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设计-冒落拱+片帮
锚杆支护设计-冒落拱 片帮解析

2
4.巷帮载荷Qs的确定
①巷道两帮均为煤层时巷帮载荷集度
K aH 90 Qs C c hc sin b cos tan 1 1000 cc K aH 90 Qs C c hc ht hc sin b cos tan 1 1000 cc 2 2
②当巷帮破坏宽度,C > 1.5m时 d. 当C ≥ 1.3m时,巷帮支护应该加网。
h0—巷道中高,m。
t—岩层组合高度,t = 0.35ab1/2
φr—岩层内摩擦角,度。
• 每排锚杆个数
2a 0.4 N 1 Ds
d. 锚杆支护形式的确定 • 当Ky = [0.6~1],锚杆+W钢带; • 当Ky = [0.45~0.6),全长锚固锚杆+W钢带+网 • 当Ky < 0.45,全长锚固锚杆+W钢带+网,并缩 小间距、排距。
• β—倾斜锚杆安装角(同水平方向夹角),度。
• Dso—倾斜锚杆孔口到顶板的距离,一般取
Dso=0.3m, β =30°。
②当巷帮破坏宽度,C > 1.5m时
b.钢带排距:
K1 Qs Dr 2 Psi cos
Dr’—钢带排距,m; K1—安全系数,取1.2~1.5;
Prs—倾斜锚杆拉拔力,kN;
2.巷道顶板破坏高度b的确定
• ①对于顶板为均质岩层,b值由下式确定
K cr y 10a C cos 10 b K y cr cr 1 K y 10
• a—悬臂岩层的半跨距,其计算方法如图2-3-14所示,m; • C—巷道两帮破坏深度,m;
lbr b
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锚杆支护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方法,广泛应用于隧道、地铁、矿山等工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锚杆支护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材料选用、施工方法等内容。
二、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设计,确定锚杆支护的具体方案。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员。
2.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支护的地方进行钻孔。
钻孔的直径和深度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一般为直径100mm至200mm,深度根据地层情况而定。
3. 清洁孔口将钻孔孔口清洁干净,确保无杂物和泥土残留。
清洁孔口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或气动工具进行清理。
4. 安装锚杆将预先加固的锚杆插入钻孔中,确保锚杆的质量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的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 灌浆在锚杆周围进行灌浆,填充孔隙,提高锚固效果。
灌浆材料可以选择水泥浆或聚合物浆料,具体选用哪种材料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地层情况来决定。
6. 固化等待灌浆材料固化,一般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
在此期间,需要注意保护施工现场,防止外力干扰。
7. 后期处理待灌浆材料完全固化后,可以进行后期处理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现场、检查锚杆的质量和固化效果等。
三、材料选用1. 锚杆材料锚杆的材料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常用的锚杆材料有高强度钢材,如HRB400级或更高级别的钢筋。
2. 灌浆材料灌浆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固化性能,以确保灌浆材料能够填充孔隙并固化。
常用的灌浆材料有水泥浆、聚合物浆料等。
3. 辅助材料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如清洁孔口的高压水枪、气动工具等。
四、施工方法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设计,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锚杆的质量和固化效果。
4.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质量和环境卫生。
井巷工程锚杆支护设计方案

井巷工程锚杆支护设计方案一、前言井巷工程锚杆支护是指利用锚杆进行加固和支护井巷工程,以提高井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矿山、隧道和地下工程中,井巷工程锚杆支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讨论。
