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器浅谈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音乐古韵悠扬历久弥新

古代中国音乐古韵悠扬历久弥新

古代中国音乐古韵悠扬历久弥新中国音乐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古代中国音乐的古韵悠扬,经过漫长的时光考验,依然历久弥新,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一、音乐文化的根基古代中国音乐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与哲学、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音乐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一种崇高、神圣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宫廷、庙堂以及民间的各种场合。

这种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得古代中国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古乐的分类与特点古代中国音乐主要可以分为琴、瑟、筝等弹拨乐器,以及笛子、箫等吹管乐器。

这些乐器各自有着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方式,表达了古人对于音乐的不同寄托与追求。

可以说,古代中国音乐是一种音乐与自然融合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音乐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生活、情感的理解和领悟。

三、经典曲目的魅力古代中国音乐有许多经典曲目,它们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古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比如《广陵散》、《阳春白雪》等古乐曲目,它们以婉转含蓄的旋律,将人们带入了优雅、宁静的境界。

这些曲目不但在古代备受赞赏,而且今天依然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触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四、传承与创新古代中国音乐的传承是长期的历史积累。

从古代宫廷到民间,从乐队到个人艺术家,古代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社会层面都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同时,古代中国音乐也不断创新和演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之融合。

如今,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各个音乐流派中都可以找到古代中国音乐元素的痕迹。

五、古乐的当代价值古代中国音乐的韵律、调式以及演奏技法,对于当代音乐创作和演奏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它不仅为当代音乐提供了新的表现力和创作灵感,而且成为当代音乐家推崇和学习的对象。

通过对古代中国音乐的研究与传承,可以保护和传承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

六、结语古代中国音乐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古韵悠扬的特质使其历久弥新,并持续影响着人们的音乐审美。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古筝艺术的继承不仅涉及传统技艺的传承,还包括对古筝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演奏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以及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本文将就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技艺的传承。

古筝作为中国乐器的代表,历史久远,有着庞大的演奏体系和丰富的曲目。

古筝的学习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演奏技巧,对传统曲目的理解和传达更需要有深厚的传统功底。

古筝的传承工作要注重从基础技艺的培养入手,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学习传统曲目和技法,并由有着丰富经验和技艺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传承和发扬古筝艺术的精髓。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古筝作为传统乐器,它所携带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当今社会,古筝艺术的发展也需要与现代音乐文化相结合,创新表现形式,创作现代曲目,开拓发展空间。

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需要有创作者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传承,同时还要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思维,结合现代演奏技术,使古筝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古筝艺术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演奏技术。

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古筝音乐的表现力和演奏效果,提升古筝艺术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演奏技术方面,古筝演奏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音乐作品。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古筝演奏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音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古筝音乐的传达更为清晰和立体,表现更加丰富生动。

演奏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古筝艺术的继承还需要传承和弘扬古筝文化。

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艺术继承者和创作者需要深入学习中国古筝文化的内涵,传承古筝音乐的传统精髓,弘扬古筝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价值取向,使古筝文化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播和发扬。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史和演奏方法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史和演奏方法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史和演奏方法中提琴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弦乐器,它在演奏中吸引了无数的音乐爱好者。

那么,中提琴的发展史和演奏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将从这两方面来进行一番探讨。

一、中提琴的发展史1.起源据考证,中提琴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最早的中提琴为两根木棍,中间拉上弦,弹奏方式为扣弦。

后来,中提琴逐渐演变为弯曲的琴杆和三根弦的形态,这种形态一直延续至今。

2.发展在中国的唐宋时期,中提琴开始在宫廷和民间广泛流传,并在音乐演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大量古琴诗词中,也有许多描写中提琴的诗句。

在那个时期,中提琴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3.传入西方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提琴逐渐传入了西方国家。

在意大利,中提琴经过改良后形成了现代的小提琴,而在西方的古典音乐中,小提琴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弦乐器之一,而中提琴则逐渐在西方乐器中失去了地位。

4.复兴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中提琴逐渐受到重视,许多音乐家开始对中提琴进行研究和演奏。

