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0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48+实验8)授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金工实习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力学基础知识、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机器的组成、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重点与难点: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理解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力和力系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力偶;平面任意力系重点与难点: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教学要求: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基本概念;内力与应力;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变形及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概念;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教学要求:了解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理解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基本概念,胡克定律;掌握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第四章:剪切与圆轴扭转剪切与挤压的基本概念;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重点与难点:外力偶和扭矩的计算;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教学要求:了解构件在剪切和扭转时的受力特点;掌握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计算第五章:梁的弯曲弯曲的概念;梁的弯曲内力;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刚度条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梁的内力分析及最大弯矩的确定教学要求:了解梁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方法;理解弯曲的概念,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掌握梁剪力、弯矩的计算,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弯曲正应力强度的计算第六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重点与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教学要求: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由度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定,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性;钱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较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重点与难点: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第九章: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教学要求: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第十章: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齿廓的根切;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直齿圆锥齿轮机构重点与难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几何尺寸计算;根切的产生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渐开线齿轮的切齿方法,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和主要几何参数;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第十一章:轮系轮系的分类;轮系功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与难点: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复合轮系的概念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掌握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二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计算准则、一般步骤;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重点与难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常用材料及其特点;掌握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方法与步骤第十三章:连接螺纹连接;螺旋传动;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重点与难点: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教学要求:了解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的概念;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第十四章: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曲曲疲劳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齿轮的结构设计、润滑重点与难点:齿轮传动的实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教学要求: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背诵知识点

机械设计基础背诵知识点

机械设计基础背诵知识点机械设计是一门关于机械制造的学科,它涉及到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选择、计算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在机械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基础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背诵。

下面将介绍一些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点。

1.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

需要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硬度等。

还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

2. 分析力学分析力学是机械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涉及到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以及运动学等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的概念、平衡条件等基本概念。

3. 等效应力与疲劳在机械设计中,常常需要进行结构的强度计算。

等效应力理论是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可以将多个不同方向的应力合成为一个等效应力。

此外,疲劳是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疲劳寿命、疲劳裕度等概念。

4. 轴线零件设计轴线零件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轴线零件的选择与计算,包括轴的强度与刚度计算、连接方式的选择等。

5.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设计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传动装置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等。

6. 节气部件设计节气部件设计是机械设计中与流体传动相关的一个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节气部件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包括调节阀、安全阀等。

7. 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与调试是机械设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需要了解设备的安装方式以及调试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上述只是机械设计中的一部分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在学习机械设计过程中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机械产品。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受力图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受力图

不同类型的受力图
自由体示意图
用于显示单个物体上的所有外部 力,以及该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 的力。
Hale Waihona Puke 剪力图描述梁上各点的纵向内力,帮助 我们分析梁的强度和变形。
弯矩图
显示梁上各点的弯矩分布,用于 研究梁的强度和挠曲性能。
平衡力和合力的概念
1 平衡力
当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图中的力构成平衡力。
2 合力
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有助于简化分析和计算。
3 力的合成
利用力三角法或平行四边形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分析方法
三角法
根据受力图中的角度和斜边 长度,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矩法
通过平衡力矩的原理,计算 力的大小和方向。
向量法
使用向量代数计算力的大小 和方向,包括向量相加和减 法。
练习题
通过练习题,我们可以提高对 受力图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案例研究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深入 了解受力图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总结和要点
受力图的作用
受力图帮助我们可视化力的分布和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不同类型的受力图
我们学习了自由体示意图、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应用。
力的平衡和合力
静态平衡要求合力和合力矩为零。
静态平衡和识别力的关系
1
静态平衡
一个物体处于静态平衡意味着合力和合
力的识别
2
力矩均为零。
通过受力图,我们可以识别哪些力对物
体的静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3
力的平衡
要保持静态平衡,物体上的各个力必须 相互平衡,合力为零。
实例分析和练习
实际应用
利用受力图,我们可以解决实 际工程中的受力问题,如支撑 结构和机械零件。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力的平衡与结构的稳定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力的平衡与结构的稳定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力的平衡与结构的稳定在机械设计领域中,静力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两个方面来探讨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机械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基础。