二、背景井巷工程锚杆支护设计的前提是要对井巷的地质条件、工程要求、现场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三、设计方案内容1. 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类型井巷工程锚杆支护主要包括预应力锚杆、地锚杆、钻孔锚杆等类型。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根据井巷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选取相应的锚杆支护类型。
2. 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结构形式在设计方案中,需要确定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结构形式,包括锚杆的布设方式、钢筋混凝土和喷浆锚杆配合使用等。
3. 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技术要求在设计方案中,需要明确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技术要求,包括锚杆的材料选用、规格和长度、锚杆的预应力和锚固技术等。
4. 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施工工艺在设计方案中,需要详细描述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施工工艺,包括锚杆的制作、预应力锚杆的张拉、锚杆的灌浆、锚杆的布设等。
5. 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在设计方案中,需要明确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和程序,以确保锚杆支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设计步骤1. 调查与分析井巷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类型。
2. 根据井巷的具体情况确定锚杆支护的结构形式和技术要求。
3. 制定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施工工艺方案和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和程序。
4. 撰写井巷工程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案。
五、设计实例以某矿山的井巷工程为例,该井巷的地质条件为岩层较硬,倾斜度较大,设计要求是提高井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预应力锚杆和地锚杆结合的支护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锚杆,锚杆的预应力和锚固技术采用液压张拉机进行施工。
在施工工艺上,采用了先灌浆再张拉的工艺流程,以确保锚杆的牢固和稳定。
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锚杆支护施工方案引言概述: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技术,它通过使用钢筋锚杆将地下结构与岩土体连接起来,增强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锚杆支护施工方案的五个部分,包括锚杆的选择与设计、锚杆的预处理、锚杆的施工方法、锚杆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后的监测与维护。
一、锚杆的选择与设计:1.1 锚杆的材料选择: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岩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锚杆材料,常见的有钢筋锚杆、玻璃钢锚杆和碳纤维锚杆等。
1.2 锚杆的直径与长度设计:根据地下工程的要求和岩土体的承载能力,确定锚杆的直径和长度。
一般情况下,直径越大、长度越长的锚杆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护效果。
1.3 锚杆的布置方式设计:根据地下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岩土体的力学性质,设计合理的锚杆布置方式,包括锚杆的间距、排列方式和角度等。
二、锚杆的预处理:2.1 岩土体的处理:在进行锚杆支护之前,需要对岩土体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清理松散物、修整表面和加固裂缝等,以提高锚杆的粘结强度。
2.2 钻孔的施工:根据锚杆的设计要求,进行钻孔施工,包括钻孔的位置、直径和深度等,确保钻孔的准确性和质量。
2.3 锚固剂的注入:在完成钻孔后,将锚固剂注入钻孔中,填充整个孔道,使其与岩土体形成牢固的结合,增强锚杆的支护效果。
三、锚杆的施工方法:3.1 锚杆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制好的锚杆插入钻孔中,确保其正确的位置和方向,并保证与锚固剂的充分接触。
3.2 锚杆的张拉:通过专用的张拉设备对锚杆进行张拉,使其产生预压力,增加岩土体的抗拉强度,提高支护效果。
