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占补平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更新建设、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环境等手段,对农田、草原、水域、山地等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和优化配置的一项工程项目。
土地整治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
二、项目内容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排灌渠道、建设水库、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灌溉效率和排水能力。
2. 土地改良:改善土壤质量、修复退化土地、进行土壤治理等。
3.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 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对受损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5. 农田坡改造和防护:修建沟渠,进行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三、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 环境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3. 社会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改善乡村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风险分析1. 资金风险:土地整治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2. 技术风险:土地整治项目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 环境风险:土地整治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项目可行性结论综合分析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因素,土地整治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项目实施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名称具体土地整治项目名称(三)项目地点项目位于具体地理位置,涉及具体村庄或区域。
(四)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五)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姓名二、项目区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地理位置描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具体温度,年降水量具体降水量,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3、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形以地形类型为主,地势地势描述。
4、土壤条件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土壤类型,土壤肥力肥力状况描述。
(二)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与劳动力项目区内总人口具体人数,劳动力劳动力人数,主要从事主要产业。
2、经济发展水平项目区所在地区经济以经济类型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具体收入。
(三)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总面积具体面积,其中耕地耕地面积、园地园地面积、林地林地面积、草地草地面积、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面积。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耕地碎片化严重,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
(2)部分耕地质量较差,土壤肥力低,灌溉排水设施不完善。
(3)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存在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
三、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一)建设目标1、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建设任务1、土地平整工程对项目区内的耕地进行平整,使其达到适宜耕种的标准。
2、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和改造灌溉渠道、排水渠道,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
3、田间道路工程修建田间道路,方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
如果可以同时附上模板,最好。
附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社区土地整治项目
2、项目概要:该项目旨在从土地保护的角度,为当地社区实施土地
整理与保护,旨在提高当地土壤质量,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最终改善当
地的居住状况。
3、项目地点:XX社区
4、项目实施单位:XX政府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1、市场经济方面:该项目依托社区土地的整理和保护,能够有效提
高社区土地的资源价值,增加当地收入,进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同时也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活力,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2、政策方面:该项目符合当地政府推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生态
环境保护政策,符合《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可以获得政府
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3、经济效益方面:改善土壤质量、环境质量,可以减轻土地荒漠化、土壤贫瘠现象的产生,最终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居
住品质,也能够利于社区的繁荣稳定。
土地开发项目(占补平衡)可行性研究报告

b)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包括土壤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等,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数量及配置;
c)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各部门规划,使项目规划与其协调一致,反映区域发展动向;
d)合理规划田块,有效调整土地关系;
e)进行项目区主要工程布局与配置;
2)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统一整治,使田成方、林成网、路渠整齐通畅,森林郁闭度增加,农田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变,农村人文自然景观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乃至全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为充分利用项目区土地资源,改善生产条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农民增收,有必要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农业的防涝抗旱能力,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求,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区符合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要求和立项条件。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展,活跃当地的经济。
三、生态效益分析:
1)通过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平整,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地经过翻耕,推土平整,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相,提高了土地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同时建设健全该项目区的道路网络与水利灌排系统,从而达到增加有效灌溉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项目整治土地12.7302公顷,大大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和洪涝灾害)的能力,降低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起到了改善环境的作用,使项目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并逐步改善。
本项目的建设合民心、顺民意,得到项目区广大公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由于本项目区投资较高,当地政府和项目区群众资金有限,依靠自身财力无法完成本项目。
土地整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整治是指对一定范围内利用价值低、功能单一、结构复杂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功能结构,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效益,达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土地整治成为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矛盾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实施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潜力等进行系统评估,综合考量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探讨土地整治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影响。
三、研究结果1. 土地资源状况分析该地区土地资源面积较大,但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存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其中耕地资源严重受到破坏,水资源亏缺现象普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亟需进行整治。
