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及教学策略作者:李宇星来源:《牡丹》2017年第27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年版)中要求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依据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和基础写作学等基本理论,探讨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感知文章的大意、感悟和领会文章的关键性内容或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关注学段差异、突出文体特点和摒弃平均用力,力求教学的横向联系等教学实施策略。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熏陶。

但是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教师生搬硬套《新课标》,只关注到局部,不能关注到整体。

有的教师认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环节仅停留在第二学段,忽视了其他学段,尤其是第一学段,甚至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忽视这一环节,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有的教师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过渡环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教师则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因而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进而不能收到长远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现象,都是阅读教学不到位的表现。

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把握”一词的理解是:掌握、抓住(抽象的东西)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解释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阅读文章,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把握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了解作者是怎样给自己的文章立意的,就要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二、复习预习(1)概括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中心思想的概念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知识点2归纳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1、题目分析法。

2、中心句分析法。

3、重点段落分析法。

4、主要人物分析法。

在写人的文章中,作者的写作目的一般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方面特点或表达对人物的某种感情。

阅读这类文章往往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会。

5、重要句子分析法。

品味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语句,把握中心思想。

6、时代背景联系法。

7、联系生活实际法。

四、例题精析答题原则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题】有些语言是如此之美马良晓多年不曾联系的高中同学,从遥远的南方打来电话,问我,你那儿天气怎样?我说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她说我这儿花开得正艳,火红火红的,烧人眼呢。

然后就是一段时间的沉默,我问怎么不说话了?她笑了:我正对着话筒在吹一朵红红的凤凰花呢。

你闻到了吗?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仿佛真的有一股香气,若有若无萦绕在身边。

在萧瑟落雪的寒冷北方,这样别致的问候和祝福,可以使人在心里开出花来。

外公刚刚过完米寿。

他问我,你还回家过年不?我留了今年最好的茶叶,足够我们过一个冬天了。

我说不回去了。

他沉吟了一下,你那儿真应该比呵气成冰再冷一些的。

我问为什么?外公慢条斯理地说:这样你的话一出口,就可以冻成冰了,你把它寄回来。

掌握阅读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掌握阅读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掌握阅读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我们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然而,阅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被篇章的长篇大论所困扰,不知道如何抓住其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阅读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首先,要理解主旨和中心思想的概念。

主旨指的是篇章、段落或句子传达的核心含义,是作者的主要观点或立场。

而中心思想则是整个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作者想要通过阐述和论证来传达的主题或中心内容。

要想掌握阅读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首先需要进行整体把握。

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浏览一遍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从中获取一些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这些关键词和信息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初步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其次,要善于运用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标记法、批注法或摘录法来记录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段落。

通过标记和批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还可以使用其他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和概括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主旨和中心思想。

另外,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

阅读材料往往是由一系列紧密相关的句子或段落组成的,因此,在阅读时要特别关注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贯性。

通过理解上下文的联结和推导,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此外,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在阅读完一段或一篇材料之后,可以尝试将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更准确地捕捉到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最后,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

阅读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和经验的积累,我们会逐渐熟悉不同类型的篇章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容易掌握阅读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要想掌握阅读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我们可以从整体把握、运用阅读技巧、注重上下文联系和总结归纳等方面进行努力。

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过程中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对感知的材料进行综合、归纳的活动,是学生阅读实践中必不可少的方法。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情节,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我们阅读文章大都是先从了解文章的内容入手,即写人叙事的文章要了解谁做了什么事,写景状物的文章要了解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然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为把握文章的中心奠定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灵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即段意综合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

最后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怀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和回到了祖国。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

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

例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庭贫困,毅然收养已故邻居西蒙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从中可以作者的写作目的为:反应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共五则)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共五则)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共五则)第一篇: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四、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明确结构:总--分--总。

后附板书设计五、默读课文。

布置学生画出自己难以理解句子。

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握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界定: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乐于向别人交流。

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就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作为中年级的初级阶段—三年级。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看看课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能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所在。

因此要能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前提是要熟读课文,在对整篇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检测。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三年级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合并结构段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所谓文章的结构段就是指一篇文章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或空间转换的顺序或讲述内容的不同。

把讲述相同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结构段,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或脉络。

再据结构段所描述的内容,总览全篇文章,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第五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

全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

我是这样由浅入深来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基本上能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出来,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小学生来到同一所学校所感受到的美丽情景;第二自然段是写的上课铃敲响了;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上课认真学习下课快乐玩耍的情景;第四自然段是文中的“我”抒发了对学校的赞美之情。

(2)让学生把写同一个意思的段落合并在一起。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考点分析】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进而加以概括。

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归纳文章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设问方式】把握文章主旨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本文中作者的感悟是什么?2、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4、文中画线句是议论抒情句,你读出什么情感?5、仔细品味文中暗含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技巧点拨】一、概括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其次,要根据文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解。

概括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③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④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

《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

《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杨礼赞》说课稿1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教读课文,矛盾所写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一、说教材、学情。

《白杨礼赞》具体编排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散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灵活多变的写法,进一步提高欣赏、写作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欣赏散文应着眼于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借鉴散文所运用的语言。

《白杨礼赞》的语言很有特点,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反问、排比运用得极为成功,值得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感悟能力较差。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

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想,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

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朗读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考虑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指文章的主要情节,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得知道事情得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记人得文章,就得了解是一位怎样得人,他有哪些主要表现;如果是写景状物得文章,就得弄清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得思想感情。

归纳主要内容,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段意归纳法。

先认真阅读文章,明确每段得大意,再将各段大意连起来归纳一下,就能得出文章得主要内容。

(2)文题扩展法。

就是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取重点段法。

有些文章的重点段的段意能体现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提炼: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如《生命的意义》最后一段。

(2)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3)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把握中心。

如《最后一课》,我们只要了解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5)审视文章题目,通过文章的题目,透视文章的主旨。

对文章中心的阐述,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一是所写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歌颂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确切、完整、简要。

确切,就是要准确地概括出一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完整,就是要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简要,就是语句应简明扼要。

概括中心思想应分“三步走”:
(一)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二)理清思路,分清主次,知道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领会写作意图,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感情。

2、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作者写文章总有一定的目的,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

因此,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也是学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如何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呢?(1)从重点句中去体会。

(2)从关键词语中去体会。

(3)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去体会。

(4)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和“情”是分不开的。

(5)从标点符号中去体会。

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感叹号、省略号和问号的作用。

答题样式:
1.。

(人物)在。

(时间、地点)做。

(事件)。

(结果如何)
2.本文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

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