3.3 锚杆的锚固:在完成锚杆的张拉后,对锚固部位进行固定,确保锚杆与岩土体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四、锚杆的质量控制:4.1 锚杆的质量检测:对锚杆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包括锚杆的直径、长度和张拉力等参数的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4.2 锚杆的质量验收:在锚杆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包括对锚杆的外观质量、锚固效果和张拉力的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锚杆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

锚杆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1. 引言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土木工程支护技术,通过锚杆将土体与结构物相连接,以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针对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锚杆的选材、设计原则、施工步骤等内容。
2. 锚杆选材2.1 锚杆材料常用的锚杆材料包括钢筋和预应力钢筋。
钢筋具有较高的抗拉能力和耐久性,适用于一般的地下工程支护。
而预应力钢筋则具有更高的抗拉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需要较高支护能力的工程。
2.2 锚杆直径锚杆的直径取决于所需的支护能力和施工条件。
一般来说,较大的直径可以提供更高的承载能力,但需要更复杂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条件。
在选择锚杆直径时,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稳定性、工程的要求以及经济效益。
3. 锚杆支护设计原则3.1 原则一:合理布置锚杆在进行锚杆支护设计时,需要合理布置锚杆的位置和数量。
布置锚杆的目的是实现土体和结构物之间的牢固连接,并能够有效分担土体的荷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土体的力学性质、地质条件以及工程结构的特点,以确保锚杆能够发挥最佳的支护效果。
3.2 原则二:合理设计锚杆的长度和间距锚杆的长度和间距直接影响到支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过长的锚杆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时可能导致锚杆之间的干扰。
过短的锚杆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护力。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力学性质、工程的要求以及经济效益,确定合适的锚杆长度和间距。
3.3 原则三:合理选择锚杆的固结长度固结长度是指锚杆与土体之间的黏结长度。
固结长度的选择要根据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固结材料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过长的固结长度会导致施工难度加大,过短的固结长度则可能影响锚杆的支护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力学分析和试验,确定合适的固结长度。
4. 锚杆支护施工步骤4.1 施工准备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调查勘探、设计文件的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程现场的布置和施工设备的调试。
4.2 钻孔在进行锚杆支护施工之前,需要对土体进行钻孔。
锚杆支护方案

锚杆支护方案1. 引言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岩土工程支护方法,用于增加岩石或土层的稳定性,减少变形和破坏。
本文档旨在介绍锚杆支护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以及施工过程。
2. 锚杆支护原理锚杆支护依靠预埋或喷射钢筋等材料形成的锚杆,将地下结构与锚杆连接。
通过锚杆的张拉和固结,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锚杆的受力来源于地下结构自身的重力以及外部荷载,锚杆吸力抵抗土体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达到支护的目的。
3. 锚杆支护的设计要点锚杆支护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3.1 锚杆的材料选择常用的锚杆材料包括钢筋和预应力钢筋。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如承载能力要求、耐腐蚀性能等。
3.2 锚杆的布置方式锚杆的布置方式有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两种。
水平布置适用于需要增加地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的情况,而垂直布置适用于需要增加支护墙稳定性的情况。