在近年来,中提琴在中国乐团和独奏家中得到了重视,成为了中国乐坛的一部分。

中提琴也开始重新走向世界,逐渐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中提琴的演奏方法1.演奏姿势中提琴演奏的姿势和手法与小提琴非常相似。

演奏者需要将中提琴放在肩上,用下巴夹住琴杆,手执琴杆,用指尖轻轻按弦。

演奏者需要保持坚定的姿势和稳定的手法,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

2.音色表现中提琴演奏音色丰富,具有较大的音域,旋律清晰,富有悦耳的音色。

演奏者可以通过手指的力道和弦的振动方式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情感,从而使演奏更加生动和感染人心。

3.技巧要求中提琴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多样,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技术水平。

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指法、琴弓的运用、音程的掌握等各种技巧,才能在演奏中达到熟练自如的境界。

4.音乐表现中提琴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充分理解曲目的内涵和情感,能够将音乐家的意图准确表现出来。

浅谈中国各时期音乐类的发展

浅谈中国各时期音乐类的发展

02
乐器种类
夏商周时期的乐器种类已经相当丰富,包括石磬、骨笛、铜鼓、铜钟
等。其中,石磬是夏商时期最古老、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骨笛则
是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
03
音乐理论
夏商周时期,音乐理论逐渐形成和发展,如三分损益法等音律计算方
法,以及最早的乐谱《五声谱》等。
秦汉时期的音乐
乐器发展
秦汉时期,乐器种类更加丰富 ,如琵琶、筝、瑟、箜篌等。 同时,乐器的制作工艺也得到 了很大的提高,如琵琶的颈头
网络音乐的特点
网络音乐具有多样性、自由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音乐需求。
网络音乐的挑战
随着网络音乐的流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版 权保护、音乐质量等,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解决。
原生态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01
02
03
原生态音乐的保护
原生态音乐是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原生态音乐的特点
原生态音乐具有地域性、 民间性、独特性等特点,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 现。
原生态音乐的传承
通过各种方式,如录音、 录像、演出等,将原生态 音乐传承下去,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欣赏。
04
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中国音乐在国外的传播
古代音乐传播
在古代,中国音乐就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途 径传播到国外,如琵琶、二胡、笛子等乐器及其演奏技 艺在唐朝时期就已传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浅谈中国各时期音乐类的发展
2023-11-04
目录
• 古代音乐发展 • 近现代音乐发展 • 当代音乐发展 • 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01
古代音乐发展
夏商周时期的音乐
01
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乐器浅谈

中国古代乐器浅谈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

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幽兰》琴谱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

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

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作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竹、丝、匏、革。

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就是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乐器,中国古人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而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乐器,在历史的深处,共同演绎了中国人心灵的乐章……2005年8月,一支中国乐队在瑞士的日内瓦州巡回演出,演出的主题为“东方音符”,观众从未见过乐队用来演奏的乐器、也从未欣赏过如此悠扬而古远的旋律,演奏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浅谈古琴艺术文化及其传承

浅谈古琴艺术文化及其传承

浅谈古琴艺术文化及其传承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琴艺术文化不
仅包括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艺术,还涵盖着广泛的哲学、文学、绘
画和礼仪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古琴奏者在演奏中不仅是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思想,也是传承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使者。

古琴的传承困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
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口味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古
琴文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审美趋势。

另一方面,传统古琴文
化的传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时间和精力,以
此才能将这一珍贵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传承古琴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将古琴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古琴文化,
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另一方面,重视古琴文化的
普及教育,通过举办古琴音乐会、古琴展览、音乐课程等活动,将
古琴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此外,还需要推广古琴文化,让更多的
人了解并喜欢古琴,从而促进古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总之,传承古琴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使其与
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古琴文化,从而实现
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

