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兰行意练功八字诀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上)

对 方 右 面 颊 或 其脑 下 大 动 脉 或
,
回 撤 然 后 向右前 侧 方 进 步 左 脚
然 身体 力 求 稳 固
,
。
三
体 式 的具 体
劈击 其右 侧锁 骨 均 可 致 敌 重 创
,
。
尖 向外 摆 步
时
,
,
右 脚保 持 不 变 的 同
要求
,
读 者 可 以 参 考 相 关 的形 意
,
若对 方 以左 顺 步拳攻 我 中上 盘
, ,
由 身体 两 侧 腕 部 外 翻 转 钩挂之 中
, , ,
并 向前
统八 字 连 环 拳 和 金 刚 八 字 锤 外
尚有 八 字 战 锤 等技 法
。
上 方托起 掌心 朝上 两 手小 指 微
但是这些
把 敌 斩 上 步横 肘 是 截 意 退 步 裹
向上 翘 高 与 鼻 平 目视 前 方 ( 图
,
,
均 属 于 奇 门八 字 功
脚跟 并拢 左 脚 尖朝前 右脚 尖 向
, ,
(图 4)
5
习 练 不 敢稍有懈 怠 虽 无 大成
,
,
,
右撇
45
,
度 呈 八 字形 两 腿 膝
, ,
, ,
“
”
、
紧接 上 动 然 后 左 臂 内旋
, ,
,
但 亦获 益 匪 浅 今 值 国 术 昌盛 之 际 余不 揣 浅 陋 将 其 整 理 成 文
。
, , 。
,
,
口
向上
,
经 口 前 向前 上
,
吸 落 呼 莫 等 闲 ;易 筋 易 骨 加 洗 髓
传统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教育专业

传统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教育专业一、小知识点:1.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卫生、寿世等,可理解为对生命的保养。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2.传统养生方法:导引术、行气术、房中养生术、服食养生术、四时颐养术。
导引始见于《庄子·刻意》导引的目的: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行气始见于《左传·昭公九年》行气又称为吐纳、调息,是一种以呼吸促进内在血气运动为主的养生方式。
3.根据四时气候特点,养生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4孔子在饮食养生提出:食不言,寝不语;苏东坡说:已饿方食,未饱先——中国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5.健康的四大基石:平和的心态,平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
6.老子在《道德经》提出“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涉及到气功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等精神休养方法。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中意理论专著《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养性延命录》。
第一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诸侯分类、诊断和治疗的专著《诸病源候论》。
8.《吕氏春秋》的养生思想:节欲、适度、运动。
首次提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阐明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规律。
9.孔子提出:君子有三戒:少时血气未定戒色、壮年血气方刚戒斗、老年血气既衰戒得。
提出“知者乐、仁者寿”的养生术张,思想核心“任”。
10.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主要包括:教戒篇,食戒篇,杂戒篇,服食疗疾篇。
提出了后人称之为“六字吐气法”的六字诀,吹呼嘘呵嘻呬。
最早辑录了关于华佗的“五禽戏”的文字说明。
11.《尚书·洪范》首次提出了五福和六极的要求,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12.《黄帝内经》提出了“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养生方法。
强调“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象征,并创立了经络学说。
指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八大金刚气功

