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 (第五、六章)
体育保健学内容简要

二级章节标题
绪论
1.1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任务、内容
2.1健康概述
第一章体育运动与 2.2现代体育健康 健康 2.3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3.1个人卫生与传染病预防
3.2 运动环境卫生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 卫生要求
3.3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
4.1健身运动的医务监督 4.2学校体育的医务监督
《体育保健学》(专科
9.3.1急性滑囊炎
9.3.2慢性滑囊炎
9.4.1创伤性腱鞘炎的原因与机制 9.4.2创伤性腱鞘炎症状与检查 9.4.3创伤性腱鞘炎处理与预防
9.5.1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9.5.2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9.5.2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9.6.1急性损伤 9.6.2慢性损伤 10.1.1局部解剖特点 10.1.2颈部肌肉拉伤
10.1.3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腰肌劳损) 10.1.4急性腰扭伤 10.2.1局部解剖特点 10.2.2肩锁关节损伤
10.2.3肩袖损伤 10.3.1局部解剖特点 10.3.2肘内侧软组织损伤(肘标枪) 10.3.3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 10.3.4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10.4.1局部解剖特点 10.4.2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损伤及脱位 10.4.3腕背部腱鞘囊肿 10.4.4腕软骨盘损伤及下尺桡关节损伤
第三章体育运动的 4.3竞技体育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
第三章体育运动的 4.3竞技体育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
4.4运动性疲劳与疲劳消除
5.1一般营养学知识
第四章运动与合理 膳食 5.2 运动锻炼与合理营养膳食
第四章运动与合理 膳食 5.2 运动锻炼与合理营养膳食
5.3常见慢性病患者运动锻炼的营养膳食 5.4运动员营养膳食 6.1 运动性应激综合征 6.2 运动性腹痛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六章 体格检查)经典案例

一、形态测量
• (四)体重
• 1、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105 或110)
• 注:165cm以下减100;166-176cm减105; 176cm以上减110
• 标准体重±10% 为正常,超过10%-19% 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 ★2、体格指数(BMI)=实际体重(kg) /身高㎡
搏数之和 • 评定标准: • 哈佛指数﹤55为差;55-64为中下;65-79为中上;80
-90为良;﹥90为优
二、心血管系统检查
• 物理检查: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及感觉系统
• 形态测量:身高、体重、胸围和呼吸差、颈围、腰
围、四肢围、四肢长、足弓、腿形、肩宽、骨盆宽等
• 功能检查:①运动系统:肌力、关节活动度或
柔韧性②心血管系统:定量负荷试验③呼吸系统 :最大摄氧量、弊气试验等
• 化验检查:血、尿常规等 • 身体素质测试:50m跑、立定跳远、男生引体
• 一、形态测量 • 二、心血管系统检查 • 三、肺功能检查 • 四、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一、形态测量
• (一)脊柱形状
• 偏离距离不得大于0.5cm,常见类型有“C”和“S”型 侧弯
• (二)胸廓形状
• 横径/前后径=4/3,常见类型有:正常胸、扁平胸 (>4/3)、桶状胸(1/1)、鸡胸、漏斗胸和不对称胸
• (三)腿型和足型
• 腿型:正常腿、“O”型腿、“X”型腿 • 足型:正常足、扁平足(轻、中、重)、弓形足
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状检查
• 4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 曲、腰曲及骶曲,呈轻度的S 型弯曲。
• 颈曲的正常范围为3~4 cm, 腰曲为2~3.5 cm,通过脊柱 前后弯曲测量仪测定。
体育保健学--第五章--第一、三、四节、儿童和老年人与运动

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生长发 育的关键性阶段,决定了人一生体格、体质及心理和智 力。 青春期一般在10-20岁期间,10-14岁是生长发育的快速 阶段,15-20岁生长发育速度减缓。
不同个体青春期启动、结束时期不同,生长发育的速度 和程度也不同,与性别、种族、遗传、环境、营养、锻 炼有关。 该时期发育的主要特征为: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生 殖系统也迅速发育并达到成熟,表现为系列形态、机能 及心理、智力和行为的突变。
胎儿时期开始—出生后第一年:身长、体重增长最快 阶段:身长在孕中期(4-6月)增长最快,增加27.5厘 米,体重在孕末期(7-9月)增长最快,增加2300克, 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厘米,体重增加6-7千 克,第二年身长增加10厘米,体重增长2.5-3.5千克。
青春发育期(10~12-18~20):年身高增长7-8厘
量变:体现为数量又少变多,形态由小变大,由短变 长,由细变粗、由轻变重等。 质变:结构和机能则由不完善变完善,由不成熟变成 熟等。 量变和质变互相依存,密切相关。 如:性腺(睾丸和卵巢)的形态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 机能由幼稚变得成熟。
2 生长发育的速度呈波浪式
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时快时慢,如身高和体 重的变化就存在两个发育高峰时期:
四 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的影响
儿童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时期,体内新陈代谢 活动旺盛,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具有很 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儿童少年身体 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体育技 能和保健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团队精神等。