浅谈中国民族乐器——笙的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乐器——笙的发展

用 不便 。
解放 以来 ,为 了满足 笙独 奏 和笙 在 乐 队中 的需 要 ,一 些演 奏 演 奏指 法 的差 异 一方 面 体现 了笙 的多 样化 发展 ,同 时也局 限 家和 笙 的制造 者 对笙 进行 了改造 。 已普 遍使 用 的笙 有 二十 一簧 、 了 笙 的发 展 。 因为 多样 ,所 以繁杂 ,这 样 的局 面 不利 于笙 的学 习 二十 四簧 、三 十 七簧 等 ,另 外还 有 三十 六簧 键 笙 。成 功研 制 的现 继 承 与研 究发 展 。笙 的 发展 ,需要 一套 统 一 的 、完善 成熟 的指 法 代 笙 完全 替代 了传 统 笙 在 乐 队 中 的 使用 , 从根 本 上 解 决 了传 统 体 系 ,它应 该 既是科 学 的 ,又 是 人性 化 的。 笙在 乐 队 中转 调 难 、音域 不 全 的缺 陷 ,而 且它 们 的音 色和 音量 也 当然 要 解 决这 一 问题 不 是一 时之 功 , 需要 从长 计 议 。统 一 是传 统笙 无法 比拟 的 。此 外 还有 小 排笙 、排 笙 ( 盘 笙 ) 、抱 笙 的 、完 善 成熟 的指法 体 系 ,需 要全 体 的笙 演奏 家 、笙 教育 家 以及 键 等 多种形 制 的 中低音 笙 ,几 乎都 是 在乐 队 中使 用 ,其 作用 无法 替 民乐 界 的专家 学 者 ,在 长期 的 演奏 实 践与 艺术 理 论 的工作 中 ,去 代 。除用 于 民族 乐 队之外 ,也有 一些 笙的独 奏 曲 。 归 纳 总结 ,共 同努 力研 究解 决这 一 问题 ,不断 推进 笙 的发展 。 笙 的改 良,加快 了笙 的发展 ,无论 是独 奏 曲还 是 在乐 队中 , ( )笙 的制作 形制 亟 待规 范化 与标 准化 二 现 代 笙 的功 能 、种 类 繁 多 , 己普 遍 使 用 的笙 有 二 十 一 簧 、 笙都 发挥 着重 大 的作 用 。笙 的技 巧和 演 奏技 法 也有 了很 大 提高 , 些 作 曲家和 演 奏家 为笙 谱 写 了大量 独 奏 曲 ,其 中不 乏一 些脍 炙 二 十 四簧 、三 十七 簧 等 ,另 外还 有 三十 六 簧键 笙 ,此 外还 有小 排 人 口的 曲 目,例 如 : 《 凰展 翅 》、 《 凤 晋调 》等 。 笙 、排 笙 ( 盘 笙 )、抱 笙 等 多种 形制 的中低 音 笙 。各种 笙 的名 键 伴随 笙 的发 展 ,涌现 出一批 杰 出 的笙演 奏 家 ,例 如胡 天泉 、 称 、形 制却 并无 统一 的规 范 与标 准 。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民族器乐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形式,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本文旨在对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其音乐特点进行浅谈。

一、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民族器乐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最早的民族器乐是石钟和石磬,它们既是乐器也是礼器,具有祭祀仪式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民族器乐逐渐形成,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杜松琴、藏族的琴戈、苗族的芦笙等等。

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族器乐。

例如中东地区的古典乐器尼、印度的三弦琴、非洲的鼓和木琴等等。

在欧洲,民族器乐逐渐演变成为交响乐和室内乐。

总的来说,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民族器乐也随之不断演变。

二、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1. 音色独特不同于西方音乐乐器的声音,民族器乐的音色往往非常独特。

例如,哈萨克族的杜松琴的声音古朴深沉,富有浓郁的草原风情;蒙古族的马头琴则给人以豪放不羁的感觉;藏族的琴戈则带有悠远神秘的氛围。

民族器乐的独特音色为其增添了魅力,也令其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2. 旋律复杂民族器乐的音乐旋律往往极其复杂,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云南少数民族常用的竹竽、手风琴、芦笙等乐器,其奏出的旋律常常富有变化,曲调多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人听后难以忘怀。