2. 土地整治潜力评估通过实地调查和模型模拟,确定了该地区土地整治的潜力,包括利用耕地集约化种植、水资源调整和保护、荒漠化治理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3. 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对土地整治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认为该地区土地整治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水平。
4. 实施建议在政策方面,应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明确土地整治的政策导向和工作目标。
在经济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在社会方面,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在生态方面,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确保土地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综上所述,该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效益。
在政策支持、经济投入、社会参与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应积极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全面发展。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土地整治项目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规划、设计和实施工程措施,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过程。
本项目旨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2.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3. 提高土地产业化水平;4. 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当前土地利用不规范,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因此,市场对土地整治项目需求旺盛。
2. 技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已经存在一些成熟的土地整治技术,可以在本项目中借鉴和应用。
3. 经济效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初步测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20%以上。
四、实施方案1. 项目规模:本项目拟在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进行试点,以总面积5000亩为目标。
2. 时间计划:项目预计在3年内完成,按照年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3. 技术方案:通过对土地资源、植被分布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
运用土地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进行整治工程实施。
五、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土地整治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项目实施的困难。
2.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可能面临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的风险。
六、投资计划本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与设计费用、工程建设费用、管理费用等。
资金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等方式。
七、结论本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实施,将能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但仍需关注政策和市场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土地整治是指对耕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质量低下的土地进行整治改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质量。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农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选取位于某县的XX乡作为样本地,通过对该乡的农田进行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以期达到增加农田年产值,并改善农民收入的目标。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经过调研分析,该县农田利用率较低,农民收入不高,因此有提升农田产能的需求。
同时,随着国内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田整治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技术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目标地区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状况,结合土壤改良和水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土地整治费用、沟渠建设费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费用等。
通过提高农田年产值和农民收入,可以使投资回报率达到预期目标,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4.社会可行性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提高农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社会各界对此项目普遍抱有积极态度,有较高的社会可行性。
四、项目实施方案:1.调查研究阶段:了解目标地区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以及农民利用情况,确定整治方案。
2.土地整治阶段:通过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肥力和利用率。
建设沟渠,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农田设施建设阶段: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和排水畅通,提高农田生产力。
4.后期运营管理阶段:建立土地管理机构,负责土地整治后的运营和管理,监测土地利用效益和农民收入情况。
五、项目风险和对策:1.技术风险:有可能存在土壤改良技术不成熟或不适应目标地区的情况。
可通过广泛调研和合作,引进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和相关专家。
2.资金风险: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存在资金筹集和管理风险。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国家规划和要求,对地区内已有的土地进行改良和重组,以达到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质量、促进生态恢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目的的综合性工程。
本文旨在探讨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国内外土地整理概况1. 国内土地整理概况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
土地整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工程,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城乡建设中,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为主要目标。
目前,中国的土地整理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的缺乏、技术的滞后、管理的不规范等等。
因此,在未来的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确保土地整理工程的顺利进行。
2. 国外土地整理概况土地整理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日本采取了“用地法”来规划城市建设,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欧美国家也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工程,尤其是在城市化和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土地整理技术方面,欧美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土地整理工程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土地整理,能够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土地整理工程还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因此,从经济角度分析,土地整理是可行的。
2. 技术可行性我国土地整理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技术滞后的影响。
然而,在国际上,土地整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整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从技术角度分析,土地整理也是可行的。
3. 政策可行性土地整理工程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国家正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土地整理工程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投资估算 (2)1.3综合结论 (2)2项目背景 (4)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3项目区概况 (8)3.1自然条件 (8)3.2社会经济情况 (9)3.3自然灾害 (10)3.4土地利用现状 (10)3.5基础设施状况 (11)4项目分析 (14)4.1项目合法性分析 (14)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5)4.3土地适宜性评价 (15)4.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5)4.5水资源分析 (16)4.5环境影响评价 (19)4.6公众参与分析 (19)5项目规划 (20)5.1规划原则 (20)5.2建设标准 (20)5.3规划方案 (22)5.4总体布局 (23)6项目建设内容 (27)6.1土地平整工程 (27)6.2农田水利工程 (29)6.3田间道路工程 (31)6.4农田保护工程 (32)7土地权属调整 (33)8施工组织方案 (34)8.1施工条件 (34)8.2工程施工管理 (34)8.3施工组织 (35)8.4质量管理 (35)8.5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36)8.6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43)9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 (44)9.1实施措施 (44)9.2工程管护 (47)10投资估算 (49)10.1投资估算依据 (49)10.2投资估算 (53)10.3投资估算表 (53)10.4资金筹措 (55)11效益分析 (56)11.1社会效益分析 (56)11.2生态效益分析 (57)11.3经济效益分析 (58)11.4耕地质量分析 (60)11.5单位面积投资分析 (60)12综合结论 (61)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61)12.2问题与建议 (61)1综合说明1.1项目概述1.1.1项目类型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
