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报告系列总 07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2ftk

合集下载

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

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

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摘要:通过高烈度下超限高层的结构设计,从中找出每个环节的设计难点,对此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得到一个受力合理且综合效益较高的设计成果。

关键词:高烈度;B级高度;超限判别;性能化设计;高宽比;时程波选取;中震型钢受拉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共4个地块,由4栋44层、1栋43层、3栋42层、17栋32层、1栋28层住宅及2栋30层公寓,底部5层大型商业组成,设置1~2层整体全埋式地下室。

用地面积16.26万m2,总建筑面积78.76万m2,地下室面积15.83万m2。

本文以3-4栋(43层)为例,对高烈度超高层进行设计难点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

2.设计参数及超限判别:2.1设计参数: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2#4#地块Ⅲ类,1#3#地块Ⅱ类;基本风压0.30KN/㎡。

详见表2。

3-4栋采用剪力墙结构。

2.2高度超限判别:3-4栋结构高度125.6m,属B级高度,超A级25.6%,属高度超限。

2.3规则性超限判别:不规则类型:3项,(1)扭转不规则(2)凹凸不规则(3)局部不规则:局部穿层柱、个别构件错层,属不规则超限。

3.结构设计难点及其解决方案(限于篇幅,相关图表、计算分析过程详见本人文章《高烈度超限高层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详细图文版)3.1方案设计阶段:(1)控制建筑物的高宽比,虽然《高规》3.3.2条并没有限定值,只有参考值,但控制在参考值附近,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4栋采用有效宽度较大的户型,把高宽比控制在5.57,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2)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标高附近,塔楼增设一层结构夹层(车库顶板上2m覆土,塔楼室内外0.3m高差,夹层板相对车库顶板降0.5m,因此夹层层高为2.8m)作为嵌固端,既能保证水平力的有效传递,又能把塔楼的计算高度减少两层,结构受力更优。

偏心受拉墙肢的性能研究及设计处理

偏心受拉墙肢的性能研究及设计处理

偏心受拉墙肢的性能研究及设计处理发布时间:2022-06-27T01:09:19.22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4期第2月作者:杜鹏白宗琨[导读] 本文针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底部出现的墙肢受拉现象,杜鹏白宗琨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 250101摘要:本文针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底部出现的墙肢受拉现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剪力墙实体模型,分析竖向拉力作用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变化规律,为受拉墙肢的设计处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偏心受拉墙肢、中震、名义拉应力、组合截面、有限元分析1 概述华润置地(太原)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太原幸福里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本项目由7~13号共7栋超高层住宅,多层沿街商业及连为一体的两层地下车库组成。

7栋住宅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地下三层,地上38~40层,结构高度117.60~128.30m,均超过了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A级高度100m的限值,为B级高度高层结构。

等效高宽比6.95~7.50,超过8度区5.0的规范高宽比限值。

本项目各塔楼具有高烈度、结构超高和大高宽比三大特点,导致塔楼在中震不屈服工况下,结构底部外围剪力墙肢普遍出现拉应力。

由于墙肢受拉后对其抗剪承载力会带来影响,各超限审查要点均对墙肢受拉做出明确要求,具体如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制[2015]67号)第十二条(四)款: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

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说明:计入型钢换算截面的平均拉应力达到2ftk时,若钢筋和型钢的总截面面积达到全截面的3%,则混凝土开裂后钢材的平均应力接近屈服值,混凝土裂缝宽度较大,影响墙体的抗剪能力。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设计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物高度日渐增高,体型日渐复杂,结构设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一下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限设计的处理方法及思路,以供其他设计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超限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筑物的层数及高度只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并且建筑为了兼顾美观及使用,往往体型也伴随着较多的不规则性。

对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针对超限情况采取对应的补充计算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超高层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30.2万㎡,地上22.4万㎡,地下7.8万㎡。

由9栋塔楼组成,设2层地下室,塔楼高度为148.75m~158.95m,地下室高度为10.48m。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1栋塔楼结构超限情况及处理方法。

