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表达转OsILP基因水稻株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水稻条纹病毒CP与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水稻条纹病毒CP与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8,16(3):530~536*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No.2006CB10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67135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No.20040389002)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C0310010)资助。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谢联辉,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病毒学研究。

E­mail:<fjxlh@>;吴祖建,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病毒学研究。

E­mail:<wuzujian@>. 收稿日期:2007­09­20 接受日期: 2007­11­09 ·研究论文· 水稻条纹病毒 与叶绿体 Rubisco 引导肽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 *鹿连明, 林丽明, 谢荔岩, 林奇英, 吴祖建 **,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摘要:PCR 扩增获得水稻( L.ssp.)叶绿体 Rubisco引导肽基因和水稻条纹病毒(,RS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基因。

分别借助于 pGEX­4T­1和pET­29a 表达载体,通过两种方法构建了融合基因 ­和 。

测序表明,其读码框完整, 连接部位正确。

将重组子 pGEX­ 和 pET­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表达。

SDS­PAGE 电泳检测其表达产物分子量分别为64和40kD , 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

Western blot 鉴定发 现,两种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均能与RSV CP 抗体特异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中 RSV CP 蛋白保持了自身的抗原活性,叶绿体 Rubisco SSU 引导肽并未影响其正确表达。

水稻microRNA416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1)(1)

水稻microRNA416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1)(1)

水稻microRNA416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6级王程程指导教师秦小健摘要:水稻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在保证民生经济和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成为了水稻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新发现的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研究生物体生命代谢活动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实验主要是构建microRNA416过表达载体,并通过遗传转化的方法为后续研究microRNA416的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基础和材料。

关键词:水稻;载体构建;microRNA;遗传转化Abstract: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the daily life of our peopl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people's livelihood economy and food security. Therefore, improving rice yield and qua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rice research. As a newly discovered gene expression regulator, microRNA (miRNA) has extremely high research value in the life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This experiment mainly provides the basis and materials for the subsequent study of the 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RNA416 by constructing the microRNA416 overexpression vector.Key words:Oryza sativa;carrier construction;microRNA;genetic transformation 1 引言1.1水稻水稻(Oryza sativa)叶脉平行,胡须状根,是稻属谷类作物中的一种。

水稻OsAPX基因的克隆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水稻OsAPX基因的克隆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1 .福 建 农 林 大学 生命 科 学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2 ;2 . 农 业 部 华 南 杂 交 水 稻 种 质 创新 与 分 子 育 种
重点实验室/ 福州 ( 国 家 ) 水 稻 改 良分 中 心/ 福建省作 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 福 建 省 水 稻 分 子 育 种 重点实验室/ 福 建 省 农 业 科 学 院水 稻研 究 所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3 ;3 . 福 建 省 作 物 种 质 创 新 与 分 子
福 建农 业 学报 2 8 ( 2 ) : 1 0 1 ~1 0 6 , 2 0 1 3
F u j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0 3 8 4( 2 0 1 3 )0 2 —1 0 1 —0 6
关 键 词 :克 隆 ;APX;过 表 达 载 体 ;遗 传 转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S 5 l 1 文献 标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Ov e r - e x pr e s s i o n Ve c t o r o f Os A Px Ge n e
育 种 省 部共 建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培 育 基 地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3 ;4 .杂 交 水 稻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华 南 基 地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3 ;5 .水 稻 国家 工 程 实 验 室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3 )
W ANG Z o n g — Hu a . ZHANG J i a n — f u 。 ’ 。 ’ ’

水稻osgprp家族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

水稻osgprp家族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

摘要富含甘氨酸和脯氨酸的蛋白(glycine and proline-rich protein,GPRP)基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且已被证实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仅在少数几种植物中对其基因结构特征、表达特性和功能预测等进行了初步报道,水稻中有关这类家族基因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克隆了3个候选的水稻OsGPRP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这3个OsGPRP基因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正常和逆境下OsGPRP家族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利用烟草叶片瞬时表达法对预测的OsGPRP蛋白进行了初步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此外,还对OsGPRP1和OsGPRP3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利用pCXUN质粒构建了OsGPRP1和OsGPRP2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获得了转基因T2代植株。

为进一步研究水稻OsGPRP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水稻OsGPRP家族基因结构特征分析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成功筛选并克隆了3个水稻OsGPRP家族基因;3个水稻OsGPRP基因含有2-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编码170-197个氨基酸,蛋白大小为16.8-19.7kDa,等电点为7.53-9.82;启动子中含有多种逆境响应元件;蛋白序列结构特征分析表明,3个OsGPRP含有典型的植物GPRP蛋白保守结构域(N端XYPP重复序列、中部富含A的疏水区和C端HGK重复区),符合植物GPRP蛋白家族的结构特征。