1.1.2项目性质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
1.1.3项目区位置、范围和建设规模项目区位于某市东南部,某乡某村和某,项目区划分为2个地块,地块1东、西、南均至某村土地,西至某土地,介于东经118°47′58″~118°48′11″,北纬39°55′52″~39°56′13″;地块2东临某村土地,西、南、北均至某土地,介于东经121°47′58″~121°48′8″,北纬39°55′35″~39°55′45″。
项目区界线内面积为12.7302公顷,建设规模为12.7302公顷。
1.1.4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地块1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坡地,海拔高程在32.3-60米之间。
地块2为70米水深的废弃采矿深坑。
1.1.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总面积为12.7302公顷(建设规模12.7302公顷),土地所有权皆为某村和某集体所有,使用权承包到某个人,项目区土地权属明确,面积准确,界址清楚,无争议。
1.1.6项目新增耕地和新增耕地率项目区经整治后预计可新增耕地12.5336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8.46%。
1.2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投资估算1.2.1项目目标和任务项目的目标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土地整治增加耕地的同时,配套完善水利、道路、防护林网等农业基础设施,使农田达到田成方、路贯通、林成网、沟渠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进一步增强抗灾害能力,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林木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项目区土地整治的任务如下:a)制定项目区土地整治的方针、原则和目标;b)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包括土壤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等,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数量及配置;c)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各部门规划,使项目规划与其协调一致,反映区域发展动向;d)合理规划田块,有效调整土地关系;e)进行项目区主要工程布局与配置;f)综合评价规划方案,进行规划方案效益评价;g)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保证措施。
1.2.2项目建设期和估算投资项目建设期为2015年10月至2015年10月,工期为12个月。
项目估算总投资362.7294万元。
1.3综合结论某市某乡某村和某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优化项目区各类土地利用布局,加大了项目区农田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了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使区域土地趋于节约、集约化和合理化。
——整治了大量的深坑、道路及宜农未利用地,通过必要的工程措施,既能提高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且能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用地提供了一定的土地资源支撑。
经可行性研究论证,该土地整治项目切实可行,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投资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为显著。
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某市位于某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18°27′-118°56′,北纬39°51′-40°15′,北以长城与某县为界,东隔某河与某县相望,南与某接壤,西部和某相邻,东西跨度39km,南北纵距45km,总面积1208km2。
某市地处环京津一级经济开发区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
北倚燕山、南望渤海、东连东三省、西邻京津唐。
分别距北京、天津195km和160km。
距离三大港口京唐港80km、秦皇岛港75km、天津新港120km。
境内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三抚路、新三抚路和京秦、大秦、通坨等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京秦高速公路某支线、平青大公路、卑水铁路纵穿南北,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某省辖副地级市,由某省直属。
根据《某市统计资料》,某市辖1个街道、12个镇、7个乡:某镇。
2012年全市总人口73.6438万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208hm2,耕地总面积65.04hm2。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8%。
某市矿产资源丰富,物产种类齐全。
现已探明的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是铁,储量达27.2亿吨,素有“铁某”之称,是一座因资源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7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597.3亿元,同比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265.46亿元,同比增长10.8%。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2:66.3:29.5。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万元。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0.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粮食总产20.1万吨,同比下降7.5%;蔬菜总产93.5万吨,同比增长6.5%;实现生猪出栏71.3万头,同比增长0.4%;家禽出栏710万只,同比上升4.4%;肉类总产8.5万吨,同比增长1.3%。
2012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率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75.1%,较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区属宜农未利用地,项目区内无农作物,地块1内地势起伏不平,深坑、堆土及断头路占地较多,地块2内废弃采矿深坑未有效利用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低,改善水利设施不配套及农村道路布局散乱等状况,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
本项目的建设合民心、顺民意,得到项目区广大公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由于本项目区投资较高,当地政府和项目区群众资金有限,依靠自身财力无法完成本项目。
为此,特申请某市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土地资源较好,自然条件优越,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管好用好土地资源,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研究论证该项目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3.1法律法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某省土地管理条例》;土地整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29号];《某省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办法》(2014)。
2.3.2技术标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机井技术规范》(GB/T 50625-20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乙烯管材》(GB/T13664-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某省用水定额》(DB13/T 1161-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2.3.3相关规划《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2020年);《某市土地整治规划图》(2010-2020年);《某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2010-2020年);《某市某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某市某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2010-2020年)。
2.3.4相关基础资料《某市某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某市统计年鉴》《某市志》《某市水利志》(1989年)《某市土壤志》(1984年)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块1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坡地,区内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32.3-60m之间,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块2为70米水深的废弃采矿深坑。
3.1.2气象某市地处燕山南麓,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少雨,大风频繁,对春耕播种和农作物苗期生长影响较大,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可达19m/s;夏季酷暑炎热,雨量集中,往往因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形成洪涝灾害,有时伴有风雹,对农业生产丰、欠影响很大;秋季昼夜温差显著,平均昼夜温差10℃;冬季严寒,干燥多风,最大冻土深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