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合集下载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英语谚语被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翻译英语谚语因其复杂性,往往被认为是挑战性工作,而这项挑战又分四个层面:意群层面、语义层面、场景层面和文化层面。

首先,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意群”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是由一句或几句话组成的短句,它们单独有着某种含义,但是当它们被组合成意群时,那么它们的含义又会有所不同。

比如,英语谚语“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少学误人)表达的是一种警示:浅学习会引起危险。

所以,翻译时应注意它的意群结构,以确保翻译的正确性。

其次,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语义”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的语义涵盖了含义的多重层面,因此在翻译英语谚语时,翻译人员需要对谚语中每一个词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以便在本语种重新表达出谚语的真正含义。

第三,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场景”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中的每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场景,一个场景叙述着一定的事件、一些参与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完整的表述出谚语的场景,则容易导致翻译的错误。

最后,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文化”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的文化层面涵盖了当代的宗教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本身的文化特点等。

当翻译英语谚语时,必须理解这些背景信息,重点把握文化性,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把谚语的含义完整传达出来,以满足社会对此的文化诉求。

总之,翻译英语谚语并不容易,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

正确地翻译英语谚语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能够传达非常有价值的文化和经验,从而拓展人们视野,提高文化交流能力。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摘要] 英语谚语往往蕴涵丰富的寓意,这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

本文从对译法、意译法、借用法、直译加注法、对子译法、合并法对如何把英语谚语翻译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汉语谚语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谚语方法技巧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简洁的句式、深刻的哲理,深受人们的喜爱。

各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结生活经验、表达文化传统、展示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通俗语言,这种民间文学形式便是谚语。

英语谚语是在历史改革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印记。

与英语语言民族的自然环境、人物风貌、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素养、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英语谚语结构固定,往往含又大量的比喻,形象思维广泛生动,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特征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所以,要把英语谚语翻译成中国人耳熟能详和广为接受的汉语谚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灵活性。

如何掌握其技巧性和灵活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

英语谚语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实现求同存异的过程。

”同”就是寻求基本语义的对等,以不影响跨文化的顺利进行为准则;“异”主要指边缘语义上的不同,一般的翻译方法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译法有些英语谚语在内容,形式和修辞色彩上同汉语谚语相同或相近,两者的比喻也相同或相近,翻译时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套用汉语中的成语。

例如: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滴水穿石。

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无风不起浪。

He who will not learn when he is young will regret it when he is ol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论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

论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

论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摘要:英语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能仅仅看的是词意的互换,在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时,实际也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

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信仰尤为重要。

不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无法和对方达到心与心的对话和文化与文化的交融,也无法真正完成翻译。

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除了文化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

只有了解和解决这些方面问题才会更方便以后进行英语翻译工作和学习。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承载,其他因素正文:翻译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因素,文化因素,情景语境,译者个人因素(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一折个人能力),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有人说,英语翻译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受到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困境。

摆正译者面前有两条道路:要么将英语的文化转化成读者原有的文化内容,将文章的作者变成和读者具有同样背景文化的朋友。

要么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将读者变成和作者具有同样背景文化的朋友。

所以说翻译实质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中介。

一:译者个人因素译者对母语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翻译的水平。

语法结构不仅仅是词汇之间排序的问题,而且更是一种逻辑能力。

同时,母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如果词汇量过于贫瘠,就很难完整翻译出英文原文词汇的含义。

有一种母语迁移的理论,就是指译者母语的习惯会对翻译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母语的迁移可以分为两类: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

正迁移会对翻译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负迁移则会对翻译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自觉套用母语的语法。

译者自身的审美态度,对受者反映的态度,战略态度,专业,政治和伦理态度等也是很重要影响翻译的因素。

有些译者会倾向于原作者的艺术风格,而另一些会倾向于使用自己的风格。

自身审美态度或多或少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定位的影响,偏好不同,导致翻译时候的选择不同。

从科勒等值理论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

从科勒等值理论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

从科勒等值理论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作者:于俊靓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21年第10期【摘要】英语谚语的汉译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英语谚语的汉译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做到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的等值是值得译者深究的。

科勒提出了五种等值概念,包括外延等值、内涵等值、文本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美学等值。

本文笔者将科勒等值理论与英语谚语的汉译相结合,探讨科勒等值理论在具体的英语谚语汉译中是如何得到应用的。

【关键词】英语谚语;汉译;科勒等值理论【作者简介】于俊靓,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译。