八大金刚气功冼其昌邓迎一、枯树盘根直立,两足前后分开,前足尖向前,后足尖与前足尖垂直,前足跟与后足弓相距约10厘米,呈丁步站立,两臂下垂,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1)。
徐徐弯腰,掌心触地,同时以鼻呼气。
至两掌触地时,气刚呼尽(图2)。
两掌翻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徐徐直腰(手臂不动);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吸气时牙关紧咬,双唇微开,以牙缝吸气),当腰完全伸直时,两掌随即上捞(如捞物状,爪心向上),至两肋旁时,气吸满(图3)。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样把气吞入少腹(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以上动作连做三次,两足交换位置,再同样做三次。
二、海底捞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八字形,两臂下垂,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4)。
其余动作与“枯树盘很”同,做三次。
三、气贯丹田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图5)。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下抓落,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图6)。
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两爪至两肘旁时气吸满(图7)。
憋气,随即以右拳在左胸上猛击三下(不可用力太大,以不感疼痛为度)(图8);然后换左拳在右胸上猛击三下,以气贯入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四、罗汉托天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外抓落。
同时匀、深、长地吸气,胸部自然挺起;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至胸部时,外旋成仰掌(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图9);继续两手向上托举过头顶,此时气吸满。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地把气吞下。
两手放下,呼气。
五、金刚怒目动作基本与“罗汉托天”同,但两掌上捞至胸部时,臂外旋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继续上举至两耳旁为止,此时气吸满(图10);憋气,两眼珠上转(眼白露出越多越好);将气吞下,随即两眼闭合;两手放下,呼气。
六、怀中抱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伸出,略低于肩,掌心向前,以鼻将气呼出(图11)。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和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及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及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及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健身运动八字诀

健身运动八字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健身运动是一项既能让人保持健康、又能提升身体素质的活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健身有成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健身运动八字诀。
一、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坚持是非常重要的。
健身运动也不例外,只有坚持锻炼,才能真正地看到成效。
要知道,健身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累积和积累,所以坚持锻炼非常关键。
二、多样化健身运动是一门非常多元化的活动,涉及到的运动种类也非常多。
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运动资源,多样化地锻炼身体,才能达到全面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比如健身房、羽毛球、跑步、瑜伽、游泳等等。
三、循序渐进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贪图一时的效果。
