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辨证论治不寐六法

合集下载

张仲景失眠的案例

张仲景失眠的案例

张仲景失眠的案例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提出的六经辨证等理论,至今仍对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下提供一个张仲景治疗失眠的案例:
患者,女,46岁,长期失眠,心烦、胆怯、心悸、遇事易惊,气短乏力,
记忆力明显减退。

服用2片艾司唑仑后仍不能入睡,白天头昏、乏力更甚,遂来就诊。

刻下症:失眠,心烦易惊神疲乏力。

舌淡红,苔少,脉弦细。

诊断为(气阴两虚,心神失养型)失眠。

方剂:自拟百合养心汤。

方药:生百合30g,太子参20g,麦冬15g,知母10,当归15g,白芍20g,炒酸枣仁30g,龙齿30,茯神20g,刺五加
20g,合欢皮20g,怀小麦30g。

二诊:药后失眠稍有好转,夜间已能睡4~5小时,仍觉心悸、乏力、神疲,前方加远志10g,柏子仁10g,炙甘草12g,继服2周。

三诊:自述药后失眠已明显好转,夜间能睡5~6个小时,且白天心悸乏力
亦有所改善,患者自述近几天精神状态显著好转。

请注意,以上案例仅供参考。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伤寒论》不寐症证治浅谈

《伤寒论》不寐症证治浅谈

《伤寒论》不寐症证治浅谈古今医家对不寐症的病因病机虽有诸多见解,但均认为“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是基本病机。

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寤;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寐。

如机体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则产生不寐,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失眠。

近年来,伴随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心理压力加大,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寐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它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问题。

张仲景《伤寒论》对不寐一类的病证的阐述,既有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也有因其他病痛所苦而致者,在临床上对于不寐症的治疗别具一格,浅谈学习体会如下。

1 《伤寒论》关于不寐症病因病机的认识1.1 阴阳失调《灵枢·邪客》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内经》中对不寐症的病因病机探讨认为与阴阳理论有关。

张仲景对于不寐症的认识不仅源自《内经》的阴阳平衡理论,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六经体系特征。

柯雪帆认为,阴阳胜复是《伤寒论》的理论基础。

陈治垣认为,《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作为辨证纲领,就是本于阴阳离合的理论。

但是这一阴阳的消长变化是与脏腑、经络密切关联的,故《伤寒论》对不寐症的认识与《内经》偏重于营卫阴阳较宽泛的理论论述相比,则更具深刻的临床意义。

张仲景所论的气血阴阳是与伤寒六经病证相联系的病理状态的指称,因而具有更为实在的临床指导意义。

阴阳是六经辨证的基础,但同时也被六经赋予了不同消长变化特点。

张仲景认为,不寐症是阴阳失调所致,但又有明显的六经辨治理论的特点,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皆可引起不寐。

因此,从阴阳六经辨证对不寐症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

1.2 脏腑功能失调目前,对不寐症的病机认识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神主学说、脑髓学说、魂魄学说等,其中神主、脑髓、魂魄等学说都认为,睡眠和脏腑功能特别是心脑有密切关系。

张仲景辨证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
(实用版3篇)
《张仲景辨证方法》篇1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并提出了六精辨证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人的整体状况和病因病机进行个性化的辨证分析和论治。

六精辨证方法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两种状态,总共六种状态,即“阴阳平和、阴阳偏盛、表里不分、表里俱病、寒热不分、寒热偏盛、虚实不分、虚实偏盛”。

《张仲景辨证方法》篇2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并提出了六精辨证方法。

六精辨证包括审症、辨病、辨脉、辨因、辨势和辨治六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张仲景强调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询问病史、切脉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主诉头痛,医生首先要通过审症了解头痛的性质、部位、时间等特点,然后通过辨病、辨脉、辨因等方法,确定头痛的病因和病机,最后根据病因和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篇3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并提出了六精辨证方法。

六精辨证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
眼底、汗液和粪便等六种症状,来判断病人所患的疾病性质和病情轻重,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主诉头痛,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潮红、舌苔是否黄腻、脉象是否弦数、眼底是否充血、汗液是否增多、粪便是否干燥等六种症状来判断患者的头痛是由风热感冒、风寒感冒、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张仲景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药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张仲景提出了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的有效药方。

本文将就张仲景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进行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一、证治概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主要包括证候辨析、治疗方药、饮食调摄等方面的内容。

病者如果出现虚烦不眠的症状,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子进行治疗:1. 证候辨析张仲景指出,虚烦不眠的症状表现为:心中烦热,汗出,不欲食,眠不安,多梦,口干,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这些症状反映了病者体内的气血失衡、心火过盛等病理变化。