一、引言谚语往往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出来的,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并且能反映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引人深思。

做好英语谚语的汉译对于促进中西方交流至关重要。

由于从科勒等值理论方面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研究较少,所以本文笔者将从科勒等值理论出发,探讨它在具体翻译实例中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的。

二、科勒等值理论科勒是一位来自瑞典的语言学家,他对翻译等值概念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等值概念的五类分法,分别是外延等值、内涵等值、文本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美学等值。

简单来说,外延等值,指的是语言结构之外的文本内容上的对等;内涵等值与词汇的理解、选择与引申相关;文本规范等值涉及不同的文本类型,其译文与原文之间会呈现出不同层面的等值关系;语用等值则是侧重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形式美学等值与美学效果相关。

由此可见,科勒所归纳整理的这五种翻译等值概念较为全面,涵盖的信息也较广。

所以认为,科勒等值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的缺陷在于并没有指出五种等值类型中哪些需要被优先考虑,哪些必须保留在译文中,哪些只是在翻译过程中起到补偿作用。

因此,针对科勒提出的等值概念,译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到底是全部采纳,还是有选择地应用,就要依靠译者自己的决定了。

科勒等值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广泛的翻译指导,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译者需要自己确定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该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相关推荐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一种字义最不容易对付。

”谚语是一种最富联想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一种简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故事等。

一、谚语的内涵何谓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著的警句妙语。

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眼不见,心不烦。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汉谚: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一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谚语的翻译需灵活处理。

一般来说,谚语的翻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义谚语借用法同义谚语借用法就是运用相同意思的谚语相互翻译的方法。

虽然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习惯、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

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

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

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摘要:谚语是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英语谚语不仅在国际交往中经常被人们引用,在很多文艺作品,以及政治和科学论文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

对英语谚语的翻译程度是译文含金量的重要保证。

所以英语谚语翻译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方法剖析谚语源于人们对生活想象的经验总结和概述,因而是人们张口便来的,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可。

简练的语言中富含一定的生动性,每一句谚语我们仔细回味都有一定的寓意,因此,更便于人们记忆和相互见的流传。

英语是世界五大交流语言之一,英语谚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能够能加确切的理解英语英语的含义,本文结合自己的看法,小谈英语谚语翻译的技巧。

1 英语谚语翻译方法常见的有五种1.1 直译法大量谚语都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在不影响译文的情况下,能够读者的理解,可尽量使用直译方法,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注入到译文中,减少翻译给原文带来的损失。

例如: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分外甜。

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 大树底下好乘凉。

1.2 直译加注法有些英谚在直译时不能很清楚地把原文意思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可用加注释的方法译出,例如:Cut ones coat according to ones cloth.看布裁衣,量入为出。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好狗应该得到好骨,有功者受奖。

1.3 意译法英语谚语中,有些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直译偏离原意。

这部分谚语大都没有太多比喻成分,这样一来,我们便没有必要去追求原文的形式,若强行进行直译,这样一来,很容易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导致译文牵强附会。

意译法能够帮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

例如:Give a luck to catch a kite. 得不偿失。

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4 套译法汉语和英语中有很多相似的谚语。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谚语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

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很多英语谚语生动形象、寓意明显、富于哲理,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文化。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

把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不仅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因为两种语言、两个民族在很多地方是不相同的,这就形成了英语谚语汉译时的不对等。

例如: 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 翻译成汉语时变成了“爱屋及乌”,英语谚语中的形象被改变了。

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译者应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找到英、汉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能够运用汉语的多种表现手段,再现英语谚语的风格和丰富内涵,使译文更容易为读者接受,又不失英语谚语所具有的语言魅力。

一、英语谚语翻译中不对等性产生的原因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 Eugene A. Nida) 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

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历史传统、科学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必然存在不同。

1. 生存环境。

英汉民族有不同的生存繁衍的地理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英、汉谚语会有不同的说法,从而反映出这些差异。

例如: 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s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 ( 风起东方,人畜不安) 与汉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描述的正好相反。

英国的东风是从欧洲北部吹来的寒风,与中国从东海岸吹来的和煦东风恰好相反,而英国的西风则与中国的东风相似。

另一句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s atthe best. ( 风起西方,气候最佳) 也说明了问题。

