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3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共74页文档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价属性,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定文化心态和价值观
的所有者、体现者,这就是词语具有感情色彩意义 的根源。
LOGO
LOGO
• 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 不例外。
• 例如“李白”指的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它概括了 不同时期(青年、中年、晚年)的“李白”,尽 管各个时期的特征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的 东西足以证明他是同一个李白,这些共同的东西 便是从不同时间概括得来的。 • 再如“地球”的词义就概括了地球的过去和现在, 概括了地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各种特点或属性。
• 概念义的作用就是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
凡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
指的事物都不包括在内。
• 如“花茶”的概念意义就在于说明所指的是用香 花熏制的绿茶,因此,红茶和其他绿茶都不在 “花茶”之列。
LOGO
(二)色彩义
概念义是词义中的重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概念 义的色彩义,也可称作附属义。
LOGO
• 词义的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 • 如“狗”,虽然汉民族与英吉利民族对这种家畜 都是喜爱的,但用于指人时,褒贬就有很大的不 同。 • 汉语中“癞皮狗、走狗、巴儿狗、狗腿子、狼心 狗肺、人模狗样”等都是贬义的; • 而英语中的这类词语小部分虽有贬义,但是大部 分都是没有贬义的,甚至有褒义,如 dogfight(激战)、doggish(泼辣、华丽)、to work like a dog(拼命地工作)、a luck dog(幸 运儿)。
二、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
LOGO
词义所反映的任何一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都是进行 了概括的。概括,就是把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 同的、本质的特点归结在一起,而舍弃许多个别 的、具体的东西。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词义的构成和性质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词义的构成和性质目的要求:1.掌握词的理性义、语法义、色彩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并能运用词义构成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
2.掌握词义的四种基本性质一、词义的构成(类型/内容)关于词义的类型,目前还有较大的分歧,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出发,采用了三种意义说。
即词的理性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一)词的理性意义(又有概念意义、词汇意义等不同说法)1.什么是词的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概括认识和反映。
它包括词的搭配对象和对象特征两个方面。
(参看符淮青1985《现代汉语词汇》北大出版社)2.理性意义的构成(1)对象特征①名词:多用定义式释义=种差+类别,特征在种差部分。
年龄:(人或动物)已经存在的年数。
你有多大年龄?年纪:(人)的年龄。
您有多大年纪?笔:写字画图的工具。
成绩:工作或学习的收获。
成就:事业上的成绩。
对名词来说特征最为重要。
②动词欺凌:欺负;凌辱。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③形容词强大:(力量)坚强雄厚。
焦急:着急(2)搭配对象(符淮青适用对象)①名词---类语词显示英才:才智出众的人(多指青年)。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
②动词A、施事: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
奔驶:(车辆等)很快地跑。
•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
•奔跑:很快地跑,奔走。
出席: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有时也泛指一般人)参加会议。
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成家:(男子)结婚。
出嫁:(女子)结婚。
发觉:开始知道(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
火扑灭以后,他才发觉自己受了伤。
发现: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②发觉。
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B、受事:补正:补充和改正(文字的疏漏和错误)•补充:原来不足或有损失时,增加一部分。
摈斥:排斥(多用于人):摈斥异己。
摈除:排除(多用于事物):摈除陈规陋习。
③形容词舒畅:(心情)开朗愉快。
现代汉语第三节词义

(1)声音的偶合 (2)外来词的借用 (3)语音的演变 (4)词义的分化
管:从竹,官声。 引申为:掌管、掌握、干预、保证、关注 又引申为:铁管、铜管、黑管
(三)同音词形成的原因
(1)声音的偶合 (2)外来词的借用 (3)语音的演变 (4)词义的分化 (5)文字的分化
四、同义词和反义词
(二)反义词
1、绝对反义词 生——死,有——无,正面——背面,抽象——具体 2、相对反义词 东——西,黑——白,瘦——胖,开头——结尾
(一)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
从意义方面辨析:词义范围不同、 集体与个体不同、 词义轻重不同、 词义侧重点不同;
从色彩方面辨析: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 从用法方面辨析:搭配对象不同、
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适应对象不同。
辨析下列同义词
持续——继续,鼓励——怂恿, 坚强——坚韧,努力——竭力, 完美——完善,商量——商榷, 家庭——家族, 书 ——书籍。
水泥、鼠窜、席卷、狐疑、马尾松、狮子狗、哈巴狗、鹅卵石
(一)词义的类型 1、词的概念意义 2、词的色彩意义