力的平衡包括两个方面: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在机械设计中,合理的力的合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处理力的平衡问题。

通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合成,可以得到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对于我们研究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非常重要。

同时,力的分解也是力的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力进行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力的平衡分析。

通过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二、结构的稳定结构的稳定性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我们必须确保结构能够经受住各种力的作用而不发生失稳,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平衡和刚度。

平衡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发生倾覆或倒塌。

而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形状,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通过力的分析和结构的刚度分析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力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结构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尺寸,以确保结构能够承受所受力的作用。

结构的刚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结构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在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总结起来,静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基础中具有重要意义。

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是机械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

通过力的平衡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力的平衡问题;通过结构的稳定分析,我们可以确保机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静力学分析的方法和原理,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Word 资料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

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

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

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

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

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

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机械设计基础受力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受力分析


§1.1.1 力的基本概念






F
F’


F
F’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 动的状态。
02:47
ccj_hly

§1.1.1 力的基本概念


计 基
请大家注意:

刚体是一种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形 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02:47
(d) 平行力系
F3
O
F1
O F2
F3
(e) 汇交力系
(f) 任意力系
02:47
F1 F2
ccj_hly
机 械
引言
设 计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

直线运动

静力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1、物体的受力分析 2、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 等效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组力系,如果
它们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此 两组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矢量表达式:F= F1+F2
02:47
ccj_hly

§1.1.2力的基本性质

设 计
也可以由力的三角形来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基 如图 (b)(c )。

图(a)
图(b)
图(c)
此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的简化规律,是复杂力
系简化的基础。
02:47
ccj_hly

§1.1.2力的基本性质

设 公理二 (二力平衡条件)

③二力体: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叫二力体。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受力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受力分析
平衡条件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包括力的平衡、力矩的平衡以及合力与合力矩为零的条件。在本节中,我 们将学习如何应用这些条件进行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互相垂直的力的过程,或者将多个力 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这个概念在受力分析中非常重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 理解力的作用。
刚体的平衡
当一个物体内部的所有粒子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平衡条件,分析刚体受力的平衡情况。
力矩的概念与计算
力矩是衡量力在刚体上产生转动效应的物理量。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刚体受力状况,并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问题中。
应用实例与练习题解析
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和练习题,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受力分析的知识来 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我们的设计能 力。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受 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机械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 方式。本章将介绍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静力学与动力学
静力学关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受力分析,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的影响。了解这两个 概念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受力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衡条件与受力分析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静力学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静力学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静力学分析一、引言机械设计是一门涉及机械结构、机械原理和机械运动的学科,它以应用力学的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和分析机械结构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

其中,静力学分析是机械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用于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和变形的规律。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械设计中的静力学分析方法和应用。

二、静力学基础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下受力和平衡条件的问题。

在机械设计中,静力学分析主要包括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的建立和应力分析等内容。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机械设计的基础,通过对机械结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各个部件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为后续的平衡条件建立和应力分析提供依据。

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包括自由体图和约束反力分析等。

2. 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条件是物体在静力学分析中的基本假设,用于描述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建立物体受力平衡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进一步求解物体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3. 应力分析应力分析是静力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情况。

应力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机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确定材料的合理选取。

常用的应力分析方法包括材料力学方法、有限元分析等。

三、静力学分析的应用机械设计中的静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

1. 结构强度分析静力学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定结构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通过分析机械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应力分布,可以预测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形、断裂或破坏,从而指导设计中的改进和优化。

2. 零件优化设计静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中也可用于零件的优化设计。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结构形式,可以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重量和成本,并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

3. 机械传动系统分析在机械设计中,静力学分析还可以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的分析。