3. 技巧高超民族器乐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无论是弹、拨、打、吹还是拉,都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敏的反应能力。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就需要演奏者用嘴唇、舌头、膝盖等多个部位协调配合,才能演奏出动听的琴音。

4. 起舞助兴民族器乐有时候是伴随舞蹈演出。

例如,在云南彝族的盘瓠舞中,舞蹈者围成一圈,手持瓠枝,跳起欢快的舞蹈,伴随着手风琴和竹竽等乐器的音乐声,更显得热烈欢快。

总的来说,民族器乐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

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幽兰》琴谱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

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

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作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竹、丝、匏、革。

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就是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乐器,中国古人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而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乐器,在历史的深处,共同演绎了中国人心灵的乐章……
2005年8月,一支中国乐队在瑞士的日内瓦州巡回演出,演出的主题为“东方音符”,观众从未见过乐队用来演奏的乐器、也从未欣赏过如此悠扬而古远的旋律,演奏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台下的聆听者并不了解,这种演奏方式已经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现在的艺术家们已无法真正再现中国古人的音乐精髓了。

埙,形如鸡蛋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从这小小的乐器里发出来的乐声,马上会让人联想到空旷的原野,今天的人们听到后,也许会在心底涌起一丝淡淡的惆怅,仿佛回忆起了什么往事。


这是残留在人类集体记忆深处的一抹回忆。

从前,这种乐器就是用来在旷野上演奏的,它曾经统治了古中国人的音乐生活。

从长江下游到黄河中游,人们在很多新石器时代的古文明遗址中,都发现了这种乐器。

埙的制作十分简单,用泥土捏成形状,在上面开孔,然后放进火里烧制。

在中国埙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宽忍看来,埙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有很强的震撼力,用作家贾平凹的话说就是土生地气,它不是一般乐器所能代替的,它对人的心灵,对人的内心世界有震撼的作用。

在艰苦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和野兽抢夺食物,像野兽一样死于自然灾害。

但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他们会思索,有智慧,他们的感情更加丰富,需要更多的表达方式,动物只会嚎叫,但人类会歌唱,而且还会让石头、泥土、竹子、骨头发出美妙的声音———乐器诞生了。

从乐理上说,中国古乐一般使用五声音阶,叫做“宫、商、角、徴、羽”,相当于“1、2、3、5、6”,比现代通用的七声音阶少“4”和“7”的音。

那么,是不是中国的古乐器根本就不具备演奏七个音阶的功能呢?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所长乔建中认为,不能说中国没有七声音节,没有这个事情。

中国人是以五声为主,这跟中国人的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确实有很大的关系,后来的“宫商角徵羽”变成了“金木水火土”,变成“东西南北中”,总之跟五行观念有关。

这个规则也许正符合了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平缓、宁静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因为以五个音阶为主,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显得沉稳典雅。

公元前8世纪开始,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年代,中国古乐器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著名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个音乐家。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音乐和礼仪规范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弹奏乐器是培养高贵品德的重要途径。

据说孔子本人非常爱好演奏古琴,还能亲自谱曲。

从此,古琴就被赋予了高于乐器本身的意义,它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中国古人的音乐生活中。

古琴
在中国古代,琴是文人的专用品,弹奏前要沐浴,弹奏时必须怀着肃穆宁静的心态,琴台上还必须燃上一炷香。

据介绍,“琴者禁也”,是指弹琴的时候要禁止邪念,以求得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

此时的乐器并不仅仅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借助乐器,人们得以陶冶性情,甚至感悟人生和宇宙的深奥哲理。

在历史悠久的武汉市,就有一座古琴台,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琴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这里,一个叫俞伯牙的人听到了琴师钟子期的琴声,当琴声演绎巍峨高山时,他感慨道:多高的山啊!当琴声表现江河奔涌时,他又大声赞美道:多壮阔的江水啊!钟子期第一次遇到能听懂自己音乐的人,十分感动,与俞伯牙结为生死之交,俞伯牙死后,钟子期把琴摔碎,不再弹琴了。