根据这些病症的不同表现,可以进行方药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治疗方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主要包括桂枝加葛根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竹叶石膏汤等方剂。

这些方子主要以调和气血、清热安神、滋养脏腑等为药理基础,可以有效地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3. 饮食调摄除了药物治疗外,张仲景还建议病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食调摄。

他主张病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进行适量的运动等。

这些都是为了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二、方药分析1.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是张仲景治疗虚烦不眠的经典方子之一。

该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葛根、麦冬、甘草等药物。

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葛根具有祛风解表、宣肺化痰的功效,麦冬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安神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药物的作用。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可以调和气血、清热安神,从而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虚烦不眠的另一经典方子。

该方主要由柴胡、龙骨、牡蛎等药物组成。

柴胡具有解郁行气、清热解毒的作用,龙骨牡蛎具有安神宁心、缓和气血的作用。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可以疏肝清热、安神宁心,从而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传承的重要医学文献,其中张仲景在该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病症的治疗方案。

其中,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剂是其中之一。

虚烦不眠是指由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而导致的烦躁不安和睡眠障碍。

证治概要:首先要判断病情是由于气虚、胃气虚弱还是肾虚引起的。

如果是气虚,则会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如果是胃气虚弱,则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如果是肾虚,则会出现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病因,方剂也有所不同:1. 虚烦不眠方: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虚烦不眠。

主要药物包括黄芪、白术、茯苓、长白山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气健脾,调和营卫,缓解病人的烦躁不安和睡眠障碍。

2. 柴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虚烦不眠。

主要药物包括柴胡、黄芪、白术、生姜、龙骨、牡蛎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肾养阴,平复肝气,舒缓病人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定,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

3. 四逆汤加人参、白术、茯苓:适用于胃虚所致的虚烦不眠。

主要药物包括甘草、生姜、附子、人参、白术、茯苓等。

这些药物可以温阳散寒,补脾胃,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方药分析:1. 黄芪:为豆科植物,具有补气健脾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气虚和病后体虚等病症。

2. 白术:为禾本科植物,具有健脾、益气、安神、润肺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病症。

3.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具有利湿健脾、清热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浮肿、湿热、不眠等病症。

5. 柴胡:为茜草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和解肝胆、安神定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犯胃、肝郁气滞等病症。

6. 龙骨:为化石,具有平肝安神、散热止汗、牢筋定骨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神经痛、疟疾等病症。

9. 附子:为毒性强的植物,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化痰定喘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血瘀等病症。

总之,虚烦不眠方是根据中医的阴阳调和、气血调畅,选择不同的药物组成的方剂,对于各种引起虚烦不眠症状的体质,都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为全面、内容最为丰富的医学经典之一,该书的作者是东汉时期张仲景。

他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治虚烦不眠的方剂,该方剂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治疗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下面将对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进行了解。

证治概要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的主要作用是“补益心肾,安神宁志”,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解决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该方剂的主要证候是,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身体虚弱等虚证,同时还伴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

方剂分析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的方剂主要由五味子、黄精、巴戟天等草药组成。

五味子主要功效为镇静安神,增强免疫力,治疗失眠;黄精主要功效为滋阴润燥,平肝安神,治疗心悸、失眠等症状;巴戟天的主要功效为滋补肾阳、补气养血,同时还具有增强身体免疫力、抗疲劳的作用。

这三味草药的配方可以协同作用来达到治疗失眠、神经紊乱等症状的效果。

此外,方剂还加入了龙眼肉、当归等草药,以达到滋阴补血、调和气血的功效。

龙眼肉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补肾益脾,同时能够滋补中心神经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健康有益;当归能够补血调经、活血化瘀,对于女性来说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总结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是具有历史悠久的中草药配方,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其有效性得到了肯定。

该方剂主要功效为调整阴阳平衡、滋阴润燥、调和气血,从而实现神经系统的平衡,治疗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并在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由于该方剂药物成分复杂,功效协同作用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如今社会得失眠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很多朋友还是很相信古方的,今天,中华秘方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4个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1、小柴胡汤柴胡9克、黄芩6克、党参6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2枚,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2、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先将小麦洗净,漂往浮末;再将大枣掰开(去核),和炙甘草,加800毫升净水;用小火慢慢煎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去渣,取煎液二次(最后吃掉大枣即可)。

3、桂枝甘草汤桂枝12克、炙甘草6克,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4、百合枣仁茶把酸枣仁炒熟以后用它煎汤煮水,每次10克,加10克百合,6克桂圆、6克茯苓,各5克枸杞子和小麦,一起煮半小时当茶喝,常喝即有安神的作用。