(1)感情色彩 (2)形象色彩 (3)语体色彩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二)多义词
1、本义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二)多义词
第三节 词 义
一、词义的性质和类型 (一)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2、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3、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4、词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二)词义的类型 1、词的概念意义 2、词的色彩意义
通俗义与专门义
第3章第2节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义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词汇”这一章讲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
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是客观 存在的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事物,不管它是否真实,只要社 会交际中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也就是词义。“ 神 仙” 在现实世界里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在人们交际中能够用到 这个词,这个词也就一直存在着,它的词汇意义是:“神话中 有超人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物。”
7
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 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例 如:
投入 机遇 凝聚 信念 侵犯 心态 反思 珍重 坚毅 诚挚 风貌 腾飞 神往 汇集 祝愿 眷恋 悼念 麇集 有的具有口语色彩,例如: 明儿 脑袋 身子骨 马驹子 半中腰 瞧 聊天儿 巴不得 节骨眼儿 纳闷儿 害臊 白搭 使坏 数落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10
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我们通过以下四个例子来学习和领会这个问题。 ①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的民族英雄。 ② *那一年受灾,俺全家五口人逃荒去了,来到江苏常熟 县,俺爹给地主当雇工,俺领着弟弟要饭。 ③ *中旬的月光,把每个年轻人的脸庞照得一清二楚。 ④ 白露,我真佩服你! 我真不知道怎么夸你好。你真是 一个杰作! 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一个人在这么 个地方,到处都是朋友。就说潘四爷吧,他谁都不赞成,他说 他就赞成你。(曹禺《日出》)
第三节词义的构成

(2)词的理性义具有民族性和社会性 词的理性意义的民族性,主要表现为在不同民 族的语言里,词义所概括的对象不同。例如在汉语 中用“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 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 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又如汉语中有“大爷、 叔叔、舅舅、姑夫、姨父”之分,而在日语中上述 称谓统统用ぉじさん表示(ぉじぃさん:祖父辈的 男性亲属;おばあさん:祖母辈的女性亲属;おば さん:除母亲外的父辈女性亲属)。再如人的上肢 这一意义,汉语用“手”和“胳臂”两个词表示, 据说俄语中就只用一个词来表示。
2.词义具有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义反映客观对象时,只反映客观对象共有 的、一般的属性,而舍弃了具体的、个别的属性。 正如列宁在《哲学笔记》所说的“任何词(语言) 都已经是概括”。例如: ①侯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②笔:用于书写或绘画等的工具。
(2)词义只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而舍弃了 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该类事物所特有,他类事物所没有,借 助它可以将一类事物同另一类区分开来的属性。例 如: ①侯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②人:有思维、有语言、能够制造并使用劳动 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有些词的意义界限不清楚, 它来源于词义所指的客观对象的边界不清楚。 例如,“高”、“矮”这些词就无法以一个精确的 数字加以规定,我们不能说人的身高1.75米属于高, 1.74米就属于矮。这种模糊性在词义里相当普遍如 “大、小、多、少、胖、瘦、美、丑”等等都没有 一个明确的界限。 再如表示时间的词语,“早晨”、“中午”、 “下午”等等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第三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定义
词义是词这种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B、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关系联系 duìlì—两种事物相互排斥矛盾—反 映实际上存在的事物的“对立”关系
C、曲折、歪曲反映 guǐ—人死后的灵魂—歪曲 反映事物现象。
(三)色彩义
色彩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 意义之上的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 的特定感受。
1、感情色彩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
(1)褒义词 表明说话人对该词所指称的事物持肯 定、赞许态度的词。 保护 领袖 顽强 果断 节约
行,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
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年龄:童年、少年、青年、 中年、老年
2、造成词义模糊性的原因
*语言的模糊性反映了思维的模糊性 *某些现实现象的连续性和语言的离散性
3、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
明确性: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的中 心和典型是比较明确的。 20岁 80岁
4、语言研究中的模糊性