3.3 锚杆的布置密度锚杆的布置密度直接影响锚杆支护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锚杆的布置密度应根据地下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和工程经济性综合考虑。
3.4 锚杆的受力状态分析锚杆受力主要包括拉力和剪力。
设计时需要对锚杆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拉力和剪力大小,以确保锚杆的使用安全。
4. 锚杆支护的施工过程锚杆支护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钻孔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地下结构周围钻孔,钻孔位置和间距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2 安装锚杆在钻孔中安装锚杆,锚杆需要固定住以保证稳定性。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使用锚固剂或钢套等材料进行固定。
4.3 锚杆张拉锚杆安装后,进行张拉作业。
张拉力的大小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保证锚杆的受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4.4 锚杆固结完成锚杆张拉后,对锚杆进行固结。
可以使用灌注材料填充钻孔,以增加锚杆与周围土体的粘结力。
5. 锚杆支护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需进行以下质量控制措施:•对材料的选择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钻孔的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孔径、孔深等;•对锚杆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固定牢固;•对锚杆的张拉力进行监测,保证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设计

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二、支护方式1、临时支护2、永久支护3、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1)、锚杆长度计算:L=KH+L1+L2式中L—锚杆长度H—冒落拱高度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取0.5m;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
其中:H=B/2f式中:B—巷道开掘宽度,取3.6m f—岩石坚固系数(2)、锚杆间、排距计算,间、排距相等:α=[Q/KHγ(1.5~1.8)]1/2式中:α—锚杆间排拒Q—锚杆设计锚固力,50KN/根;H—冒落拱高度,mγ—被悬吊岩石密度,K—安全系数,取K=2(3)锚索增强支护计算1、锚索长度的确定X = X1 + X2 + X3式中:X1——锚索外露长度,取0.3-0.4m;X3——锚索的锚固长度,取1.5-2m;X2——锚索的有效锚固长度。
全岩稳定顶板X2 =B=4.2全煤或复合顶板X2 = 1.376BB—巷道宽度。
2、锚索支护密度NN = KYBH /Q式中:B——巷道跨度;K——安全系数,巷道有双排顶柱取1,无顶柱取2;Y——煤岩体积力,26.07KN/m3;H——巷道松动破碎区高度,m;Q——锚索的最低破断力,240KN。
3、锚索排距= nQ / KYBH式中:n——每排锚索确定的根数,取1;Q——每根锚索最低破断载荷,取240kN;Y——煤岩体积力,26.07kN/ m3;B——巷道宽度。
K——安全系数,巷道有双排顶柱取1,无顶柱取2;H——巷道松动破碎区高度,m;当f ≥3时H ≥1.6B / 2f当f ≤2时H≥{B / 2 + hcot(45+a / 2)}/f 。
4、锚索的锚固长度X3:X3=kdfs / 4fc取1.5 m式中:k——安全系数,一般取2;d——钢绞线直径,fs——钢绞线抗拉强度,1725MPa;f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结强度,取105、锚索间距=0.85B/n式中:n—每排锚索根数2根B—巷道宽度4.2米架棚巷道支护设计(1)支护参数:1、36U型棚巷道:梁全长mm,腿全长 mm,扎角°,中宽mm,底宽mm,巷高mm,掘进毛断面㎡,净断面㎡。
锚杆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

锚杆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1. 引言锚杆支护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方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
本文将介绍锚杆支护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2. 设计原则锚杆支护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稳定性原则锚杆的数量、布置和长度应能满足工程的稳定性要求。
根据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进行合理的锚杆尺寸和数量设计,以确保支护体稳定。