治疗失眠偏方推荐
1、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
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2、附子15克,干姜21克,二者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汁,顿服。

3、取50克白参,捣碎后倒入瓶子里,然后倒入500毫升的白酒,密封半个月,期间每天要摇一次,每天饮用15毫升。

4、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5、用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溶于一杯水中。

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以上就是“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的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你!虽然张仲景的方子很有名,但是朋友们在使用上面的方子时还是需要咨询一下医生。

这样能够保证你的健康。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大经方,看完你也会治失眠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大经方,看完你也会治失眠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大经方,看完你也会治失眠失眠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早早就总结好了治疗失眠的方子给我们大家,只是没法继承拿来应用而已。

黄煌教授总结他的经验结合古方,让我知道方子的应用更加具体了,看完我相信普通人的你也会治失眠了。

第一大:温胆汤(半夏体质)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 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①胆怯、易惊恐。

②失眠、多噩梦。

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④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3、本方非经方(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加减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主眩悸呕吐)。

橘皮竹茹汤(《金匮》,治呕吐)。

4、加味方:①高枕无忧散(出自《古今医鉴》),即本方加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②黄连温胆方,即本方加黄连6g或更多,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

要点:烦躁、肤红有光泽。

如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③本方合用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

要点: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④本方加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主治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第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 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伤寒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轻易背叛你,哪怕是一片阿斯匹林,也可以在你生龙活虎的日子里默默过期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6910(2009)10-0008-02·学术探讨·
张仲景辨证论治不寐六法
张凤岭1,蒋士卿2
(1.新乡市中医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关键词:张仲景 不寐/中医药疗法 养血安神 滋肾清心 益气养心 补肾温阳 和胃化滞 舒肝化郁
中图分类号:R249.1 文献标志码:A
《伤寒杂病论》创立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不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由多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所组成,即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

临床中须按照张仲景的辨证思路,将多种辨证方法合理运用,才能明显提高辨治疾病的疗效。

多种论治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是《伤寒杂病论》辨治疾病的精华。

现探析张仲景辨治不寐六法如下。

1 养血安神法
年老之人,气虚血少,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女子崩漏,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则无以奉养心神,导致虚烦、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心悸、怔忡等。

《景岳全书·不寐》曰:“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

”心虚则神不守舍,心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故可见面色少华而萎黄、舌淡、脉细弱等血少气亏之证。

虚烦者,热而不实,心中扰乱,郁而不宁,津液亏虚,五内枯燥,乃荣血不足、阴盛阳微所致。

其病机在于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故治宜养血安神[1-2],方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之酸枣仁汤。

方中酸枣仁甘酸而平,重用先煎,甘平养血宁心,酸平敛阴柔肝;知母甘寒,清热润燥除烦;茯苓甘平,健脾和中,宁心安神;川芎辛散,行气活血,配酸枣仁酸收辛散以调肝理血安神。

诸药配伍,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

2 滋肾清心法
先天不足,房劳过度,易导致肾阴亏损,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心阳失潜,独亢于上,扰乱心神,夜不安睡。

徐东皋云:“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得眠者。

”心阴亏虚,不能制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可导致失眠心烦;阴液不足,肾府失养,可见腰膝酸软;阴虚津液不能内守,可见盗汗、咽干;舌红、脉细,均为阴精不足之象[3]。

治宜滋肾清心,方选《伤寒论》第303条黄连阿胶汤。

方中阿胶、芍药、鸡子黄补阴液、敛阴气,内护真阴;黄芩配黄连,直泻心火而内坚真阴。

诸药配伍,心肾交会,水升火降,共奏滋阴和阳之效。

3 益气养心法
大吐、大泻、大下、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伤及脾胃,久则致脾虚不运,胃气不和,食少纳呆,气血生化乏源,无以上奉于心,导致心神不安,从而发生失眠、多梦、心悸。

脾气亏虚,则神疲气短,饮食无味;胃气虚弱,胃失和降,则腹痛隐隐。

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虚之证。

治宜益气养心,方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载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黄芪为补气要药,得饴糖甘温益气,配桂枝则温阳以化气,伍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

诸药相配,共奏益气养心之效。

4 补肾温阳法
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阳渐衰,不能蒸腾肾阴上济于心,心阳独亢,导致失眠多梦,夜寐早醒,心神不安。