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OsGPRP1和OsGPRP3属于同一分枝,OsGPRP2属于另一分枝。

2. 正常和逆境下OsGPRP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3个OsGPRP基因在水稻幼苗的根、茎、叶和抽穗期的幼穗中存在差异表达,均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低温、干旱和高盐逆境下,3个OsGPRP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OsGPRP2和OsGPRP3在根和茎中均显著上调表达,OsGPRP1和OsGPRP2在叶中下调表达;在干旱胁迫下,OsGPRP1基因在水稻根中显著上调表达;在盐胁迫下,OsGPRP3在叶中显著上调表达。

OsVIP1 RNAi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构建

OsVIP1 RNAi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构建
At P VI1属 于 拟 南 芥 中 b I ZP家 族 的 I 亚 家 转 基 因植 株 , X 为后 续 的研 究 提供试 验材 料 。
族。b I ZP家族是拟南芥 中转录因子 的一族 , 其特征
是含有亮氨酸拉链 结构域 ( 7 氨基酸 中的第 7 每 个 位含 有 1 亮 氨酸 ) 个 和碱性 结 构域 ( 在亮 氨酸 结构 域 11 材 .
交 的方 法 在 拟 南 芥 中发 现 了 与 Vi 2互 相 作 用 的 因组研究 的模式植物。到 目 为止 , 于水稻农杆 r E 前 关 蛋 白 , 名 为 At P 。At P 命 VI 1 VI 1不 仅 在 T D _ NA. 复 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制还不清楚 。我们利用蛋 白质
第3 1卷 第 2 期
21 年 02 4月








Vo. 1 No 2 13 .
Ap .2 1 1 2 1 8 r 0 2, 5  ̄ 5
J u n l fHu z o g Ag iu tr l iest o r a ah n rc lu a v ri o Un y
率, 以水稻 品种 中花 l 为遗传 转化受体材料 , l 利用 RNA 技术对水稻 中拟南 芥 A VI 1蛋 白的同源 蛋 白进行 了 i t P 功能研 究 。通过同源性 比对得到水 稻中拟南芥 At P 蛋 白的同源蛋 白序列 , 名为 Os P , VI 1 命 VI 1构建 了该蛋 白基 因 2 片段 ( 和 R2 的 R i 个 R1 ) NA 表达载体 p S 3 12R1 p S 3 12R2通 过农杆 菌介导 的方法分别 转化水 D 1 0—一 和 D I 0—- , 稻 中花 1 。对转基 因抗性愈伤进行统计 , 1 结果 表明 , 由携带 p 1 0—一 和 p S 3 12R DS 3 12R1 D 1 0—一 2载体 转化 的抗性 愈 伤的形成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经 P R检测 , C 证明 2个片段 R 1和 R2 均成功整合到再生水稻植株基 因组 中; 半定 量 R -C T P R分析显示部分 RNA 转基因植株 中 O V P i s I 1基因表达被成功抑制 。 关键词 水稻 ;Os P ;R i 遗传转化 ;转基 因 VI 1 NA ;

《水稻OsIAA20基因功能研究》范文

《水稻OsIAA20基因功能研究》范文

《水稻OsIAA20基因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功能研究成为了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

OsIAA20基因作为水稻中的一种关键基因,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的功能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围绕水稻OsIAA20基因的功能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OsIAA20基因的基本特征OsIAA20基因是水稻基因组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属于生长素响应因子家族。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生长素受体活性,参与生长素的信号转导过程。

通过对OsIAA20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其具有典型的IAA(生长素不敏感)结构域,这表明该基因在生长素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OsIAA20基因的功能研究1. 生长素信号转导OsIAA20基因参与生长素的信号转导过程,通过与生长素受体蛋白互作,调节生长素的响应和传递。

研究表明,OsIAA20基因的表达受到生长素浓度的调控,当生长素浓度升高时,该基因的表达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增强生长素信号的强度。

2. 植物生长发育OsIAA20基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该基因的过表达会导致植物叶片数目增多,株高增加,同时还会影响花的发育和结实率。

