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四章第二节农业(共33张PPT)

1、农业的地区分布
畜牧 业
年降水量 400毫米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小麦 渔业 林业 水稻 林业 林业
西藏牧区
年降水量 400毫米
渔业
种植业、林 业、渔业
(1)东西部的分界线和特点;
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 季风区分界线) 特点: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2)我国的四大牧区;
•第二节 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
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
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 异的自然原因。
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
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生物 生物 获得的产品是
利用生物的生 农业的概念:
。
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 ,养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统称为农业。
2,我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 口。
自学指导二:读P93-94,思考
1,读图4.10归纳我国农业分布在东西部的差异。 (1)东西部的分界线和特点; (2)我国的四大牧区; (3)东部的农业分布;
2,读图4.11归纳我国农业分布在南北部的差异: (1)南北部的分界线和特点; (2)粮食作物的分布格局; (3)油料生产的两大产区; (4)糖料作物的分布格局; (5)我国三大棉区。
一年三熟
南方:水田
重点:
地区 北方地区 耕地 熟制 (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一年一熟 旱地 两年三熟 秦岭-淮河 水田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小麦
甜菜
花生
分界线 南方地区
水稻
甘蔗
油菜
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共38张PPT)(优质推荐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共40张PPT)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 质资料。
喜高温、喜光作物,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 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分别代表一个农业部门
物,粮食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一年 熟。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
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只能发展畜牧业
说说下列产品各来自哪个农业部门?
植 、棉花、 (油料)、甘蔗等农作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业
第一页,共40页。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请自学课本90页---91页内容,完成下列自学任务 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从而获得
农产品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生物,
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 生物本身。 2、农业部门: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
包括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 渔业等部门。 3 、农业地位: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 产业。
A B
C
D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第三十页,共40页。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我国东部以 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 南差北
异明显。
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类型 多为 旱地,主要种植 小麦、、玉米、 甜(菜糖料) 大豆等农作物,粮食的熟制是一年 一 熟、一年 两熟;
该线以南地区耕地类型多为 水田。主要种 植 水稻 、棉花、 油菜 (油料)、甘蔗等农作 物,粮食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一年 三熟。
区,其林中业,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是以
业为主;
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
林是区 我;国沿 淡海 水长地 渔江区 业中是 最下我发游国达海的洋地渔区业。基地;
地区
西部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形以高原、盆
4.2.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课件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并能运用地图分析如何因地 制宜发展农业。 2.运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3.认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
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农
业 取
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得
的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
成
显增强
就
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2.农业发展方向
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调查研究。下 面是他们整理的结论,从A、B、C中任选一项,帮助他们补充些鲜活的例子。
2.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国家政策
市场上有需求吗?
交通运输方便吗?
我的技术水平能达到吗?
国家政策鼓励吗?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 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这叫“宜林则林”。
山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平缓的高原、山坡
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 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 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科学育种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温室、大棚等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植物生长条 件,突破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
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 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初二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业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知道“土地奉献”、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旱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
带水果
秦岭一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2020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农业

第二节农业(共3课时)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知识与技能1.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难点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的原料?学生:我们吃、穿、用的物品大多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教师: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4.6“主要农业部门”,请说说各部门的特点。
学生:种植业是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是林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学生活动:搜集身边的资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搜集资料、交流和展示,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学生:我们拥有13.4亿(不含港、澳、台)人,这么多的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
教师: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人教版8年级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农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农业》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生存之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中国又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地位更为重要。
本节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农业及其重要性”了解农业的概念、分类和地位,第二部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重点介绍了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第三部分“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走科技强农之路”介绍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分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也具备了一些中国地理的常识。
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原因通过图文资料,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粮食的价值观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的分类和地位农业的地区差异(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2、教学难点:农业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五、教学过程:【开场白】1、分组竞赛规则。
本节课以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通过答题加分,优胜小组获得奖励。
2、视频。
这段类似中国山水风景大片的视频其实是一个火锅广告,场景由138种食材组成。
而这部大片的拍摄离不开一位大佬。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重量级人物“农业大佬”。
(一)农业大佬的兴旺家族【自主学习】书本P90-91,时间是1分钟。
1、农业大佬的身份证明:什么是农业?2、农业大佬的家族成员:农业有哪些主要部门?【明辨概念】什么是农业?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课本P97 活动:
图4.15中的 A、 B 、C 、D 四地, A为城 市郊区, B为 远离城市的平 原地区, C为 山地,D为海洋。
C:林(果)业。 地形陡峭,水土 易流失。
C
B稻B:、种小植麦业)(。水地
形平坦,土壤肥
沃,水源充足。
A:种植蔬菜、花 卉、发展肉、乳、
禽A、蛋生产。离
城市近,市场需 求量大,交通便 利。
地区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熟制(一年几熟) 一年一熟或两 一年两熟或一
年三熟
年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大豆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农 作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物 三大棉区 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新疆棉区
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
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的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把要发展的 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 本身发展、生长的有利的地区。
P93 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畜牧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省区 以种植业为主的省区
种植业、 林业、渔
业
西部 以畜牧业为主
1.东部和西部
的差异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400mm等降水量线)
东部 林业:东东北南、丘西陵南的的人天工然林林区区
渔业:东部沿海的海洋渔业
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渔业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授课教师:陈 宁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掌握农 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 异。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重难点: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①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 用等物质资料。
②农业还给工业 生产提供大量的 原材料和消费市 场。
D洋:。D渔业。海
一.农业及 1. 主要部门 其重要性 2. 地位
农 二.农业的
1.东西部的差异业Biblioteka 地区分布 2.南北方的差异
三.发展农业 要因地制宜
1.自然环境 2.社会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