《征治要寥·虚损门》曰:“年高人阳衰不寐。

”肾阳虚衰,下元不固,小便淋沥,膀胱气化无权,故见溺不得出;腰为肾府,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故腰脊酸软无力;阳虚不能温养形体,故兼形寒肢冷、精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脉沉细等一派阳气虚弱之证。

治宜补肾温阳,方选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虽阴阳并补,但侧重补阳。

方中以附子、桂枝为君,温补肾阳;配地黄、山茱萸、山药为臣,补益肾阴以摄阳,并防附子、桂枝之辛燥伤阴;茯苓、泽泻、牡丹皮利湿泻火,以泻肾浊。

诸药相配,阴阳相济,共奏温补肾气之效。

5 和胃化滞法
饮食不节,宿食停滞;或肠中燥屎累累,导致胃气不和,升降失常,以致睡卧不安。

《素问》言:“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燥结大肠,故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则腹中胀痛;舌苔腻、脉滑,为胃肠积滞之象。

治宜和胃化滞,方选调胃承气汤。

方中芒硝、大黄去胃家之糟粕,使气得以下;甘草生胃家之津液,使气得以上。

三药配伍,攻补兼施,使胃气得和,腑气得通,夜寐自安。

6 疏肝化郁法
五志过极,情志失调,久则郁怒伤肝。

肝藏血,血舍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邪内扰,
·8
· 中医研究 2009年10月 第22卷 第10期 T C M R e s.O c t o b e r2009V o l.22N o.10
魂不守舍,则久久不能入眠。

《血证论·卧寐》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

”肝失疏泄,则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善叹息;肝郁乘脾,则见纳食不香;舌红苔黄、脉弦细,为肝郁化火之象。

治宜疏肝化郁,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桂枝配龙骨、牡蛎、铅丹通心中之阳,重镇安神;大黄泄内陷之里热;茯苓甘淡,既能宁心安神,又能利水化痰。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镇静安神之效。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入睡时间不够或睡眠不深的一种疾病,轻者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

临床治疗此病应辨别虚实,虚证多由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实证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4-5]。

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内邪滞逆者,有痰浊内停、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等。

笔者从养血安神、滋肾清心、益气养心、补肾温阳、和胃化滞、疏肝化郁六个方面,详细探析了张仲景治疗不寐的理法方药,为临床更好的应用经方辨治不寐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振涛.安神活血汤治疗失眠48例[J].中医研究,
2008,21(9):74.
[2]张培林.活血宁神汤治疗老年性不寐36例[J].河南中
医,2007,27(1):48.
[3]王顺治.滋阴潜阳法治疗顽固性失眠[J].河南中医,
2007,27(3):41.
[4]王研.自拟安神汤治疗不寐36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8,10(10):69.
[5]焦安秀,厉建萍.中医对失眠的认识[J].河南中医,
2008,28(8):12.
收稿日期:2009-08-07
(编辑 颜 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09)10-0009-04·实验研究·脑力苏胶囊对拟V D大鼠行为学及磷酸酯酶2A的影响*宫洪涛1,孙秀丽2,牛 磊2,马云枝1,张运克1,刘方洲3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
摘要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改善V D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 D 大鼠模型,通过M o r r i 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改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磷酸酯酶2A的表达情况。

结果:喜得镇组及脑力苏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P P-2A 表达增加(P<0.01)。

结论:脑力苏能明显改善V 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缺血引起的V D具有益智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缺血后P P-2A的表达有关;脑力苏虽能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不能使其恢复至正常。

关键词:脑力苏胶囊/药效学 血管性痴呆/药物作用 行为学 磷酸酯酶2A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志码:B
血管性痴呆(v a s c u l a r d e m e n t i a,V D)是在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药治疗V D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中药具有适应性广、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因此,积极寻找有效治疗V D 的中医药疗法是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要任务。

本实验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研究脑力苏胶囊对V D大鼠的学习、记忆改善情况,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 物
健康W i s t a r大鼠,100只,雄性,清洁级,鼠龄3~4个月,体质量250~300g,均由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 c x k豫2005-0001。

M o r r i s水迷宫选取学习记忆良好的大鼠。

1.2 药物与试剂
脑力苏胶囊,由人参、熟地黄、枸杞子、灵芝、川芎、胆南星等中药组成,每克相当于生药2.25g,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喜德镇片, 1m g/片,天津华津制药厂产品,批号070621,用时以生理盐水配成2%的混悬液。

蛋白磷酸酯酶2A 抗体,购自北京博奥森公司;D A B试剂盒、羊抗兔二抗均购自福州麦新生物公司。

·
9
·
中医研究 2009年10月 第22卷 第10期 T C M R e s.O c t o b e r2009V o l.22N o.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