1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对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增加,促进造骨过程加快;对骨 的软骨板的生长起到良好刺激作用,加速骨的生长; 室外活动促进体内VD的生成,利于骨的钙化。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包含思政内容)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包含思政内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311107B中文名称:体育保健学英文名称:sports healthcar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二、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是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和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三、课程目标目标1:具备处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常见运动损伤和运动伤害事故的能力,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毕业要求1-2L:职业道德修养】目标2: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价值观、人生观。
【毕业要求2-2M:教育情怀】目标3: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毕业要求3-1H:学科素养】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2学时)(本章支撑课程目标2、3,第一节支撑课程目标2、3,第二节支撑课程目标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和步骤。
熟悉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了解健康相关行为及健康体适能。
2.能力目标:根据所学内容,能够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并提出改进措施。
3.素养目标:结合实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锻炼习惯,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和步骤。
体育保健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开课学期:06-07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 36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编写单位:编写日期:2007年3月3日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绪论(一)主要内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课程的内容体系。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目的、任务、要求及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目的、内容和任务;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明确体育保健学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第一章运动与营养(一)主要内容:第一节营养素1、蛋白质与运动2、脂肪与运动3、糖与运动4、维生素与运动5、无机盐与运动6、水与运动7、纤维素第二节热能1、概念2、影响人体热能消耗量的因素3、热能供给量的标准(二)教学要求介绍人体所需7种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量和来源。
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以及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医务监督(一)主要内容:常用生理指标1、脉博a、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b、评定训练水平c、反映运动量的大小d、反映运动强度等级e、控制训练间歇时间2、血压a、评定训练强度b、评定身体机能状况3、压变化的机理(二)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及常用指标。
第三章运动性疾病(一)主要内容:第一节过度训练1、原因(1)训练安排不当(2)比赛安排不当(3)其他原因2、发病机制3、症状与体征四、处理五、预防第二节过度紧张1、原因2、类型:(1)单纯虚脱型(2)晕厥型(3)急性胃肠综合症(4)脑血管痉挛型(5)运动中心血管意外3、预防第三节运动与晕厥1、原因与发病原因:(1)血管减压性晕厥[单纯性晕厥](2)直立位低血压(3)重力性休克(4)胸内压和肺内压高(5)低血糖症(6)心源性晕厥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四节运动员高血压1、运动员高血压的原因(1)运动性高血压(2)青年性高血压(3)反应性血压增高(4)原发性高血压病2、诊断和鉴别诊断3、预防和治疗第五节运动性腹痛1、原因与发病原因:(1)肝脾淤血(2)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3)呼吸肌痉挛2、症状与特点3、处理4、预防第六节运动员贫血1、原因与发病原因:(1)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2)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3)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2、症状与体征3、诊断和鉴别诊断4、处理5、预防第七节运动性血尿1、原因与发病原理(1)肾损伤(2)肾脏缺血、缺氧(3)肾静脉高压(4)膀胱损伤2、症状和特点3、诊断和鉴别诊断4、处理5、预防第八节肌肉痉挛1、因与发病机理:(1)寒冷刺激(2)电解质丢失过多(3)肌肉舒缩失调(4)运动性肌肉损伤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九节中暑1、射病:(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2、日射病:(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3、热痉挛:(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第十节溺水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二)教学要求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其预防措施。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专业)课程编码:学时: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学期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无教学手段:课堂讲课、自学、辅导答疑及实验实践。