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代称。

伯牙抚琴图
就在离古琴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2000多年前的乐器殿堂。

1978年5月,在湖北随州,一项对中国古音乐史具有重大意义的考古发掘,带给中国音乐以足够的惊喜:墓葬的主人是公元前5世纪时,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曾侯乙,在墓葬的中室,一间6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的“殿庭”,中室的南壁和西壁呈曲尺形立放着一组青铜编钟,它们整齐地挂在木头的钟架上,仿佛刚刚被埋入地下。

这套乐器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惊人的成果,而且也是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发现。

整套编钟体积硕大,造型繁复精细,显出磅礴大气的王者风范。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冯光生介绍说,当我们第一次敲响这编钟的时候,它那种非常透明、透明得像水滴一样的音色,还有它那绵长的余音,一下子把大家都镇住了,真是太美妙了!
编钟
早在西汉年间,探险家张骞前往西域各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一些外来乐器因此进入中原地区,从而使中国的乐器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在变革中,笛和箫的演进最为明显。

出土在河南的一个文化遗址里的笛子,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有音阶的发音器。

乔建中介绍说,它就是人利用鹰的翅膀上那个比较粗的骨头,然后把它挖成了很多按孔、吹孔,来吹奏音乐的。


一直到汉代,中国传统的笛子都是竖吹的。

乔建中介绍说,萧过去都叫笛,我们早期的那个笛是竖吹的东西,到了汉代以后,是张骞通西域首先带回来这个横吹的笛子。


在人类历史上,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各个民族保持了不断创造和更新的生机。

汉代结束后,进入到纷争不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的年代是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各种外来文化进入到古中国,带来了创新的机遇。

中国乐器史上的重大变革产生了。

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在传统的音乐生活中渐渐占据了明显的地位。

有一种乐器被取了一个中原名字叫“阮咸”。

实际上,“阮咸”是汉代流传下来的西域琵琶的变种,在汉时叫做秦琵琶,后来,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由于名士阮咸擅长演奏这种乐器,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改名叫“阮咸”。

阮咸
琵琶的名字其实就是指弹奏法,“琵”是指向外弹弦,“琶”是指向内弹弦。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千古名篇《琵琶行》中,曾对琵琶演奏做了无比生动和形象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引进和融合,中国古乐器在唐朝形成了前代所没有过的五彩缤纷的局面。

遗憾的是,保存至今的唐代乐器实物非常少见。

不过,考古出土的唐三彩却向我们展示了唐朝的伴奏乐队:乐队的乐器是一个大杂烩,有中国传统的乐器排箫、笙、竖笛,也有传自西域的琵琶、箜篌、横笛、拍板。


今天,在日本还保存着少数珍贵的唐代乐器文物。

经过多次的改造,到了元代,一种新型的中国乐器———弓弦类乐器诞生了,它们的主要功用是为戏曲、说唱、歌舞伴奏和参与某些小型传统乐队的合奏。

乔建中介绍说,二胡音调非常柔和,和曾经在唐朝独领风骚的琵琶相比,二胡显得更加富有表现力,而且,二胡的音色比较接近人声,具有较强的歌唱性。

明清以后,二胡家族逐渐扩大,出现了高胡、板胡、京胡等等品种,二胡终于坐上了中国民乐器的头把交椅。

二胡
明清时,中国民间乐器的队伍基本成熟了。

历经千年的吸收、创造、淘汰和更新,几类乐器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最主要的角色,后来按照演奏的方法,它们被分为四种类型,以二胡、京胡、高胡等为代表的拉弦乐器;以琴、琵琶、扬琴等为代表的弹拨乐器;以笛子、箫、笙、唢呐等为代表的吹管乐器;以堂鼓、铜鼓、排鼓、钹等为代表的打击乐器。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是另一幅景象。

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队正在逐渐形成,各种乐器和谐地演绎着越来越复杂的音乐,交响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发自于人类对上帝的敬仰之情,因而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

而中国的传统乐器仍旧沿着自己的轨道往前行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