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导读课件
第二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可见,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
117确切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由血缘关系形成和联结起来的旧的氏族公社已经很不够了,这多半是因为它们是以氏族成员被束缚在一定地区为前提的,而这种束缚早已不复存在。
地区依然,但人们已经是流动的了。
因此,按地区来划分就被作为出发点,并允许公民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实现他们的公共权利和义务,不管他们属于哪一氏族或哪一部落。
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
因此,我们才觉得这种办法很自然;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当它在雅典和罗马能够代替按血族来组织的旧办法以前,曾经需要进行多么顽强而长久的斗争。
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这种公共权力已经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了。
这个特殊的公共权力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从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已经成为不可能了。
奴隶也包括在居民以内;9万雅典公民,对于365 000奴隶来说,只是一个特权阶级。
雅典民主制的国民军,是一种贵族的、用来对付奴隶的公共权力,它控制奴隶使之服从;但是如前所述,为了也控制公民使之服从,宪兵队也成为必要了。
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
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的氏族社会所没有的。
在阶级对立还没有发展起来的社会和偏远的地区,这种公共权力可能极其微小,几乎是若有若无的,像有时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某些地方所看到的那样。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786ef6d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f.png)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兼析该文的法律思想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于1884年3-5月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的苏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都收录了这部著作,也有单行本。
这本著作是恩格斯的独立著作,但同样到处体现马克思的成果,体现了他们一贯的二人合作的印记。
正如恩格斯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的:“以下各章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
不是别人,正是卡尔·马克思曾打算联系他的——在某种程度上我可以说是我们两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
……我手中有他写在摩尔根一书详细摘要中的批语,这些批语我在本书中有关的地方就加以抄录。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版序言、第四版序言、正文。
正文分九章:史前各文化阶段、家庭、易洛魁人的氏族、希腊人的氏族、雅典国家的产生、罗马的氏族和国家、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紧扣三个主题,即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来展开论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方法论的意义。
从理论上,首先,它论证了阶级社会出现之前,原始公有制关系的存在及发展过程。
从而揭示了对抗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
其次,它着重研究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抓住了社会生活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从方法论上,它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历史主义方法,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上来考察它们的本质。
同时,还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文化遗产的光辉范例。
如对待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一方面,高度评价摩尔根在氏族制度上的研究成果对于原始社会史以及证实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又不是简单重复摩尔根的东西,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批判的探讨,对许多材料和结论进行批判地审查,给予新的解释和发挥。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发表。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此书的创作背景源于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摩尔根于1877年出版的著作《古代社会》,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马克思的极度重视,他认为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揭示了“原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
马克思意图从摩尔根的思想中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但因其逝世,这一历史重担最终落在了恩格斯的肩上。
恩格斯借用摩尔根对于历史的分期,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从家庭起源到国家形成,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共享生产资料到统治阶级的出现,恩格斯为我们展现了漫长的社会变迁过程。
书中恩格斯对于国家起源的阐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他认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的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国家是不可能永远存在的,恩格斯说:“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课件

国家的发展趋势
1 2 3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并行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将更加频繁和紧密,区域一体化也将成为一种趋 势。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家将 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各国将更加注重 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私有制的起源
02
物品的私有化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部分人积累 了一定的财富,开始将物品视为个人所有,形成了物品的私有化。
私有化过程中,人们开始拥有自己的住所、工具、生活用品等,这些私有财产为 个人提供了安全感和保障。
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逐渐成 为私有财产。
婚姻与家庭的形成
随着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 开始意识到血缘关系和生殖的重要性 ,婚姻关系逐渐形成。
婚姻关系使得家庭成为一种稳定的社 会单位,承担着繁衍后代和财产继承 的职能。
家庭关系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逐渐复杂化,出现了夫妻、父母 与子女等不同角色。
家庭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进一步推 动了社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 加剧,家庭结构将趋向核心化和小型 化,单人家庭和丁克家庭将逐渐增多 。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思想 观念的转变,家庭关系将趋向和谐和 稳定,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将更加融 洽。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 来,家庭教育观念将趋向多元化和个 性化,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 长培养。
私有制的发展趋势
恩格斯_家庭_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_节选_学习导读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一、写作背景《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20页PPT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解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解汪永祥、李德良、徐吉升编著前言一、写作的历史背景《起源》于1884年5月用德文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恩格斯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用唯物史观来阐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革命形势的需要。
当时从1871巴黎公社到二十世纪初,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也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不断得到传播。
1、在和平发展时期,议会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机会主义思想在党内开始滋长,影响日增。
资产阶级开始宣扬自己的思想,其主要谬误有:1、宣扬私有财产制度古已有之,今后亘古不变。
2、宣扬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是古老的家庭形式,个体家庭是“社会和国家赖以逐渐凝结起来的核心”。
3、宣言对资产阶级国家的迷信,美化资产阶级民主。
