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吗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一切的生命活动都依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通和转换。
由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不但使生物得以维持生存、繁衍与发展.而且也使得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与稳定。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
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
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 1 )捕食食物链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所联系的链条,如稻田中的“青草一昆虫一青蛙一蛇一人”。
( 2 )寄生食物链由大有机体到小有机体进行能址的流动,如’‘人体寄生虫”、“哺乳动物一跳蚤”。
( 3 )腐生食物链由利川死休的微生物组成,并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体还原成无机物的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唯一的,由于某一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生物),每种食物(或生物)又被许多生物所食,因此形成相互交错、彼此联系的网状结构,故称食物网。
由于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水稻、杂草)到另一个营养级(如昆虫、老以)的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固定下来形成有机物的化学潜能.而另一部分通过多种途径被消耗,直到最后耗尽为止。
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 % ,这就是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
因此,营养级由低级到高级,依据个体数目、生物金与能址的分布,形成了底宽而顶尖的金字塔形,称之为生态金字塔或能量金字塔.即顺着营养级位序列(食物链)向上,能量急剧递减。
在每个营养级中将所有的生物量或活组织连起来,随若营养级的增加,其生物虽随着减少,形成生物量金字塔,这种金字塔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明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包括能量的 输入、 传递、转化 和 散失 的过程。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输入
光能
生物群落
传递和转化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散失
热量
热量 热量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含义:能量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18.8
植食性动物 62.8
2.1
分解者 14.6
7.5
12.6 29.3
0.1
肉食性动物 12.6
5.0
未利用 327.3
…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P173
摄入的能量:
粪便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
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②参与者: 生产者 ③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④总能量 :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流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⑤形式 : 有机物固定
(2)、传递: ①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每一 环节能量的来源:
A、生产者:太阳能 B、消费者: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C、分解者:生产者(遗体、残枝败叶); 消费者(尸体、粪便)
C
例3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 ,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 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 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 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
初中生物食物链与能量传递

初中生物食物链与能量传递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进行能量的传递。
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这个重要的概念,并了解食物链的组成、能量的流动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初中生物食物链与能量传递的知识。
一、食物链的定义和组成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食物关系的概念模型。
它由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生物组成,其中每个生物通过摄食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
食物链的组成主要包括:1. 生产者:也被称为自养生物,指的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植物和一些浮游生物。
2. 消费者:指的是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因此要通过摄食其他生物来获得能量的生物。
根据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消费者可分为初级消费者、中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
3. 分解者:也被称为腐生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它们能够分解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废弃物,并将营养物质还给环境。
二、食物链的类型根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能量传递方向,食物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 草链:也被称为陆地食物链,主要是以植物为生产者的食物链。
例如,草-兔子-狐狸。
2. 食肉链:也被称为捕食链,主要是以动物为生产者的食物链。
例如,植物-蝴蝶-麻雀-鹰。
3. 海洋食物链:主要是以浮游生物为生产者的食物链。
例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
三、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从生产者(植物)开始,依次传递给初级消费者、中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并非完全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而是会有一定比例的能量损失。
这是由于能量在生物体内被消耗来维持生命活动和排除废物,以及在摄食和消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导致的。
四、能量的转化和损失能量在食物链中的转化和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能量被用于维持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
2. 当初级消费者摄食植物时,只有部分能量被吸收和转化为自身的有效能量。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O2B.H2O 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答案】D【解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离不开能量,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家里冰箱里常常会储存些新鲜的鱼肉、水果、蔬菜等食物,在这些食物里面滋生的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的属于同一个种群;不同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占有不同的生态空间构成群落;不同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着信息传递构成生态系统。
可见冰箱里储存的鱼肉、水果、蔬菜,以及滋生的细菌并不能随机交配和进行能量流动。
D正确。
【考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是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答案】B【解析】捕食者的存在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A正确。
【生物知识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物知识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借助于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进行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它们把各个组分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
一般不能逆向流动。
这是由于生物长期进化所形成的营养结构确定的。
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
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能量在沿食物网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
能量金字塔是指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成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也就越少。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的蓄库。
在库里,该元素的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结合在生命系统中的数量,并且通常只能缓慢地将该元素从蓄库中放出。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
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能受能量的 驱动,并能依赖于水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 然状态下,一般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某 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 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 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例如,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使当地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则通过空气的运动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吸收量 的增加,使其浓度迅速降低到原来水平,重新达到平衡。 硫、磷等元素的沉积物循环则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这是 因为与大气相比,地壳中的硫、磷蓄库比较稳定和迟钝, 因此不易被调节。所以,如果在循环中这些物质流入蓄库 中,则它们将成为生物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利用的物质。
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是指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成金字塔形,称 为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也就越少。在食物链中营养级 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 能量的研究意义 研究能量流动规律有利于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据能量流动规律 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水华: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 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 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 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5)赤潮:赤 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 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 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6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 指一种生物进入到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域 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现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借助于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进行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它们把各个组分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
能量流动
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的蓄库。
在库里,该元素的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结合在生命系统中的数量,并且通常只能缓慢地将该元素从蓄库中放出。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
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了解物质循环(碳循环)1.(202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二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B.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消费者与此无关D.生物群落中的碳不能实现循环,而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2020山东日照高二上月考改编)如图为生物圈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⑥表示呼吸作用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使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长期处于稳定状态C.甲→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D.碳通过①②⑤⑥过程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实现循环3.(2020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二上月考改编)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时期碳吸收量(kgC·a-1)碳释放量(kgC·a-1)A 1.20×1014 1.20×1014B 1.20×1014 1.26×1014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C.A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说明此时海洋在调节大气碳含量中无作用D.B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4.(2020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
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C.图示①③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释放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和②5.(2020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期中)下图中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吗?
问: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吗?一本教辅书上说“能量只能
在食物链中流动.” 可是,教材中明明说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以及散失。
能量的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可以理解,可是能量的输入、转化以及散失如何在食物链中进行呢?如何理解“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这句话。
答:“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这句话我觉得还是可以说的.第一,对食物链理解不要局限在课本能流分析图上所写的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所组成的捕食链和寄生链。
这里的食物链还应包括有分解者参加的腐生链.第二,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当然可以说是能量的传递,这是就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流关系而言,但对第二营养级而言,同时也是能量的输入,每一营养级都有能量的输入.输入和传递不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能量转化和散失,从总的来看,是光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化学能,再在生命活动中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包括细胞呼吸散失热能).一言以蔽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从个体水平而言,无一不是依赖生物的细胞代谢完成的,而又没有哪一个生物体不是处在某一类型的食物链中生活的。
“能量流动驱动物质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自然需要光能或化学能驱动。
至于物质从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这有赖于生物体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个过程总的来看,虽然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但拿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来说把,在糖酵解阶段还首先需要ATP的活化使之磷酸
化。
据报道,蛋白质的降解凋亡也是一个需能的过程呢(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成果),可见,在物质返回无机环境的一些具体阶段(当然不是每一步骤)也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这两句话,用来描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很精彩,倒不一定好理解,哲学意味浓,容慢慢品味。
还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说得实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