要循序渐进,从低强度、低难度的运动开始,慢慢提高难度和强度。
这样做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伤害。
四、科学饮食健身运动不能仅仅靠运动,合理的饮食同样重要。
在健身运动的同时,注意控制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取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益于锻炼后的恢复和保持健康。
五、全身锻炼正确的健身锻炼不应该只重视某个部位的锻炼,而应将其贯穿于全身。
因此,应该做到全身锻炼,每个部分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达到身体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
六、注意休息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注意休息同样重要。
运动过程中,身体需要充足的休息来调整状态和能量,否则容易出现过度疲劳甚至受伤的情况。
因此,要适时地给身体充足的休息,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七、正确的方法运动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的方法是否正确。
要注意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造成运动伤害,加强运动效果。
八、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身运动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除了运动之外,还要注意均衡饮食、良好的休息习惯、戒烟限酒等,才能真正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综上所述,针对健身运动八字诀,我们在进行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多样化、循序渐进、科学饮食、全身锻炼、注意休息、正确的方法和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外应断事妙法绝技》{81项}【刘】

《外应断事妙法绝技》{81项}【刘】《外应断事妙法绝技》{81项}【刘】⼼易秘牒圣⼈作易预测⽤,道合乾坤赞神明,天机泄在感应中,妙⽤灵机识变通。
观君出门去谋望,路遇出殡有吉庆,此因官财是吉征,碰见嫁娶运难⾏。
⼈为名利到外乡,不知他乡利害情,乍逢丁韩黄染姓,谋望定遇不利境。
曹姓之⼈若经营,切记莫雇⽜马姓,百家姓中藏⽣克,⽜马吃尽曹家坑。
请求调动和晋升,忌遇段邵丛姓逢,邵与少字是同⾳,神明感格君要清。
调动忌遇刘姓逢,谋利休与吴合营,圣⼈造字象形声,天⼈感应藏其中。
求谋忌遇崔姓逢,官事忌遇范苏姓,谒官若碰闫姓⼈,须防事情有困境。
朱杨莫合郎沙姓,周于休与郭合营,天地⼈间存⽣克,受克之⼈运难兴。
杨业败亡两狼⼭,此因两狼克⼀⽺,凤鶵命丧落凤坡,不信⽣克⼊幽冥。
未家⼉⼥若婚配,切记莫配段家姓,未与段合⾳断送,不信之⼈要猛醒。
⽶家之⼈若婚配,切记莫配陶家姓,陶与淘字⾳相同,淘⽶做饭处克境。
⾦家与⼥婚姻配,亦须忌配卢家姓,⼈⼼似铁法如炉,炉⽕炼⾦受克应。
姓字中有⼑⼝形,朱杨去配⾃投井,⼝吃猪⽺⼑为刑,不知之⼈速猛醒。
百家姓中百姓多,⽣克感应孕其中,举⼀反三在变通,遇事灵机要活⽤。
观⼈名字亦有应,名字影响运⽓⾏,郑姓名字叫丙⾠,天⼈感应病沉重。
王姓之⼈名国福,此与亡国夫⾳同,虽然⼀时运旺兴,终究其⼈运难⾏。
名字未尾带思三,死散⼆字⾳相应,若遇离散年景运,天⼈感应难逃命。
当年李⿁遇李魁,不知⿁名逢克星,硬去争⽃把命送,天机泄应妙其中。
参透⽞理知泄应,⾼⼭流⽔少知情,识此神妙语不诬,天机休与愚⼈倾。
遇事静观周围情,突然变异是北征,福不双降祸双⾏,祸福相依要辨证。
⼼惊⾁跳神不宁,须防灾祸袶门庭,⽿朵忽然热或鸣,必有他⼈叨私情。
左右眼跳皆不吉,左跳失财右祸⾏,眼赛⽈⽉藏神明,神若惊动有祸征。
突然失财不吉征,须防灾祸临门庭,福不双临祸双逢,勿信失财可去病。
偶然得财虽喜庆,塞翁失马君要清,五⾏财运有定数,⾝不胜财是祸征。
头发突患脱落症,脸⾯忽⽣蝶样⾏,头瞉纷纷落不停,必主灾祸在运⾏。
李存义的古拳谱

夫习拳艺者,对已者十之七八,对人者,仅十之二三耳。拳艺之道,深无止境。得其浅者,一人敌,得其深者,何尝不万人敌耶!习拳固 宜虚心,谦谨,非多歷年所熟复而无间断,未足以致极境。能致极境者,一由于虚习,一由于恒心,设辄作辄止,安能望其深造耶!