通过研究传动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受力情况和摩擦效果,可以评估传动效率、预测噪声和振动,为机械传动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b 习题2.1 Fc
F 习题1.6
提示: ⑴作矢量多边形可求合力R ⑵利用竖直方向平衡条件求θ sinθFa=sin10°Fb + sin45°Fc
1.2 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且 汇交于 一点的力系
力系的合成(简化): 用最简单的结果来代替原力 系对刚体的作用
R
合成 方法
光滑圆柱绞的约束力在垂直轴线平面上指向中心。 T= r FX XOY面上, FX=Fncos 由MA=0 RBX (a+b)-FXa=0 得:RBX =136.36N 由FX=0得: RAX =113.64N YOZ面上, FZ=Fnsin 由MA=0 RBZ (a+b)-FZa=0 得: RBZ =49.63N 由FZ=0 得: RAZ =41.36N
R=ql
二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目的
求解平面力系中的约束反力
F M
第一种形式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R′=0
L0 =0
第二种形式
B A 0 x R
A、B、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三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一种形式 各力相互平行
第二种形式
例: 忽略杆件重量 FB F23 求铰链A的约束力和杆CD的受力。 解: 1)受力体3 F13 F13 2)画出已知的力要素 F23 3)写出矢量方程 4)作图求解
★ 常见约束力的性质、作用点与作用线
1 光滑面:作用点在接触点,作用线沿公法线
2 柔索:沿拉直方向
3 光滑圆柱铰链:作用线与轴线相交
4 可动铰链支座:限制垂直支撑面运动
5 固定端约束:力和力矩
集中力:集中作用于一点的力 分布力:分布在有限面积或体 积内的力 分布力可以用集中力来代 替,作用效果相同 水库堤坝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矢量图解法:
Rx X 0 Ry Y 0
矢量首尾相连,图形封闭,长度按比例 比例尺:
N mm
三、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应用
例 2 —4
比例尺:
N mm
1
33 3 2ຫໍສະໝຸດ 1212
T1 T2
A
T2
T1 A
W
T1
A T2
W
W
1.3 力对点之矩、力偶
FX
RAX
FZ RAZ
RBX
RBZ
注意区分铰链类型及其支反力方向
R
2 Rx