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水平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对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2、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3、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自我监督和在教学、训练中实行医务监督的水平,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身体特点,合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言(一) 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意义2、研究体育保健学的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三)重点、难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学习方法和要求”中,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准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部分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第一章健康概述(一)目的要求:使学生队健康有一个全面理解和理解,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
(二)主要内容:1、现代健康观2、现代体育健康观3、运动队个体健康的影响(三)重点、难点:现代健康观。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一)目的要求: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水平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主要内容:1、体育锻炼卫生2、环境对人体及运动水平的影响3、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三)重点、难点:环境对人体运动水平的影响,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水平的影响。
第六课--体育保健学

课后作业: 1、简述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基 本规律 2、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
三、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发育期后,男生和女生的在身体形态上与生理机能方面逐渐出现明显的差别, 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要给予区别对待:
1、中学体育课应男、女分班(组)上课。 2、运动负荷要小。 3、女子肩部较窄,臂力较弱,要注意循序渐进和发展上肢力量及 加强保护。 4.、根据女子身体重心较低、平衡能力较强、柔韧性较好、爱美和 善于表现等体型与心理特点,女子宜于进行艺术体操、高低杠、平 衡木、自由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的练习。 5.、女子不宜过多做从高处跳下的练习,地面不可太硬,并注意落 地姿势。 6、根据青春发育期女性心理特点,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她们参加体 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生长发育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2、生长发育的速度呈现波浪式,从出生到停止生长有两个 生长加速期。
3、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和统一
三、青春发育期 (一)青少儿身体的形态发育: 匀速增长阶段:男生:7-11岁;女生:7-9岁; 快速增长阶段:男生:12-15岁;女生:10-12岁; 缓慢增长阶段:14-18岁; 稳定阶段:19-21岁 (二) 青少儿身体机能发育
五、运动与妊娠、分娩
六、更年期的体育卫生
定义:更年期是指女性从性机能成熟到衰退的一个转变时期。
特征:卵巢功能减退;升职能力降低到消失;性激素分泌减少;月
经周期改变—绝经; 部分女性出现的症状:烦躁、易怒、抑郁、头痛、失眠、阵发性发 热、潮热、出冷汗、两颊潮红、血压不稳定;(更年期综合症)
在更年期应注意的事项: (一)时时保持心情愉快 (二)加强自身医务监督: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和肿瘤发病 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阴道炎等也经常发生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六章体格检查)技术介绍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状态与精神状态评估
通过询问和观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
感觉与运动功能检查
通过触觉、痛觉等感觉检查,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测试,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04
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与要求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环境准备
确保检查环境安静、整洁、通 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
按检查部位分类
可分为头颈部检查、胸腹部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 等。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相应的检查 部位进行检查。
03
体格检查的步骤与内容
一般检查
80%
身高、体重与体态评估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观察身体 姿势和体型,评估生长发育状况 。
100%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观察皮肤颜色、湿度、弹性及有 无异常肿块,检查浅在淋巴结有 无肿大。
目的和重要性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及 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体格检查有助于评估个体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和健康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对于促进个体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 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体格检查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体格检查是指通过观察、触摸、叩诊 、听诊等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进行 检查,以了解其身体状况、发现异常 体征和疾病线索的过程。