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 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擗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如余所著之形意拳真诠中用法有 " 手打七分脚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气连心意随时作,硬打硬进无遮拦。蛰龙起水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 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内要提,外要齐,起要横,落要顺,气要催,遇敌好似火烧身;去意犹如卷地 风,追风赶月不见迹"都是用法。又如刀剑谱中所言各节,俾后之学者,有所遵循。
已未孟冬(1919)李存義序于天津武士會
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 ,是去自己之病耳(指拙气、拙力之病)。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至于开手、开步练习。一形不顺, 不能练它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合顺再练它形,非是形式不熟悉,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一形通顺再 练它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然,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练功八纲-解佩启

练功八纲解佩启在练功法、掌术、拳术之内有八大纲领,即一顶、二正、三尖、四梢、五绝、六合、七星、八卦,简称八纲。
它不仅是练功者的重要法则,也是锻练气功、内功、掌法、拳术纲要性的理论。
八卦掌术,采用《周易》中八卦数术生化之理,制成掌法、拳术、导引运气,通行大小周天。
一顶:顶是要求练功时舌尖顶住上腭,意念气顶住头上百会穴,指尖末梢顶住劲。
舌抵上腭,是补兑上缺而不足三相,任督阴阳两脉通合,经络血脉通顺无阻,通心气,开诸窍。
清气上升,升、降、出、入、开、合之气通顺调平。
浊气下降,能养阴气之不足,生津液、润咽喉,清肺热、补肾水,降心火、顺逆气,生养五脏六腑阴气(中医讲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意念顶住上、中、下三丹田,求取大小周天循环通导顺气之法二正:是要求练功时要头正、心正、腰身直正。
头主乾卦,天之象,是人身平衡之准星。
头正则全身能顺利得到平衡之形象,全身的动作姿势稳准,气力劲圆整沉重,气顺心平。
头正意念守着百会,消除杂念,头脑清净,身心易入清净之界,能顺利入静,意念寂定一处。
心正,正心生正意,正意生正念,一意一念,一心不二用、一心一意练功夫,功夫大成,心正意生根,百智从心生。
腰身直正,气、力、劲圆整不散,取自然力法,一气贯通,通达三部丹田,得取气圆力整,一气贯通周身四肢百骸,气、力、劲无不达之处;身法姿势稳准坚固,气、力、劲合顺无阻、发力自然,无努气、拙力出现,免受气阻、气滞、血瘀之患。
三尖:尖,是在练功时要三尖相对,垂直成一线。
三尖,鼻尖、手指尖、足趾尖,三连一体,求起手三点之式,求取上、中、下,三连一体。
意念寂合一,精气神归于一体不散而求圆整。
意、动、静三合一意。
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合为一形体,力法劲三力合一,古人云:三体变化万千,三体重生万物。
三尖即一尖、二点、三星。
三星求是练掌、学拳的基本功法。
内功求取三宝,练精化气、练气养神,练神还虚出真身。
四梢:梢,是在练功时要求人体四肢末梢有气、有力、有劲,梢中有增长听力,感应力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奇兰行意练功八字诀一、练功八字诀(原文)顶、扣、垂、抱、月、圃、挺、尖,是谓桩功八字。
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行意拳之基础。
几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备。
歌曰:(一)头往上顶项要直,舌顶上颧调呼吸,手指外顶腕放松,三顶齐顶是真机。
三顶身法脚提起,肛门提起如千飞,腰起高行如槐虫,身落鸽子钻树林。
(二)脚面弓扣趾抓地,手指弓扣鹰爪力,两膀合扣往外送,明嘹三扣岁一力。
(三)气沉丹田气之根,两肘下垂双肩沉,两膀垂坠往里夹,三垂齐垂诀窍真。
(四)丹田气抱诀窍真,心意把定聚精神,胳膊要抱有撑劲,三抱齐抱气贯身。
内外一气坚如铁,四梢齐发方为真。
(五)胳膊漫弓似月牙,腿膝漫弓似月牙,手腕漫弓似月牙,三月拳式是真法。
明除三月多一巧,三月齐动敏力发。
(六)胸脯要圆气下沉,脊背要圆似猴身,虎口撑圆掌心空,三圃齐圆是真形。
(七)挺腰竖项劲抖擞,腿膝要挺树生根,胳膊仲挺有舒劲,三挺齐挺力百钟。
(八)出乎总要看三尖,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齐照如一线,落步六合是真奉。
.注解头顶、舌顶、指顶,谓之三顶。
顶头竖项不但是行意拳的要求,也是各拳种和各派气功在姿势上的共同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勾通任督二脉运行的气路。