鸟: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 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 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 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 飞行。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 鸟类。
1、词义的概括性
与表达的特殊性 鸟 黄鸟、海鸟、蜂鸟、鸵鸟 火烈鸟 南美洲的蜂鸟 红山动物园的那群火烈鸟
2、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
鸭嘴兽 鸡冠花 卷心菜 听觉形象:笑哈哈 哗啦啦 叮叮当当
嗅觉形象:香喷喷 臭烘烘 辣丝丝
舔滋滋 淡乎乎
动感形象:晃荡 摇曳 扑拉拉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
倒爷 演奏 哥儿们 鸭绿江 葡萄胎 调试 康复
搅和 轻蔑 发毛 脑袋
癞皮狗 欺凌 车流 出台
蛤蟆镜 疙瘩
囹圄
鸟瞰
狐媚子
(一)感情色彩 1褒义:康复 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蛤蟆镜 狐媚子 3中性: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词义的性质与构成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二、词义的性质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
如“人”的意义就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
”词义的性质有多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客观性、概括性和民族性。
(一)客观性词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客观存在是词义形成的基础,所以词义具有客观性。
如“雪”的词义是“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现代汉语词典》)“雪”的词义内容中的颜色、形状、形成原理等无不是由其客观存在的特点概括而来。
即使是一些以虚幻的事物、现象为基础形成的词义依然有其客观性。
如“仙人”,是“神话和童话里指长生不老并且有种种神通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虽然客观世界并不真正存在该类人,但这也只能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虚幻、错误反映的结果,当时造词时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仙人”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看待。
所以无论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还是歪曲反映基础上的词义,都毫无疑问地具备客观性特征。
(二)概括性词义一般是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它要舍弃同类客观对象中不同个体的具体特征,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如“树”,客观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树,它们的形状、颜色、高矮等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具体特征,但是“树”的词义却不能容纳所有的具体特征,而只能从中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特征:“木本植物的通称”。
正是因为这种概括性,词义才能涵盖其外延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事物。
即使是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如“黄河”专指一条河流,但它的意义却概括了黄河的发源、流域、水质、水量等各个方面不同的特点以及黄河的历史、现状等情况,所以“黄河”的词义依然是概括的。
语言中所有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特点(三)民族性不同民族在用语言标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民族思维、语言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词义出现民族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或者选择不同数量的词来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等等。
现代汉语词义的性质和构成_OK

2.1 感情色彩意义
由词体现出来的反映说话人对所指对象或有关 现象的主观态度和各种感情,通常分作“褒义” 和“贬义”。p230
鼓励——怂恿 技巧——伎俩 团结——勾结
死鬼、冤家、猪头、该死的……
14
2.2 含蓄色彩意义(心理色彩意义)
指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委婉的含蓄的评价,反映出人们 对事物非本质的偶有性质的主观认识,带有一定的心理色 彩。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1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 词的内容 • 词义的性质 • 词义的分类 • 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2
一、词义的性质
1.词义是什么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 义。
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世 界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词的语音形式表达概念内容反映客观对象
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19
语境中的词义
上下文意义 语流中的意义 个人联想意义 临时附加意义 偶发意义
思考题:P234 七-九
20
10
英语:
a lucky dog (幸运儿)
a dump dog (沉默者)
doglike(忠于主人的)
dogface (士兵、步兵)
hotdog
love me love my dog
lead a dog’s life(过着受折磨的日子)
help a lamp dog over a stile
(助人渡过难关)
天帝 天神 天君 天子 天仙 天兵天将 天宫 天堂 天意
天赋 天分 天资 天才 天年 ;天涯 天壤 天渊 天际
周天 天庭 天灵盖;天地 天荒地老 天长地久
17
2.5 文学色彩意义 形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