2.2. 建立杆-土相互作用模型通过地质勘察和试验,建立合理的杆-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锚杆受荷情况。
根据模型结果,确定设计参数,如锚杆直径、锚杆材料强度等。
2.3. 合理布置锚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布置锚杆的位置和间距。
在设计中考虑错位锚杆的设置,以增加锚杆支护的稳定性。
2.4. 锚杆荷载计算根据设计荷载和地质条件,进行锚杆的荷载计算。
考虑各种荷载组合,如静荷载、动荷载等。
2.5. 锚杆材料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锚杆材料。
考虑锚杆的强度、耐久性和耐蚀性等指标。
2.6. 锚杆锚固技术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锚固技术。
常用的锚固技术有化学锚固、力学锚固等。
3. 施工方案锚杆支护的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3.1.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锚杆材料、锚固材料和施工设备。
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2. 钻孔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进行锚杆支护的部位进行钻孔。
钻孔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深度应根据锚杆长度确定。
3.3. 锚杆制作将锚杆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加工。
根据需要对锚杆进行弯曲或膨胀处理,以适应实际施工情况。
3.4. 锚杆安装将制作好的锚杆插入钻孔中,将锚固材料注入钻孔,固定锚杆。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注浆的压力和注浆深度。
3.5. 锚杆拉拔试验在锚杆安装完成后,进行拉拔试验,以检验锚杆的锚固性能。
根据试验结果,对锚杆进行调整或更换。
3.6. 锚杆面板施工在锚杆安装完成后,进行锚杆面板的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锚杆面板材料,并进行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4.巷帮载荷Qs的确定
①巷道两帮均为煤层时巷帮载荷集度
K aH 90 Qs C c hc sin b cos tan 1 1000 cc 2 2
②两帮既有煤层又有岩层时的巷帮载荷集度
K aH 90 Qs C c hc ht hc sin b cos tan 1 1000 cc 2 2
• 先按均质岩层计算顶板最下一层的b值,得b1。 • 如果b1<h1(该岩层的厚度),则破坏范围只出现在该层, 即b=b1。 • 如果b1>h1,说明破坏范围还要深入到上一岩层。这时,应 把抛物线拱在两岩层层面处的宽度作新的(a+C)值,再按 均质岩层计算,计算第二个岩层的b值,得b2, • 然后再行判断。此过程反复进行,直到第n个岩层的bn值 小于该岩层厚度tn,则顶板岩层的破坏深度b为
• ②对于拱形巷道,b值由下式确定
K cr 10a C cos h0 hc h0 y 10 b K 4 a y cr 1 K y cr 10
• 式中h0—巷道高度,m。
③对于顶板岩层为非均质的情况,应分层计算顶板破坏 深度。
• β—倾斜锚杆安装角(同水平方向夹角),度。
• Dso—倾斜锚杆孔口到顶板的距离,一般取
Dso=0.3m, β =30°。
②当巷帮破坏宽度,C > 1.5m时
b.钢带排距:
K1 Qs Dr 2 Psi cos
Dr’—钢带排距,m; K1—安全系数,取1.2~1.5;
Prs—倾斜锚杆拉拔力,kN;
• ht—巷道切割岩层的总厚度,m。
5.顶板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 • 当顶板破坏高度b≤0.2m时,顶板无须支护; • ①当顶板破坏高度,0.2m<b≤1.6m时; • ②当b>1.6m时,应采用带倾斜锚杆的支 护系统(图2-3-15) 。
①当顶板破坏高度,0.2<b ≤ 1.6m时
• a.锚杆长度lbr
Ky Dr Dr 2 2
• 当Ky < 0.45,必须缩小锚杆间距、排距。 Ky Dr Dr 2 2 • 锚杆个数 • Dr’和N’取相应系列的整数。 • 当Dr<0.6m,取Dr=0.6m。
2a 0.4 N 1 Dr
6.巷帮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
• 巷帮破坏宽度C ≤ 0.3m时,巷帮可不支护。 • ①当巷帮破坏宽度,0.3<C ≤ 1.5m时; • ②当巷帮破坏宽度,C > 1.5m时。
• 将每排锚杆个数N’取整数N,然后再计算Dr
• 如果Dr>1.2,取Dr=1.2; • 如果Dr<1.2,从排距系列中取与之最近的排距。
e. 锚杆支护形式的确定 • 当Ky = [0.75~1],单体锚杆支护; • 当Ky = [0.6~0.75),
– 当b < 0.8m,单体锚杆+大托板; – 当b ≥0.8m,锚杆+钢筋梁或桁架。
2a 0.4 N 1 Dr
• Dr’和N’取相应系列的整数。 • 当Dr<0.6m,取Dr=0.6m。
②当b>1.6m时,采用带倾斜锚杆的支护系统
a.倾斜锚杆长度lbi
lbi bs 0.8
K1 Qrw Dr 2 Pri cos