2 Ry
Rx tg Ry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Rx X 1 X 2 X 3 X 4 X R y Y1 Y2 Y3 Y4 Y
几何法的平衡
R F 0 力矢量封闭
R
2 2 Rx Ry 0
M=∑Mi
∑Mi =0
1.4 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任意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
汇交力系可以合成一个力, 力偶系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偶
y F1
F4
F2
A F5
F3
x
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 汇交力系(合力)
o
平面力系
力偶系(合力偶)
平面任 (合力) 意力系 (合力偶)
简化
1.4 .1、力的平移定理
FB+F13+F23=0 FA =F13
汇交力系
3 1
2
F12
F32
例题2.4
P34
求各杆的受力 注意:
⑴ 各杆均为二力杆
⑵ 找未知力少的联 结点(节点)入手
怎样求5、6杆的力?
C点的受力图? (请练习)
T6
C
T5
T3
T1
AC平衡吗? 有无力偶?
AC应为二力杆
注意:
当反力方向难以判定时,用x、y方向分力形式较好
解得:
例:求固定端约束反力 M′ R F平移到A得F′和M 平衡状态下固定端约束反力
F′
平面一般力系
M
l
R=-F′,M′=-M=-l F
例:求平面刚架固定端全部约束力。
R
Fp
平面一般力系
Fl
3ql/2
ql
解:1)均布载荷简化;2)力系向A点简化;
F′= ql+Fp, M′=3ql/2-Fl
3)根据平衡条件,R= - F′,Mr= - (M+M′)
o
F1 2
1
受力体系2-3 外力作用点 外力作用线 F′
o F1
F2
3(机架)
F2
F3
例1:A、B、C是圆柱铰链, 角ABC为30度,杆件无重量 解:1)杆2为二力杆,受拉 得F12F32作用线与指向 F23 作用线与指向 2)杆3受汇交三力, 得F13 作用线与指向 3)杆3为受力体,有(平衡可不讲) F13+ F23 +W = 0 矢量多边形方法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F23 受力体:构件3 3 只受两个力的物体 称为二力杆 F13 作用点: B (F23 )C (F13)
2
1
F12
受力体:构件2 平衡:等值反向共线 F3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三力矢量封闭
三力汇交:受三个力作用的物体如果平衡, 这三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
证明: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F2可以合成一个力F′, F1、F2、F′相交于O;在平衡的前提下F3一定与F′共线, 即 F3通过O。
RA ″ =1600 N; RB ″ =800 N RA =1942 N RB =1204 N ( T=120Nm)
Fr
Fa RB′ B
Ft
A RA″
RB″ B
例:平衡状态的齿轮轴上有载荷T=20Nm、Fn, =20、r=80mm、a=300mm、b=250mm 、c=60mm 求轴承约束力。 解:约束力对转轴无力矩,可根据力矩平衡求F Fcos r-M=0
静力学:不考虑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平衡、传递、应力、应变)
三. 平衡的概念
1、 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一直线
※ 二力平衡条件不同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为什么?) ★ 二力构件:
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的构件
2、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 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须汇 交于一点,三力矢量首尾 相连构成封闭三角形
多个力(力系)的平衡也能 构成封闭三角形
1.1.2 约束与约束力
自由体:运动不受其他物体的限制 (约束)非自由体:(轨道上的机车、 风扇叶片……) 约束: 对物体运动的限制, 通过施加约束力来实现。
物体受力分为两类:
主动力(载荷)
约束(反)力
静力分析任务之一:确定未知约束力
理想约束:光滑面、柔索、光滑圆柱铰链 …
1.3.1 力对点之矩
1、力矩 力矩(力×力臂):力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 m0 ( F ) F d
力矩(力×力臂) m0 ( F ) F d
⑴力矩的大小力F和O点的位置有关 d=0→M=0 F=0→M=0
⑵力沿作用线移动力矩不变
2、合力矩定理
mo ( R) mo ( F )
qa
1.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1 受力图 受力图——在受力体(分离体)上画出主动力和周围 物体对它的约束力 取分离体:将所研究物体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 2 受力分析 明确施力体,找出所有外力的作用点
选择研究对象→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分析受力) F23
F13
根据约束性质 3 判别约束力
根据平衡条件 确定某些力的作用线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中 各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1.3.2 力偶系
1、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
力偶的作用面:两作用线确定的平面 力偶臂:两作用线的距离d
顺时针 (-)
逆时针 (+)
力偶的矩= F· d
二 、平面力偶系 推论:力偶可在作用面内任意移 1 、力偶的性质 动而不影响对刚体的作用 性质一: 力偶不能简化为一合力、 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对刚体只有转动效应。 性质二: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意点的力偶矩相同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向刚体上任一点平移后需附加一力偶, 此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该点的矩
等效
力的平移(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
F M
1.4 . 2 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 平移 + 合成
一个合力(主矢)和一个合力偶(主矩) 例:作用于刚体上的均匀分布载荷(主动力)的简化
q (N/M)
R
均布载荷 q
集中载荷 R
为什么没有力偶?
课程组成 第一篇力学部分—工程力学 1-4章 第二篇机构部分—机械原理 5-10章 第三篇传动及零件部分—机械零件 11-19章
课程组成 第一篇力学部分—工程力学 1-4章 第二篇机构部分—机械原理 5-10章 第三篇传动及零件部分—机械零件 11-19章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1—1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F13为封闭矢量
2 1
3
F13
F23
W
画受力图的步骤:p7 1)画出研究对象 2)画出主动力 3)画出约束反力 4)画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关键:找出二力杆 注意:每个物体分离出来画
1
2
3
F13
F23 W
例2 : 杆件无重,滑轮半径可忽略, +=,求杆的受力。
1
2 4
解:滑轮(4)为受力体作力图 忽略滑轮半径后各力汇交 用矢量多边形图解法 Ft1+Ft2+F34+F24=0求得 F34 和 F24 方向:y y y y ?两个未知数
一. 刚体的概念
刚体:受力作用后不变形的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