头为三阳之会,头上顶则真阳上冲。
正头起项,壮面凝神,则真气自海底升起,下会阴向后过命门而直上夹脊,经玉枕达聪门。
舌为心之苗,舌顶上颚则心火沿任脉而下降,可收水火既济之功。
舌顶上颚以鼻呼吸,使任督二脉在上部接通。
气自聪门而下,从口入,经舌,沿任脉下于丹田。
自腰椎以下将骨节开,尾闾向前上兜转,提肛缩肾收小腹,则任督二脉在下部勾通。
于是气行滚滚形成小周天循环。
指顶则气贯四梢而感觉灵敏。
手腕不用力,同时沉肩坠肘,掌心微向前塌,叫做松腕。
指顶腕松,有前伸之意无前伸之形,则气自肩井、曲池两穴,沿臂而下,直贯掌指。
气势吞吐,掌中旋转,有推山入海之功。
三顶之中,头顶尤为重要,顶头竖项蹬足,是发力的根本。
试看马拉重车上坡时,塌腰、蹬后腿、顶头竖项以出力。
练拳者,为了内顺外合,气充力足,其拳式动作也必须符合这一生理上的特点。
在作到三顶,内气畅通顺遂之后,足心上提,两腰眼同时微微上起,则气自脚下而超,便觉身子轻灵步履轻便,动转无迟重之虞。
如同快步履薄冰一般,提气疾行如飞而过。
昔日刘奇芝老先生有云…蛰龙升天机关在腰”,斯之谓欤!脚趾弓扣抓地,手指如鹰抓物,两膀向前合扣,谓之三扣。
此乃练鹰爪大力法的姿势,是行意拳的特点“虎威鹰猛,以爪为锋,爪之所到,皆可奏功”即是此意。
两膀合扣如熊膀之势,则自然能拔背涵胸。
所谓合扣并非用力前合,而是将肩放松,微微下沉,松开胸大肌、背阔肌和双头肌,拉开两片扇子骨(肩胛骨) ,将两肩并穴软意松开向前一送,则背自圆而劲自出。
这就是内功经上所说的“ 松肩以出劲”同时还要惊起四梢,一齐用力,这即是练大力的方法。
气垂、肘垂,肩垂,叫作三垂。
三垂之中首要的是气垂。
气垂即是气沉丹田,能气沉丹田则下盘稳,中盘活,四肢灵。
所谓“气沉丹田,身稳如山”是也。
欲气沉丹田,首先胸要虚、腹要实,横膈下降。
太极拳名家郝家俊先生称这种状态为“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
行意拳前辈孙禄堂先生管这叫做“心肾相交,水升火降”。
气垂丹田的关键在于将腰胯以上部位放松。
而将这些部位放松的关键,又在于沉肩。
沉肩与坠肘是一个动作,肘坠而后肩能沉,肩沉而后胸肌、背肌才能放松,背自拔而圆,臂自长而活,整个身躯与上肢乃能灵活自然,无丝毫抽扯游移之形了。
两肘下垂则两膊自圆,既可增强两臂发力的吞吐之势,退又可以固两肋。
三垂之势一作,便可意帅气,气催力,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内外上下,浑然一体。
肩肘之作用甚为重要,前臂被制,必用肘化,大臂被制,必用肩化。
肩肘僵直不灵,则整个上肢即失去攻守之能力,此不可不知也。
丹田抱,心气抱,两膊抱,谓之三抱。
气自涌泉升起降入丹田之内,要将气抱住,存于丹田之内,如同一个球一般。
所谓抱住,是指气在丹田势如沸鼎,在存与放、动与静之间,千万不能形成“气贯丹田”或“入力丹田”。
抱是出于自然,贯乃出于勉强,要切实注意,欲发人时,以我之气球对准他之球,照直而去,击发必准。
心抱而精神聚,又叫“神抱”或“神凝”。
必神凝而后气才能通,所以神抱是丹田抱的必要条件,二者要同时体现,相辅相成。
神凝时,精神高度集中,犹如一.支部队下达了战斗总动员令一般,全体处于戒备状态,虽外似安逸而内中则气势腾挪,处于一触即发之间。
这是每一武术家必需具备的功夫,非有此,在格斗中不足以取胜地。
胳膊抱圆,肩沉、肘坠、背松,则两臂相通,所谓神通在背也;欲思作到三抱,在站桩时必须顶头、竖项、抱胯、提肛、沉肩坠肘、拔背涵胸、提膝,还要提起全付精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祁州张鉴塘先生管这叫“站功集力法”。
练之日久,自能心凝神聚,气不外散,力达四梢。
胳膊微屈、腿膝微屈、掌向前塌而腕子微屈,总称三曲或三月。
行意拳每个拳势,都取既舒展又曲蓄之势,而不许挺直僵硬。
故每一出势,要做到三屈。
胳膊曲即是沉肩坠肘,肩向前送以出力的结果。
膝曲乃松腰、抱胯,膝下沉而又前纵之势,腿便弯成半月之形,下盘力富而稳健。
坐腕塌掌,伸缩自如,出力有吞吐之势,则手腕自成半月之形,力凑而绵绵不断。
总的说来,三月乃内家拳“力以曲蓄而有余”“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势。
四肢发力是肌肉纤维收缩的结果。
肌肉若预先拉长然后再收缩,就可发出更大的力量。
实验证明:当肘与膝微屈到135度,有关的肌腱正好预拉到生理上所谓的“适宜长度”,此时肌腱收缩之力最大,作“功”最多。
因此我们规定行意拳式的“曲”多在120度-150度之间。
以“三月”之式与人接手时,浑身有圆而整的堋劲,关节富于弹性,伸缩自如,用劲不断。
以之为守,只须用腰腿的拧转即可很容易地化开对方之力,以之为攻,可应时而发,不须再蓄,又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肌肉的收缩力,故其力迅且猛也。
背圆、胸圆、虎口圆,谓之三圆。
这是内家拳用以接通任督二脉,以气催力发出内劲的真形。
胸圆并非挺胸凸肚,乃是既挺拔又要心窝微收,胸出而闭之意。
胸圆而后两肘得力;缠裹收放,攻守皆宜。
作得适宜则两肘力全,呼吸畅通,作得过分则肺部受挤压而有碍健康。
背圆又。
叫“猴背”,背有拔之意,松开肩胛骨,肩向前送,则脊椎自能节节松开。