浅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模板_0

浅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模板_0

浅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摘要: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

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1引言谚语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火花。

英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欧洲多个民族语言的精髓。

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英语国家的作家、思想家如培根、莎士比亚、蒲柏和富兰克林等更是为这座宝库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

但是,英语谚语的主体还是来自民间。

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民众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思想火花与语言经典。

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谚语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语言的精悍与传神。

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含义,而且会带您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

2英语谚语的特点英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英语谚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英语谚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予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

英语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不少英语谚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

3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由于英语谚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点。

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

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及其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英语谚语的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

直译法“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和精神的体现。

本文对影响谚语翻译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进行了剖析,对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做了一些浅层次的探索。

【关键词】谚语翻译因素
一、引言
何谓谚语呢?英国作家和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经说过:“The genius,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

谚语是一个民族天赋、智慧和精神的体现。

谚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手段的集中体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语言精品。

学习英语语言不可能不学习英语谚语,但是英语谚语是几千年英美文化的沉淀,特别是英美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加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尤其是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谚语本身的含义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人试图从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对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做一些浅层次的探索。

二、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谚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谚语的翻译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影响其含义的因素,正确理解和翻译谚语自身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1.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旧的语言会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会不断产生。

在历史的进程中,谚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其历史的变迁。

因此我们在翻译谚语时需要考虑其历史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谚语的含义。

公元前55年,古罗马统帅恺撒征服不列颠岛,并且占领不列颠达400年之久,所以罗马文化对英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天的英语谚语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

例如: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

(喻:入乡随俗。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 (喻:殊途同归。

)
这两条谚语足以反映出“罗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对英语谚语的影响,足以反映出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2.地理环境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南面有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东面隔北海。

这里的海上运输业和渔业特别发达,因此留下了不少与航海业和渔业有关的谚语。

例如: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教鱼儿游泳。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不要在行人面前卖弄自己”。

相当于汉语谚语“不要班们弄斧”。

大不列颠岛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风大雾多,降雨量特别大。

因此产生了一条谚语: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己,一雨倾盆)。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倒霉的事情总是一起发生的”,相当于汉语成语“祸不单行”的意思。

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

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方面的影响,又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谚语更是与风俗习惯紧密相关,英语谚语的翻译离不开对英美风俗习惯的了解。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

中国人一般都鄙视狗,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

但英美国家大都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

在英美文化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派生出许多谚语。

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 (每只狗都有他的好时光。

)
这条谚语比喻“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


Love me, love my dog. (喜欢我,也要喜欢我的狗。

)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思是:任何希望与我保持友谊的人,都必须接受和容忍所有属于我的东西,我的个人爱好和我的观点意见。

同这条谚语相近的汉语习语有“爱屋及乌。


猫也是英美文化的宠物,多用来比喻女人,猫和狗一样,常被比喻成人,自然也引出不少谚语。

例如:
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

)
在英美文化习俗中,传说猫天资聪明,动作灵敏,在很多其他动物会被伤害的情况下,猫都能逃脱劫难。

这条谚语比喻“生命力极强”。

A cat in gloves catches no mice. (戴手套的猫捉不到老鼠。

)
这条谚语比喻“四肢不勤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出来”。

4.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谚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

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谚语的影响。

英美国家,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谚语源自《圣经》,或与基督教有关。

了解英美人的信仰对翻译相关谚语起重要作用。

例如: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 (每个人必须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
这条谚语来自《圣经》,cross(十字架)是耶稣走向死亡之地所带的十字架,钉上十字架而死。

cross一词就有了“苦难”的转义。

这条谚语的意思是,人人都要忍受生活中的苦难,承担自己的生活负担。

Forbidden fruit(禁果)一语也出自《圣经》,并为众人所周知。

在《创世纪》中,亚当在伊甸园所吃的苹果是禁果,这个典故使“Forbidden fruit”一语获得“因被禁止反而想弄到手的东西”的转义。

从而产生: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是甜的。

这句谚语表示“不让得到的东西格外有诱惑力”。

在英语谚语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以上四个主要的因素需要认真考虑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寓言神话、文学艺术和体育美术等因素还会影响到我们对英语谚语的翻译和理解。

三、结语
英语谚语是英美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是英美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必须全面考虑到其历史演变、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灵活地运用翻译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准确表达谚语的意思,才能全面地理解谚语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