本工程基本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Wo=0.5kN/㎡,承载力计算时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塔楼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隔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塔楼外墙采用铝模砼墙。

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C30,梁板为C30;钢筋采用HRB400;嵌固端为基础面。

各楼层构件主要截面分别如下:地下室底板采用平板结构,塔楼底板1500mm,塔楼外底板厚度500mm;地下室顶板,塔楼范围外采用无梁楼盖体系,板厚400mm,塔楼范围内梁板结构,板厚160mm;塔楼标准层楼板厚度为 100~150mm。

剪力墙厚 450mm ~200mm;框架梁截面200mm×400mm~250mm×1595mm,次梁为200mm×300mm~200mm×605mm。

基础采用直径1.1m直径钻(冲)孔灌注桩,有效桩长约30~35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2000kN,桩身混凝土强度C45,持力层为<4-4>微风化花岗岩层。

高烈度区某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超限设计和分析

高烈度区某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超限设计和分析

1概况某超高层住宅楼位于8度(0.20g )抗震设防区,场地类别Ⅱ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该工程地下3层,其中地下第1层为设备夹层,地下第2、3层平时为丙二类库房,战时为甲类核6级人防工程掩蔽所,地上39层除避难层外均为住宅,住宅层高为3.1m 。

室内外高差为0.3m ,房屋高度为120.80m ,高宽比为6.57,为B 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

结构标准层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结构底部加强区高度取底部5层,约束边缘构件层范围至第7层,第8和9层为过渡层。

本工程的房屋高度超过A 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100m ),并且高宽比较大,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为1.26,大于1.2,属扭转不规则。

针对结构超限情况,设定了适当的性能目标和加强措施,以保证结构在各个地震水准下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依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021—2010)[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 J 3—2010)[2],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设定为多遇地震时结构完好、无损坏,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设防地震时结构轻度损坏,经一般修理后可继续使用,罕遇地震时结构中度损坏,经修复或加固后可继续使用。

工程基础采用整体性较好的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厚度取2000m m ,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层,标准组合下基底压应力平均值约为750kPa 。

按《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的要求,在设计中采取从严控制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和受剪承载力比、从严控制大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降低外墙纵轴压比限值等有效措施,嵌固端取地下室顶板处。