血管检查
观察皮肤纹理、色泽,检查浅在血管搏动和静脉曲张等。
呼吸系统检查
呼吸频率与节律观察
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评估是否存在 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
胸部听诊与叩诊
通过听诊器听诊呼吸音,叩诊判断肺 部有无异常音或叩诊浊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锻炼可以迅速消除大脑皮层因一夜睡眠而形成的抑制, 活跃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振奋精神,以充沛的精力和愉快 的情绪,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经常在清新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早锻炼,对增进健 康,增强体质有显著的作用。 早锻炼的项目和内容,一般应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 易行的活动内容为主,如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 本功和简单套路等。 早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以 20~30min为宜,运动 负荷也不宜过大,并避免作一些剧烈的运动或比赛。早锻 炼后至早餐前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三)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
1. 一般应在新生入学初,在体格检查(初查)的 基础上,由校医和体育教师共同协商确定组别。 2. 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后(一般是一个学期),再 根据学生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原属医 疗体育组和准备组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健康 状况和功能水平提高了,可转入准备组或基本组。 3. 调整组别一般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体格复查后进 行。 4. 如分组发生困难时,可暂时将其编入较低的一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材料,再 确定组别。 5.体格检查时,某些学生由于精神紧张、疲劳、发 烧等原因,往往出现功能异常反应,可改期进行功能检查, 予以鉴别。 6.分组确定后,要定期观察和检查分组是否恰当, 尤其对医疗体育组和刚转入较高一组的学生,更应加强医 务监督。
(二)体重 健康人在大运动负荷运动后,由于体液的丧失,会有 一时性体重下降,但1~2天后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体 重持续下降,并伴有其他异常现象,可能是健康状况不 良或是过度训练。在进行自我监督时,应每周测体重 1~2次,记录下具体重量。 (三)运动成绩 自我监督时,根据运动成绩稳步提高、运动成绩保持原 有水平、运动成绩下降或动作协调性破坏等情况,可分 别记录为"良好"、"一般"和"不良"。 在客观检查中, 还可以记录背力、握力、肺活量、呼吸频率、伤病和女 子月经等情况。
二、课间操 课间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身体锻炼这一积极性休息方 式,帮助学生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防治因长时 间坐位或单一的身体姿势导致的身体畸形发育,激发学 生愉快的情绪,松弛神经,使之精神愉快地投入再次学 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节 下午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
一、下午课外活动的意义 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使一天 处于紧张学习状态之中的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巩固和 提高体育课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 习惯,增强体质。同时,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 质和锻炼心肺功能的主要活动时间。
2.血压
在训练期间应经常做血压检查。正常成人动脉收缩 压<18.6kPa(14mmHg),舒张压<12 kPa(90mmHg),如果收缩压>21.3kP a(16 mmHg)和域舒张压>12.6kPa(9 mmHg),则称为高血压。 青少年可能是由神经、内分泌改变,而易引起血压 升高,称为青少年性高血压。对患"青少年性高血压"者, 应避免进行连续紧张激烈的比赛,并少参加举重、摔跤 等有屏气动作的运动项目 。 如果血压异常,不能改善,并伴有头晕、头痛等症 状就应做过一步检查。
第五章 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第五章 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第一节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一、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健康分组的依据 1.健康状况 根据学生的既往病史和对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检查, 由医生得出健康状况良好或存在某些缺陷的结论,确定合适 的体育活动项目和适宜的运动负荷。 2.身体发育状况 根据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身体 发育上有无缺陷的情况,确定其参加体育活动的适宜组别。 3.生理功能状况 采用各种生理功能检查,确定各系统的功能水平,重点 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以及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和神经 系统的功能状况。
二、客观检查 (-)脉搏 经常从事运动的人,特别是从事耐力性项目的运动 员,由于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安静时脉搏常较缓慢。训 练水平越高,身体机能状况越好,脉率越低。 在自我监督中,常用晨脉来评定训练水平和身体机能 状况。晨脉是早晨醒来后起床之前测得的每分钟脉搏数。 因为晨脉反映了基础代谢下的脉搏,健康人的晨脉是基本 稳定的。如果晨脉经常在较快水平,可能与过度训练有关。 在测量脉搏时,除注意频率外,还应注意脉搏的节律。记 录时应写明每分钟脉搏数和心律是否整齐。
3.心功指数 根据测得的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可算出布兰奇心功 指数,该指数能全面地反映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布兰奇心 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 布兰奇心功指 数在110~160范围内为心血管功能正常,平均值是140。如 果超过200,可能是过度训练或机体功能状态不良的表现, 或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应做进一步临床检查。 4.尿蛋白 正常人尿中无蛋白或偶有微量蛋白。因运动导致的一 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正常情况下运动性蛋白 尿于数小时至24h内恢复正常。 运动性蛋白尿几乎可出现于所有的运动项目,以长距 离跑、游泳、足球等运动后出现率较高。
