酸、血锌、血钾降低时收缩压、晨起时空腹血糖(FPG),实施完整的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检查肾功能、肝功能、血清脂肪、尿素、肌酐和电解质,及必要的其他检查。
3、目标收缩压和舒张压目标收缩压须在瞬时的条件下保持在130mmHg以下,目标舒张压须保持在80-85mmHg。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之一:(1)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注:出现高危因素的病例应严格控制血压水平)(2)收缩压≥10mmHg、舒张压≥5mmHg的波动(3)骨质疏松、心脏衰竭、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4种。
在基层诊疗中,主要选用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程度、基础疾病和体检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
5、其他干预措施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生活。
这包括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饮食、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6、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患者长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患者应认识到长期服药的重要性,理解药物的剂量和作用机制,并且定期复诊,跟踪检查血压和身体指标的变化。
高血压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高血压分级诊疗技术方案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险度将高血压分为多个级别。
根据该分级,可以制定适合不同阶段高血压患者的诊疗技术方案。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99mmHg。
对于一级高血压患者,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盐分摄入;适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增加体力活动;戒烟。
生活方式干预一般需要至少6个月的持续改变才能有效降低血压。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血压未能满足目标,可以考虑单药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CC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估。
二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
对于二级高血压患者,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制盐分摄入、增加食物中富含钾、镁和钙的摄入、控制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等。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不能满足目标,可以采用联合用药治疗。
联合用药的选择可以是利尿剂加上ACEI/ARB或利尿剂加上CCB。
三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80mmHg,舒张压为≥110mmHg。
对于三级高血压患者,除了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联合用药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例如,对于那些伴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加用顺铂类和/或利尿剂。
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谨慎使用ACEI/ARB类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和定期复查。
血压监测可以通过自测血压仪进行家庭或工作场所监测,这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血压数据,帮助监测血压的控制效果。
定期复查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一般建议至少每年一次。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诊疗还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技术,如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 者的95%。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 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有头痛、 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高 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 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 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 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 诊断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
主讲人(医生):饶炎丰
人体血管循环系统
人体血管循环系统
人的大脑
高血压病概述(一)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
(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 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 (<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 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 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 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逐 渐增加,我国已超过一亿。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 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减少病人、家庭及社会的 负担,但目前知晓率、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心排血量和周围血管阻力是影响体循环动脉压的两大因素, 前者决定于心收缩力和循环血容量,后者则受阻力小动脉口 径、顺应性、血液粘稠度等的影响,主动脉的管壁顺应性也 影响血压的水平。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全身和局部神经、 体液因子的调节下不断地消长以维持人体血压的动态平衡、 生理性波动以及应激时的反应。血压的急性调节主要通过位 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实现,血压升高时感受 器传入冲动增加,使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而迷走神经张力上升, 从而下调血压。此外,位于心房和肺静脉的低压感受压器,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及中枢的缺血反应也参与 血压的急性调节。血压的慢性调节则主要通过对水平衡作用 影响循环血量来实现,其中肾脏对血容量的调节及肾素-血 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起主要作用。如上述各种调节 机制失代偿,导致全身小动脉阻力增加或(和)血循环容量 增加,则出现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有:
高血压概述(二)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 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 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 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 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 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 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 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 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 息后可消失。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 心、呕吐。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 状明显。但是有的病人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是需要特 别注意的。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 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脑血栓及脑溢血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
高血压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的高血压,又 称高血压病。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 高,则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瓜。在高而 斥的分类方面,还有其他多种划分法。如根 据年龄可分为老年人高血压和儿童高血压; 以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高 血压。
(一)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 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 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脑血管意外:脑血栓和脑溢血
脑血栓图 脑溢血图
脑出血CT图片
高血压病的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二)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
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 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 -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 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 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 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 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 那么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高血压病的病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遗传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双亲均有高血压的正 常血压子女(儿童或少年)血浆去甲痛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明显较无高血 压家族史的对照组高,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亦高。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 血压家族史者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 高血压病者则高2~3倍,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虽然生活环境 相同但前者更易患高血压。动物实验已筛选出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株(SHR), 分子遗传学研究已实验成功基因转移的高血压动物,上述材料均提示遗传因 素的作用。 (二)饮食 1.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 关,在摄盐较高的侰,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有报告显示高血 压患病率和夜尿钠含量呈正相关,但亦有不同的意见,这可能与高血压人群 中有盐敏感型和非盐敏感型之别有关。高钠促使高血压可能是通过提高交感 张力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所致。饮食中K+、Ca++摄入不足、Na+/K+比例升高 时易患高血压,高K+高Ca++饮食可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动物实验也有类 似的发现。 2.脂肪酸与氨基酸降低脂肪摄入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成份,降低饱 和脂肪酸比例可使人群平均血压下降。动物实验发现摄入含硫氨基酸的鱼类 蛋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 3.饮酒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可能与饮 酒促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三)职业和环境流行病材料提示,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 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四)其他吸烟、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