2上部结构小震分析鉴于工程高度超限且高度比较大,设计中采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Y J K )和M I D A S-Bui l di ng (以下简称Bui l di ng )2个计算程序进行多遇地震下结构的整体指标对比分析,保证设计、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一)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一)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一)因为咨询工作的原因,翻看/校核过不少的超限报告.有些报告写得不错,但也有不少报告,写得比较粗糙,甚至有些基本的概念尚未搞清楚.说到超限报告,很多人会想到大震动力弹塑性,觉得这是高大上的东西.但其实,大震动力弹塑性只是超限报告中的一小部分,这一部分的结果离散性比较大,超限专家对它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而且,由于软件本身或者参数取值的原因(当然,这与使用者也有很大关系),动力弹塑性分析时常会得到一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结果.综合来说,我的观点是,如果在动力弹塑性分析上纠结了太多时间,而忽视了小震、中震以及专项分析,这是不值当的,也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言归正传,我们想想,超限报告到底是要做什么?要报告什么?超限报告,分析的对象是“不正常(超越规范规定)”的结构,分析的方法是“体检,逐一检查各项指标”,然后给出诊断结论.没错,我们和医生做的工作差不多.在体检诊断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共性问题”,也要考虑“个体差异”,更要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好的报告?好的报告就是不仅有完善的体检,还有详细严谨的诊断过程及诊断结论.相反,如果只是把一些体检单拼凑起来,很少甚至没有分析和诊断,那就不能算是一份好的报告.具体来说,小震及风工况分析这部分,主要做什么?如果按性能目标,是要验证受弯、受剪的弹性.但从构件层面来说,这些基本是天然满足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在报告中论证这部分内容.这部分的主要关注点是结构整体性,比如对结构规则性、稳定性、软弱层、薄弱层等的判断.构件层面,可能需要关注的是,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构件的拉力,尤其是核心筒墙体受拉,尽量保证拉力作用下墙体不开裂.(PS,有专家说,如果墙体开裂较多,则构件已处于非弹性状态,失去了弹性假定的基础,弹性分析就变成空中楼阁.)小震弹性时程分析,这一部分和小震及风工况分析一样,都属于弹性分析,应该放在弹性分析结论之前.有的报告将其放在弹性分析结论之后,个人觉得,逻辑上不妥.弹性时程分析,关键点是选波,如果地震波选得比较合适,后面的工作都很容易.对一般的结构,尽量保证地震波反应谱与规范谱在结构主频点接近(规范规定相差不超20%).从理论上来说,所选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应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或一致,能做到最后,但如果选波确实有困难,差得大一些也没关系.时程分析,是用三条波取包络好,还是七条波取平均好?没有定论,离散性都比较大,但根据经验,七条波取平均,往往会小于三条波取包络.中震及大震分析,主要就是验证性能目标.不同部位,不同构件的性能目标会有所不同,但也无非受弯弹性/不屈服/部分屈服,受剪弹性/不屈服,满足受剪截面限制条件等.这里说的受弯受剪,都是要用承载力和结构内力去比较,然后判断是弹性还是不屈服,是承载力比的概念.我看到的某些报告,竟然有用剪压比的验算结果来判断受剪弹性和不屈服!!这就是概念不清.验证的办法也很简单,有些报告把中震弹性/不屈服的计算配筋摘录出来,和小震/风配筋相比,如果前者较小,说明按照后者配筋,前者的性能目标就可以满足;如果局部配筋,前者大于后者,按包络值进行配筋,也可以满足前者的性能目标,理论上来说,这种做法没问题.当然,也有不少报告,采用自编的Excel表格进行抗剪验算,计算剪承比;采用自编程序或软件自带插件对竖向构件的压弯/拉弯进行PMM验算.个人推荐后面这种方法,原因有两个:1)正常情况下,结构软件计算没有问题,但有时,对某些构件(比如异型截面、型钢混凝土构件或者是常规构件建模不当),计算结果可能比较离奇;我们采用别的方式对构件进行验算(double check),往往可以发现问题,甚至在提取内力的时候,也可以发现异常.2)写超限报告,本身就具有“秀肌肉”的成分,相对来说,后面这种方法更“彰显实力”,而对比配筋的方式,明显就要Low一些.话说回来,超限报告预留的时间往往都很紧凑,我们时常要在“效率”与“效益”之间取一个平衡,那我推荐对关键构件采用后面这种验证方法,比如转换构件.楼板应力分析,是超限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含加强层的结构,楼板大开洞的楼层、X型、Y型以及十字型平面形成的弱连接部位等,楼板应力分析必不可少.我们知道,在结构分析中,楼板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传递竖向荷载,另一个是传递水平力.传递竖向荷载,楼板表现为恒活组合工况下的受弯验算,这属于常规验算,无论采用YJK还是PKPM,问题都不大.楼板应力分析的关键点是分析楼板传递水平力的性能.在水平力作用下,楼板主要受拉或受剪,在全截面的拉应力或剪应力作用下,楼板可能出现通缝,这对水平力的传递影响较大,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全截面应力和弯曲应力不同,在应力层面,应有中心轴处的应力决定,在内力层面,由轴力决定.相对来说,面外弯曲应力形成的楼板裂缝属于表面裂缝,对水平力的传递影响不是很大.。

