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新星慈航小学林琅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导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定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资料袋”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把自己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提交小组交流、讨论。
(一)我会读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二)我知道1、通过阅读“资料袋”,我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2、我了解的司马迁:(三)我不懂我在预习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要请教:二、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画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①人固有一死……鸿毛。
张思德同志……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③我们的干部……互相帮助。
(注意划分句子间的关系,根据重点关联词来理解句意。
)三、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1、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五方面的内容。
(1)党的根本宗旨;(2)人死的不同意义;(3)正确对待批评;(4)共同革命目标;(5)追悼会成为制度。
2、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四、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chèdǐxīng wàng hóng máo chuīshìyuán ()()()()tài shān bōxuējīng bīng jīng zhèng()()()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炊()旺()彻()哀()标()吹()汪()砌()衷()票()3、根据课文意思填空:人总是____,但死的意义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第1篇】《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你在哪里看到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呢?2.你在哪里听到过这句话呢?预设:阅兵式上。
3.谈话导入。
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知道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吗?你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提出来的吗?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
4.历史解读。
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
张思德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认读生字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革命解放彻底利益意义剥削压迫批评兴旺五湖四海目标责任牺牲死得其所制度寄托哀思2.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三、内容感知(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讲了哪些?(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
要求:(1)把文章读通顺,读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除作者外还涉及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点?(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课文,交流讨论:(1)谁来为人民服务?(2)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四)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号,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试着找出关键词句加以概括。
《为人民服务》 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一、引言《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12月为中共中央写的一篇著名文章,深入阐述了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本文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思想要点,探讨了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二、分析文章结构《为人民服务》文章结构清晰,分为引言、论证和结论三个部分。
1.引言部分:开篇即点题,提出作为共产党员的最根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
通过对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的回顾,指出中国人民在近代受到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而共产党成立的初衷就是要解放中国人民。
2.论证部分:论证过程中,文章一方面指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强调了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论证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结论部分:在结尾部分,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和责任,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要求。
三、论述思想要点1.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共产党员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和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的一切力量都献给人民。
这种为人民服务的情感是深厚的、纯洁的、无私的,是一种无尽的奉献精神。
2.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为了实现全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共产党员必须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3.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和责任:共产党员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要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共产党员还应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提高群众的素质和意识。
四、行动要求毛泽东同志在结尾部分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要求,具体包括:1.提高思想觉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2.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好的能力支持;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自了解人民的需求;4.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廉洁奉公;5.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五、总结《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激发人民群众奋斗精神的重要文章,深刻阐明了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教案(共五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如: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优质教案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谁为人民服务?2.简介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张思德。
用课件出示张思德生平资料,并播放电影《张思德》片段。
要求看完电影片段后,说说哪个镜头深深打动了你。
3.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交流。
4.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张思德同志是为了救战友而牺牲的,毛主席在演讲中有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他是如何评价张思德同志的?他还讲了哪些内容?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要求: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字词障碍。
(1)用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牺牲/泰山/彻底/批评/目标/送葬(2)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一起读。
(3)指导书写易错字。
提出要求:观察本课的生字字形,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预设:“牺”容易多写一横,“泰”容易把下半部分写成“水”。
(4)教师重点指导如何书写“葬”。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
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难点
如何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样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资源准备
张思德的资料及课件
教学程序
导案
学案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六、课堂练习。
课时教学计划
班级:授课日期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12、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范读,注意朗读技巧。2、小组内读 3、指名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最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2、逐层分析,深入理解
①这一层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划出表示中心的句子。 启发同学回答“完全”与“彻底”不能去掉
②这一层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写于1934年,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
这首诗歌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为人民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激励我们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毛泽东同志及其时代背景;2. 理解诗歌《为人民服务》的主题思想;3. 领会诗歌《为人民服务》中蕴含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为人民服务》的主题思想,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为人民而奋斗的精神。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概念,如“为人民服务”、“真理”,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为人民服务》的音频,让学生跟读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激情与力量。
2. 学习毛泽东同志及《为人民服务》的背景知识,了解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展开讨论,梳理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4. 诗歌赏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为人民服务》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5.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精神内化为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堂延伸1. 作业安排:让学生撰写读后感,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并在作业中表达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与承诺。
2. 知识拓展:鼓励学生通过额外阅读了解毛泽东同志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思想体系和为人民奋斗的执着信念。
3. 实践应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意义,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及意义,激励他们将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贯穿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实践中得到更全面的提升,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导学案:《为人民服务》【导入】(150字)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学生,为老师和同学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他们服务。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还可以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呢?【探究】(800字)1.向学生呈现图片,例:医生正在为病人诊治、老师正在为学生上课、消防员正在扑灭火、设计师正在设计衣服等。
师生共同讨论这些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2.激发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为我们提供服务?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列举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并互相交流。
4.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导学案一节练习题:(a)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_____。
(b)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述你的见解。
【解读】(300字)1.与学生共同探究: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公民应该担负的责任,也是党和国家的宗旨。
它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为人民服务?3.与学生共同总结: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在于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拓展】(200字)1.邀请一位特殊的职业人员到班级,向学生讲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分组进行小组演讲,展示各个职业的特点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进行社区义务劳动活动,如清洁环境、走访老人等,培养学生积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行动。
【小结】(150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示服务他人的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努力,成为有用的人才,为人民、为社会做好自己的一份贡献。
【导入】(150字)在前面的导学案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意义。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计划
班级:授课日期月日总第课时课题12、为人民服务课型新授具体内容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难点如何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样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资源准备张思德的资料及课件
教学程序
导案学案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
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六、课堂练习。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范读,注意朗读技巧。
2、小组内读
3、指名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
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最本篇课文
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
题汇总。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
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
什么?
2、逐层分析,深入理解
①这一层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请同
学们划出表示中心的句子。
启发同
学回答“完全”与“彻底”不能去掉
②这一层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
生命的价值,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③指出为人民服务就要正视缺点,
改正错误。
请同学找出这里举了一
个谁的例子来证明上述观点。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
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
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
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练习与检测题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还(huán hái)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兵()简()政()
(2)死得其所()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4、先解释句中红色的字,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于:
这句话的意思是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