此外,OsIAA20基因还参与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分生组织的形成。

3. 逆境响应OsIAA20基因还参与了植物的逆境响应过程。

研究表明,该基因能够提高植物对干旱、盐碱等逆境的耐受能力。

当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OsIAA20基因的表达会上调,从而激活一系列的逆境响应机制,保护植物免受逆境的伤害。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对于OsIAA20基因的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荧光定量PCR、酵母双杂交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深入研究OsIAA20基因的表达模式、互作蛋白、功能机制等。

此外,还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OsIAA20基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序列分析、结构预测、表达谱分析等。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的构建修回稿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的构建修回稿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郭晓琴1,2,王岚1,张桂权2*(1.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44;2.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为研究水稻QTL的遗传机制,同时对优良水稻品种华粳籼74进行进一步遗传改良,以华粳籼74为受体, 以来源广泛的11个水稻品种为供体, 通过高代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了水稻的一个单片段代换系群体。

该群体由59个单片段代换系组成,每个单片段代换系只含有来自一个供体的一个染色体代换片段, 而遗传背景与华粳籼74相同。

这些单片段代换系的代换片段分布在除12号染色体之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 59个代换片段的长度在0.2~58.5cM,大多数代换片段的长度为0~30cM。

代换片段长度较小的单片段代换系是用于QTL精细定位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微卫星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evelopment of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 SSSLs ) in Rice (Oryza sativa L. )GUO Xiao-qin1,2,W ANG Lan1,ZHANG Gui-quan2*(1.Zho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2.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Molecular Breed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f rice QTL and improve genetic traits of Huajingxian 74,a novel population consisted o f 59 sin 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 SSSLs ) was developed with Huajingxian 74 as a recipient and eleven varieties as donors through backcrossing and 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 MAS ). The substituted segments in the SSSLs distributed on eleven rice chromosomes except Chr.12. The estimated length of the substituted segments in SSSLs ranged from 0.2 cM to 58.5 cM, and most of the length of the substituted segments concentrate between 0cM and 30cM.Key words:ric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 microsatellite marker;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大多数是数量性状,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对于水稻品种的定向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

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

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引言: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病虫害的侵袭,水稻的产量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因此,通过遗传工程的手段,改良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提高产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的方法与意义。

一、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 基因序列获取:首先,我们需要获取水稻OsCOI基因的完整序列。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我们可以在公共数据库中查询到该基因的序列信息。

2. 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引物并将水稻OsCOI基因扩增出来。

在PCR反应体系中,我们还需要加入适当浓度的dNTPs、Taq聚合酶以及缓冲液等试剂。

3. 酶切与连接:将扩增出来的水稻OsCOI基因与表达载体进行酶切,使两者能够具有互补的黏性末端。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DNA连接酶将水稻OsCOI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起来。

4. 转化大肠杆菌:将连接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中,通过筛选和培养,可以得到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大肠杆菌。

5. 提取载体: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载体。

可以使用溶解裂解法、玻璃珠破碎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载体提取。

二、水稻OsCOI基因的遗传转化1. 感受器准备:在水稻培养基中加入适当浓度的激素,促使水稻愈伤组织的形成。

然后,将愈伤组织与表达载体进行共培养。

2. 培养基筛选:根据表达载体中的抗性标记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抗生素。

只有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愈伤组织可以存活下来。

3. 愈伤组织再生:将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愈伤组织进行再生培养,促使其形成幼苗。

