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利用磁性的钢针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大大促进航海技术的发展。
(3)依据下面图片中的人物可知是毕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B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其代表作《梦溪笔谈》记录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正是反映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传播,B正确;ACD都与题干中所述提高印刷效率的现象不符,排除。故选B。
4.D
根据题干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选D。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12.新航路开辟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与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有关,它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1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下列所示情景应选入该时期的是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B.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
C.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D.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14.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A.陆上丝路贸易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七下西洋
15.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在北宋时期由匠人毕昇发明的是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习题2(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B.北宋C.南宋D.明朝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7.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选择题1.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用。

在元朝,政府极为重视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对此元政府为学习伊斯兰天文历法而设置的机构是()A.回回司天监B.市舶司C.回回药物院D.宣政院2. 宋元时期出现了很多对世界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

根据你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①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②发明者个人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③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④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4.MH370失联以来,我国海军舰船和飞机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一直奔赴于相关海域搜寻飞机疑似踪迹。

舰船在海上航行用罗盘针指向,始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5.《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6.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庆典、庙会等场合,特别是在春节期间,下图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别多。

在中国古代,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发明④火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④8.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指南针最早发明并应用于航海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10.下列发明中属于宋代的有()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及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烧成“”。

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A.东汉B.北宋C.南宋D.元朝2.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A.印刷量大为增加B.印刷时可以套色C.印刷质量明显提高D.活字可以反复使用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5.右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这一徽标中有最早的指南仪器图像。

这一指南仪器是()A.罗盘针B.司南C.指南针D.磁针6.根据以下四个片段判断: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

它是( ) A.指南针 B.印刷术C.火药D.造船技术7.《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8.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

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金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9.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元代的陆路向西不.能.通往( )A.波斯B.阿拉伯C.俄罗斯D.东非海岸国家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中国“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B.北宋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C.唐朝时发明了火药,唐末广泛应用于军事D.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宋代的科技发明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顶峰,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下列发明成型于这一时期的是()A.司南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铳3.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

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5.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下列科技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毕昇﹣﹣活字印刷术B.斯蒂芬森﹣﹣蒸汽机车C.爱迪生﹣﹣耐用白炽灯泡D.瓦特﹣﹣飞机6.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幅历史曲线图(如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主题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B.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宰相权力的变化D.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7.曾随郑和三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崖胜览》中记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

”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在其《星槎胜览》中写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仑。

针迷舵失,人船莫存。

”两则材料主要强调了()A.郑和船队总是遇到风浪B.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C.明朝航海技术领先世界D.郑和船队克服困难仍坚持远航8.现代伟大的改革开放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B.北宋时,毕昇在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C.唐朝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唐朝时,火药武器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9.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训练1.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发明B.印刷术的改进C.科举制的确立D.宋词的繁荣2.《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

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

由此可见()A.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推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甑别史料信度3.下图是河南省两处古迹遗存,它们反映出中原地区()A.悠久的星象观测史B.先进的建造技术C.高超的耕作水平D.精准的测绘水平4.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搜集到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的探究主题是元代火铳泥活字版司南(模型)日本书籍封面C.古代中日两国的频繁交流D.领先世界的中国发明5.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王朝。

”下列成就属于“赵宋王朝”的是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韩非子·有度》戟:“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是()A.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B.传说中的黄帝发明战车C.鬼谷子代表道家学派D.战国时期已使用指南针7.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①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①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变革①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8.对于活字印刷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识点一宋元时期科技的影响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B.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条件D.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2.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要强调“三种发明”A.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C.推动了作战方式的革新D.促进远洋航海技术发展3.中国“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普及B.北宋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C.炼丹时偶然发明的火药,唐末广泛应用于军事D.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创造条件知识点二宋元科技的发明4. 下列人物中,通过科学发明的方式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是A.马可波罗、亚历山大大帝B.毕昇、蔡伦C.郑和、阿基米德D.玄奘、鉴真5.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A.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B.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C.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D.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6.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不包括A.纸币的流通B.火器的普遍使用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升篇1.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学案(含答案)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宋元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史实,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

2、了解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的史实,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3、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我国_________发明了雕版印刷术,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字印刷术是怎样传到欧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时期人们制成指南的工具司南,_________时期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到____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_________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火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元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___,宋代___________比较发达。

元朝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________等欧洲国家,东西方的商人、使臣往来非常方便。

5、________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6、元朝在中央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科技人才受到重用。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归纳我国宋元时期取得哪些科技成就,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有哪些原因?探究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我的问题与疑惑:四、学习小结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昇-----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元时期指南针北宋时期发明开始用于航海的科技火药唐朝时期发明,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和中外中外交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五、当堂检测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课堂检测题1、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右图人物的重大发明是(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2.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

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
D.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3.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以火药来推进的武器装备。

请你推测一下,下列人物中可能最早使用到火药武器的是( )
A.蒙恬
B.岳飞
C.朱温
D.唐太宗
4.“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反映了 ( )
A.元朝建立了发达的驿站系统
B.元朝城市防御设施完善
C.宋朝驿站比较发达
D.元朝城市设计合理,宏伟美观
5.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可通往的地区有( )
①日本②高丽③波斯湾④印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

”出现材料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有巨大突破
B.印刷术有重大改进
C.王祯的转轮排字法提高了印刷效率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7.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哪些成就能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武器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是几个反映宋元时期历史的影视剧片段,其中有一个片段并没有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它是 ( )
A.毕昇将黏土做成泥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B.李某乘坐装有指南针的商船南下做生意
C.文天祥在竹简上给皇帝写奏折
D.蒙古军队在西征中用火炮攻打敌营
9.宋元时期,中外海上交通非常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
A.造船技术进步
B.指南针的发明
C.海外贸易繁荣
D.四通八达的驿站
10.“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D.四大发明本身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科技发
明(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
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1001-
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材料三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元时期的主要科技成果,并概括这些科技成果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12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

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搜集资料,概括汉、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情况。

(2)探究汉、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答案
1.C
2.D
3.C
4.A
5.A
6.B
7.B
8.C
9.D 10.C
11.(1)情况:中国的科技发明领先(多于)世界其他国家。

科技成果:发明活字印刷术、制成罗盘;制造和使用火器。

影响: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说明了宋代在科技领域成就突出。

(3)原因:宋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宋代社会相对安定,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宋代科技继承了隋唐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等。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4)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世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应该继承这些科技发明者的勤奋、创新精神,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12 (1)情况:①汉朝: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并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②唐朝:陆上丝绸之路向西、向南有所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所拓展。

③宋元: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
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原因:①政府重视,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中外交通提供了条件。

③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为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提供了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