针对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拉应力问题的工程实践

针对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拉应力问题的工程实践

针对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拉应力问题的工程实践杨东全;朱嘉;张宏斌;赵联桢【摘要】水平地震作用会对高层结构的底部竖向构件产生轴向拉压作用.在高烈度地区,对超限高层建筑进行中震不屈服计算时,这种作用可引起结构底部某些剪力墙墙肢的拉应力,该拉应力可能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在进行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时,按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要求,剪力墙构件需满足中震不屈服墙肢平均拉应力不超过2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要求.基于高烈度地区的超限高层设计实践,讨论了中震计算方法;论述了剪力墙拉应力与受剪承载力的关系;阐述了墙体中震拉应力的工程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中震拉应力不满足要求时的一种工程处理方法.【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7页(P147-153)【关键词】超限高层;剪力墙;中震不屈服设计;墙肢平均拉应力;墙肢受剪承载力【作者】杨东全;朱嘉;张宏斌;赵联桢【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0)[1]第十二条提出:“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

”随着人们在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实践中的进一步认识,新版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2](以下简称《技术要点》)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

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结构超限分析报告

结构超限分析报告

结构超限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某个结构的超限分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超限分析是为了确定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条件、超过承载能力或者是否需要加固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分析。

在本报告中,我们首先描述了所分析的结构,并说明了超限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随后,我们详细介绍了结构的超限分析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 结构概述所分析的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骨架,由柱、梁和板等组成。

该结构总共有X个楼层,每层承载的荷载和力学性质也各不相同。

在超限分析之前,我们对结构的基本参数、荷载信息和材料特性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3. 超限分析目标和方法超限分析的目标是评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超限分析:3.1 结构静力分析通过结构静力分析,我们计算了结构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和荷载分布情况,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我们使用了某个商业软件进行了模型建立和分析,并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3.2 结构动力分析结构动力分析是为了评估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动力荷载下的响应情况。

我们采用了模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根据地震加速度谱进行反应谱分析。

3.3 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为了了解结构中使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我们进行了材料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和钢材的强度、刚度、变形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试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4. 超限分析结果基于以上的分析方法和数据,我们得到了结构的超限分析结果。

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结论:•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均显示该结构在设计荷载和地震荷载下的变形和应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安全系数分析表明,结构在静止和动态工况下都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材的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规定。

5. 结论和建议基于对结构的超限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构在设计荷载和地震荷载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超限报告范本

超限报告范本

超限报告范本目录1. 报告概述 (2)1.1 报告背景 (3)1.2 报告目的 (4)1.3 报告范围 (5)1.4 报告结构 (6)2. 超限事件描述 (6)3. 超限现象分析 (7)3.1 现象概述 (9)3.2 现象特点 (10)3.3 现象物理机制初步推测 (11)3.4 现象与现有科学理论的关联性 (12)3.5 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 (13)4. 超限事件调查 (15)4.1 调查方法和手段 (16)4.2 调查结果分析 (18)4.3 调查发现与分析结论 (18)4.4 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9)5. 风险评估 (21)5.1 超限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 (22)5.2 风险等级评估 (23)5.3 风险应对措施 (24)6. 建议及展望 (25)6.1 未来研究方向 (27)6.2 应对策略建议 (28)6.3 保障措施 (30)1. 报告概述本超限报告范本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文件,以记录和分析在生产和物流过程中发生的,超出预先设置限制或标准的情况。

这份报告是用来评估超出预期限度的事件,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提供对超限事件的详细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产品、客户及对业务的影响程度。

分析超限的原因,包括潜在的人为失误、操作错误、技术故障或环境因素等。

评价超限事件的可能后果,包括对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供应链连贯性及企业声誉的影响。

明确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便预防类似事件的未来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为管理层提供一个蓝图,用以制定策略和改进流程,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可靠性。

事件描述:包括所有关键细节,如时间、地点、原因、涉及人员和可能的影响。

影响评估:确定事件对公司业务的具体影响,包括客户满意度、损失量、财务影响等。

原因分析: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和潜在风险点。

可采取的纠正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以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07——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2ftk
《全国超限高层抗震审查技术要点》中提到:“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意见,对我们的设计工作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不少设计院据此设置型钢,不但在墙肢中设置型钢,在框架柱中也设置型钢,理由就是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强度标准值。