4. 控制培养:在培养条件的控制下,使幼苗正常生长。

5. 地上部移栽:将生长良好的幼苗移栽到含有适宜养分的培养基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pMD19 - T - OsILP ) 质粒和空载体 pTCK303 质粒用限制 性内切 酶 BamH Ⅰ 和 Spe Ⅰ 双 酶 切, 分别回收目标区域 ( 1 200 bp 左右) 片段和空载体酶切产物( 约 14 kb ) 片段, 用 T4 - DNA 连 接 酶 过 夜 连 接 后 转 化 大 肠 杆 菌 DH5 α 感 受 态 细胞。 用 2 种方法分别验证重 组 质 粒: 一 是 进行 菌 落 PCR 验 证; 二是采用酶切验证。 PCR 产物和酶切产物均用琼脂糖凝 胶电泳检测。 1. 3. 2 过表达转 OsILP 基因农杆菌的获得 采用冻融法将 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 EHA105 感受态细胞中, 对抗生素筛 选 出 的 阳 性 菌 落 以 目 的 基 因 OsILP 为 目 标 产 物 进 2. 2 pTCK303 - OsILP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利用位于载体 pMD19 - T - OsILP 和表达载体 pTCK303 内含子两端的 BamHⅠ和 SpeⅠ酶切位点, 分别对提取的 2 个 14 kb ) , 载体质粒进行双酶切, 回收各自目的片段( 1 167 、 将 两者用 T4 - DNA 连接酶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 DH5 α。对菌液 进行 PCR 鉴定, 结果见图 4 - A。 除阴性对照外, 阳性对照和 检测菌液均可以扩增出 1 167 bp 长的目的片段。进而提取质 1 号泳道为空载 粒, 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 图 4 - B ) , 400 bp 1 体的酶切结果, 在 处可看到 条带, 为内含子片段; 2 号泳道为重组载体的酶切结果, 在 1 200 bp 左右处出现 1 条 带, 说明目标片段( 1 167 bp) 已正确连接到 pTCK303 载体中。 将所构建的过表达载体 pTCK303 - OsILP 导入农杆菌 EHA105 中, 1 号泳道 农杆菌菌液 PCR 检测如图 4 - C 所示, 2 号泳道为阳性对照, 3 ~ 5 号泳道为不同 为空载体阴性对照, 2 ~ 5 号泳道均扩增出目的片段, 的单克隆菌株, 说明过表达 载体 pTCK303 - OsILP 已成功导入农杆菌 EHA105 , 可以进行 下一步的愈伤转化。
— 18 —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10 期
2 ) 设计特异引物 ( 表 1 ) 。 引物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 司合成, 同时合成潮霉素( Hyg) 抗性基因的引物。 1. 2. 2 OsILP 基因的 PCR 扩增 提取日本晴水稻 14 d 幼苗 的总 RNA, 以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 NanoDrop 2000 微 量分光光度计检测 RNA 质量, 参照 TaKaRa 公司的 cDNA 第 一链合成试剂盒说明书, 采用 20 μL 反应体系反转录合成水 稻 cDNA 第一链。 以第一链 c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 扩增条件: 95 ℃ 63 ℃ 退火 30 s, 72 ℃ 延伸 90 s, 预变性 4 min; 95 ℃ 变性 30 s, 30 次循环; 72 ℃ 后延伸 10 min。 1. 2. 3 OsILP 基因的 T - A 克隆与测序 纯化的目的基因片 段与pMD19 - T 载 体连 接 , 并 转化 大肠杆 菌 DH5 α 感受态细
பைடு நூலகம்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10 期
— 19 —
2. 3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材料, 与转过表达载体 pTCK303 - OsILP 的农杆菌菌液共培养后, 用含潮霉素、 头孢霉素的培养
[7 - 9 ]
并构建过表 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 OsILP, 达载体, 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植株, 获得过表达的转 OsILP 基因水稻株系, 旨在为研究 OsILP 编码蛋白的表达、 定 位及生理功能, 最终判断 OsILP 蛋白是否为水稻中的类整合 素, 以及研究其在细胞内外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1 1.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
[1 ]
OsILP 蛋白与拟南芥类整合素蛋白 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AT14A 有 22. 87% 的 同 源 性, 并且疏水氨基酸主要集中在 220 ~ 280 位氨基酸。预测蛋白结构( 图 1 ) 显示, 其与动物整 、 合素亚基的构成更类似, 即含有胞外结构域 跨膜结构域、 胞 内结构域各 1 个, 且具有不同物种间较保守的同源序列, 因此 推测其为水稻中的类整合素( OsILP ) , 参与了细胞内外信号 转导过程的调控。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10 期
孙伟清, 张昌轮, 袁 J] .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 42 ( 10 ) : 17 - 20. 茜, 等. 过表达转 OsILP 基因水稻株系的构建[
— 17 —
过表达转 OsILP 基因水稻株系的构建
孙伟清,张昌轮,袁 茜,梁建生,吕 冰