5.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具有携氧功能的含铁蛋白质。我 国标准正常男子血红蛋白含量为 120~160g / L,女子 为 105一150 g / L。血红蛋白是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 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在训练期间,血红蛋白正常, 成绩提高,说明机体功能状况好;如果血红蛋白下降至男 子低于 120 g / L,女子低于 105 g / L,称为运动 性贫血。 6.心电图 心电图既是临床上检查心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又 是观察运动员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心电图出现多发 性早搏、显著窦性心律不齐、ST段及T波变化,提示有 过度训练、过度疲劳等引起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下降。此 时运动员往往会有更明显的不良感觉。应进一步作临床检 查,调整训练计划,或暂停训练。
3.肺结核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分组时,除考虑病变的类型 和现有体征外,还需了解 机体的代偿功能水平。因为 同一类型的病变,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 同水平的代偿功能。可从功能试验的结果和自我感觉 两方面来评价其代偿功能的好坏。 4.风湿性关节炎 运动后关节疼痛或肿胀者,列入医疗体育组。关节 轻度疼痛,但与运动及气候变化无关,且经常参加体 育锻炼者列入基本组,不经常运动者则列入准备组。
第二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
1.脉搏 常人安静时平均脉率(心率) 70次 / min左右,正 常范围是 60一 100次 / min。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心率较低,一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心率常小于50次 / m in。一般心率低于 60次 / min称为心动过缓。运 动员的心率缓慢是由于长期训练,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引 起,是心血管系统对长期训练产生适应的表现,多数情况 下标志着良好的训练状态。如果安静时心率超过 100次 / min,称为心动过速。常由心脏疾病、甲亢、发热等病 理原因引起。 检查体育或训练课后心率的恢复情况,可了解运动量 大小。课后5~10min,心率已恢复到课前水平属小 运动负荷;心率较课前快2~5次 / min,属中等运 动负荷;心率较课前快 6~ 9次 / min,属大运动 负荷 。
(四)睡眠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睡眠应该是良好的,表现为入 睡快、睡得熟、少梦或无梦,醒后精神良好。记录时可填写 睡眠的时间、睡眠状况,如良好、一般、不好(如失眠、多 梦、易醒等)。 (五)食欲 健康的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食欲应当良好。记录时可填 写食欲良好、一般、不好、厌食等。 (六)排汗量 排汗量的多少与气温、湿度、饮水量、衣着有关,也和 训练水平、身体机能状况、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运动负荷等 有关。记录时可填写出汗正常、减少。增多、夜间盗汗等。
二、体育课的医学观察 (-)观察学生的机体反应 1.课前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测定脉搏、血压、 肺活量和呼吸频率等生理功能指标; 2.在课的各个部分结束后,或某个练习开始前或 结束后,测量脉搏等指标,并观察某些外部表现(如面 色、神情、动作和出汗量等),以确定疲劳程度; 3.课结束后 (1) 立即进行检查(内容同运动前),同时询问学 生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的自我感觉; (2) 课后 10~15min,还可进行补充负荷试验。 (3)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检查学生课后恢复期的机 体情况,如询问自我感觉,测量脉搏、血压、呼吸频率、 肺活量和体重等指标。
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通过询问运动史和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素质测试,了解 其过去的运动习惯、参加运动的年限、成绩水平、身体 素质、运动能力、运动伤病情况等。 (二)健康分组的组别 1.基本组 凡身体发育及健康状况无异常,可参加基本组。凡 参加此组的学生,应按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锻炼。 2.准备组 凡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轻微异常,可编入准备组。 此组学生可按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锻炼,但进度应 放慢,活动强度和运动负荷也要减小,不宜参加运动训 练和激烈的运动竞赛。 3.医疗体育组 凡身体发育不良或健康状况明显异常者(如病残 者等),编人此组。参加医疗体育组的学生,必须按特 殊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医疗体育活动,以帮助其治疗疾 病,恢复健康。
三、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 测量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需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 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理反应。运动负荷的大小又取决于强 度、密度和时间三个因素,其中强度因素更为重要。常用 的评定方法有两种,即指数法和百分法。上述两种方法的医务监督 一、早锻炼(早操)
(四)几种常见疾病患者的健康分组 1.心脏异常者 常见的心脏异常征象是心脏杂音,心脏杂音应区别是病 理性还是生理性杂音,心脏杂音如为生理性者,运动后 杂音消失或无变化,功能试验结果正常且身体发育良好, 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可编入基本组。功能试验结果异常, 平时少运动者,编人医疗体育组。 2.血压增高 对血压增高的人,特别是青少年,首先要分析是否受精 神因素的影响,其次从病史中找原因。检查时若发现18 岁以下的青少年有血压增高征象,应考虑是否为"青少年 性高血压",对患"青少年性高血压"者,如果过去一直从 事运动,则不应中止体育锻炼,但应加强保健指导,适 当控制运动负荷和强度,避免进行连续紧张激烈的比赛, 并少参加举重、摔跤等有屏气动作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