方小丹大师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会议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主要观点如下:
1)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构件可以承担剪力;
2)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并不考虑混凝土受拉承载力的贡献;
3)钢筋可以承受拉力。

混凝土构件的受拉承载力与混凝土的名义拉应力无关。

4)控制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钢筋的拉应力而不是
混凝土的拉应力。

假如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钢筋采用三级钢,当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轴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仅为1.4%;抗弯计算按构造配筋的话,其实综合配筋率也不高。

5)全截面受拉开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只要裂缝宽度较小,是可以承担剪力的,因为构件剪切破坏面(斜截面)穿过裂缝,也穿过未开裂的混凝土,还穿过水平和竖向配置的钢筋。

未开裂的混凝土以及水平钢筋提供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6)构件一旦承受剪力就必然有弯矩,有可能改变了构件的受力状况,可能由轴心受拉或小偏拉变为大偏拉,此时构件截面有压区。

剪压区的存在反而提高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对剪压破坏来说,斜截面承载力失效的标志是剪压区混凝土压坏。

随着裂缝的开展,剪压区会越来越小,如果剪压区为零(甚至不到零),混凝土不再提供压力,截面失效。

一般情况下,受剪的时候,也会受弯,受弯就会在截面中形成压区,所以剪压区还是存在的,即,即使弯曲形成裂缝,但截面抗剪承载力还是存在的。

极端一点情况,如果构件截面拉力比较大,首先在截面中形成通缝,在弯矩作用下,压区应力不足以使“压区裂缝”弥合,这时,其实是没有剪压区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还能存在吗?个人理解,在这一瞬间,通常意义上的抗剪承载力其实是有问题的,但这是一个瞬时状态,很
快地,截面会发生转动,底部裂缝会加大,又在上部形成压区,依然可以抗剪,但此时,构件很可能因变形过大而失效。

所以,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还是要慎重。

概括来讲,抗剪承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剪压区存在的情况,此时,承载力可按规范公式计算;第二个层次,剪压区破坏(包括首次弥合之后的剪压区),抗剪主要靠水平钢筋,钢筋破坏即是剪摩擦破坏。

虽然钢筋可以保证构件不会坠落,但构件变形会较大。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也大打折扣。

再来看看规范规定的受剪截面限制条件(即剪压比)。

根据教材及规范条文说明,
剪压比的规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止构件发生斜压破坏;什么意思呢?构件可以承受超越剪压比限值规定的承载力,但此时,构件将发生斜压破坏,规范给出的公式以及构造措施等一系列规定,均不适用;第二个目的,限制在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裂缝宽度,间接通过保证剪压区高度,来限制裂缝宽度。

可见,构件剪压比决定的剪力和截面所受拉力是没有关系的。

拉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过程中。

参考《混规》的计算公式。

算例1,钢筋混凝土柱,C40,HRB400,截面尺寸700X700mm,名义拉应力为2ftk时,即拉力约为2342kN,配筋按2.5%,计算得到钢筋拉应力为191Mpa,计算得到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274mm(小于0.3mm);箍筋按12@150(体积配箍率0.9%),抗剪承载力为709kN <0.2βcfcbh0;即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通过增加纵筋的方式,可以满足规范对承载力的要求,不需要设置型钢。

算例2,剪力墙截面尺寸300X1500,C30,HRB400,中震作用下承受拉力2000kN,配筋率2%,计算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混凝土名利拉应力4.06Mpa大于2ftk;水平分布筋2d12@200,剪压比按1.5,则受剪承载力为731.6kN,中震作用下的剪压比为0.08ftk。

可见,剪力墙满足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要求,虽然混凝土名义拉应力大于2ftk时,也不需要配置型钢。

结论是:下次再碰到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ftk,甚至2ftk时,不要
着急加型钢,先增加钢筋,算一算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以及裂缝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如果可以,型钢就可以免了。

我相信,这对设计方、施工方、业主,都是喜闻乐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