• bs—倾斜锚杆在破坏范围的长度,m。 • 当lbi<2m时,取lbi = 2m。
b.钢带排距:
Dr—钢带排距,m; K1—安全系数,取1.2~1.5; Pri—倾斜锚杆拉拔力,kN;
β—倾斜锚杆安装角(与铅垂方向),一般取30~45°。
c. 顶板锚杆
• 锚杆长度 lbr • 锚杆间距:
lbr minlbi 0.2, h0 0.2
90 r Ds lbr t tan 4
1.帮破坏深度C
• Kσ—应力集中系数, Kσ= Ks· Ka • Ks—与巷道断面形状有关的应力集中系数,按下页 表选取。 • Ka—受临近工作面采空区的影响系数,有下式确定。
• X—煤柱实际宽度,对于两侧为实体煤的顺槽,取 X为100m。 • σrm—老顶单向抗压强度,MPa; • σcc—被巷道切割的煤层单向抗压强度,MPa;
②当巷帮破坏宽度,C > 1.5m时 d. 当C ≥ 1.3m时,巷帮支护应该加网。
②当巷帮破坏宽度,C > 1.5m时
c. 巷帮中部锚杆:
长度:倾斜锚杆长度。
90 每排锚杆个数 Ds (l bs t ) tan 4 t 0.24hc C 0.5
hc 0.6 Nc 1 Ds
式中,hc—被巷道切割的煤层厚度,m。
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按悬吊作用)
煤柱宽度>3m的煤巷锚杆支护 (悬吊作用)Qr
锚杆支护设计主要 是确定以下参数:
(1)巷帮破坏深度C;
(2)顶板破坏高度b;
(3)顶板载荷集度Qr (4)两帮载荷集度Qs hc Qs
(5)锚杆参数
2a
煤柱宽度>3m的煤巷锚杆支护 (悬吊作用) • 1.巷道两帮破坏深度C的确定 • 2.巷道顶板破坏高度b的确定 • 3. 顶板载荷确定 • 4. 巷帮载荷确定 • 5. 顶板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 • 6. 帮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
• 当Ky = [0.45~0.6),
– 当b < 0.8m,锚杆+网; – 当b ≥ 0.8m,锚杆+钢筋梁+网。
• 当Ky < 0.45,
– 当b < 0.8m,锚杆+网; – 当b ≥ 0.8m,锚杆+W钢带+网。
• 当Ky < 0.45,必须缩小锚杆间距、排距。 Ky Dr Dr 2 2 • 锚杆个数
煤巷锚杆支护
煤巷锚杆支护
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按悬吊作用)
• 巷道开掘以后,两帮与顶底板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一定范围 的破坏区。 • 锚杆支护的作用就在于保持破坏区范围内岩层的稳定性。 • 锚杆支护设计的根据是悬吊原则,
– 第一,当顶板一定范围内有稳定岩层时,将破坏区载荷悬吊 于稳定岩层上;
– 第二,当顶板一定范围内不存在稳定岩层时,将将破坏载荷 悬吊于巷道两帮上部的岩层上; – 第三,如果巷道两帮上部岩层中的锚固力<破坏区岩层的重 力时,则不应单独采用锚杆。
h0—巷道中高,m。
t—岩层组合高度,t = 0.35ab1/2
φr—岩层内摩擦角,度。
• 每排锚杆个数
2a 0.4 N 1 Ds
d. 锚杆支护形式的确定 • 当Ky = [0.6~1],锚杆+W钢带; • 当Ky = [0.45~0.6),全长锚固锚杆+W钢带+网 • 当Ky < 0.45,全长锚固锚杆+W钢带+网,并缩 小间距、排距。
① 当巷帮破坏宽度,0.3<C ≤ 1.5m时 • a.锚杆长度 lbs = C+Δ • b.每排锚杆个数
KQs Dr Ns Ps
• Ps—帮锚杆拉拔力,kN。
②当巷帮破坏宽度,C > 1.5m时 • 采用带倾斜锚杆的支护系统(图2-3-15)。
a.倾斜锚杆长度lbsi
lbsi cos Dso 0.6 sin( )
2.巷道顶板破坏高度b的确定
• ①对于顶板为均质岩层,b值由下式确定
K cr y 10a C cos 10 b K y cr cr 1 K y 10
• a—悬臂岩层的半跨距,其计算方法如图2-3-14所示,m; • C—巷道两帮破坏深度,m;
ti—岩层厚度,m
b t1 t2 tn1 bn
3. 顶板载荷集度Qr的确定
• 顶板载荷集度,KN/m
Qr 2abKa cos 1 2 1000 K y cr
H
• 用于倾斜锚杆设计的顶板载荷集度,KN/m
Qrw 2abK a cos
lbr b
Δ—锚杆外露长度与锚固段长度之和,一般取Δ =0.4~0.5m。
• b.锚杆杆体直径:根据设计锚固力选取 • c.锚杆排距
Pr Dr 2 KQr
KQr 1 1 8a 0.2 Pr
• d. 每排锚杆个数
KQr Dr N Pr NPr Dr KQr
• 侧压系数,λ=μ/(1-μ);
• Ky—顶板岩石完整性系数,可由下式确定。
1 K y 0.251 lgD1 D2 1 lg c r 6
当D1· D2 ≥ 100, σcr ≥ 100MPa时,Ky=1; D1—节理间距,m; D2—分层厚度,m; σcr顶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
• h—采高,m; • H—巷道理深,m;
• hi—直接顶厚度,m; • hc—被巷道切割的煤层厚度,m; • l—巷道切割煤层(岩层)的最大宽度(图2-3-13)
hc的选取
• α—煤层倾角,°; • γ—巷道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kN/m3; • μ—煤层波松比,用实测值,在无实测值情况下, 按上页表确定; • φ—煤层内摩擦角(°),可由下式确定: φ=arctan(σc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