这就是内功经—上说的“撤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此时再松开两胯,气聚于丹田,桩步稳实,任督畅通,精贯于顶,力自命门上至夹脊,分左右布于两膊。
虎口撑圆,松腕塌掌,气贯掌指,势一动便有吞吐蓄发之意。
身挺,膝挺、胳膊挺,谓之三挺。
只可有挺之意,不可有挺之形。
肘仍要下垂,膝仍要微屈,腰仍要下塌。
全身在放松之中不是往一起疙就,而是有伸张挺拔之意,宛如黎柱支倾有立木顶千斤之势。
发力时,顶头竖项塌腰谓之身挺。
身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脊骨拨开督脉畅通。
后脚蹬劲谓之膝挺。
此乃力之源泉。
沉肩坠肘往前送劲,是胳膊挺。
拳家术语叫做“松劲”。
三挺齐挺则命门真气直贯于顶,后下于丹田。
力自脚眼而起,既正且直,直贯掌心与指梢。
作到好处,其劲又软又硬,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妙不可言。
鼻尖、手尖、足尖谓之三尖。
凡一举手,先要三尖是否对准,是否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中?三尖是否与发力方向一致?三尖对正,才能发劲如放箭,得行意拳中“直”之妙用。
凡发力必起于后脚跟,上过命门到夹脊分别左右顺胳膊贯于掌指,如同一根钢性杆件一般,足跟微微一蹬,力便从指尖那里冒出来。
传递极快而且所传主力极大。
为何三尖一定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中?这是由于力学中的平衡原则所规定的。
发力以进击对方时,总以能将对方击出去而自身则稳如泰山,方为得体。
从力学观点来看,—当我击中刘…方时,我自身的重力、我后足蹬地之反力与击中对方时来自对方被击点之反力,三者应成一平衡力系,我身才能稳固。
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点,只有三尖相对才能达到上述三力之平衡。
反之,如三尖不对,此三力便有可能形成对自身重心的不平衡力矩,在此力矩的作用下,于击中对方的同时,自身也将产生旋转或移动而不能中正安舒,此乃拳家之忌,不可不知。
三尖对正是对已的要求,将劲放到对方身上是否能打得动,还要掌握“端、的”二字。
我发力时,我掌与对方身体相接触之点,即着力点,叫做“端”。
我力发出后要从着力点直贯到对方身上另一点,那个点叫做“的”。
端和的将连成一条直线。
能否打动对方与“的”的选择有密切关系。
根据我个人实践经验,如将掌放到对方前胸而意在对方后背,即的在后背,是打不动对方的。
对方稍一涵胸转腰就可化开。
如我意在对方命门,也就是说我打的是从对方前胸直贯对方后腰的这条直线,则对方上半身便僵而不化,非换步不能化开。
如我将的放在刑.方后脚跟上,则对方全身便如同一根硬棍,既不能转腰也不能换步,一发力便能打出去。
二人作研究性实验,很容易证明这一点。
如在二人较技之时,化发在瞬息之间、毫发之际,时机稍纵即逝,非平时刻苦锻炼有深功夫的人,是颇不易作到的。
周身八字二十四法是一个整体,没有先后主次之分。
每一作势,便要处处合乎要求,不能有所侧重或有所偏废。
因为人体是一完整的机体,一肢动而百骨随,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方面的太过或不足,往往会导致其它方面的不足或太过。
一点不对,常引起整体姿势与劲路的悖谬,要切实注意。
初练时要慢不要快,要严格不可大意。
每一势在基本正确的基础上要反复练习十几万到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才能形成动力定型,少丁是不行的。
望学者要有耐心、有决心、有恒心,万勿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也。
昔日刘文华先生在清华大学教拳时,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特提出了练法八要:.谷道提、三心并、三意连,三尖对、五行顺、四梢齐,心要晦,眼要毒。
谷道提即提肛。
三心并者乃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三者合于一处。
顶心往下则上之气可下注于丹田,脚心上提则下之气可上行而注于丹田,手心往回缩则外之气可回聚于丹田。
三心并,气乃归于一。
三意连即心意、气意、力意连而为一。
也是要作到内三合之意。
三意中以气意为主,气意练好则可内应心意外帅力意。
三尖对即—卜边所讲的三尖。
五行顺即“内五行要顺,外五行要随” ,架势所至而力气注之。
四梢齐即舌齿爪甲毛发一齐发动。
心晦指的是练功时心意安静,不遑不忙。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神不外散。
目艮毒有疾敏之意。
练功时要提起精神,内气充盈,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目有神光,芒可射人。
切不可萎靡涣散。
以上八要,虽非老谱所载,然实系刘文华老先生数十年实践的切身体会,书之于斯以供练功者参考。
.[注);刘文华乃八大弟子中刘奇兰先生之子,曾任天津武士会总教练,清华学堂武术教授。