在上述历史条件下,恩格斯为了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有效性,清除机会主义思潮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提高各社会主义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须利用原始社会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一步阐述家庭发展的历史,揭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完成马克思的未竟之志,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过去由于材料不足而遗留下来的薄弱环节,使原始社会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
二、写作的准备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很多历史学家否认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他们,把“史前史”排除在人类历史之外,企图用“文明史”来代替全部人类历史。
把阶级看做成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普遍现象。
马恩一方面很重视原始社会史的研究,认为它是整个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唯物史观所必须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具有与后来的阶级社会迥然不同的特征,二者之间的原则区别不能混淆。
十九世纪五十——七十年代,农村公社陆续有了新的考古发现。
同时历史科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有关原始社会史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ppt课件

中国的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 血亲禁止结婚。
2、普那路亚家庭(punalua)
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旧石器晚期。 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系 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意即“亲密的朋 友”或“亲密的伙伴”。“普那路亚家庭” 由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 型。实行外婚制的群婚家庭是母系氏族公 社时期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 稿时,发现马克思对摩尔根的著作《古代 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 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 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此书于1884年3-5月 用德文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 其后被翻译成法、俄、英、日、中等多种 文字,在世界各国地私有 《起源》指出:“耕地仍然是部落的财产,
最初是交给氏族使用,后来由氏族交给家庭 公社使用,最后交给个人使用;他们对耕地 或许有一定的占有权,但是没有更多的权 利。”
此处的占有权即使用权,当时个人还没有耕 地所有权,只有取消耕地定期重新分配之后, 耕地才由氏族公有变成各个家庭的私有财产。
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会有3000 万到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 成为全球最大的“光棍之国”。
世界上最缺男性的国家是波罗的海沿岸的 拉脱维亚,女性比男性多17%。俄罗斯男女 比例失衡也非常严重,为1000:1147,城市男 女比例甚至达到1000:1167。男性6700多万, 女性7700多万,相差1000万。
与对偶制的不同:婚姻关系要牢固得多,这 种关系不能由双方随意解除。但由于是父系 氏族发展的产物,在初期,只有丈夫可以解 除婚姻,破坏夫妻忠诚是丈夫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原始社会没有法 •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写道:“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 上,还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在氏族制度内部, 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别。”他还指出:“构成这 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 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的氏族社会所没 有的。”他在分析了易少魁母系氏族之后作出明确结论, 认为在氏族制度下,“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 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 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 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可见, 在原始社会既不存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不存在 保证法的实施的强制手段。人们相互关系是依靠“历史的 习俗”进行调整的。
•
• 恩格斯的这部著作,科学地说明了人 类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分析了各种 不同家庭形式的特点和发展过程,阐 明了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和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的形成,揭示了原 始社会没有法,剖析了国家的起源与 实质、论证了国家将随着共产主义的 实现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正文共九章,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题
• • • • 1、为什么说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2、私有制和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3、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没有法? 4、国家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是什么?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节选) 节选)
导读
主讲: 主讲:李业杰
一、写作背景
•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于1884年3-5月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的苏 黎世出版。
• 19世纪7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很大发展,马克思主义 得到广泛的传播,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极大恐惧,一些资产 阶级学者大肆鼓吹私有制和国家早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存 在,家庭历来就是建立在私有制和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基础 上,妄图以此证明资本主义是永恒的。马克思准备驳斥这 一谬论,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等问题 的基本观点,但未来得及完成这项工作就逝世了。恩格斯 在整理马克思手稿时,认为有必要广泛利用马克思的批语、 以及摩尔根《古代社会》书中的某些结论和实际材料,来 写一本专门的著作。恩格斯把完成这项工作,看做在某种 程度上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
•
恩格斯深刻地阐明了社会革命对婚姻家庭问题 的重大意义,科学地预见两性关系和家庭发展的 前景。经过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生产资料转归 社会所有,消灭了私有制这个产生一夫一妻制的 基础,从而也就消灭了一定数量的妇女为金钱而 献身的必要性。那时,一夫一妻制的补充手段— —卖淫消灭了,但一夫一妻制不会终止其存在。 妇女脱离了狭小家庭的范围,重新回到公共劳动 中去,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经济单位,妇女得 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 二、原始公社制度的特征和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 • 恩格斯指出,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的水平极其低下, 劳动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集体进行,男女实行自然分工, 土地、房屋、园圃等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产品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制度为基础的,氏族是 原始公社的社会单位。几个血缘相近的氏组成一个胞族, 几个相近的胞族组成部落,部落之上有部落联盟。氏族内 部实行民主、平等的原则,没有权利和义务的差别,没有 统治和奴役的关系,没有阶级和压迫。 • 恩格斯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私 有制产生的决定因素。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商品生产 和货币的出现,在私有制产生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恩格斯通过对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分析,阐明了私有制和阶 级产生的具体过程。
• 一、关于家庭的起源及其发展 • 恩格斯把家庭关系作为历史范畴加以考察,认为家庭 关系是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家庭形式的变化是由社会 经济条件的改变引起的。他运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指出 人类最初处于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没有父母、夫妻、 子女的区别,没有配偶家庭。随着原始社会的长期发展, 陆续出现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 妻制家庭四种家庭形式。 • 恩格斯驳斥了资产阶级美化一夫一妻制的唯心史观, 揭露了剥削阶级所谓一夫一妻制的本质。指出,历史上一 夫一妻制的出现,并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而是为了保存 和继承私有财产而产生的,是以私有制对原始公有制的胜 利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