按照上 胞。对所获得的白斑菌落通过菌液 PCR 扩增验证后, 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质粒小提试剂盒说明书提取质粒, 并送至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 以确定其是否为 重组克隆载体 pMD19 - T - OsILP。 1. 3 1. 3. 1 过表达转 OsILP 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农杆菌的获得 OsILP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上述重组克隆载
, 第 1 040 位 上 的 碱 基 由 “T ” 变 成“C ” 即 由“GAT ” 变成 “GAC” , “CUA” “CUG” , 密码子由 变成 编码同一种氨基酸( 亮 氨酸) , 此 为 同 义 改 变。 上 述 结 果 表 明 重 组 克 隆 载 体 pMD19 - T - OsILP 已构建成功。
(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
ILP ) 摘要: 采用 RT - PCR 和 TA 克隆技术, 从水稻品种日本晴中扩增出类整合素候选基因( integrin - like protein, OsILP 的 cDNA 片段。经测序鉴定, 克隆获得的目的片段长为 1 167 bp, 包含完整的 CDS, 编码 388 个氨基酸, 预测分子 量 43 ku。 进 而 将 该 片 段 连 接 至 表 达 载 体 pTCK303 中, 通 过 PCR 鉴 定 与 酶 切 验 证, 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 pTCK303 - OsILP过表达载体。并将表达载体质粒转化为农杆菌 EHA105 , 再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其导入水稻日本晴的 愈伤中, 经遗传转化, 阳性鉴定, 获得了过表达转 OsILP 基因水稻株系。 关键词: 水稻; 类整合素蛋白; 过表达; 转基因株系 中图分类号: Q785 ; S3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302 ( 2014 ) 10 - 0017 - 04
拟南芥 AT14A 也是其中之一。 AT14A 是一个与动物整合素 [2 - 3 ] , 蛋白具有部分相似序列和功能的膜蛋白 被命名为类整 ILP) 。 合素蛋白( integrin like protein, 整合素是动物细胞黏附分子的重要成员, 属于一类跨膜 蛋白的超家族, 是由 2 个跨膜糖蛋白亚基( α 亚基、 β 亚基) 通 [4 ] 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 。 从结构上看, α 亚基、 β 1 个短的跨膜结构域、 亚基都是由 1 个大的 N - 胞外结构域、 1 个短的 C - 胞内结构域组成[5] 。 构成胞外结构域的氨基酸 , 通过折叠和缠绕形成一个结合 “口袋” 能识别并结合各种含 有 RGD ( Arg - Gly - Asp ) 短肽序列的胞外基质分子, 并调节 其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 跨膜结构域相对较小, 但在进化上 肌动蛋白在内的多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相连 属高度保守的区域。在胞质一侧, 整合素直接与包括 α - 辅 [6 ] 。 当细胞外 因素刺激或细胞本身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时, α - 辅肌动蛋 2+ 白可通过其酪氨酸磷酸化、 结合 Ca 或其他信号分子而影响 调节细胞运动。 整合素作为黏附受体的生物 细胞骨架形态, 学功能是传导生化信号并改变细胞骨架的机械结构, 从而构 ECM ) - 质膜 - 细胞骨架 成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连续体, 成为动物细胞内外信号双向转导过程中的关键分子 之一, 在 细 胞 的 运 动、 增 殖、 分 化、 凋亡等方面起重要 作用
行PCR 鉴定。 1. 4 过表达转 OsILP 基因水稻株系的获得与鉴定
[11 ] 水稻转基因操作步骤参考刘巧泉等的方法 , 略作改 动。提取 T0 代转化苗的叶片 DNA, 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为目
标产物进行 PCR 扩增, 扩增条件: 95 ℃ 预变性 4 min; 95 ℃ 变 30 s , 55 ℃ 30 s , 72 ℃ 延伸 40 s, 30 次循环; 72 ℃ 后延 性 退火 伸 10 min。 2 2. 1 结果与分析
LOC _ Os03g10240 , 别称 水 稻 OsILP 即 Os03g0199100 、 UPF0496 protein 1 , 是由 1 167 个核苷酸序列编码 388 个氨基 酸组成的未知功能蛋白, 预测分子量 43 ku, 属于 DUF677 家 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677 ) 。 DUFs 族( 为具有保守结构 域。但在 Pfam 等蛋白家族数据库中信息较少、 功能尚待明确 的一系列蛋白家族 。其中, DUF677 ( PF05055 ) 家族是植物 中存在的一个功能未知的蛋白家族。该家族中, 除 OsILP 外,
OsILP 基因的克隆 将从日本晴水稻中提取的总 RNA 反转录成 cDNA 第一 链后, 进行 OsILP 基因的 PCR 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产物的结果如图 3 - A 所示, 扩增产物大小为 1 200 bp
左右, 符合目的片段 1 167 bp 预期。 将回收并纯化后的目标 片段进行 T - A 克隆, 菌液 PCR 验证结果( 图 3 - B ) 表明, 目 的片段已转入 pMD19 - T 载体。 阳性菌液测序结果经 NCBI 序列比对, 与 NCBI 上报道的 OsILP 基因序列 99% 匹配, 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